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不完美媽媽 蘇霍姆林斯基 輕鬆美容瘦身 2019-08-23
"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

呵護孩子的自尊,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鼓起勇氣登上天台,對著下面的同學和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哪怕最後女兒流著淚,媽媽也還是不為所動。 很多家長,總喜歡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來激勵孩子上進。殊不知,這樣的負向激勵,遠沒有正向激勵的效果好。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孩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說法是“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

呵護孩子的自尊,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鼓起勇氣登上天台,對著下面的同學和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哪怕最後女兒流著淚,媽媽也還是不為所動。 很多家長,總喜歡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來激勵孩子上進。殊不知,這樣的負向激勵,遠沒有正向激勵的效果好。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孩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說法是“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語言是利器,別說“就當我沒養過你”

一個節目中,主持人問嘉賓:“你父母說過什麼話,讓你覺得,對你傷害最大?”嘉賓回答:“我媽氣急之下對我說,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而同時令人驚訝的是,在場98%的聽眾表示有類似的經歷。

這樣說話的父母,或許本意並不是讓孩子難過,而是希望能獲得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但籠罩在這句話的陰影下的孩子,反而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自己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

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

呵護孩子的自尊,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鼓起勇氣登上天台,對著下面的同學和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哪怕最後女兒流著淚,媽媽也還是不為所動。 很多家長,總喜歡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來激勵孩子上進。殊不知,這樣的負向激勵,遠沒有正向激勵的效果好。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孩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說法是“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語言是利器,別說“就當我沒養過你”

一個節目中,主持人問嘉賓:“你父母說過什麼話,讓你覺得,對你傷害最大?”嘉賓回答:“我媽氣急之下對我說,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而同時令人驚訝的是,在場98%的聽眾表示有類似的經歷。

這樣說話的父母,或許本意並不是讓孩子難過,而是希望能獲得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但籠罩在這句話的陰影下的孩子,反而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自己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

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參與孩子的世界,別簡單的說“哦”和“媽媽有事”

“媽媽,我這次考了全班第三。”

“哦。”

“爸爸,你看我做的火箭模型。”

“知道了。”

現實生活裡,有多少父母習慣忽略孩子的聲音。“哦”、“知道了”、“爸爸/媽媽有事,別煩我”,彷彿成了他們面對孩子時最常說的話。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得不到迴應,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再需要父母了。相反,父母的看見和迴應,才能給予孩子成長的力量。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孩子得到了成長。

家長們,別再無視孩子渴望愛和關注的眼神,別再因為工作繁忙而推開他們。

"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

呵護孩子的自尊,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裡,一位女孩鼓起勇氣登上天台,對著下面的同學和自己的媽媽,大聲地喊出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哪怕最後女兒流著淚,媽媽也還是不為所動。 很多家長,總喜歡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來激勵孩子上進。殊不知,這樣的負向激勵,遠沒有正向激勵的效果好。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孩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說法是“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語言是利器,別說“就當我沒養過你”

一個節目中,主持人問嘉賓:“你父母說過什麼話,讓你覺得,對你傷害最大?”嘉賓回答:“我媽氣急之下對我說,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而同時令人驚訝的是,在場98%的聽眾表示有類似的經歷。

這樣說話的父母,或許本意並不是讓孩子難過,而是希望能獲得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但籠罩在這句話的陰影下的孩子,反而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自己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

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參與孩子的世界,別簡單的說“哦”和“媽媽有事”

“媽媽,我這次考了全班第三。”

“哦。”

“爸爸,你看我做的火箭模型。”

“知道了。”

現實生活裡,有多少父母習慣忽略孩子的聲音。“哦”、“知道了”、“爸爸/媽媽有事,別煩我”,彷彿成了他們面對孩子時最常說的話。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得不到迴應,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再需要父母了。相反,父母的看見和迴應,才能給予孩子成長的力量。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孩子得到了成長。

家長們,別再無視孩子渴望愛和關注的眼神,別再因為工作繁忙而推開他們。

媽媽的嘴,決定孩子飛多遠

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裡說過: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生修養。想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在孩子犯錯、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時候,父母溫和的話語和耐心的傾聽,才是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所謂的“打擊教育”是不存在的,打擊就是打擊,打擊就是暴力。如果愛之深,那麼就不需要“責之切”。那些殘忍的語言,只會阻礙愛的光輝。

孩子的世界原本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畫筆。若總是惡言惡語、雷霆之怒,就會傾覆孩子的心和世界;只有父母剋制、平和,才能給予孩子奔跑的勇氣和愛的力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