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不完美媽媽 文章 楊壹育兒經 2019-07-27
"
"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出醜”意指:露出醜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人們便知道,有一種叫做“面子”的東西它很重要,它喜歡我們展示出美好的一面,害怕出醜,總是在意著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小時候,孩子會跟爸爸媽媽說:“爸爸,我不敢自己一個人出去玩滑板,因為我還只會滑行,別人看到會笑我的。”

“媽媽,我穿的這件裙子會不會太花了,我們班都沒有同學這樣穿的,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好喜歡這件裙子呀,想穿著它去上學,我好糾結啊!”

長大後,有些人不敢在聚會上開心地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說話,只能沉默地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們無法融入這其樂融融的氛圍之中,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出醜了;開會時,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觀點過於幼稚遭人嘲笑。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捆綁住孩子自由的靈魂的,其實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於害怕出醜、不容易釋懷,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別人並沒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出醜”意指:露出醜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人們便知道,有一種叫做“面子”的東西它很重要,它喜歡我們展示出美好的一面,害怕出醜,總是在意著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小時候,孩子會跟爸爸媽媽說:“爸爸,我不敢自己一個人出去玩滑板,因為我還只會滑行,別人看到會笑我的。”

“媽媽,我穿的這件裙子會不會太花了,我們班都沒有同學這樣穿的,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好喜歡這件裙子呀,想穿著它去上學,我好糾結啊!”

長大後,有些人不敢在聚會上開心地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說話,只能沉默地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們無法融入這其樂融融的氛圍之中,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出醜了;開會時,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觀點過於幼稚遭人嘲笑。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捆綁住孩子自由的靈魂的,其實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於害怕出醜、不容易釋懷,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別人並沒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不能走出出醜的情景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

家長問孩子:“小寶,老師反應說你最近都不像以前一樣舉手回答問題啦,是怎麼了?上課的知識點沒消化好嗎?”
孩子的回答卻是:“上次我答錯了一個問題,大家都笑我,我再也不想回答問題了。”
孩子反而對這種發生了很久的出醜的不好回憶銘記於心。
為什麼孩子會對出醜這件事耿耿於懷,久久不能釋懷呢?
孩子的回答給出了答案,“我每次想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想起上次他們笑我的樣子,他們會永遠記得我上次出了醜的,我不敢舉手了。”

因為在意,所以孩子久久不能走出自己出醜的情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自己出醜的樣子,便容易喪失再次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出醜”意指:露出醜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人們便知道,有一種叫做“面子”的東西它很重要,它喜歡我們展示出美好的一面,害怕出醜,總是在意著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小時候,孩子會跟爸爸媽媽說:“爸爸,我不敢自己一個人出去玩滑板,因為我還只會滑行,別人看到會笑我的。”

“媽媽,我穿的這件裙子會不會太花了,我們班都沒有同學這樣穿的,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好喜歡這件裙子呀,想穿著它去上學,我好糾結啊!”

長大後,有些人不敢在聚會上開心地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說話,只能沉默地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們無法融入這其樂融融的氛圍之中,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出醜了;開會時,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觀點過於幼稚遭人嘲笑。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捆綁住孩子自由的靈魂的,其實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於害怕出醜、不容易釋懷,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別人並沒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不能走出出醜的情景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

家長問孩子:“小寶,老師反應說你最近都不像以前一樣舉手回答問題啦,是怎麼了?上課的知識點沒消化好嗎?”
孩子的回答卻是:“上次我答錯了一個問題,大家都笑我,我再也不想回答問題了。”
孩子反而對這種發生了很久的出醜的不好回憶銘記於心。
為什麼孩子會對出醜這件事耿耿於懷,久久不能釋懷呢?
孩子的回答給出了答案,“我每次想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想起上次他們笑我的樣子,他們會永遠記得我上次出了醜的,我不敢舉手了。”

因為在意,所以孩子久久不能走出自己出醜的情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自己出醜的樣子,便容易喪失再次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在乎別人的眼光,就好比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施展不開拳腳

01.畫地為牢,形成社交壓力

孩子如果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容易畫地為牢,無法邁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與他人交流,給自己帶來人際相處上的壓力。

因為過度害怕出醜,害怕別人的評價,孩子們會想把自己藏在角落裡,躲起來,儘量減少與他人的接觸,這樣就不用擔心別人會不喜歡我,不會說錯話,不會出醜······

逃避社交,畫地為牢,漸漸害怕生人,害怕人際交往。

02.隨波逐流,喪失個性

日常生活中,過度在意他人目光的孩子,給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

他們走在街上,會感覺所有人都盯著自己看,擔心自己今天穿的不好看,走路姿勢很彆扭,戴的帽子很奇怪,猜測著對面說著話聊著天的兩個人是不是在議論自己,他們感覺自己的頭頂懸著一架監視器。

於是,為了避免自己臆想中的別人的評論,他們的選擇逐漸與大眾趨同:

  • “班裡的同學都穿純色的裙子,那我就不穿我心愛的花裙子了,也穿純色的裙子吧,和大家一樣就不會有人說我了吧”
  • “雖然下著小雨,但是大家都不打傘,那我也不打傘好了,我一個人打傘多奇怪呀。”

就這樣,在猜測中,孩子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與追求,逐漸隨波逐流。

03.自我抑制,限制才能發展

孩子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對自己產生的最重要的負面影響其實是:抑制了自己才能的發展。

每個人最重要的任務其實就是要把自己這塊鐵鑄造成一塊上好的鋼。

如果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抑制了自己才能的發展豈不是得不償失?

家長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一天,孩子會忽然說,

“我不想學唱歌了。”

“為什麼呢?”

“我唱得一點都不好,可能連老師和同學們都會想,明明沒什麼唱歌的天賦幹嘛要浪費錢來上輔導班?”

可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卻知道,其實孩子只是還沒把曲子記熟而已,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倘若孩子因為這樣的原因放棄唱歌,浪費了自身的才能,真的很可惜。

"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出醜”意指:露出醜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人們便知道,有一種叫做“面子”的東西它很重要,它喜歡我們展示出美好的一面,害怕出醜,總是在意著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小時候,孩子會跟爸爸媽媽說:“爸爸,我不敢自己一個人出去玩滑板,因為我還只會滑行,別人看到會笑我的。”

“媽媽,我穿的這件裙子會不會太花了,我們班都沒有同學這樣穿的,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好喜歡這件裙子呀,想穿著它去上學,我好糾結啊!”

長大後,有些人不敢在聚會上開心地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說話,只能沉默地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們無法融入這其樂融融的氛圍之中,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出醜了;開會時,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觀點過於幼稚遭人嘲笑。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捆綁住孩子自由的靈魂的,其實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於害怕出醜、不容易釋懷,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別人並沒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不能走出出醜的情景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

家長問孩子:“小寶,老師反應說你最近都不像以前一樣舉手回答問題啦,是怎麼了?上課的知識點沒消化好嗎?”
孩子的回答卻是:“上次我答錯了一個問題,大家都笑我,我再也不想回答問題了。”
孩子反而對這種發生了很久的出醜的不好回憶銘記於心。
為什麼孩子會對出醜這件事耿耿於懷,久久不能釋懷呢?
孩子的回答給出了答案,“我每次想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想起上次他們笑我的樣子,他們會永遠記得我上次出了醜的,我不敢舉手了。”

因為在意,所以孩子久久不能走出自己出醜的情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自己出醜的樣子,便容易喪失再次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在乎別人的眼光,就好比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施展不開拳腳

01.畫地為牢,形成社交壓力

孩子如果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容易畫地為牢,無法邁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與他人交流,給自己帶來人際相處上的壓力。

因為過度害怕出醜,害怕別人的評價,孩子們會想把自己藏在角落裡,躲起來,儘量減少與他人的接觸,這樣就不用擔心別人會不喜歡我,不會說錯話,不會出醜······

逃避社交,畫地為牢,漸漸害怕生人,害怕人際交往。

02.隨波逐流,喪失個性

日常生活中,過度在意他人目光的孩子,給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

他們走在街上,會感覺所有人都盯著自己看,擔心自己今天穿的不好看,走路姿勢很彆扭,戴的帽子很奇怪,猜測著對面說著話聊著天的兩個人是不是在議論自己,他們感覺自己的頭頂懸著一架監視器。

於是,為了避免自己臆想中的別人的評論,他們的選擇逐漸與大眾趨同:

  • “班裡的同學都穿純色的裙子,那我就不穿我心愛的花裙子了,也穿純色的裙子吧,和大家一樣就不會有人說我了吧”
  • “雖然下著小雨,但是大家都不打傘,那我也不打傘好了,我一個人打傘多奇怪呀。”

就這樣,在猜測中,孩子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與追求,逐漸隨波逐流。

03.自我抑制,限制才能發展

孩子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對自己產生的最重要的負面影響其實是:抑制了自己才能的發展。

每個人最重要的任務其實就是要把自己這塊鐵鑄造成一塊上好的鋼。

如果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抑制了自己才能的發展豈不是得不償失?

家長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一天,孩子會忽然說,

“我不想學唱歌了。”

“為什麼呢?”

“我唱得一點都不好,可能連老師和同學們都會想,明明沒什麼唱歌的天賦幹嘛要浪費錢來上輔導班?”

可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卻知道,其實孩子只是還沒把曲子記熟而已,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倘若孩子因為這樣的原因放棄唱歌,浪費了自身的才能,真的很可惜。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家長應該怎樣運用焦點效應來幫助孩子勇敢做自己

焦點效應,也叫做社會焦點效應,是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焦點效應意味著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程度

焦點效應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體驗,孩子也會出現焦點效應,這種心理狀態讓孩子過度關注自我,過分在意聚會或者工作集會時周圍人們對自己的關注程度。家長應該如何利用“焦點效應”,來幫助孩子勇敢做自己呢?

  • 向孩子解釋“焦點效應”

在認知到孩子是因為收到“焦點效應”的影響,而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價時。

家長首先可以做的是向孩子解釋,其實別人並沒有像你自己想象的那樣在意你的行為舉止。

一位老師曾用一個實踐向孩子們證明了這個事實:
他讓12個學生在課前穿著骷髏頭的上衣走進教室,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剛剛有誰看到幾個人穿著骷髏頭的上衣走進來嗎?”
舉手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孩子。
而穿著骷髏頭的實驗者們卻在進教室時感到自己受到了萬眾矚目。

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多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見解,告訴孩子犯點小錯很正常,大家並不會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錯誤上,反而可能覺得這是個勇敢有主見的孩子。

  • 用實踐和嘗試去習慣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也許理論還是停於過於表面和膚淺的階段,那可以用反覆的實踐和嘗試去習慣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在大學期間,演講口才課上,老師常向學生強調的一句話是:“門外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為了強化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有一項作業是到“食堂裡面當眾照鏡子,擺造型”,根據學生的反饋,剛開始會覺得很彆扭,臉紅,但隨著次數的增多,就習慣了他人的注視。

家長可以在徵求孩子的同意下,讓孩子穿著奇怪的衣服去逛超市,他不但會發現別人並沒有給自己過多的關注,還會逐漸習慣了這樣的不同和目光。

  • 以身作則,不畏他人評價

家長是孩子的楷模,要想孩子不畏他人評價,家長便要以身作則,自己先做到勇敢做自己,不懼他人目光。若是家長自己都害怕,被孩子觀察出自己內心的恐懼,那自己說的話孩子還會信服嗎?

也許他會回你一句“那媽媽為什麼會因為怕別人說那件衣服顏色太豔了就不敢穿出去了呢,我看你明明很喜歡。”或是“爸爸你自己先做到再說吧,為什麼你做不到呢?”

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當然是用行動擊碎孩子的懷疑,喜歡的衣服只要無傷大雅便穿出去,孩子質疑家長做不到的,家長就以身示範。

"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出醜”意指:露出醜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人們便知道,有一種叫做“面子”的東西它很重要,它喜歡我們展示出美好的一面,害怕出醜,總是在意著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小時候,孩子會跟爸爸媽媽說:“爸爸,我不敢自己一個人出去玩滑板,因為我還只會滑行,別人看到會笑我的。”

“媽媽,我穿的這件裙子會不會太花了,我們班都沒有同學這樣穿的,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好喜歡這件裙子呀,想穿著它去上學,我好糾結啊!”

長大後,有些人不敢在聚會上開心地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說話,只能沉默地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們無法融入這其樂融融的氛圍之中,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出醜了;開會時,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觀點過於幼稚遭人嘲笑。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捆綁住孩子自由的靈魂的,其實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於害怕出醜、不容易釋懷,孩子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別人並沒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關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不能走出出醜的情景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

家長問孩子:“小寶,老師反應說你最近都不像以前一樣舉手回答問題啦,是怎麼了?上課的知識點沒消化好嗎?”
孩子的回答卻是:“上次我答錯了一個問題,大家都笑我,我再也不想回答問題了。”
孩子反而對這種發生了很久的出醜的不好回憶銘記於心。
為什麼孩子會對出醜這件事耿耿於懷,久久不能釋懷呢?
孩子的回答給出了答案,“我每次想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想起上次他們笑我的樣子,他們會永遠記得我上次出了醜的,我不敢舉手了。”

因為在意,所以孩子久久不能走出自己出醜的情景,因為覺得大家會永遠記得自己出醜的樣子,便容易喪失再次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在乎別人的眼光,就好比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施展不開拳腳

01.畫地為牢,形成社交壓力

孩子如果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容易畫地為牢,無法邁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與他人交流,給自己帶來人際相處上的壓力。

因為過度害怕出醜,害怕別人的評價,孩子們會想把自己藏在角落裡,躲起來,儘量減少與他人的接觸,這樣就不用擔心別人會不喜歡我,不會說錯話,不會出醜······

逃避社交,畫地為牢,漸漸害怕生人,害怕人際交往。

02.隨波逐流,喪失個性

日常生活中,過度在意他人目光的孩子,給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

他們走在街上,會感覺所有人都盯著自己看,擔心自己今天穿的不好看,走路姿勢很彆扭,戴的帽子很奇怪,猜測著對面說著話聊著天的兩個人是不是在議論自己,他們感覺自己的頭頂懸著一架監視器。

於是,為了避免自己臆想中的別人的評論,他們的選擇逐漸與大眾趨同:

  • “班裡的同學都穿純色的裙子,那我就不穿我心愛的花裙子了,也穿純色的裙子吧,和大家一樣就不會有人說我了吧”
  • “雖然下著小雨,但是大家都不打傘,那我也不打傘好了,我一個人打傘多奇怪呀。”

就這樣,在猜測中,孩子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與追求,逐漸隨波逐流。

03.自我抑制,限制才能發展

孩子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對自己產生的最重要的負面影響其實是:抑制了自己才能的發展。

每個人最重要的任務其實就是要把自己這塊鐵鑄造成一塊上好的鋼。

如果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抑制了自己才能的發展豈不是得不償失?

家長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一天,孩子會忽然說,

“我不想學唱歌了。”

“為什麼呢?”

“我唱得一點都不好,可能連老師和同學們都會想,明明沒什麼唱歌的天賦幹嘛要浪費錢來上輔導班?”

可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卻知道,其實孩子只是還沒把曲子記熟而已,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倘若孩子因為這樣的原因放棄唱歌,浪費了自身的才能,真的很可惜。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家長應該怎樣運用焦點效應來幫助孩子勇敢做自己

焦點效應,也叫做社會焦點效應,是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焦點效應意味著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程度

焦點效應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體驗,孩子也會出現焦點效應,這種心理狀態讓孩子過度關注自我,過分在意聚會或者工作集會時周圍人們對自己的關注程度。家長應該如何利用“焦點效應”,來幫助孩子勇敢做自己呢?

  • 向孩子解釋“焦點效應”

在認知到孩子是因為收到“焦點效應”的影響,而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價時。

家長首先可以做的是向孩子解釋,其實別人並沒有像你自己想象的那樣在意你的行為舉止。

一位老師曾用一個實踐向孩子們證明了這個事實:
他讓12個學生在課前穿著骷髏頭的上衣走進教室,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剛剛有誰看到幾個人穿著骷髏頭的上衣走進來嗎?”
舉手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孩子。
而穿著骷髏頭的實驗者們卻在進教室時感到自己受到了萬眾矚目。

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多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見解,告訴孩子犯點小錯很正常,大家並不會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錯誤上,反而可能覺得這是個勇敢有主見的孩子。

  • 用實踐和嘗試去習慣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也許理論還是停於過於表面和膚淺的階段,那可以用反覆的實踐和嘗試去習慣他人的目光和評價。

在大學期間,演講口才課上,老師常向學生強調的一句話是:“門外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為了強化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有一項作業是到“食堂裡面當眾照鏡子,擺造型”,根據學生的反饋,剛開始會覺得很彆扭,臉紅,但隨著次數的增多,就習慣了他人的注視。

家長可以在徵求孩子的同意下,讓孩子穿著奇怪的衣服去逛超市,他不但會發現別人並沒有給自己過多的關注,還會逐漸習慣了這樣的不同和目光。

  • 以身作則,不畏他人評價

家長是孩子的楷模,要想孩子不畏他人評價,家長便要以身作則,自己先做到勇敢做自己,不懼他人目光。若是家長自己都害怕,被孩子觀察出自己內心的恐懼,那自己說的話孩子還會信服嗎?

也許他會回你一句“那媽媽為什麼會因為怕別人說那件衣服顏色太豔了就不敢穿出去了呢,我看你明明很喜歡。”或是“爸爸你自己先做到再說吧,為什麼你做不到呢?”

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當然是用行動擊碎孩子的懷疑,喜歡的衣服只要無傷大雅便穿出去,孩子質疑家長做不到的,家長就以身示範。

孩子受困於焦點效應,伸不開腰邁不開腿,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釋懷

​“孩子,你認為出醜的事,別人可能從未放在心上,你耿耿於懷的,很可能只是別人的過眼雲煙,一百張嘴裡,有一百個你。勇敢做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

孩子對於出醜,總是不能輕易釋懷,家長應該選擇把焦點效應告訴孩子,去幫助孩子勇敢做自己。

今日互動:家長們是怎麼教孩子不看別人眼光做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面對各種育兒難題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可以諮詢我。

關注【楊壹育兒經】,說寶媽聽得懂的話,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做你最好的育兒閨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