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父母的不當言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為了圖一時的便宜,卻沒想到這種行為背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品德。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幾天,貴陽某小區物業,在調查監控時發現,一對母子乘電梯時,23歲的兒子將電梯的指紋機扯下,並從26樓拋下,而他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並未及時阻止。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父母的不當言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為了圖一時的便宜,卻沒想到這種行為背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品德。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幾天,貴陽某小區物業,在調查監控時發現,一對母子乘電梯時,23歲的兒子將電梯的指紋機扯下,並從26樓拋下,而他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並未及時阻止。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最後,這位母親以“他還是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由於警方的介入,男子家人賠償7050元並道歉。

漠視規則,父母的放任,導致孩子長成時代的“巨嬰”。

每個漠視規則的“熊孩子”背後,其實都站著一對無視規則的“熊家長”。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父母的不當言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為了圖一時的便宜,卻沒想到這種行為背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品德。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幾天,貴陽某小區物業,在調查監控時發現,一對母子乘電梯時,23歲的兒子將電梯的指紋機扯下,並從26樓拋下,而他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並未及時阻止。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最後,這位母親以“他還是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由於警方的介入,男子家人賠償7050元並道歉。

漠視規則,父母的放任,導致孩子長成時代的“巨嬰”。

每個漠視規則的“熊孩子”背後,其實都站著一對無視規則的“熊家長”。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規則教育,讓孩子受益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1、通過遊戲建立規則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指出,與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爭鬥,從遊戲中給孩子樹立規則,沒有強制方法,也不會損傷親子關係。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父母的不當言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為了圖一時的便宜,卻沒想到這種行為背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品德。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幾天,貴陽某小區物業,在調查監控時發現,一對母子乘電梯時,23歲的兒子將電梯的指紋機扯下,並從26樓拋下,而他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並未及時阻止。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最後,這位母親以“他還是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由於警方的介入,男子家人賠償7050元並道歉。

漠視規則,父母的放任,導致孩子長成時代的“巨嬰”。

每個漠視規則的“熊孩子”背後,其實都站著一對無視規則的“熊家長”。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規則教育,讓孩子受益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1、通過遊戲建立規則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指出,與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爭鬥,從遊戲中給孩子樹立規則,沒有強制方法,也不會損傷親子關係。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他說,當你在生活中,看到孩子四處搗亂,這時你只要花點心思,跟他們做一場親子游戲(比如跑步,打羽毛球,下圍旗等等)。

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不正確,教他們如何做,才能贏得了這場遊戲。

慢慢的,孩子在遊戲中,就能糾正漠視規則的壞習慣。

2、家長以身作則,從小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2-6歲是孩子秩序敏感期,也是對外界事物秩序化培養的最佳時期。

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福原愛3歲開始打球,媽媽既是她的教練,又是她的啟蒙老師。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父母的不當言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為了圖一時的便宜,卻沒想到這種行為背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品德。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幾天,貴陽某小區物業,在調查監控時發現,一對母子乘電梯時,23歲的兒子將電梯的指紋機扯下,並從26樓拋下,而他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並未及時阻止。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最後,這位母親以“他還是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由於警方的介入,男子家人賠償7050元並道歉。

漠視規則,父母的放任,導致孩子長成時代的“巨嬰”。

每個漠視規則的“熊孩子”背後,其實都站著一對無視規則的“熊家長”。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規則教育,讓孩子受益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1、通過遊戲建立規則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指出,與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爭鬥,從遊戲中給孩子樹立規則,沒有強制方法,也不會損傷親子關係。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他說,當你在生活中,看到孩子四處搗亂,這時你只要花點心思,跟他們做一場親子游戲(比如跑步,打羽毛球,下圍旗等等)。

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不正確,教他們如何做,才能贏得了這場遊戲。

慢慢的,孩子在遊戲中,就能糾正漠視規則的壞習慣。

2、家長以身作則,從小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2-6歲是孩子秩序敏感期,也是對外界事物秩序化培養的最佳時期。

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福原愛3歲開始打球,媽媽既是她的教練,又是她的啟蒙老師。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4歲的福原愛,第一次贏了比賽,高興地跑向媽媽的時候,媽媽則提醒她,要她先去和對方握手,以示禮貌。

當福原愛因發球動作不規範,而輸掉比賽的時,

媽媽讓她去和對方教練道歉,“說下一次一定好好發球”。

我們不難看出,在福原愛的成功之路,離不開媽媽的正確引導。

作家帕斯捷爾納克說過:

生活是一個龐偉的競技場,人們儘可以在那進行奪取勝利的較量,但必須老老實實地遵守比賽規則。

深有同感!

讓孩子學會懂規則,才能讓他的人生,走的更遠。

3、父母制定規則制度

前一段時間,在武漢地鐵站內,一孩子不小心將手中的酸奶掉在地上,身旁的家長立即蹲下身,用衛生紙將地板擦拭乾淨。

這位爸爸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自己弄髒的東西,要自己打掃乾淨。


"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作者:程小亦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前兩天的公司親子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加。

現場的砸金蛋活動,散落著很多金蛋的碎片,被一個小男孩撿走當成了“畫筆”。

他拿著碎片,在大廳入口處,大理石地板上亂刮。

而一旁的男孩媽媽,在工作人員勸導後,仍無動於衷。

在工作人員離開後,小男孩再次拿出,藏在手掌裡的小碎片,繼續他的“繪畫創作”。

不一會兒,門口的大理石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傷痕”。

前臺人員見狀,無奈只能現場廣播,通知其家長,將他帶走。

面對傷痕累累的大理石地面,

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半點指責,只是將孩子匆匆帶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他最大的不負責。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其實是孩子對單一社會形態下的一種畸形的心理偏見。

這也是傳統觀念裡,人們對孩子天性過於放縱的結果。

毀掉一個孩子,往往只要一分鐘。

網上有一則新聞,令人憤怒:

事情發生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在預展現場一價值百萬的拍品名畫,被一名“熊孩子”撕毀。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據網傳現場照片顯示,被毀的是該場第1393號拍品——任伯年花鳥四屏之《淡黃楊柳帶棲鴉》。

該組畫創作於1889年,估價顯示為150萬至250萬港幣(約130萬至219萬人民幣),最後,舉辦方不得不以,撤拍畫作而告終。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名家畫作,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卻被熊孩子無故地撕毀。

這不僅令人痛惜,更讓人憤怒。

孟子曾經說過: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你的孩子眼裡,如果沒有規則,自然也談不上遵守制度。

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後,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無視規則,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漠視規則,就是斷送自己的前途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頗為震驚。

一女孩在國外留學期間,她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存在“漏洞”,從此之後,她便利用這個“漏洞”,經常逃票坐車,內心還沾沾自喜。

在大學畢業之後,她開始找工作不停的面試,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公司拒絕,面臨失業的窘境。

她認為自己遭到了種族歧視,內心憤憤不平。

當最後一次面試,被告之不被錄用時,她衝進了人力資源辦公室,並要求經理告之不被錄用的緣由。

當經理告知其原因後,女孩內心無比後悔。

原來,她因為逃票,被拉入了徵信黑名單。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萊蒙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你自以為是的漠視規則,最終將自己的前途都給斷送。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兩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登上微博熱搜榜。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校方勒令退學的原因竟是:

外出不與學校請假,學校不知其所蹤,更奇葩的是,校方竟然聯繫不到本人,只能通過以公告的形式發佈消息。

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

其實不然。

據統計:

深圳大學317名研究生被退學,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廣州大學對72名作研究生退學處理。

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學,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願景。

卻因為自己漠視學校的規則,被學校責令退學,真的太令人婉惜了。

思想家盧梭曾說:

人類似乎有這樣的傾向,建立一項規則叫別人遵守,同時又極力使自己成為例外,不受它的約束。

規則不僅是約束我們日常行為處事的準則,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就像戒尺一樣,在“戒”和“放”之間戒定了我們的人生。

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則”的鞭策。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庇護

近日,廣東湛江一名女子在商場內教唆孩子偷東西。

監控顯示,女子教唆男孩藉助雨傘,試著把玩具機裡的禮物搖拽下來。

而得手後直誇男孩聰明,隨後迅速逃離現場。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父母的不當言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拌腳石。

為了圖一時的便宜,卻沒想到這種行為背後,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品德。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教師,你的言傳身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幾天,貴陽某小區物業,在調查監控時發現,一對母子乘電梯時,23歲的兒子將電梯的指紋機扯下,並從26樓拋下,而他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並未及時阻止。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最後,這位母親以“他還是孩子”為由,拒絕賠償。

由於警方的介入,男子家人賠償7050元並道歉。

漠視規則,父母的放任,導致孩子長成時代的“巨嬰”。

每個漠視規則的“熊孩子”背後,其實都站著一對無視規則的“熊家長”。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規則教育,讓孩子受益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1、通過遊戲建立規則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指出,與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爭鬥,從遊戲中給孩子樹立規則,沒有強制方法,也不會損傷親子關係。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他說,當你在生活中,看到孩子四處搗亂,這時你只要花點心思,跟他們做一場親子游戲(比如跑步,打羽毛球,下圍旗等等)。

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不正確,教他們如何做,才能贏得了這場遊戲。

慢慢的,孩子在遊戲中,就能糾正漠視規則的壞習慣。

2、家長以身作則,從小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2-6歲是孩子秩序敏感期,也是對外界事物秩序化培養的最佳時期。

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福原愛3歲開始打球,媽媽既是她的教練,又是她的啟蒙老師。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4歲的福原愛,第一次贏了比賽,高興地跑向媽媽的時候,媽媽則提醒她,要她先去和對方握手,以示禮貌。

當福原愛因發球動作不規範,而輸掉比賽的時,

媽媽讓她去和對方教練道歉,“說下一次一定好好發球”。

我們不難看出,在福原愛的成功之路,離不開媽媽的正確引導。

作家帕斯捷爾納克說過:

生活是一個龐偉的競技場,人們儘可以在那進行奪取勝利的較量,但必須老老實實地遵守比賽規則。

深有同感!

讓孩子學會懂規則,才能讓他的人生,走的更遠。

3、父母制定規則制度

前一段時間,在武漢地鐵站內,一孩子不小心將手中的酸奶掉在地上,身旁的家長立即蹲下身,用衛生紙將地板擦拭乾淨。

這位爸爸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自己弄髒的東西,要自己打掃乾淨。


遠離“熊孩子”標籤,培養孩子“規則感”,只要記住這3點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曾經說過:

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態的掩飾。

閨女小時候,經常把飯菜倒地上。

孩子爸爸就懲罰她,讓她用雙手,將飯菜一點點撿起來,丟進垃圾桶。

閨女一邊哭一邊撿,相信這輩子,她都會記得飯菜倒地上的後果,需要自己去承擔。

好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生活中,你不妨試著通過遊戲、制定規則或以身作則來樹立孩子良好的規則意識。

孩子懂規則才能更好地懂認識這個世界。

真正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未來才會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程小亦 85後寶媽,育有一兒一女,心理學愛好者,熱愛文字,願與您分享育兒路上點滴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