'如今孩子幹啥活兒都要錢,愁壞家長'

"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祁凱燕】“本來想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誰知道現在孩子成了不見錢不幹活兒,一言不合就撒潑,這可咋辦?”9月5日,家住淇濱區盧浮宮小區的市民王女士向本報記者反映。

王女士說,幾個月前她看電視上的育兒節目時,一位專家說理財觀念必須在幼兒時期植入,她便想了一個辦法,告訴5歲多的兒子,今後只要主動幹家務就能獲得金錢獎勵。“擦一次桌子獎一塊錢,收拾好自己的衣物獎一塊錢,幫忙洗碗也有獎勵。”王女士說,家人都覺得這樣可以引導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也能讓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這種方法實施一段時間後,王女士發現兒子變得有些自卑,出門總躲在大人身後,看到喜歡的零食也不敢索要。“我幹了一個月的家務活兒,攢的錢還不夠買一個足球,我真是太沒用了,現在啥也不想吃,啥也不想玩。”聽到兒子這麼說,王女士趕緊把獎勵金額提至每項家務活兒10元,這樣一來,兒子幹活兒的積極性更高了。

9月2日,王女士家有朋友來訪,孩子主動端來茶水招待客人。正當王女士高興地和朋友分享她引導孩子幹家務的“妙招兒”時,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兒子伸手向大家要錢:“一杯水10塊,快點兒掏錢,不然就不給你們喝。”看到大家露出驚愕的表情,王女士的兒子端起水杯便把水潑到地上,嘴裡還嚷著:“不給錢我就不讓你們喝水,沒帶錢的話你們趕緊走吧。”王女士趕緊收拾地上的水漬,要求兒子道歉,誰知孩子馬上躺倒在地打滾兒撒潑,還說不給錢他就不站起來。這時,王女士才意識到這種教育方法是錯誤的。

“家長在引導孩子勞動的過程中,應該以鼓勵和表揚為主,使孩子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引導,而不該一味地用金錢做誘餌,這樣會使孩子形成慣性思維,一旦其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消極情緒。”5日上午,淇濱區某心理諮詢師表示,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可以通過生活細節給孩子灌輸金錢的意義,通過記賬等方式進行理財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