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不完美媽媽 敏感期 西卡弟弟 2019-09-07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3 為了安撫孩子一味討好

另外有一些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一發脾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停止哭泣”。所以採取的方式的“共情”。但是“共情”的程度卻把握不對:

“都怪地板,讓我們寶寶摔跤的”
“是那個孩子自私,也不知道分享給寶寶”
“爸爸怎麼批評你了?別哭了,看我批評他去”

這樣的確做到“共情”了,可毫無原則的討好孩子,會讓他養成把哭鬧當威脅手段的習慣。

孩子這種哭鬧行為屬於“社會性”哭鬧,與嬰幼兒階段的哭鬧有著明顯不同,是懂得將哭鬧作為要挾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3 為了安撫孩子一味討好

另外有一些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一發脾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停止哭泣”。所以採取的方式的“共情”。但是“共情”的程度卻把握不對:

“都怪地板,讓我們寶寶摔跤的”
“是那個孩子自私,也不知道分享給寶寶”
“爸爸怎麼批評你了?別哭了,看我批評他去”

這樣的確做到“共情”了,可毫無原則的討好孩子,會讓他養成把哭鬧當威脅手段的習慣。

孩子這種哭鬧行為屬於“社會性”哭鬧,與嬰幼兒階段的哭鬧有著明顯不同,是懂得將哭鬧作為要挾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怎樣面對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存在誤區,再加上孩子哭鬧起來動靜特別大,所以情急之下總是會採用錯誤的干預方式,導致孩子越安撫越哭鬧。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要怎麼辦呢?

首先,接納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是到了敏感期或者叛逆期才會出現。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快樂,他們也會遇到他們的困難、挫折。他們會有正面的情緒,也必然會有負面的情緒。

例如,因畫畫沒有爸爸好,而失落;
舉手老師沒有看到,感覺到委屈;
想要買小汽車,媽媽說家裡已經好幾個差不多的了,感到不高興……

這些問題在大人眼中可能毫不起眼,但是孩子卻會因此作出情緒反應。所以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將其“妖魔化”

承認負面情緒的客觀性,能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不要著急亂了理智,也能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和孩子溝通。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3 為了安撫孩子一味討好

另外有一些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一發脾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停止哭泣”。所以採取的方式的“共情”。但是“共情”的程度卻把握不對:

“都怪地板,讓我們寶寶摔跤的”
“是那個孩子自私,也不知道分享給寶寶”
“爸爸怎麼批評你了?別哭了,看我批評他去”

這樣的確做到“共情”了,可毫無原則的討好孩子,會讓他養成把哭鬧當威脅手段的習慣。

孩子這種哭鬧行為屬於“社會性”哭鬧,與嬰幼兒階段的哭鬧有著明顯不同,是懂得將哭鬧作為要挾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怎樣面對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存在誤區,再加上孩子哭鬧起來動靜特別大,所以情急之下總是會採用錯誤的干預方式,導致孩子越安撫越哭鬧。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要怎麼辦呢?

首先,接納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是到了敏感期或者叛逆期才會出現。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快樂,他們也會遇到他們的困難、挫折。他們會有正面的情緒,也必然會有負面的情緒。

例如,因畫畫沒有爸爸好,而失落;
舉手老師沒有看到,感覺到委屈;
想要買小汽車,媽媽說家裡已經好幾個差不多的了,感到不高興……

這些問題在大人眼中可能毫不起眼,但是孩子卻會因此作出情緒反應。所以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將其“妖魔化”

承認負面情緒的客觀性,能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不要著急亂了理智,也能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和孩子溝通。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其次,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不是所有哭鬧都是發脾氣,嬰幼兒哭鬧大多數是有生理或心理需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1歲以後的開始,如果出現發脾氣的現場,一定是有心理訴求。

從“認知情緒”到“認同情緒”的過程中,要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具體原因。如果忽視這個關鍵環節,一味安撫就會變成討好,容易忽視孩子的真正訴求,也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

①和父母發脾氣

孩子以前有過“發脾氣就能讓大人答應”的經驗,一旦想要大人滿足自己願望時,就會在人前大鬧。

②和自己發脾氣

由於孩子認知不完善,對自己能力評估還不夠準確,當沒有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時,就會情緒崩潰,沒法控制。

③和同伴發脾氣

孩子控制慾望十分強烈,但其他同齡人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這時孩子尚未成熟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讓他無法接受,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霸道”孩子。

以上三種情況各有不同,但家長要認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動機,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3 為了安撫孩子一味討好

另外有一些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一發脾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停止哭泣”。所以採取的方式的“共情”。但是“共情”的程度卻把握不對:

“都怪地板,讓我們寶寶摔跤的”
“是那個孩子自私,也不知道分享給寶寶”
“爸爸怎麼批評你了?別哭了,看我批評他去”

這樣的確做到“共情”了,可毫無原則的討好孩子,會讓他養成把哭鬧當威脅手段的習慣。

孩子這種哭鬧行為屬於“社會性”哭鬧,與嬰幼兒階段的哭鬧有著明顯不同,是懂得將哭鬧作為要挾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怎樣面對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存在誤區,再加上孩子哭鬧起來動靜特別大,所以情急之下總是會採用錯誤的干預方式,導致孩子越安撫越哭鬧。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要怎麼辦呢?

首先,接納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是到了敏感期或者叛逆期才會出現。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快樂,他們也會遇到他們的困難、挫折。他們會有正面的情緒,也必然會有負面的情緒。

例如,因畫畫沒有爸爸好,而失落;
舉手老師沒有看到,感覺到委屈;
想要買小汽車,媽媽說家裡已經好幾個差不多的了,感到不高興……

這些問題在大人眼中可能毫不起眼,但是孩子卻會因此作出情緒反應。所以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將其“妖魔化”

承認負面情緒的客觀性,能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不要著急亂了理智,也能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和孩子溝通。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其次,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不是所有哭鬧都是發脾氣,嬰幼兒哭鬧大多數是有生理或心理需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1歲以後的開始,如果出現發脾氣的現場,一定是有心理訴求。

從“認知情緒”到“認同情緒”的過程中,要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具體原因。如果忽視這個關鍵環節,一味安撫就會變成討好,容易忽視孩子的真正訴求,也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

①和父母發脾氣

孩子以前有過“發脾氣就能讓大人答應”的經驗,一旦想要大人滿足自己願望時,就會在人前大鬧。

②和自己發脾氣

由於孩子認知不完善,對自己能力評估還不夠準確,當沒有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時,就會情緒崩潰,沒法控制。

③和同伴發脾氣

孩子控制慾望十分強烈,但其他同齡人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這時孩子尚未成熟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讓他無法接受,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霸道”孩子。

以上三種情況各有不同,但家長要認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動機,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最後,針對性解決問題

①孩子容易和父母發脾氣,多半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規則感,要麼是規則制定得太寬泛,太容易被破壞;要麼是家長自己也不夠有原則,總是容易妥協。無論哪種情況,都會讓孩子覺得“發脾氣”是一種方式。

所以父母就要明確知道孩子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個目的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有溝通商量的地方,如果沒有就需要按照規則執行。

②孩子如果是因為沒有達成自己想要做好的事情發脾氣,實際上是一種挫敗感,無法自己排解負面情緒的表現。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可以採取“共情”的方式,認同孩子的情緒,對他產生負面情緒表示理解。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3 為了安撫孩子一味討好

另外有一些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一發脾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停止哭泣”。所以採取的方式的“共情”。但是“共情”的程度卻把握不對:

“都怪地板,讓我們寶寶摔跤的”
“是那個孩子自私,也不知道分享給寶寶”
“爸爸怎麼批評你了?別哭了,看我批評他去”

這樣的確做到“共情”了,可毫無原則的討好孩子,會讓他養成把哭鬧當威脅手段的習慣。

孩子這種哭鬧行為屬於“社會性”哭鬧,與嬰幼兒階段的哭鬧有著明顯不同,是懂得將哭鬧作為要挾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怎樣面對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存在誤區,再加上孩子哭鬧起來動靜特別大,所以情急之下總是會採用錯誤的干預方式,導致孩子越安撫越哭鬧。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要怎麼辦呢?

首先,接納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是到了敏感期或者叛逆期才會出現。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快樂,他們也會遇到他們的困難、挫折。他們會有正面的情緒,也必然會有負面的情緒。

例如,因畫畫沒有爸爸好,而失落;
舉手老師沒有看到,感覺到委屈;
想要買小汽車,媽媽說家裡已經好幾個差不多的了,感到不高興……

這些問題在大人眼中可能毫不起眼,但是孩子卻會因此作出情緒反應。所以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將其“妖魔化”

承認負面情緒的客觀性,能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不要著急亂了理智,也能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和孩子溝通。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其次,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不是所有哭鬧都是發脾氣,嬰幼兒哭鬧大多數是有生理或心理需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1歲以後的開始,如果出現發脾氣的現場,一定是有心理訴求。

從“認知情緒”到“認同情緒”的過程中,要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具體原因。如果忽視這個關鍵環節,一味安撫就會變成討好,容易忽視孩子的真正訴求,也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

①和父母發脾氣

孩子以前有過“發脾氣就能讓大人答應”的經驗,一旦想要大人滿足自己願望時,就會在人前大鬧。

②和自己發脾氣

由於孩子認知不完善,對自己能力評估還不夠準確,當沒有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時,就會情緒崩潰,沒法控制。

③和同伴發脾氣

孩子控制慾望十分強烈,但其他同齡人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這時孩子尚未成熟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讓他無法接受,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霸道”孩子。

以上三種情況各有不同,但家長要認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動機,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最後,針對性解決問題

①孩子容易和父母發脾氣,多半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規則感,要麼是規則制定得太寬泛,太容易被破壞;要麼是家長自己也不夠有原則,總是容易妥協。無論哪種情況,都會讓孩子覺得“發脾氣”是一種方式。

所以父母就要明確知道孩子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個目的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有溝通商量的地方,如果沒有就需要按照規則執行。

②孩子如果是因為沒有達成自己想要做好的事情發脾氣,實際上是一種挫敗感,無法自己排解負面情緒的表現。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可以採取“共情”的方式,認同孩子的情緒,對他產生負面情緒表示理解。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有時候哭也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等哭了之後情緒自然會緩解許多。接下來再幫助孩子找到可以達到目標的方法。

③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也需要鍛鍊。孩子如果控制慾很強,實際上是對人際交往的認知還有偏差,並不是他們本身就是“熊孩子”。

家長要在生活中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認知發展,適時的進行引導,而不是要一蹴而就,立刻要求孩子“要分享”“要學會合作”。

"

許多家長在問答上諮詢:孩子脾氣差,愛哭鬧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問題中孩子年齡的覆蓋面很廣,從幾個月開始,到十幾歲的都有。特別是低齡孩子的爸媽,一方面因為孩子愛發脾氣而頭疼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這會不會是發育中的特殊時期?是哪個方面的“敏感期”,或者是“叛逆期”?

總之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寶寶,讓家長身心俱疲,手足無措。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誤區

看到問答裡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發脾氣存在誤區。

01 孩子不應該產生“負面情緒”

“孩子才幾個月,為啥老哭啊?”“動不動就發脾氣,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到了敏感期嗎?”

我們認為童年應該是快樂純真的,怎麼會出現“負面情緒”?假如出現了,那就是一件特別不得了的事情,應該立即消滅掉。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2 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哭鬧就是脾氣差的表現,將這種行為視為壞品質、壞性格,想要嚴厲批評和糾正。

這種想法也存在誤區,孩子哭鬧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莽撞地將哭鬧行為歸於“脾氣差”。特別是低齡寶寶,要麼是生理上需要父母護理了,要麼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感的需求,需要父母耐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採用“哭聲免疫法”。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03 為了安撫孩子一味討好

另外有一些父母則恰恰相反,孩子一發脾氣,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停止哭泣”。所以採取的方式的“共情”。但是“共情”的程度卻把握不對:

“都怪地板,讓我們寶寶摔跤的”
“是那個孩子自私,也不知道分享給寶寶”
“爸爸怎麼批評你了?別哭了,看我批評他去”

這樣的確做到“共情”了,可毫無原則的討好孩子,會讓他養成把哭鬧當威脅手段的習慣。

孩子這種哭鬧行為屬於“社會性”哭鬧,與嬰幼兒階段的哭鬧有著明顯不同,是懂得將哭鬧作為要挾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怎樣面對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存在誤區,再加上孩子哭鬧起來動靜特別大,所以情急之下總是會採用錯誤的干預方式,導致孩子越安撫越哭鬧。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要怎麼辦呢?

首先,接納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是到了敏感期或者叛逆期才會出現。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快樂,他們也會遇到他們的困難、挫折。他們會有正面的情緒,也必然會有負面的情緒。

例如,因畫畫沒有爸爸好,而失落;
舉手老師沒有看到,感覺到委屈;
想要買小汽車,媽媽說家裡已經好幾個差不多的了,感到不高興……

這些問題在大人眼中可能毫不起眼,但是孩子卻會因此作出情緒反應。所以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將其“妖魔化”

承認負面情緒的客觀性,能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不要著急亂了理智,也能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和孩子溝通。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其次,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不是所有哭鬧都是發脾氣,嬰幼兒哭鬧大多數是有生理或心理需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1歲以後的開始,如果出現發脾氣的現場,一定是有心理訴求。

從“認知情緒”到“認同情緒”的過程中,要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具體原因。如果忽視這個關鍵環節,一味安撫就會變成討好,容易忽視孩子的真正訴求,也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

①和父母發脾氣

孩子以前有過“發脾氣就能讓大人答應”的經驗,一旦想要大人滿足自己願望時,就會在人前大鬧。

②和自己發脾氣

由於孩子認知不完善,對自己能力評估還不夠準確,當沒有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時,就會情緒崩潰,沒法控制。

③和同伴發脾氣

孩子控制慾望十分強烈,但其他同齡人並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這時孩子尚未成熟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讓他無法接受,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霸道”孩子。

以上三種情況各有不同,但家長要認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動機,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最後,針對性解決問題

①孩子容易和父母發脾氣,多半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規則感,要麼是規則制定得太寬泛,太容易被破壞;要麼是家長自己也不夠有原則,總是容易妥協。無論哪種情況,都會讓孩子覺得“發脾氣”是一種方式。

所以父母就要明確知道孩子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個目的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有溝通商量的地方,如果沒有就需要按照規則執行。

②孩子如果是因為沒有達成自己想要做好的事情發脾氣,實際上是一種挫敗感,無法自己排解負面情緒的表現。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可以採取“共情”的方式,認同孩子的情緒,對他產生負面情緒表示理解。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有時候哭也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等哭了之後情緒自然會緩解許多。接下來再幫助孩子找到可以達到目標的方法。

③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也需要鍛鍊。孩子如果控制慾很強,實際上是對人際交往的認知還有偏差,並不是他們本身就是“熊孩子”。

家長要在生活中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認知發展,適時的進行引導,而不是要一蹴而就,立刻要求孩子“要分享”“要學會合作”。

孩子發脾氣哭鬧不止,家長安撫若不對,“共情”也無效

孩子發脾氣實際上是情緒出了問題,我們不能急於糾正孩子的過激行為,也不要主觀地去幫孩子做裁判判斷是非,一味安慰討好孩子,只是在慌忙之中尋找“替罪羊”,讓孩子養成用哭鬧當威脅的不良習慣。

只有家長先冷靜下來,撥開孩子哭鬧不止的外因,才能發現他們內心真正的訴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