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


"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01

日前,廣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案已由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報送至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涉及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三項罪名。

多家媒體報道,當事人吳謝宇承認弒母,理由是覺得母親過得太辛苦了,用這樣的方式幫助母親解脫。他也想過追隨母親而去,可在死的那一刻,又沒了勇氣,最終選擇了一條逃亡之路,直到落網。

據媒體報道,吳謝宇自述,他是在母親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的。

此前媒體也曾報道,他曾企圖分屍又放棄實施,還通過專業知識對屍體進行保護。接著又很冷靜地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戚們借錢,還以母親的名義寫了辭職信,以召集人的身份,宴請母親的同事們,一起吃了告別宴。

之後他也沒有前往國外,而在國內隱姓埋名的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深夜,以男模的身份,在旋轉的燈光和酒味中,用另一種生存方式,企圖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落網之後稱自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

他身上具有很強烈的兩面人特徵。一面是一個彬彬有禮成績優異家教良好的完美孩子,另一面則是一個可以下狠手弒母又對自己瘋狂縱慾的“瘋子”。這兩面的合成部分,則是無盡的謊言與偽裝。

弒母的理由,是因母親情緒低落、過得很難,就用這樣的方式幫母親解脫?

這樣的殺人理由,我不信。

02

殺人細節,細思極恐。還勾起了我一段暗黑色的回憶。

那是一段我童年裡的時光,我家曾住過一種帶陽臺長廊的房型,一層樓有四戶人家。

走廊的這頭,是我們和鄰居一家。走廊的那頭,是另外兩家。

那時我年紀還小,時常會到鄰居家做客。長長的陽臺走廊,似乎隔著一種距離,我從來沒有到走廊的那一頭去做客。

只是隱約記得,走廊的那一頭,一家人裡有個戴著眼鏡白白淨淨的大姐姐,還有一家人,有位慈祥的老奶奶。

毫無徵兆的一個下午,走廊那頭,突然擠滿了警察以及圍觀的人。

後來我才聽母親講,那個大姐姐趁鄰居老奶奶在戶外澆花,沒有任何防備時,竟舉起鐵錘,砸死了自己的鄰居老奶奶。

發生這樣一起悲劇之後,我們才知道,那個大姐姐患有精神病,這屬於在發病期,釀成的人間悲劇。

聽說她被關進精神病院,隨著她的家人緊跟著,搬離了我們小區,那家人,再也沒了音訊。

現在看到吳謝宇說自己,是趁母親低頭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

這個相似的偷襲細節,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封存在記憶裡的那件往事。

前者是因為精神病無法自控,但後者能考上北大的吳謝宇智商過人,成績優異,完全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怎麼會跟精神病人一樣呢?

"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01

日前,廣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案已由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報送至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涉及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三項罪名。

多家媒體報道,當事人吳謝宇承認弒母,理由是覺得母親過得太辛苦了,用這樣的方式幫助母親解脫。他也想過追隨母親而去,可在死的那一刻,又沒了勇氣,最終選擇了一條逃亡之路,直到落網。

據媒體報道,吳謝宇自述,他是在母親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的。

此前媒體也曾報道,他曾企圖分屍又放棄實施,還通過專業知識對屍體進行保護。接著又很冷靜地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戚們借錢,還以母親的名義寫了辭職信,以召集人的身份,宴請母親的同事們,一起吃了告別宴。

之後他也沒有前往國外,而在國內隱姓埋名的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深夜,以男模的身份,在旋轉的燈光和酒味中,用另一種生存方式,企圖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落網之後稱自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

他身上具有很強烈的兩面人特徵。一面是一個彬彬有禮成績優異家教良好的完美孩子,另一面則是一個可以下狠手弒母又對自己瘋狂縱慾的“瘋子”。這兩面的合成部分,則是無盡的謊言與偽裝。

弒母的理由,是因母親情緒低落、過得很難,就用這樣的方式幫母親解脫?

這樣的殺人理由,我不信。

02

殺人細節,細思極恐。還勾起了我一段暗黑色的回憶。

那是一段我童年裡的時光,我家曾住過一種帶陽臺長廊的房型,一層樓有四戶人家。

走廊的這頭,是我們和鄰居一家。走廊的那頭,是另外兩家。

那時我年紀還小,時常會到鄰居家做客。長長的陽臺走廊,似乎隔著一種距離,我從來沒有到走廊的那一頭去做客。

只是隱約記得,走廊的那一頭,一家人裡有個戴著眼鏡白白淨淨的大姐姐,還有一家人,有位慈祥的老奶奶。

毫無徵兆的一個下午,走廊那頭,突然擠滿了警察以及圍觀的人。

後來我才聽母親講,那個大姐姐趁鄰居老奶奶在戶外澆花,沒有任何防備時,竟舉起鐵錘,砸死了自己的鄰居老奶奶。

發生這樣一起悲劇之後,我們才知道,那個大姐姐患有精神病,這屬於在發病期,釀成的人間悲劇。

聽說她被關進精神病院,隨著她的家人緊跟著,搬離了我們小區,那家人,再也沒了音訊。

現在看到吳謝宇說自己,是趁母親低頭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

這個相似的偷襲細節,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封存在記憶裡的那件往事。

前者是因為精神病無法自控,但後者能考上北大的吳謝宇智商過人,成績優異,完全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怎麼會跟精神病人一樣呢?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更為可怕的是,後者殺害的是他相依為命的母親,這個世界上,他唯一的至親。

自從他父親患病離世,已經考上北大的他,眼看著就要踏上工作崗位,能實質性減輕母親的負擔了。

在外人眼中,這一家人的生活,是在向好發展啊。就算有一些內心的痛苦,也不至於走上絕路。

可偏偏這個家庭,是以如此的悲劇結局,和這個世界揮手告別,真的令人痛心。

弒母的真實理由和真相,只有吳謝宇自己知道。

我覺得其實真相,只要他不願意告知,多半沒有人能真正知道了。

03

對於警方來說,尋找事實的真相是一種工作職責,因此需要不斷地去深究。

但我最近學習批判性思維的課程,對此,尤其是針對個人,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對於生活中,總看到的那些不斷反轉的新聞事實,很多時候也是因為某些敘述方,僅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總是不斷地去遮蔽事實的真相,或者說,總在強調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一方面說明我們的信息來源很豐富,沒有被單一化;另一方面,得到一種判斷,取決於我們對哪一個信息來源的確信。

在這些海量的信息和分析面前,我們想要知道的真相,這個過程是非常消耗精力的;還有可能出現對信息的誤判,瞭解真相的成本,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太高。

所以我選擇放棄自己不斷去猜測真相,只等待官方最終結論。

04

但放棄猜測真相,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思考。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經歷了喪夫之痛的謝老師,情緒明顯和過去不同。

過去她從不輕易動怒。丈夫離世之後,也會因為鄰居孩子的聲響發怒,這種變化是存在的。吳謝宇說,感到母親過得痛苦,這種感覺應該存在。

但這個家庭氛圍的剋制,不管是母親還是兒子,都選擇了把巨大壓力藏在心裡自我消化,而沒有嘗試尋求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士的幫助。

不知道正是這種壓抑的家庭氛圍,如同把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放在了一個熱鍋裡,家庭成員所表現出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家庭的系統性問題。

最終他們在自我施壓的路上越走越遠,試圖用死亡換得心安。最終有了乾脆讓母親別活了,自己也不活了,一了百了簡單、殘暴的處理方案。

卻不曾想過,這樣的處理方案是最不應該的。代價如此慘烈,這本來是最應該避免的一種處理方案。

至於母子間的日常相處方式,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感同身受。

他們通過在外人面前表現得過於剋制與禮貌,贏得了外界的尊重。但他們自己存在的困局,始終是沒有解決的。

這種明顯的表裡不一,本身就屬於是一種極強的自我保護,掩蓋了生活裡他們其實很需要幫助的事實。

也許他們也曾嘗試過自我改變與解決,但由於自我封閉,最終失去了外界的反饋與支持。

"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01

日前,廣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案已由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報送至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涉及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三項罪名。

多家媒體報道,當事人吳謝宇承認弒母,理由是覺得母親過得太辛苦了,用這樣的方式幫助母親解脫。他也想過追隨母親而去,可在死的那一刻,又沒了勇氣,最終選擇了一條逃亡之路,直到落網。

據媒體報道,吳謝宇自述,他是在母親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的。

此前媒體也曾報道,他曾企圖分屍又放棄實施,還通過專業知識對屍體進行保護。接著又很冷靜地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戚們借錢,還以母親的名義寫了辭職信,以召集人的身份,宴請母親的同事們,一起吃了告別宴。

之後他也沒有前往國外,而在國內隱姓埋名的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深夜,以男模的身份,在旋轉的燈光和酒味中,用另一種生存方式,企圖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落網之後稱自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

他身上具有很強烈的兩面人特徵。一面是一個彬彬有禮成績優異家教良好的完美孩子,另一面則是一個可以下狠手弒母又對自己瘋狂縱慾的“瘋子”。這兩面的合成部分,則是無盡的謊言與偽裝。

弒母的理由,是因母親情緒低落、過得很難,就用這樣的方式幫母親解脫?

這樣的殺人理由,我不信。

02

殺人細節,細思極恐。還勾起了我一段暗黑色的回憶。

那是一段我童年裡的時光,我家曾住過一種帶陽臺長廊的房型,一層樓有四戶人家。

走廊的這頭,是我們和鄰居一家。走廊的那頭,是另外兩家。

那時我年紀還小,時常會到鄰居家做客。長長的陽臺走廊,似乎隔著一種距離,我從來沒有到走廊的那一頭去做客。

只是隱約記得,走廊的那一頭,一家人裡有個戴著眼鏡白白淨淨的大姐姐,還有一家人,有位慈祥的老奶奶。

毫無徵兆的一個下午,走廊那頭,突然擠滿了警察以及圍觀的人。

後來我才聽母親講,那個大姐姐趁鄰居老奶奶在戶外澆花,沒有任何防備時,竟舉起鐵錘,砸死了自己的鄰居老奶奶。

發生這樣一起悲劇之後,我們才知道,那個大姐姐患有精神病,這屬於在發病期,釀成的人間悲劇。

聽說她被關進精神病院,隨著她的家人緊跟著,搬離了我們小區,那家人,再也沒了音訊。

現在看到吳謝宇說自己,是趁母親低頭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

這個相似的偷襲細節,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封存在記憶裡的那件往事。

前者是因為精神病無法自控,但後者能考上北大的吳謝宇智商過人,成績優異,完全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怎麼會跟精神病人一樣呢?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更為可怕的是,後者殺害的是他相依為命的母親,這個世界上,他唯一的至親。

自從他父親患病離世,已經考上北大的他,眼看著就要踏上工作崗位,能實質性減輕母親的負擔了。

在外人眼中,這一家人的生活,是在向好發展啊。就算有一些內心的痛苦,也不至於走上絕路。

可偏偏這個家庭,是以如此的悲劇結局,和這個世界揮手告別,真的令人痛心。

弒母的真實理由和真相,只有吳謝宇自己知道。

我覺得其實真相,只要他不願意告知,多半沒有人能真正知道了。

03

對於警方來說,尋找事實的真相是一種工作職責,因此需要不斷地去深究。

但我最近學習批判性思維的課程,對此,尤其是針對個人,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對於生活中,總看到的那些不斷反轉的新聞事實,很多時候也是因為某些敘述方,僅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總是不斷地去遮蔽事實的真相,或者說,總在強調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一方面說明我們的信息來源很豐富,沒有被單一化;另一方面,得到一種判斷,取決於我們對哪一個信息來源的確信。

在這些海量的信息和分析面前,我們想要知道的真相,這個過程是非常消耗精力的;還有可能出現對信息的誤判,瞭解真相的成本,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太高。

所以我選擇放棄自己不斷去猜測真相,只等待官方最終結論。

04

但放棄猜測真相,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思考。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經歷了喪夫之痛的謝老師,情緒明顯和過去不同。

過去她從不輕易動怒。丈夫離世之後,也會因為鄰居孩子的聲響發怒,這種變化是存在的。吳謝宇說,感到母親過得痛苦,這種感覺應該存在。

但這個家庭氛圍的剋制,不管是母親還是兒子,都選擇了把巨大壓力藏在心裡自我消化,而沒有嘗試尋求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士的幫助。

不知道正是這種壓抑的家庭氛圍,如同把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放在了一個熱鍋裡,家庭成員所表現出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家庭的系統性問題。

最終他們在自我施壓的路上越走越遠,試圖用死亡換得心安。最終有了乾脆讓母親別活了,自己也不活了,一了百了簡單、殘暴的處理方案。

卻不曾想過,這樣的處理方案是最不應該的。代價如此慘烈,這本來是最應該避免的一種處理方案。

至於母子間的日常相處方式,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感同身受。

他們通過在外人面前表現得過於剋制與禮貌,贏得了外界的尊重。但他們自己存在的困局,始終是沒有解決的。

這種明顯的表裡不一,本身就屬於是一種極強的自我保護,掩蓋了生活裡他們其實很需要幫助的事實。

也許他們也曾嘗試過自我改變與解決,但由於自我封閉,最終失去了外界的反饋與支持。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在家庭遭遇的困境裡,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完全沒了正確的方向,最終釀成悲劇。

05

就算吳謝宇的母親過得很難,但她自己沒有選擇放棄生命,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她、終結她的生命,兒子也不例外。

弒母的吳謝宇,其實自己缺乏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模型,本質就是對後果思考不足。

就算是心裡有此念頭,其實多去思考一下,做惡的後果,是不是真的就不會後悔?

一個善於反思和自省的人,根本不會輕易嘗試,衝動去做一些本來就不被道德和法律允許的事情。

因為他們會想得很明白。由自己這個行為帶來的後果,代價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其實,在人生困境面前,把思考的時間軸再拉長一些,眼下的困難,五年後、十年後對自己和家人來說,真的還是困難嗎?

就算現在這個狀態讓人痛苦和壓抑,哪怕暫時無法改變時,也可以嘗試,把目前狀態中的某一個小的變量改變一下。

比如說,自己積極去建立一個新愛好,用新的習慣去改變自己,積極行動起來,就會漸漸發現,就算是一件難過無比的事情,總有變化,總有改變。

有些痛苦是時間帶來的,把它交給時間帶走,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過程。

哪怕痛苦,也不要嘗試著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速戰速決。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容易的事,一旦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後果就無法挽回。

只是不斷感受眼下的困境,反覆品味當下自己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這樣很容易在“思維的死衚衕”裡繞不出去。解決事情時,就容易走極端。

"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01

日前,廣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案已由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報送至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涉及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三項罪名。

多家媒體報道,當事人吳謝宇承認弒母,理由是覺得母親過得太辛苦了,用這樣的方式幫助母親解脫。他也想過追隨母親而去,可在死的那一刻,又沒了勇氣,最終選擇了一條逃亡之路,直到落網。

據媒體報道,吳謝宇自述,他是在母親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的。

此前媒體也曾報道,他曾企圖分屍又放棄實施,還通過專業知識對屍體進行保護。接著又很冷靜地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戚們借錢,還以母親的名義寫了辭職信,以召集人的身份,宴請母親的同事們,一起吃了告別宴。

之後他也沒有前往國外,而在國內隱姓埋名的生活。在不同城市的深夜,以男模的身份,在旋轉的燈光和酒味中,用另一種生存方式,企圖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落網之後稱自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

他身上具有很強烈的兩面人特徵。一面是一個彬彬有禮成績優異家教良好的完美孩子,另一面則是一個可以下狠手弒母又對自己瘋狂縱慾的“瘋子”。這兩面的合成部分,則是無盡的謊言與偽裝。

弒母的理由,是因母親情緒低落、過得很難,就用這樣的方式幫母親解脫?

這樣的殺人理由,我不信。

02

殺人細節,細思極恐。還勾起了我一段暗黑色的回憶。

那是一段我童年裡的時光,我家曾住過一種帶陽臺長廊的房型,一層樓有四戶人家。

走廊的這頭,是我們和鄰居一家。走廊的那頭,是另外兩家。

那時我年紀還小,時常會到鄰居家做客。長長的陽臺走廊,似乎隔著一種距離,我從來沒有到走廊的那一頭去做客。

只是隱約記得,走廊的那一頭,一家人裡有個戴著眼鏡白白淨淨的大姐姐,還有一家人,有位慈祥的老奶奶。

毫無徵兆的一個下午,走廊那頭,突然擠滿了警察以及圍觀的人。

後來我才聽母親講,那個大姐姐趁鄰居老奶奶在戶外澆花,沒有任何防備時,竟舉起鐵錘,砸死了自己的鄰居老奶奶。

發生這樣一起悲劇之後,我們才知道,那個大姐姐患有精神病,這屬於在發病期,釀成的人間悲劇。

聽說她被關進精神病院,隨著她的家人緊跟著,搬離了我們小區,那家人,再也沒了音訊。

現在看到吳謝宇說自己,是趁母親低頭換鞋時,用啞鈴砸死母親。

這個相似的偷襲細節,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封存在記憶裡的那件往事。

前者是因為精神病無法自控,但後者能考上北大的吳謝宇智商過人,成績優異,完全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怎麼會跟精神病人一樣呢?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更為可怕的是,後者殺害的是他相依為命的母親,這個世界上,他唯一的至親。

自從他父親患病離世,已經考上北大的他,眼看著就要踏上工作崗位,能實質性減輕母親的負擔了。

在外人眼中,這一家人的生活,是在向好發展啊。就算有一些內心的痛苦,也不至於走上絕路。

可偏偏這個家庭,是以如此的悲劇結局,和這個世界揮手告別,真的令人痛心。

弒母的真實理由和真相,只有吳謝宇自己知道。

我覺得其實真相,只要他不願意告知,多半沒有人能真正知道了。

03

對於警方來說,尋找事實的真相是一種工作職責,因此需要不斷地去深究。

但我最近學習批判性思維的課程,對此,尤其是針對個人,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對於生活中,總看到的那些不斷反轉的新聞事實,很多時候也是因為某些敘述方,僅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總是不斷地去遮蔽事實的真相,或者說,總在強調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一方面說明我們的信息來源很豐富,沒有被單一化;另一方面,得到一種判斷,取決於我們對哪一個信息來源的確信。

在這些海量的信息和分析面前,我們想要知道的真相,這個過程是非常消耗精力的;還有可能出現對信息的誤判,瞭解真相的成本,對於普通人來說,真的太高。

所以我選擇放棄自己不斷去猜測真相,只等待官方最終結論。

04

但放棄猜測真相,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思考。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經歷了喪夫之痛的謝老師,情緒明顯和過去不同。

過去她從不輕易動怒。丈夫離世之後,也會因為鄰居孩子的聲響發怒,這種變化是存在的。吳謝宇說,感到母親過得痛苦,這種感覺應該存在。

但這個家庭氛圍的剋制,不管是母親還是兒子,都選擇了把巨大壓力藏在心裡自我消化,而沒有嘗試尋求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士的幫助。

不知道正是這種壓抑的家庭氛圍,如同把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放在了一個熱鍋裡,家庭成員所表現出的問題,已經是一個家庭的系統性問題。

最終他們在自我施壓的路上越走越遠,試圖用死亡換得心安。最終有了乾脆讓母親別活了,自己也不活了,一了百了簡單、殘暴的處理方案。

卻不曾想過,這樣的處理方案是最不應該的。代價如此慘烈,這本來是最應該避免的一種處理方案。

至於母子間的日常相處方式,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感同身受。

他們通過在外人面前表現得過於剋制與禮貌,贏得了外界的尊重。但他們自己存在的困局,始終是沒有解決的。

這種明顯的表裡不一,本身就屬於是一種極強的自我保護,掩蓋了生活裡他們其實很需要幫助的事實。

也許他們也曾嘗試過自我改變與解決,但由於自我封閉,最終失去了外界的反饋與支持。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在家庭遭遇的困境裡,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完全沒了正確的方向,最終釀成悲劇。

05

就算吳謝宇的母親過得很難,但她自己沒有選擇放棄生命,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她、終結她的生命,兒子也不例外。

弒母的吳謝宇,其實自己缺乏了一個重要的思考模型,本質就是對後果思考不足。

就算是心裡有此念頭,其實多去思考一下,做惡的後果,是不是真的就不會後悔?

一個善於反思和自省的人,根本不會輕易嘗試,衝動去做一些本來就不被道德和法律允許的事情。

因為他們會想得很明白。由自己這個行為帶來的後果,代價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其實,在人生困境面前,把思考的時間軸再拉長一些,眼下的困難,五年後、十年後對自己和家人來說,真的還是困難嗎?

就算現在這個狀態讓人痛苦和壓抑,哪怕暫時無法改變時,也可以嘗試,把目前狀態中的某一個小的變量改變一下。

比如說,自己積極去建立一個新愛好,用新的習慣去改變自己,積極行動起來,就會漸漸發現,就算是一件難過無比的事情,總有變化,總有改變。

有些痛苦是時間帶來的,把它交給時間帶走,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過程。

哪怕痛苦,也不要嘗試著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速戰速決。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容易的事,一旦選擇簡單粗暴的方式,後果就無法挽回。

只是不斷感受眼下的困境,反覆品味當下自己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這樣很容易在“思維的死衚衕”裡繞不出去。解決事情時,就容易走極端。

弒母案細節曝光:過得辛苦是殺人的理由?我不信

願我們都能在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變量,通過改變、撬動困難,最終讓它遠離我們的生活。

更願我們在面對問題時,堅持反思,堅持用後果推導,現在的行動是否值得。永遠別為那些無法承受的後果,去做傻事。

這個世界,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生命總是想象不到的短暫。正因為如此,生命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用心去過。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