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不完美媽媽 趕考狀元 2019-08-16
"

犯錯、闖禍對於孩子而言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成長本就是“錯誤—學習—嘗試—糾正”不斷重複的過程,犯錯反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存在。

小孩子犯錯沒有那麼大的害處,如果父母處理得好,都有可能是孩子越變越好的契機。

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父母是怎麼面對孩子犯錯的。

第一種是打罵。

比如以下幾種:

  • 簡單粗暴型:打一頓!給你長記性,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 秋後算賬型:早跟你說了不要這麼做,好了吧!滿意了把?
  • 諷刺嘲諷型:你接著去做啊!你不是很了不起嗎?我可管不了你!
  • 拒絕情緒型:就知道哭,哭有用嗎?


"

犯錯、闖禍對於孩子而言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成長本就是“錯誤—學習—嘗試—糾正”不斷重複的過程,犯錯反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存在。

小孩子犯錯沒有那麼大的害處,如果父母處理得好,都有可能是孩子越變越好的契機。

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父母是怎麼面對孩子犯錯的。

第一種是打罵。

比如以下幾種:

  • 簡單粗暴型:打一頓!給你長記性,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 秋後算賬型:早跟你說了不要這麼做,好了吧!滿意了把?
  • 諷刺嘲諷型:你接著去做啊!你不是很了不起嗎?我可管不了你!
  • 拒絕情緒型:就知道哭,哭有用嗎?


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你發現了嗎?以上所有反應,沒有哪一個真正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且改錯,反而帶著濃濃的情緒化。

回過頭想想,我們作為大人,犯錯不用別人說,也會感到自責,希望能有機會改正和彌補。

可是在處理孩子的錯誤上,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只顧著罵,卻沒有真正地幫助過孩子面對錯誤。

第二種是說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即使不衝孩子發脾氣,和孩子好好講道理,孩子還是一樣,左耳進右耳出,並沒有什麼作用。

有位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8歲的兒子因為搶電視遙控器,將堂弟打哭了,她將孩子叫進房間,嚴肅地教育起孩子來,並讓孩子和弟弟道了歉。

可是回到客廳,孩子並沒有將遙控器還給表弟,反而繼續看他想要看的節目,她忍不住又說了孩子,孩子生氣了:“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怎樣!”

她不懂,她顧及了孩子的面子,單獨去房間教育孩子;也沒有發脾氣,而是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錯在那裡;最後孩子也道了歉。可孩子好像並沒有任何改變,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其實,她遺漏了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這也是很多家長最常犯的錯誤,讓孩子道歉、說句對不起就完事了。

事實上,道歉只是一種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怎麼做。

我們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卻沒告訴他,做錯的事情,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並彌補。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十分常見的,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把孩子的錯誤,變成一次學習機會呢?

孩子犯錯,很多父母會採取“打罵”政策,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懲罰他們,讓他們長記性不再犯,但事實上,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還可能會讓他們受到許多長期的負面的影響。

▷1.弄清緣由,避免錯怪

孩子犯錯,很多父母不由分說,不問緣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或暴打。家長們可以及時地平復內心複雜的情緒,冷靜又有些嚴厲地詢問緣由,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錯怪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知道不論何時,爸媽都能耐心地,平和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跟爸媽說真話是安全的),讓他們的內心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

犯錯、闖禍對於孩子而言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成長本就是“錯誤—學習—嘗試—糾正”不斷重複的過程,犯錯反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存在。

小孩子犯錯沒有那麼大的害處,如果父母處理得好,都有可能是孩子越變越好的契機。

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父母是怎麼面對孩子犯錯的。

第一種是打罵。

比如以下幾種:

  • 簡單粗暴型:打一頓!給你長記性,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 秋後算賬型:早跟你說了不要這麼做,好了吧!滿意了把?
  • 諷刺嘲諷型:你接著去做啊!你不是很了不起嗎?我可管不了你!
  • 拒絕情緒型:就知道哭,哭有用嗎?


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你發現了嗎?以上所有反應,沒有哪一個真正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且改錯,反而帶著濃濃的情緒化。

回過頭想想,我們作為大人,犯錯不用別人說,也會感到自責,希望能有機會改正和彌補。

可是在處理孩子的錯誤上,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只顧著罵,卻沒有真正地幫助過孩子面對錯誤。

第二種是說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即使不衝孩子發脾氣,和孩子好好講道理,孩子還是一樣,左耳進右耳出,並沒有什麼作用。

有位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8歲的兒子因為搶電視遙控器,將堂弟打哭了,她將孩子叫進房間,嚴肅地教育起孩子來,並讓孩子和弟弟道了歉。

可是回到客廳,孩子並沒有將遙控器還給表弟,反而繼續看他想要看的節目,她忍不住又說了孩子,孩子生氣了:“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怎樣!”

她不懂,她顧及了孩子的面子,單獨去房間教育孩子;也沒有發脾氣,而是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錯在那裡;最後孩子也道了歉。可孩子好像並沒有任何改變,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其實,她遺漏了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這也是很多家長最常犯的錯誤,讓孩子道歉、說句對不起就完事了。

事實上,道歉只是一種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怎麼做。

我們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卻沒告訴他,做錯的事情,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並彌補。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十分常見的,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把孩子的錯誤,變成一次學習機會呢?

孩子犯錯,很多父母會採取“打罵”政策,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懲罰他們,讓他們長記性不再犯,但事實上,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還可能會讓他們受到許多長期的負面的影響。

▷1.弄清緣由,避免錯怪

孩子犯錯,很多父母不由分說,不問緣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或暴打。家長們可以及時地平復內心複雜的情緒,冷靜又有些嚴厲地詢問緣由,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錯怪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知道不論何時,爸媽都能耐心地,平和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跟爸媽說真話是安全的),讓他們的內心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2.正視後果,承認錯誤

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造成的後果(為什麼是錯的),比告訴他們做錯了更重要(什麼是錯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做的事情,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困擾和麻煩,才能學會自己判斷對錯,逐漸從內心承認錯誤,並想辦法改變。

▷3.設立規矩,自行承擔

為了讓孩子在“跌倒”中成長起來,就需要和孩子吃商定好一些規矩。如果打破規矩,就要承擔自然後果。除了承擔自然後果外,還要讓孩子參與去處理,解決問題。一方面讓孩子知道,犯錯就要自己承擔責任;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去彌補錯誤的,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犯錯,需要指正,但更需要父母智慧的引導。


"

犯錯、闖禍對於孩子而言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成長本就是“錯誤—學習—嘗試—糾正”不斷重複的過程,犯錯反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存在。

小孩子犯錯沒有那麼大的害處,如果父母處理得好,都有可能是孩子越變越好的契機。

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父母是怎麼面對孩子犯錯的。

第一種是打罵。

比如以下幾種:

  • 簡單粗暴型:打一頓!給你長記性,看你下次還敢不敢!
  • 秋後算賬型:早跟你說了不要這麼做,好了吧!滿意了把?
  • 諷刺嘲諷型:你接著去做啊!你不是很了不起嗎?我可管不了你!
  • 拒絕情緒型:就知道哭,哭有用嗎?


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你發現了嗎?以上所有反應,沒有哪一個真正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且改錯,反而帶著濃濃的情緒化。

回過頭想想,我們作為大人,犯錯不用別人說,也會感到自責,希望能有機會改正和彌補。

可是在處理孩子的錯誤上,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只顧著罵,卻沒有真正地幫助過孩子面對錯誤。

第二種是說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即使不衝孩子發脾氣,和孩子好好講道理,孩子還是一樣,左耳進右耳出,並沒有什麼作用。

有位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8歲的兒子因為搶電視遙控器,將堂弟打哭了,她將孩子叫進房間,嚴肅地教育起孩子來,並讓孩子和弟弟道了歉。

可是回到客廳,孩子並沒有將遙控器還給表弟,反而繼續看他想要看的節目,她忍不住又說了孩子,孩子生氣了:“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怎樣!”

她不懂,她顧及了孩子的面子,單獨去房間教育孩子;也沒有發脾氣,而是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錯在那裡;最後孩子也道了歉。可孩子好像並沒有任何改變,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其實,她遺漏了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這也是很多家長最常犯的錯誤,讓孩子道歉、說句對不起就完事了。

事實上,道歉只是一種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怎麼做。

我們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卻沒告訴他,做錯的事情,必須自己承擔後果並彌補。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十分常見的,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把孩子的錯誤,變成一次學習機會呢?

孩子犯錯,很多父母會採取“打罵”政策,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懲罰他們,讓他們長記性不再犯,但事實上,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反,還可能會讓他們受到許多長期的負面的影響。

▷1.弄清緣由,避免錯怪

孩子犯錯,很多父母不由分說,不問緣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或暴打。家長們可以及時地平復內心複雜的情緒,冷靜又有些嚴厲地詢問緣由,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錯怪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知道不論何時,爸媽都能耐心地,平和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跟爸媽說真話是安全的),讓他們的內心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2.正視後果,承認錯誤

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造成的後果(為什麼是錯的),比告訴他們做錯了更重要(什麼是錯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做的事情,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困擾和麻煩,才能學會自己判斷對錯,逐漸從內心承認錯誤,並想辦法改變。

▷3.設立規矩,自行承擔

為了讓孩子在“跌倒”中成長起來,就需要和孩子吃商定好一些規矩。如果打破規矩,就要承擔自然後果。除了承擔自然後果外,還要讓孩子參與去處理,解決問題。一方面讓孩子知道,犯錯就要自己承擔責任;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去彌補錯誤的,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犯錯,需要指正,但更需要父母智慧的引導。


孩子犯錯後,父母這麼做,孩子才有可能變好


▷4.給與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每個孩子犯完錯,內心都是害怕的,怕父母生氣,也怕父母責罵,更怕父母因此感到失望。

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知道:我永遠和你站在一起。無論你犯了什麼錯誤,我們都愛你。當然,你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你一起承擔。

有了這種心理支持,孩子才有充分的力量去面對錯誤。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習慣強調做到什麼地步,比如要好好學習拿第一,但卻不告訴他們「到底怎麼做」,更不會跟他們討論「如何做得更好」。

其實,很多東西都不用解釋,大人做一遍孩子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情景模擬,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以身作則。

人類的主要學習行為就是模仿,對於孩子,主要學習對象就是父母。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擔當,那你自己也要勇於認錯;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那就日常生活裡做給孩子看……

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示範比口頭說教更能影響孩子。

就如迪士尼打人事件,無論孩子碰到人家姑娘是否“故意”,哪怕就是“不小心”,對方提出來之後,母親如果可以帶著孩子道個歉,事情也就結束了。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路試錯,跌跌撞撞,不然怎麼在探索中成長?

把孩子的犯錯,想成是一次幫助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這樣心態就容易平和。

你冷靜,孩子才會冷靜,才能更好的聽你說話。

最最重要的是,你的冷靜會讓他感受到愛:「媽媽不是不喜歡我,只是不喜歡那些不對的行為。」

最後,還是一句話,你想你的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你要以身作則做到什麼樣子。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的為人!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感謝您的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