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的非典型成長故事:小學念私塾,初中在家讀,美國上高中

這位名叫沛沛的女孩從未接受過體制內的教育,小學在廣州一所私塾完成,在家學習三年後,託福裸考101分,2013年被美國一所知名教會中學錄取,在校表現優異。

沛沛5歲時,入讀一所私塾,三室二廳,7個學生。學校採用原版教材,每月學費大概1300~1400元。也在那時起,沛媽開始關注美式教材,最讓她看中的是教材對孩子的思維訓練。沛沛到入學年齡時,沛爸、沛媽商定放棄免費的公立教育,繼續在私塾求學。這一讀,整整5年。

“如果看到過、分析過這教材,明知她對孩子的幫助,還送孩子去上體制內的學校,那真是罪不可恕!”沛媽毫不掩飾她對這套美式原版教材的喜愛。後來她還研究過不少出版社的原版教材,最終沛用的一直是AOP出版的LifePAC教材。

“這套教材非常難,是否能將教材用好,關鍵還得看個人”,一如私塾教育,沛媽說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還得要家長用心,做不做教材後的習題,效果也是相差萬里的。同樣,有的私塾用了非常棒的教材,但老師大多剛剛大學畢業,雖然學校孩子少,每個人受關注度高,但存在著老師太年輕、育兒經驗不足等弊端。若想充分發揮私塾教育的效果,家長必須補足在校教育的不足。

選擇總會有得失。沛媽說,為了孩子,自己一直未參評學院副教授等職,但教育過程令人興奮。“就象投資一隻永不跌價的股票,天天投進去一點點,但得到數以倍計的產出,內心一直很開心。”

一個女孩的非典型成長故事:小學念私塾,初中在家讀,美國上高中

沛沛,攝於2014年


12歲以後完全用英文,2個月突破西班牙語

因為小學開始就使用原版教材,沛沛的英語一直很溜,但在閱讀及寫作上真正取得突破,還得源自一位神學博士的輔導。

那是沛沛在家學習階段的事了,教會正好請一個神學博士來講課,“7個孩子中,真正實現英語應用突破的,也只有沛。”沛媽說,當時直覺博士一定可以給孩子自己無法給的東西,於是請沛沛無論如何抓住這一難得機會,好學的沛沛也不斷向老師要求挑戰和加壓,“別人孩子只做一二篇閱讀,沛卻看整本原版書。”

在沛沛的要求下,博士為沛沛開列了書單,並且要求沛沛去維基百科查到該書的介紹,同時用一句話講出書的核心內容,覺得喜歡的書,要求全文通讀。沛沛總是全力以赴,通過4個月的學習,沛沛的英語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也進一步奠定了良好的人文、歷史基礎。

“語言學習需要短期強攻”,沛媽說自己給美國駐廣州領館的工作人員培訓中文時發現,無論哪門語言,學習的時候一定要短期強攻,即學即用,短期內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這個發現在沛沛學習西班牙語時得到了應驗,短短2個月,沛學完了西班牙語A1\A2課程,目前在美高,她的西班牙語還遙遙領先,在學校裡為其他小朋友擔當tutor。

不要總是和同齡人泡在一起

問及沛沛思想為何如此成熟,沛媽引用薛湧教授的一段話:“我們不妨從《最蠢的一代》的作者、Emory 大學的英文教授Mark Bauerlein對網絡時代年輕人的批評談起。他稱:當今的年輕人整天在社交媒體上和同齡人互動,受到同伴壓力特別大,拒絕長者的教育。還從來沒有過一代年輕人在23歲以前象現在這樣被同伴的影響所主宰。然而,人的智力成長,是一個和長輩溝通的過程。17歲的孩子老是和17歲的泡在一起,就永遠不能成熟。”

不同於普通初中生,近3年的在家教育,為沛爭取了大量的自由時間,也緣於沛媽的工作和教會學習,沛有大量的時間和成人接觸,共同探討社會現象。

沛媽有時會擔當起教會來華宣教講師的翻譯工作,聽講座時也會帶上沛沛,久而久之,沛沛甚至為大人當起了口譯工作,當中有很多關於婚姻的講座,“沛沛現在對未來的婚姻、家庭都有一個框架了。”無心摘柳柳成蔭,“我們的作用是把握好不經意之間出現的機會。”沛媽說。

小學即建立自學習慣,初中開始自我規劃

沛沛是個自我規劃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沛媽舉例說,美國高中開學之際,沛沛即做好今後4年的學習規劃,包括每年的功課組合、難易搭配等,並且做成表格。當她拿著4年學習規劃請教於大學升學顧問時,顧問驚呆了,說從來還沒看到過哪個中國孩子可以提前這麼久做好這麼詳細的高中學習規劃。

沛沛的學習規劃緣於小學一年級起。剛開學,老師就要求小朋友每晚做好第2天的規劃;到3年級,老師要求孩子們用一天時間來做好整個學期的規劃,及至6年級在家學習,沛已經可以清晰地告訴媽媽,自己完成了多少計劃,是超過5%還是落後3%,這種規劃和自學能力也保證沛沛在家學習的高效性。

沛沛的不可複製性

1)化學實驗、生物實驗、物理實驗,沛媽的大學同事提供了熱忱的幫助和指導,甚至願意自費為沛購買實驗器材,只為喜愛這好學的女孩;

2)不是每個媽都有北大畢業文憑,不是每個媽都能象沛媽一樣善於研究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並且指導沛用足周圍可用資源;

3)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如此統一教育理念,並且攜手一起開展Homeschool教育實驗;

4)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取得同樣的教育效果,無論在私塾,在博士授課期間,在婚姻、心理講座中,能夠學到極致的也只有沛。

沛媽幾個觀點:

1)對走讀家庭,能夠吃飽就很感激;能夠給予愛心,給孩子精神指導,那簡直就是上帝最好的恩賜;與其挑家庭,不如調整自己心態;

2)英語不應被當作一門科目,而更應該作為工具;

3)選校不從大流不看排名,主要考慮信仰,首選基督學校。

4)家庭氛圍對於在家教育非常重要,父教對孩子有深遠影響,尤其對女兒的影響巨大。父親更多從思想上給孩子指導。幫助孩子建立信仰、建立更為世界觀、父親的欣賞和關愛對於建立孩子的自信有極大幫助。

5)若想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夫妻關係,這樣才可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情感滿足,也是美好教育的基礎。

6) 沛媽說其實在家教育的孩子,是可以做到沒有社交缺陷的。她也希望有實力的家長不要害怕homeschool,其實homeschool不可怕。希望更多家長願意肩負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她認為若家長用心,而且有實力,homeschool也精彩。

———————————————————

(如下內容為外灘教育刊發上文時補充採訪沛沛媽)

對話沛媽

“我只是告訴她,要訓練好自己的頭腦”

B=外灘教育

P=沛媽

B: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卻有那麼多孩子懷著美麗的願望長成了類似的人,教育問題的癥結很多。沛沛比同齡的很多孩子都要優異一些,您在教育她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都是怎麼化解的呢?

P:首先,作為基督徒,我們從聖經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其次,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尋找解決辦法。第三,不斷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對教育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要了解孩子的成長週期,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週期裡會有不同表現,在不同的成長週期裡,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的方法都應該有所不同。

B:沛沛做過的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P:沛沛在8歲時,發生一件事情讓我看到信仰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一天,她一個人正在一個小朋友家中玩耍,突然間,小朋友的爸爸與小朋友的已處於青春期的姐姐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爸爸對女兒的態度與行為忍無可忍,控制不住怒氣,開始暴打女兒。

8歲的沛沛在現場嚇壞了,就在此時,她突然衝過去,抱起《聖經》翻到以弗所書六章四節“不要惹兒女的氣”,然後極度恐懼顫驚,渾身發抖地衝到那位父親面前,指給那位叔叔看這節經文。後來那位叔叔告訴我時,是這樣描述她的,“她是那麼恐懼,卻又是那麼勇敢”。我聽了後很感動,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這個過程。我知道信仰在她如此小的年齡就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以至於她在8歲就可以從中尋找力量,可以支撐著她能夠克服恐懼,面對暴力。

B:Homeschool雖然認可度有所提高,但是依然爭議不斷。您認為什麼樣的孩子和家庭適合這種教育模式呢,有沒有什麼孩子因此而不適合的短處?

P:不是所有孩子,或者所有家庭都適合。首先,做home school的家庭,父母本身最好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有著比較開闊的眼界。其次,父母中至少有一方能夠抽出很多時間,或者全職投入。第三,在經濟上最好有一定保障。因為home school的投入很大。第四,父母要真正地投入到教育中去,不斷地研讀孩子的教材,以及各種教育理論書籍,父母要研讀孩子,不斷地根據孩子成長的需要調整教育方法。第五,事實上是最重要的一點,父母最好有信仰。沒有信仰的父母很難做好對孩子的心靈牧羊工作。

B:許多家長很樂忠於讓孩子學在旅途。homeschool時期,除了課本學習外,您是如何指導沛沛進行生活中的學習的呢?

P:沛沛從10歲開始,她的每個暑假都是經過設計的。她10歲時,隻身跟團去了法國、意大利、梵蒂岡,11歲時,去印尼,在北京呆了5個月,12歲時去了韓國和印尼。通常出去旅遊前,她得自己做功課,要做足功課才能有更多收穫。

在生活中,儘早地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如做飯菜,收拾房間,對自己的物品負責任等。特別是在知道被美國高中錄取後,我們更是放手讓她自己來處理很多事情,如申請簽證、購買機票、購買出國的物品,購物過程中的討價還價,淘寶網購被騙後的處理,出國前的體檢和疫苗注射,研究如何轉機,研究波士頓的交通圖,芝加哥的交通圖,她所在高中的課程體系,如何設計高中的選課,所有的這一切她都自己去做,而我們只是在旁邊在她需要的時候提供參考建議,到最後,不到14歲的她,是自己拎著一大一小的兩個箱子隻身奔赴美國,在入境時,美國海關官員看到她的年齡時,趕到非常驚訝,在赴美的途中,同機的很多中國人看她語言那麼純熟,都以為她是美國華人,讓她幫忙處理很多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