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就算是再不關心足球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屆極富戲劇性的世界盃:這一次,法國隊在時隔二十年之後,再一次捧起了大力神杯。

而法國隊最大的功臣,就是 “幾乎以一己之力將法國送進決賽”的基利安·姆巴佩。

當時的他只有十九歲。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一年後的今天,這位足球天才已經成為了估價3億歐元的足壇當紅炸子雞,他卻說,家庭才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礎:

“我的家人一直都在我的身邊,當一切發展地如此之快的時候,你的家人在你的身邊是很重要的。這些都是能夠讓我保持腳踏實地的原因。”

當二十年後的姆巴佩對著媒體感謝家人的同時,我想,法國足壇也應該感謝他的家人。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在國內,好動調皮的孩子似乎總讓家長頭痛。

我在小區裡見過帶著小孫子的奶奶,孩子想跟小朋友玩沙子,卻被奶奶牢牢牽住,

“別亂跑!回頭跑丟了就讓壞人把你抓走!”

那個孩子看著只有三四歲的樣子。

聽了奶奶的話也沒有哭鬧,只是羨慕地望著其他小朋友的方向。

我想這位奶奶那個時候一定很自豪:自己孫子真是又老實又聽話。

然而,我覺得,跟這個孩子比,姆巴佩是幸運的。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其實,比起那個嚇唬孩子亂跑會被壞人抓走的奶奶,姆巴佩的媽媽似乎更應該擔心。

姆巴佩一家呆在巴黎東北部郊區邦奇(Bony),用法國專欄作家拉佩的話說,那是一個移民盆地,是失業、暴力和混亂的代名詞。

從小姆巴佩就是好動又調皮的孩子。

據媽媽所說,姆巴佩從小就對足球運動有著近似瘋狂的喜愛。

因此,沒有以“安全”為藉口限制孩子,爸爸媽媽選擇帶著孩子玩。

從四歲起,姆巴佩就跟著爸爸在足球場上訓練。

六歲時,姆巴佩開始跟隨父親訓練,並很快開始嶄露頭角,獲得了關注。

儘管生活在 “貧民窟”郊區,但是,在父親的支持和母親的愛護下,姆巴佩擁有了一個足夠快樂的足球童年。

有了這份快樂、沒有限制的童年,才有了後來的“貧民窟裡的百萬球星”。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姆巴佩並不是特例,在國外,孩子們能跑的時候,家長就開始帶著他們打球運動了。

記得在國外留學的時候,租的房子後面有一塊足球場,一年四季、颳風下雨,都有家長領著孩子在那邊踢球。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作者供圖↑

尤其是週末的時候,六七歲的孩子們會穿上球服分成兩隊,完整地踢一場比賽。

場上的男孩子們認真比賽,場下的家長們認真觀賽,甚至還有專門的計分板。

週末的時候,加油叫好聲會喊到整個小區都聽得見。

而我們的男孩在六歲時在幹嘛呢?

我的小侄子今年剛好六歲,他媽媽正在研究再給他報個興趣班。

因為幼兒園放學太早,媽媽覺得不能放任孩子瘋玩。

如果說孩子在外面玩,家長擔心尚可理解,另外一條新聞則著實令人費解。

據人民網報道,北京某中學的體育課上,跑圈、一些簡單的伸展練習、立定跳遠等項目,幾乎就是體育課的全部內容。

用一位體育老師的話說就是:“在操場上劃個圈,看著學生們別出這個圈就行了。”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當外國男孩子在球場上度過瘋跑、瘋玩的童年時,我們男孩子們囿於課桌和媽媽的圍裙邊,整日被嘮叨,哎呀,你怎麼又把自己搞得這麼髒,哎呀,萬一受傷了可怎麼辦。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中國人特別喜歡誇一個孩子乖。

調皮搗蛋就是不乖,“不乖的孩子會被大灰狼叼跑”——這是我小時候家裡告訴我的,我相信二十多年過去了,還是會有家長這樣嚇唬孩子。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甭管男孩女孩,聽話的才是好孩子。

所以網上之前有一首打油詩,收割了一大群媽媽的認同感:

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長是女孩子,

乖巧聽話的是女孩子,

……

成績倒數的是男孩子,

不屑做班幹部的是男孩子,

上課趴著睡覺東倒西歪的是男孩子,

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卻連問題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是男孩子,

老師出錯大聲質疑不給老師一點面子的是男孩子,

單詞默寫全錯的是男孩子,

口語訓練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

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

做閱讀不看文章提筆就做的是男孩子,

計算頻頻出錯的是男孩子,

拿著相互喜歡的遊戲與球隊較勁的是男孩子。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許多看過這首詩的媽媽都說,哎呀,真的是愁死了,這說的不就是我兒子嘛!

可是仔細想想,這樣的男孩子,不就是最正常不過的男孩子嗎?

科學告訴我們,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子更多,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

同時,男孩體內也有女孩子沒有的睪丸激素在對他們施加影響。

這些都讓男孩子天然的喜歡冒險、喜歡運動,喜歡一切媽媽不讓做的、會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事情。

而媽媽們作為缺乏雄性激素的雌性,天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男孩子總是那麼皮,為什麼他們總是像上足了發條的小馬達,永遠不會感覺累。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媽媽們能理解小女孩,因為她們就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

但是對於男孩的生理心理狀況,她們就像是那本暢銷書裡說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就算這個男人是你兒子也不例外。

這是媽媽和兒子的“基本矛盾”,並且矛盾的解決辦法就在爸爸們身上。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喪偶式育兒說多了,有時爸爸們也覺得很委屈:平時上班已經很累了,帶孩子這種事,不就是女人應該做的嗎?你看動物世界裡都是雄性狩獵,雌性帶崽。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然而有些事情,還非得爸爸親自來不可。

根據《養育男孩》這本書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男娃時,六歲之前,父母同樣重要,孩子六歲之後,當媽媽的就應該往後“稍稍”了,這時對於男孩來說是“好爸爸勝過好老師”。

這個時候的男孩子,本能讓他們需要一個男性模仿對象,而這個模仿對象最方便、最好的當然是自己的親爹了。

就像是姆巴佩的父親親自指導兒子踢足球一樣,一個好爸爸會成為兒子此時最好的教練,帶著他走過這段懵懵懂懂的時光。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父親對兒子的意義不僅是一個能帶他運動的男人。

父親作為孩子接觸最多的男性,會成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模板。

已故的喬布斯生前回憶父親時曾說,

“他可以修好任何東西,讓它們重新變得有用,還能將任何機器拆開,再重新組裝起來。這可以說是我在製造業方面的啟蒙。發現我開始對電子設備感興趣後,他就總給我帶回來一些東西,讓我練習拆開和再組裝。”

沒有父親“放任”他隨意拆東西,也就沒有後來的的蘋果之父喬布斯。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而人作為自然界最複雜的生物,個性自然也是千差萬別的。

有些男孩可能更偏向內向型人格,比起運動和拆家他們更喜歡閱讀。

對於這些男孩,父親的影響同樣重要。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比爾·蓋茨在傳記裡回憶了父親帶他去圖書館,陪他閱讀、幫他還書的事情。

得益於父親的影響和陪伴,比爾·蓋茨閱讀的愛好伴隨了他一生。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對於養兒子這件事,有網友表示:

“帶兒子時,我喜歡閉著眼,不是我眼睛不好,而是我心臟不好。”

但我一個朋友卻說,兒子這種小生物,說白了,就是一匹野馬。

家有一匹野馬,就要給他草原。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朋友老公大劉,也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

被國外爸爸帶著孩子一起瘋的場面深深打動過的他,在有了兒子之後,就開始跟老婆搶著帶娃,搶不過的時候,就帶著兒子偷偷做一些媽媽絕對禁止的事情。

比方說,大劉媳婦控訴過,

“我兒子小的時候,大概三四歲吧,特別喜歡捉小蟲子玩。第一次看見他揪著大螞蟻的翅膀的時候,我都要崩潰了。誰知道,我後來才發現,這些都是他爸爸教他的。”

兒子大一點的時候,大劉媳婦發現,搶不過他爸了,兒子開始喜歡找爸爸了。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大劉總說他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說女人就是愛瞎操心。索性我就不管了,男人的事,讓他們人民內部解決吧。”大劉媳婦說。

據大劉說,他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是家裡那片的孩子王,每天放學之後領著一堆小子到處瘋跑。

撕作業本、捅馬蜂窩,上山逮鳥、下河摸魚。

還曾經往鄰居大爺的院子裡扔過鞭炮,氣得大爺追著他們滿村跑。

童年時無憂無慮玩耍的回憶現在說起來依然津津樂道,那些一起撒尿和泥的發小也成了珍貴的至交知己。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因為是自己走過的路,所以更有話語權,男孩成長中的彎彎道道、溝溝坎坎,爸爸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全部經歷過一遍了。

有這樣的親身經歷作指導,自然是比老母親們的左一句叮嚀、右一句嘮叨更加科學。

自從大劉媳婦開始不再幹涉大劉小劉他們“男人自己的事”之後,兒子反而比以前更想粘著媽媽了。

上個星期,朋友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大劉兩口子刷屏了——小劉在家裡養螞蟻,順便拍的觀察照片,被班級裡選為了優秀作品。

所以說, “管教”小男孩這件事,媽媽們不如退後,讓爸爸來。

養男孩,6歲後為什麼媽媽要“退位”?

男孩與女孩,乖或者不乖——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他們有著自己的天性和個性,不管是媽媽的“放手”,還是爸爸的“插手”,本質上都是要尊重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就像尹建莉老師說過的,“自由的人才是自覺的人。”家長給與孩子的自由與尊重,會成為託舉孩子向上的力量,它能幫助孩子抵擋生活中的一切虛假和脆弱。

作者介紹

Vic Yang,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碩士,愛思考,愛寫作,寫走心的文章讓更多的人看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