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三歲的朵朵正在努力的學穿衣服,可是胸前的扣子卻怎麼也扣不上,眼看著早教班就要遲到了,父母便不停的催促。顯然朵朵越來越著急,一不小心竟然扯掉了釦子,引來了父母的輪番責罵。

有些父母只要有一點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家長髮脾氣的原因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孩子很多正常的行為,在父母看來都讓他們抓狂。不管是吃手還是尿褲子,又或者經常和小朋友打鬧,搶奪他們的玩具,還有吃飯動作慢,愛玩不睡覺等等,這都會引起父母的不悅。

當然,父母自身也會有問題。

他們往往對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值,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

還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炫耀資本,用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同時,也會有父母習慣性的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們頻繁受到語言傷害。

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什麼是踢貓效應?

公司老總因為趕著和客戶見面而超速被罰款,氣急敗壞的他,到了公司就叫來經理無故指責一番;經理受了委屈自然不甘,便叫來祕書一通挑刺;祕書平白無故被罵,便處處找著接線員的茬。回到家後的接線員,怎麼看孩子都不順眼,於是對著孩子大發雷霆,孩子根本不知道哪裡做錯了,只有把滿肚子的怨氣發洩在家裡的貓咪身上,對著它就是一腳。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1、心理傷痛和身體疼痛感幾乎等同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只是罵了孩子幾句,並不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像,至少比打他們要溫柔很多。然而實際情況是孩子受到語言暴力之後,他們在心理上受到的創傷也許會更嚴重。

密歇根大學的Ethan Kross博士在一項實驗中發現,情緒和身體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非常相似。

2、改變孩子發育中大腦的結構

孩子的大腦發育尚未定型,當面對語言暴力時他們無法進行很好的自我調控,很有可能會產生諸如膽怯、自卑等負面情緒,即便在成年後也會深受影響。

哈佛大學的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研究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的大腦“損傷”。

3、刻意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更為久遠

很多家長在氣急敗壞時,都會用言語挖苦諷刺孩子。也許只是他們的無意之詞,但是卻比正面的批評孩子更有殺傷力,其後果等同於直接毆打孩子。

4、語言暴力造成的消極後果是無法用愛抵消的

當孩子們受到了父母的語言暴力之後,無論父母平時對他們多麼的溫柔仁慈,但是說出去的話卻已經深深的傷害了他們,哪怕用再多的愛也無法抵消。

5、語言暴力會變成內在批判的聲音

如果孩子長期在充滿語言暴力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越來越自我否定。所以他往往苛責自己做得更好,卻無形中更有壓力。

小剛由於父母工作的調動,從小城市來到了上海讀書,他努力的和同學交往,力圖儘快融入新環境。但是無意中他聽到了兩個同學對他的評價,說他一看就是小地方人,一點氣質都沒有,還說他就知道死讀書,其實笨的要命。

漸漸的小剛變得沉默內向,他不願意和其他同學交往,上課聽講也沒有心思,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其實他家境並不差,氣質也不差,學習更是不錯,只是因為受到了語言傷害,才失去了自信,產生了強烈的自我否定。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可以試試這些方法來改善父母的壞脾氣:

心理療法:

總的來說,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第一步,覺察。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每一個父母都會有著不完美的地方,當感覺到情緒失控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及時發現,之後要理性的對待,學會接納這樣的自己。只有自己真正的放鬆下來,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在接納自己的同時更是接納孩子。

第二步,疏導。

如果父母發現了自己想要發火,那麼可以立刻深呼吸幾次,腦海裡多回憶一些孩子乖巧聽話的畫面,同時不斷的告訴自己要控制好情緒,不能發火。

如果這些沒有效果,那麼可以嘗試著快跑或者是大喊來發洩情緒,甚至可以砸枕頭砸沙袋,當然必須要保證自己不能受傷。

第三步,內省。

父母應該時常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是否有問題,又或者是對孩子的要求是否過於嚴厲。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達他們的心理需求,否則在強壓之下,孩子只能通過一些看似極端的行為來發洩。

適當的學會向下比較,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也是自我調節的一種技巧。

第四步,解決。

如果父母情緒已經爆發,那麼可以在事後針對自己的語言暴力向孩子表達歉意。但同樣也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他們用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生理療法:

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過一種叫“數顏色法”的情緒控制法。

當人們發現自己情緒即將無法控制的時候,可以環顧一下四周,找出12種不同顏色的物品,在心裡默默唸道:這把椅子是紅色的,那束花是紫色的,桌上的筆是白色的,床上的被套是藍色的……

當12種顏色全部數完之後,人們大腦中的理性細胞就會逐漸恢復,情緒自然也能得到有效緩解。

試著接納孩子,學會溫柔對待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他們的最好模樣。

踢貓效應:壞情緒會傳染,讓孩子健康成長,從控制情緒開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