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最近,又開始聽見很多人談論“虎媽”。

可能很多人知道她,但也有一些新手媽媽可能對她不太瞭解。

簡單介紹一下:

虎媽原名蔡美兒,因在2011年出版《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而引發育兒方式的全球大討論,從此被大家稱為“虎媽”。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虎媽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索菲亞和小女兒露露。書中,她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這種教育子女的方式,引發了一場關於育兒方式的全球大討論。

在那場大論戰中,虎媽得到很多稱讚——嚴格管教,孩子才能成功;但也收穫很多質疑——一很多人覺得蔡女士簡直喪心病狂,而且,虎媽定義的成功,多為外在功名,如學習成績、上名校、高收入等,過於世俗功利。


但最近的新聞曝出,7年過去了,如今,她的兩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並且似乎都成長得非常優秀。

18年7月,蔡美兒的小兒女露露從哈佛大學順利畢業, 而她的大女兒索菲亞也早就順順利利地讀完哈佛本科和耶魯碩士,後來還參加了美軍,未來計劃做軍事律師。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到目前為止,她們學業有成,性格開朗,活成了世俗眼中成功人士的典範。

這似乎讓很多曾預言“虎媽”會養出兩個“叛逆的孩子”“孩子長大會有心理問題”的人打臉了。

甚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而支持“虎媽”嚴苛的教育方法,認為只要按照虎媽的“訓練”模式,就能養育出像虎媽女兒一樣優秀的孩子。

一波向“虎媽”學習的風潮正在悄悄颳起。

如果你也有這種念頭,還是想現在就給你當頭棒喝,讓你清醒一些。

在中國,如果真的按照虎媽書中所描述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後果可能會很可怕。為什麼?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1

過於嚴苛的教育方式

可能養出“成功的孩子”

也可能讓孩子發瘋


虎媽的教育方式有種極端的“嚴苛”。

這從她制定的“虎媽家規”種可見一斑,

在蔡美兒的《虎媽戰歌》第一章"中國媽媽"裡,虎媽提出了以下幾點:

她從來不允許女兒索菲婭(大女兒)和露露(小女兒)做的事情包括:

★在外面過夜

★參加男女玩伴聚會

★參加校園戲劇演出

★抱怨不能參加校園戲劇演出

★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

★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

★ 任何一科拿不到第一名(體育和戲劇除外)

★ 演奏除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 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在書中,“虎媽”蔡美兒說自己也的確是這樣做的,索菲婭曾在一次數學考試中輸給韓國小朋友,屈居第二。然而蔡女士詞典裡怎能容得下第二,當晚蔡美兒命女兒每晚做試卷20張,張張100道速算,蔡女士則在一旁掐秒錶計時。經一週強化訓練,索菲婭次次考試穩拿第一。

按照虎媽的的這套理論,只要你對孩子採取瘋狂的壓迫和訓練,每個孩子似乎都可以成為“天才”,如果事情的因果真的如此簡單,世界上不知會有多少“天才”出現。


相反,很多人曾因為這樣的執念,付出過慘痛的代價,這種壓迫式的強化訓練,可能會逼出天才,但也可能壓迫出“瘋子”。

著名的心理學家華生有一個更加大膽的宣言,他說:“給我一個健康的孩子,給我一個我自己能夠定義的環境,我保證能夠將他培養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或者工程師,甚至可以是乞丐、小偷,而與這個小孩本身的天分、個人傾向和種族都沒有任何關係。”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華生認為:只要給他一個他想要的環境,他就可以把任意一個孩子訓練成成任何他想要的樣子。


與此同時,華生也把這種持續高壓、缺乏感情的教育施加在自己3個孩子身上……

結果,這3個可憐的孩子都得了嚴重的抑鬱症。其中一個兒子更是在30歲時自殺身亡。

所以,千萬別拿自己的孩子去做這種實驗。

至於為什麼蔡美兒的兩個女兒為什成長地很好?那原因可能是有多方面的。

➀曾接觸過蔡美兒的記者認為,“虎媽”蔡美兒並不像她書中寫的那樣嚴苛,當時之所以在書裡把自己的教育方法寫得這樣極端,很可能只是為了炒作,因為只有寫得這樣極端,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➁再者,虎媽家中還有一個完全在西式自主教育成長起來的爸爸,他倡導的是平等、自由的教育方式。

雖然教育兩個女兒的事主要由虎媽負責,但是爸爸經常會帶著兩個女兒出去打球、遊玩,這無疑給了專制教育下的孩子一個緩衝地帶


而在中國,現在家庭中父親角色普遍缺位,好多爸爸把精力放在賺錢養家上面,對於家庭教育參與甚少。

這樣,中國虎媽教育下的孩子和美國虎媽的兩個女兒相比,又少了一個先天性優勢,長期如此,一個心理長期處於被迫的、沒有彈性空間的孩子,後果可能真的不怎麼美好。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2

嚴苛的訓練,或許能收穫世俗的成功

卻難以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幸福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馬拉松,上名校,有好工作,這些只是路上的風景,而幸福的能力是一輩子的事情。

虎媽的兩個孩子上都上了名校,將來可能也會進名企,然而,她們的人生也剛剛開始,是否能一生幸福還未可知。

黃磊曾在寫給女兒的信中說:幸福就是按照你喜歡的方式生活下去。

然而一個在批評和強迫中長大的孩子,要做到這一點,何其困難。

我想說說朋友“帆”的故事:

帆一直都是我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秀,一路上名校、進500強工作。

但她總是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覺得自己很糟糕,如果自己某件事做得不夠完美,她的腦海裡就會充斥著各種批評的聲音。

她覺得自己的脾氣太過暴躁,常常莫名其妙會發怒,但是她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每次當她當她做得不好的時候,她的內心就會有各種批評的聲音出現,這讓她感到深深的羞恥與內疚。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帆有一個對她要求幾近嚴苛的媽媽,在帆的印象中,媽媽什麼都要求她做得“好”,必須要學習優秀,考試成績不得低於年級前三,只要不合格,媽媽就會嚴厲處罰。打、罵、關小黑屋……。

飽受虐待與傷害的童年容易讓人一直活在負面評價裡: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先歸罪於自己,認為自己“不好”,不值得被愛。


有的人會不斷強迫性重複自己被攻擊、被否定的命運,即便已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也重複小時候被攻擊被虐待的樣子,有些人也會在被虐待中找到力量,變成施虐者。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在虎媽很熱的時候,一個女孩A曾給虎媽寫信,信中說了自己的母親就是採用了虎媽的這一套教育方法,家中的孩子們確實在學業上都非常優秀。

尤其是A的姐姐因為成績好,鋼琴好,被哈佛提前錄取,之後又讀了MBA,但是30歲的時候大姐就自殺了。

A後來去問自己的母親,是否後悔。母親說,好後悔,如果可以,寧願用一大箱的成績單、獎項和哈佛學位來換回自己的大女兒。

但,大女兒再也回不來了。

一個從小被嚴苛對待的孩子,想要獲得幸福,註定在長大以後要走很長很長的彎路,而且最終都未必能夠抵達。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嚴苛的教育制度的結果,就是給心理諮詢行業源源不斷的提供了病人。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3

逼著孩子進行強化訓練

也許會讓孩子獲得嫻熟的技能

但卻很難讓孩子真心“愛上它”

虎媽對孩子們練琴,有著近乎瘋狂的執著。

每當露露大哭大鬧,甚至將樂譜撕得粉碎,蔡美兒會淡定地將樂譜粘好,然後將露露最喜歡的玩具拖到她面前進行威脅:“如果明天還是彈不好,這些玩具我會一個一個捐掉。”

如果後天也彈不好?露露就再也收不到聖誕禮物。大後天也彈不好?生日派對也不用辦了。

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露露才不過7歲。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而這樣的威逼利誘,最終並沒有讓倔強的露露屈服,甚至因為媽媽的強迫,二女兒曾說出:“這輩子都不想彈琴”這樣的話。

關於逼迫和興趣之間的關係,有一個數據挺有意思的。

從1988年中國獲得奧林匹克數學金牌獎的小孩是148個。現在還從事數學研究的,只有6個。

那麼從1988年開始,美國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金牌的小孩108個,除了3個早亡之外,一個車禍死的,兩個病死的之外,其他剩餘的105個都在研究數學。


虎媽的兩個女兒都進了哈佛,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原因就是中國很多孩子學奧數是“被迫”的,為了上好學校不得不去學,但考上理想的學府後,可能再也不想碰了。

羅曼羅蘭曾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真心喜歡的,擋也擋不住。如果不喜歡,可能無論如何努力,最後都很難成為“熱愛”。


被迫而嚴苛的強化訓練,可能會讓孩子獲得嫻熟的技能,但卻很難讓孩子愛上它,並把它作為終身的興趣。

所以,作為孩子人生的重要引領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各種喧囂背後的“真實”,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虎媽的養育方法,照搬需謹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