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幼兒園 摔跤 沛澤媽讀心理 2019-06-08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自尊,是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提到的名詞,很多家長都會說:“我們要保護孩子自尊心”“我們要給孩子自尊,不能傷了孩子的面子”“孩子大了,自尊心強了,不能批評了”。

自尊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可是我們往往卻搞不清楚一個問題:孩子的自尊心是誰給予的。這個問題我們先按下不表,先來看一個案例。

5歲的妞妞從幼兒園一出來,就嘟著個嘴巴,一臉的不高興,原來今天上手工課的時候,妞妞的剪紙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那些受了表揚的孩子,老師會在他們的額頭上貼一個漂亮的貼紙。

“誰讓你不剪好啊?剪好了,老師就表揚你了,就能得到貼紙了。”妞妞的媽媽有些怪妞妞,妞妞太愛生氣了,經常不高興,每次不高興,都會引發母子之間的爭吵,所以,妞妞的媽媽一看到孩子嘟著嘴巴,火就上來了。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我也剪得很好,老師為什麼不表揚我,她是不是不喜歡我?”說著說著,妞妞的眼淚吧嗒吧嗒地落了下來。

“你就知道哭,你總愛哭,多招人煩啊,誰不喜歡愛笑的孩子,難怪老師不表揚你。”妞妞媽媽的這句話猶如火上澆油,讓妞妞的情緒徹底失控了,她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了。

“你太不像話了!”妞妞媽媽照著孩子的後背打了兩巴掌,被一個孩子的家長攔住了,勸道:“孩子自尊心強是好事,自尊心強的孩子上進,別打孩子。”

“是啊!她什麼都爭,太好強,不滿意就哭就鬧,真讓人受不了。”妞妞媽媽無奈地搖著頭。

妞妞因為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大發脾氣,真的是自尊心太強嗎?很多家長都沒有區分自尊與他尊的區別,將兩者混為一談,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父母給予孩子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一、什麼是自尊與他尊

自尊,亦稱“自尊”、“自尊感”,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他尊是指個人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承認、賞識、重視和高度評價。

簡單地說,自尊與他尊的區別就在於是誰給予的評價,能夠自己正確的評價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我們稱之為自尊,渴求得到他人的評價,從外界因素中獲得對自己的認知,稱之為他尊。

不少家長將“自尊”與“他尊”這兩個概念混淆了,以妞妞這個案例為例,媽媽和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都認為妞妞的自尊心太強,什麼都要爭強好勝,卻不知其本質是妞妞不夠自信,無法正確的評價自己(當然這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做到這一點有些困難),所以,她才渴望通過老師的表揚、獎勵小貼紙的方式來獲得他尊,獲得對自己的肯定,以此來證實自己足夠優秀。

像妞妞這樣的孩子會通過觀察他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學不會自我評價與內省,長此以往,就無法培養孩子的自尊,而是他尊,就有可能養成討好別人的習慣,以此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二、影響孩子自尊形成的教育方式

影響孩子自尊形成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打罵教育方式;二是錯誤的說教方式。

1.打罵教育方式

每晚我家附近的公園都有一群孩子學習輪滑,有專門的老師授課。那天,我看到一個新來的男孩穿著輪滑鞋坐在地上大哭,旁邊站著他的父親,一直在訓斥他。原來男孩害怕摔跤,不敢站起來。

“你就是個膽小鬼,那麼多孩子都學會了,你連站起來都不敢嗎?”父親的訓斥讓男孩招來了更多的嘲諷,那些輪滑學得非常好的孩子都在一旁起鬨,“膽小鬼,快站起來!”但不管怎麼說,男孩就是坐在地上不起來,男孩的父親生氣了,一把將他從地上拎起來,啪啪地在孩子的屁股上打了兩下,孩子無奈地站起來了,卻不敢撒開父親的手。男孩的父親卻很得意地說:“你就是缺打,打你就站起來了。”

打罵教育或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孩子被打罵後,會認為自己是不被父母喜歡的,不被父母認可的,讓原本自信的孩子,深受打擊,漸漸地對自己不再自信,無法正確的評價自己,變得自卑。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感到無力,“我家孩子打了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管用,成了滾刀肉了,怎麼辦啊?”一開始打罵會有一定作用,長期使用,就會讓孩子自尊心嚴重受損,其後果就是自暴自棄,此時家長再用什麼辦法教育都無濟於事了。

打罵會毀掉孩子的自尊,卻不一定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其實,如果家長平時教育孩子時傳遞出來的價值觀是正確的,當孩子犯了錯誤後,即使家長不教育,他們自己也能意識到錯誤。想一想我們小時候那些曾經犯過的沒有被家長髮現的錯誤,當時心裡是不是特別內疚、緊張、恐懼呢?這些自我懲罰是不是勝過父母的懲罰帶來的痛苦呢?

2.錯誤的說教方式

4歲的甜甜比較靦腆,見人不愛打招呼,每次媽媽帶甜甜出來,都會拉著孩子,要求她和這個叔叔打招呼,和那個阿姨問好,甜甜常常一個勁地向媽媽的身後躲,表現出很膽怯的樣子,媽媽就會很生氣地批評甜甜,“見人要和別人打招呼,這是最基本的禮貌,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很多家長在教孩子懂禮貌這個問題上,都會和孩子將一大堆的道理,類似於“你不和別人打招呼,別人會不喜歡你”“只有懂禮貌的孩子才會受人歡迎”這樣的內容,其核心就是你要在乎別人的評價,你要取悅他人,唯獨沒有考慮孩子的主觀意願和感受。

殊不知,我們苦口婆心地說了那麼多,只是在培養孩子的他尊,而非自尊。作為父母最該教會孩子的一點,就是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孩子依賴於別人的看法或者讚揚,活在他人的言論中。

三、如何讓孩子獲得自尊

自尊的核心是自信與自我評價,它是對自我價值的感覺。要培養孩子的自尊,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其次,引導孩子注重自己的感受,然後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那麼,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六一兒童節那天,沛澤放學回家就很煩躁,反覆嘟囔一句話,“過六一還留那麼多作業,好幾個班都沒有留作業,就我們老師留了那麼多作業。”寫一會兒就嘟囔幾句,踏不下心,字寫得十分不端正。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對於這個問題,我用四步來解決。

第一步,與孩子核實信息,確認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

“今天過六一,老師給你留了作業,讓你不痛快,是嗎?”

第二步,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孩子,但同情不等於寬恕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你一定覺得老師不通情達理。我記得我過的最後一個六一是在小雨中度過的,別的班隊伍都散了,大家急忙跑回家了,老師卻要求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口號,嚮往常一樣走出校園。”

我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同時,講了自己過六一的故事,為我們接下來的討論做準備。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第三步,與孩子溝通想法

“你怎麼看待我的老師的做法呢?”我問沛澤,沛澤說,“我覺得老師要求太嚴格了。”“是的,我當初也是這麼認為的,老師跟我們說要讓我們過一個終生難忘的六一,確實是這樣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那次過六一的情景,現在我倒很感謝老師的安排呢。”

第四步,解決問題

“你覺得老師不該在六一這天留作業,你不想寫,我們有什麼辦法解決嗎?”我問兒子,他想了想說:“我只是說說,作業還是要寫的,我可不想被老師批評。”“既然你認為作業一定要寫,那就不要抱怨了,抱怨只會讓你更心煩意亂,無法踏實地寫作業,卻不能讓你不寫作業或者快速地完成作業。”

通過以上的步驟,我們讓孩子去體會內心感受,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讓孩子大膽表白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解決問題,又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收穫自尊。

任何父母給予的自尊,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