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去見了一些專家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生警察家庭的她對兒子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各種立規矩,說一是一,孩子接受不了。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去見了一些專家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生警察家庭的她對兒子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各種立規矩,說一是一,孩子接受不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妻子的浪漫旅行》張智霖曾給她提過建議:“不要常常罵兒子”。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表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的愛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去見了一些專家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生警察家庭的她對兒子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各種立規矩,說一是一,孩子接受不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妻子的浪漫旅行》張智霖曾給她提過建議:“不要常常罵兒子”。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表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的愛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怎麼和孩子發展有愛的對話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四個原則:

1、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晰地表達我們觀察到結果,而不是判斷或者評估。

2、感受。體會孩子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繫。

3、需要。聆聽他們的需求,來發現做什麼可以幫助到他。

4、請求。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袁詠儀後來就做很好。

兒子想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小狗,她既沒有直接否決孩子的請求,一口斷定他養不了,但也沒有馬上答應兒子的請求,而是帶他到寵物店,對他說:“如果你肯給這些狗狗撿屎,我才考慮給你買”。

後來看到兒子“通過考驗”了,才把小狗買回家。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去見了一些專家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生警察家庭的她對兒子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各種立規矩,說一是一,孩子接受不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妻子的浪漫旅行》張智霖曾給她提過建議:“不要常常罵兒子”。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表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的愛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怎麼和孩子發展有愛的對話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四個原則:

1、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晰地表達我們觀察到結果,而不是判斷或者評估。

2、感受。體會孩子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繫。

3、需要。聆聽他們的需求,來發現做什麼可以幫助到他。

4、請求。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袁詠儀後來就做很好。

兒子想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小狗,她既沒有直接否決孩子的請求,一口斷定他養不了,但也沒有馬上答應兒子的請求,而是帶他到寵物店,對他說:“如果你肯給這些狗狗撿屎,我才考慮給你買”。

後來看到兒子“通過考驗”了,才把小狗買回家。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就像有一期蒲蒲蘭繪本期刊《萌》裡張貴勇老師說的,“不把一個40歲的父親的生活經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而是尊重一個有想法、有獨立訴求的孩子,在觀念上把他看作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在行動上給他更多自由生長的空間,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去幫助他,給他更多的關心和愛”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去見了一些專家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生警察家庭的她對兒子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各種立規矩,說一是一,孩子接受不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妻子的浪漫旅行》張智霖曾給她提過建議:“不要常常罵兒子”。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表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的愛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怎麼和孩子發展有愛的對話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四個原則:

1、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晰地表達我們觀察到結果,而不是判斷或者評估。

2、感受。體會孩子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繫。

3、需要。聆聽他們的需求,來發現做什麼可以幫助到他。

4、請求。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袁詠儀後來就做很好。

兒子想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小狗,她既沒有直接否決孩子的請求,一口斷定他養不了,但也沒有馬上答應兒子的請求,而是帶他到寵物店,對他說:“如果你肯給這些狗狗撿屎,我才考慮給你買”。

後來看到兒子“通過考驗”了,才把小狗買回家。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就像有一期蒲蒲蘭繪本期刊《萌》裡張貴勇老師說的,“不把一個40歲的父親的生活經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而是尊重一個有想法、有獨立訴求的孩子,在觀念上把他看作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在行動上給他更多自由生長的空間,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去幫助他,給他更多的關心和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瓜媽最後說:

為什麼我們心裡都知道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但現實中卻總是做不到呢?

"

前段時間我的好朋友OK媽推薦我一部劇,說我一定會很喜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最近抽空追了幾集,太有共鳴了,裡面的英子媽媽像及了我們很多父母,心裡知道要尊重和接納孩子,但每到“關鍵時刻”還是忍不住控制,並且始終不願意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比如在高考的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叫“放飛夢想”,請家長和孩子在氣球上寫上夢想,然後一起放飛。

英子寫的是自己的夢想“中國國家航天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英子媽媽看到後忍不住進行了干預——“高考之際,學習為重啊,這上面應該寫心願,這些什麼愛好,火箭這些以後(再說),來來我給你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然後很自然地拿過氣球,歡歡喜喜地寫上“清華北大取其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全然沒有發現一旁的英子早已變了臉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再後來的分班考試,英子考了年級第二,回家後卻依舊不敢說實情,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我進快班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其實媽媽早就得到消息了,不過表面也沒生氣,反而笑呵呵地安慰英子“高考之後每天都有考試,沒事,下回好好考就行了”。

直到她發現了英子藏在書包裡的樂高,直接爆發了: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剛才我是沒好意思說你........高考以前這些玩具就媽媽幫你保存吧,行嗎。

在英子媽媽的心裡,女兒就應該是第一。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期的壓抑,英子最後終於崩潰,她對媽媽說,“對,我就是喜歡小夢阿姨(英子爸爸的現女友),至少她不會逼我幹我自己不喜歡的事,我討厭你!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我們總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怎麼就不知道好呢?

但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一對開明的父母,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自由地表達和做選擇,才是真正的幸福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因為年齡還小,對自身和外界的理解都非常有限,遇到挑戰/困惑時,他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只能求助於萬能的爸爸媽媽:

“媽媽,學前班是什麼樣子的 ?”

“要是媽媽乘坐的那架飛機忘了飛,那可怎麼辦?”

“要是聖誕老人裝玩具的大口袋漏洞了呢?”

......

那些刨根究底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敞開心扉,向爸爸媽媽傾訴自己對環境的無法預期和控制(新的環境,對孩子來說,總是伴隨著恐懼。)、對自身不瞭解的一種焦慮。

這個時候,只要你順著他的思路,幫助他把那些藏在問題背後的焦慮發洩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他便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會漸生出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不被體察、接納,他就會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為什麼我這麼難受,卻沒有人來關心我,幫助我”?

隨著被忽視、被拒絕、被批評的次數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低,最終無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甚至有可能會將這種“自我否定”遺傳給下一代。

1:對孩子來說,被父母無視,等同於拋棄

在吃瓜群眾的眼裡,姜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用世俗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典型的成功人士。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人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比如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的母親是名小學音樂教師,小時候,對姜文管很嚴(因為姜文是長子,她覺得把姜文管住了,餘下都好辦了)。

在姜文成年以前的記憶裡,母親除了打他,讓他好好讀書之外,沒做過什麼。稍有差錯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捱打也是常事,甚至有時候明明是弟弟姜武犯的錯,捱打的卻是姜文,因為弟弟認錯態度好,而姜文卻總愛和媽媽“講道理、掰扯”。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姜文記憶猶新的兩件事:

一是高考那年,姜文落榜。

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媽,我想考中戲。”

當時媽媽在磨豆腐,沒工夫搭理他:“你覺得好玩就去吧,來,幫媽磨會兒豆腐。”

等他如願以償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時,姜文心想這下媽媽該高興了吧,可是她卻說“你那一籮筐衣服還沒洗呢,別和我說這個”。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有就是,後來,他拍了電影,給媽媽帶去很多自己拍的錄像帶,可媽媽壓根沒看,她只愛看《大宅門》,只喜歡王志文。

還和姜文說,你看這王志文演得有多好,你把他弄來我請他吃頓飯好嗎?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父母不斷的反覆的確認才會堅固的。如果一個孩子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積極迴應”,久而久之,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沒有存在感的。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存在性焦慮”。

被困在存在性焦慮中的人會有一種生命的缺失感——彷彿有些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東西突然消失了,而自己卻說不出失去的到底是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長大後也容易不自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並且很難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弟弟姜武說,他們兄弟倆都不擅長與人相處,再熟的朋友,也需要有一個人在一起,不然光倆人特陌生,不知道聊什麼。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不被父母認同,不被允許做自己的孩子,更危險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導演隨機選取了不同背景的7組14個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瞭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是最讓我唏噓的一個,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後來卻成為別人口中的“瘋子、怪人”靠領社保救濟度日。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兒時的Neil有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臉上總帶著笑,非常活潑可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夢想著長大後成為一名宇航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還希望自己能夠進牛津讀書。

遺憾的是最後沒能如願,退而求次進了阿伯丁大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

他的人生也開始走向下坡......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1歲的尼爾在倫敦靠打散工謀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想成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但又覺得自己不是個適合承擔責任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28歲後,無家可歸,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靠領社保救濟生存,一直到63歲。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對他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受現實,接受現在的自己。

他說,我想到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可以去講課、可以去劇院工作做燈光師、去導演節目......但最後都放棄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是什麼導致他的前、後半生髮生如此大的反差呢?

他覺得是,因為童年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他說,“父母性格上的問題(父親很嚴厲,母親很情緒化),確實給我帶來了困難”。

身為教師的父母早早就為他的人生做好規劃——從事大學講師、銀行經理等等與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認為他的人生必須按這個模子去走。

在父母的強勢與古板之下,他意識不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有能力做出決策。因為他的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相左的意見,只要求他一味的服從安排。

所以,等他長大後,進入到更大、更復雜的環境中,碰到需要他自己去解決應對的問題時(他曾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自己在中學時曾經受到同學的霸凌),他完全沒有應對能力,向父母求助,他們卻只教他要信仰上帝,卻沒有教給他生活的準則。

他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讓我自己去面這個世界,而他們對此渾然不覺,哪怕和他們討論我在學校面對的問題,我的父母根本不懂問題的性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同時,父母過高的期望也讓他變得眼高手低,在學業失敗後他和父母都無法面對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他這一生,做過散工,做過牧師,做過議員,演過話劇,當過作家.....可當他63歲再回首時,遺憾的是,自己沒有在想成功的領域獲得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認為“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在不覺當中轉變成自我否定,這樣的烙印持續威嚇著當事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3:“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王健先生,世界20名能靠獨奏生存的大提琴家之一,我喜歡他的音樂,欣賞他的為人,更為他的愛女之心感動。

我記得在有一期的《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問王健,平時會給女兒聽些什麼音樂。

王健說,“我自己最喜歡聽一種很讓人感動的曲子、很深刻的曲子,但很奇怪,我不願讓我女兒有這種感受。我情願她是一個感受不到悲傷的人”。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有沒有想過引導女兒去學琴?

王健說,我一定會教她進入音樂的世界(他曾說過,人生艱辛,需要有一個能夠體會自己靈魂的工具,體會到自己的靈魂,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但沒必要拿這個來謀生,因為成功率太低了。

一般人如果考進上海交響樂團這樣全國最好的樂團,或者紐約愛樂樂團,都會很開心,但他的女兒可能不會開心,因為她看慣了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這是很殘忍的。如果她去學別的,幹什麼都會比自己成功,比如當作家或者設計師,幸福感可能也會更強一些。

他說,“你要自己的孩子幸福,你會希望他/她得到滿足感”。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因為,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所以,在童年期間,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就像《人生十年》裡,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後來卻收養了100多個孩子的西蒙說的,“被愛、被需要,這是所有孩子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你能給予他們這些,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當孩子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他才有底氣向前走,遇到坎坷才有勇氣邁過去。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4:如何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需要?

毫無疑問,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括姜文的母親。

我曾看過姜武的一個專訪視頻,他提到了一個細節,說1988年,姜文憑藉電影《紅高粱》一炮而紅時,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表現得特別開心,老人家真正在意的電影中兒子被放缸裡三天的那場戲,到底是不是真的。

姜文自己也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他說母親去世的前兩年,陸陸續續給了自己包了幾個大紅包,因為擔心姜文那幾年沒拍戲,缺錢。

只是,他們母子的問題在於,一個想聽,一個不說。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相比上一代的媽媽,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已經意識到權威教育、打擊教育的問題所在,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學著表達愛,學著無條件接納孩子。

但就像袁詠儀一樣,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已經做很好了,也不認為自己與孩子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孩子並不覺得,兒子魔童就一度非常討厭她,簡直想要殺了她一樣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去見了一些專家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出生警察家庭的她對兒子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各種立規矩,說一是一,孩子接受不了。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妻子的浪漫旅行》張智霖曾給她提過建議:“不要常常罵兒子”。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表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的愛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怎麼和孩子發展有愛的對話呢?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四個原則:

1、觀察。留意發生的事情,清晰地表達我們觀察到結果,而不是判斷或者評估。

2、感受。體會孩子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繫。

3、需要。聆聽他們的需求,來發現做什麼可以幫助到他。

4、請求。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袁詠儀後來就做很好。

兒子想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小狗,她既沒有直接否決孩子的請求,一口斷定他養不了,但也沒有馬上答應兒子的請求,而是帶他到寵物店,對他說:“如果你肯給這些狗狗撿屎,我才考慮給你買”。

後來看到兒子“通過考驗”了,才把小狗買回家。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就像有一期蒲蒲蘭繪本期刊《萌》裡張貴勇老師說的,“不把一個40歲的父親的生活經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而是尊重一個有想法、有獨立訴求的孩子,在觀念上把他看作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在行動上給他更多自由生長的空間,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去幫助他,給他更多的關心和愛”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瓜媽最後說:

為什麼我們心裡都知道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但現實中卻總是做不到呢?

打擊一個孩子有多容易?3次無視,他就會自我否定

這裡頭其實有很深的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學家喬伊斯·麥克杜格爾說,每個人都有一座“心靈劇場”,它的劇本寫於童年時期。隨著孩子長大,他在遇到不同場合的時候,劇本的內容就會在潛意識中重複上演。

如果我們的父母在過去總是忽略你的意見,面對衝突也只會恐嚇“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甚至是胖揍一頓來讓你乖乖就範,那麼,現在,面對相似的場景,你也會自然而然地用父母的那一套來教育孩子。

要擺脫原生家庭裡的負面影響是很難的,因為這種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然後重新學習,學會更好地跟自己、家庭相處。

但再難,咱們也得去做,因為我們現在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我們手牽手站在鏡子面前,照出來的就是孩子將來的模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