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

最近做特殊兒童的心理髮展評估,接觸了很多特殊孩子,也有很多區辨出來並不是特殊孩子的個案。開個玩笑說: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想要罹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疾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哈。並不是家長們所擔心的:遇到某個創傷問題,孩子會不會就變成了自閉症?

01

事實上,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會遇到不同的現實情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與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是孩子對生活的真實反應結果,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問題,但並非所有問題都有可能形成,比如自閉症。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活動興趣範圍的顯著侷限性,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自閉症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他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內容來自360百科)

"

最近做特殊兒童的心理髮展評估,接觸了很多特殊孩子,也有很多區辨出來並不是特殊孩子的個案。開個玩笑說: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想要罹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疾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哈。並不是家長們所擔心的:遇到某個創傷問題,孩子會不會就變成了自閉症?

01

事實上,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會遇到不同的現實情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與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是孩子對生活的真實反應結果,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問題,但並非所有問題都有可能形成,比如自閉症。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活動興趣範圍的顯著侷限性,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自閉症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他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內容來自360百科)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在這裡要闢謠一下哈,之前尹建莉老師講座有講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在學校裡遇到創傷事件,再被家長過度壓制,會形成自閉症”的說法,是錯誤的。

自閉症的患病階段在嬰兒期,嬰幼兒期就可以有很清晰的症狀表現,並非是正常孩子在上幼兒園或小學之後被同學欺凌了、被老師誤解了、被家長壓制了就會得的疾症。

我帶過的一個小男生,由於從小被家長帶養的過於嚴苛,形成了迴避親密關係的言行模式,說話不能看人臉,也不愛說話,問好幾句都不回答一句那種。家長也是發愁,主要是擔心明年讀小學可咋辦?但讓我欣慰的是:這對夫妻堅持自己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列舉了孩子之前的種種正常表現,告訴我他們的兒子是一個正常孩子,沒有心理疾病,只是因為他們帶養不當,不知該如何呵護孩子,才來求助。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小帥哥的安全感足起來了,慢慢有了自信心,在安全的環境下可以主動看著人說話了。

"

最近做特殊兒童的心理髮展評估,接觸了很多特殊孩子,也有很多區辨出來並不是特殊孩子的個案。開個玩笑說: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想要罹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疾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哈。並不是家長們所擔心的:遇到某個創傷問題,孩子會不會就變成了自閉症?

01

事實上,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會遇到不同的現實情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與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是孩子對生活的真實反應結果,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問題,但並非所有問題都有可能形成,比如自閉症。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活動興趣範圍的顯著侷限性,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自閉症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他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內容來自360百科)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在這裡要闢謠一下哈,之前尹建莉老師講座有講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在學校裡遇到創傷事件,再被家長過度壓制,會形成自閉症”的說法,是錯誤的。

自閉症的患病階段在嬰兒期,嬰幼兒期就可以有很清晰的症狀表現,並非是正常孩子在上幼兒園或小學之後被同學欺凌了、被老師誤解了、被家長壓制了就會得的疾症。

我帶過的一個小男生,由於從小被家長帶養的過於嚴苛,形成了迴避親密關係的言行模式,說話不能看人臉,也不愛說話,問好幾句都不回答一句那種。家長也是發愁,主要是擔心明年讀小學可咋辦?但讓我欣慰的是:這對夫妻堅持自己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列舉了孩子之前的種種正常表現,告訴我他們的兒子是一個正常孩子,沒有心理疾病,只是因為他們帶養不當,不知該如何呵護孩子,才來求助。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小帥哥的安全感足起來了,慢慢有了自信心,在安全的環境下可以主動看著人說話了。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02

網絡特殊兒童免費評估的消息吸引來很多憂心忡忡的家長,細細篩選後,懷疑有特殊問題因素的孩子才進入評估流程。然而當我在篩選過程中,對其中幾位家長說他們的孩子沒有發育遲緩、或沒有自閉症、或者沒有多動症的時候,他們並不認可。有的媽媽是大聲反駁我不夠仔細認真;有的媽媽是擔心我對她的孩子瞭解不足,再羅列更多她認為有病的證據;還有的是奶奶或爸爸來跟我一遍遍地講。這些家長所要求的,就是讓我落實這個他們認為確定的疾症,要麼是自閉症、要麼是抽動症、要麼是多動症……

儘量篩選出來不屬於特殊兒童的孩子,我也根據家長的問題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家長們應用後普遍反饋效果不錯。然而有個小學2年級小姑娘的媽媽卻一直在頭條給我發私信,一邊反饋孩子的表現趨於,一邊強烈要求我再考慮一下她女兒的情況是否屬於自閉症。

我忍無可忍,直接質問她:“就算我說她是自閉症,你有什麼好辦法去帶嗎?是不是還是要按照我給你講的帶養建議來?那麼,這個孩子本來沒有病,你非要說她有病,有意義嗎?”如此強硬的態度,也就是評估師敢於拿出來,就算是某衣,以心理諮詢師的身份也是不敢的。

家長不再堅持,說是自己太過焦慮,於是乎暫時天下安寧,沒有三不五天,又會出現一個類似的家長。黃衣於是又講道理勸說……

"

最近做特殊兒童的心理髮展評估,接觸了很多特殊孩子,也有很多區辨出來並不是特殊孩子的個案。開個玩笑說: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想要罹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疾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哈。並不是家長們所擔心的:遇到某個創傷問題,孩子會不會就變成了自閉症?

01

事實上,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會遇到不同的現實情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與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是孩子對生活的真實反應結果,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問題,但並非所有問題都有可能形成,比如自閉症。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活動興趣範圍的顯著侷限性,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自閉症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他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內容來自360百科)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在這裡要闢謠一下哈,之前尹建莉老師講座有講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在學校裡遇到創傷事件,再被家長過度壓制,會形成自閉症”的說法,是錯誤的。

自閉症的患病階段在嬰兒期,嬰幼兒期就可以有很清晰的症狀表現,並非是正常孩子在上幼兒園或小學之後被同學欺凌了、被老師誤解了、被家長壓制了就會得的疾症。

我帶過的一個小男生,由於從小被家長帶養的過於嚴苛,形成了迴避親密關係的言行模式,說話不能看人臉,也不愛說話,問好幾句都不回答一句那種。家長也是發愁,主要是擔心明年讀小學可咋辦?但讓我欣慰的是:這對夫妻堅持自己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列舉了孩子之前的種種正常表現,告訴我他們的兒子是一個正常孩子,沒有心理疾病,只是因為他們帶養不當,不知該如何呵護孩子,才來求助。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小帥哥的安全感足起來了,慢慢有了自信心,在安全的環境下可以主動看著人說話了。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02

網絡特殊兒童免費評估的消息吸引來很多憂心忡忡的家長,細細篩選後,懷疑有特殊問題因素的孩子才進入評估流程。然而當我在篩選過程中,對其中幾位家長說他們的孩子沒有發育遲緩、或沒有自閉症、或者沒有多動症的時候,他們並不認可。有的媽媽是大聲反駁我不夠仔細認真;有的媽媽是擔心我對她的孩子瞭解不足,再羅列更多她認為有病的證據;還有的是奶奶或爸爸來跟我一遍遍地講。這些家長所要求的,就是讓我落實這個他們認為確定的疾症,要麼是自閉症、要麼是抽動症、要麼是多動症……

儘量篩選出來不屬於特殊兒童的孩子,我也根據家長的問題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家長們應用後普遍反饋效果不錯。然而有個小學2年級小姑娘的媽媽卻一直在頭條給我發私信,一邊反饋孩子的表現趨於,一邊強烈要求我再考慮一下她女兒的情況是否屬於自閉症。

我忍無可忍,直接質問她:“就算我說她是自閉症,你有什麼好辦法去帶嗎?是不是還是要按照我給你講的帶養建議來?那麼,這個孩子本來沒有病,你非要說她有病,有意義嗎?”如此強硬的態度,也就是評估師敢於拿出來,就算是某衣,以心理諮詢師的身份也是不敢的。

家長不再堅持,說是自己太過焦慮,於是乎暫時天下安寧,沒有三不五天,又會出現一個類似的家長。黃衣於是又講道理勸說……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03

醫院裡沒有見到孩子,只憑家長填幾張表格就下診斷:疑似自閉症的醫生;懷疑孩子有病,自己上網查詢症狀表現給孩子貼上“抽動症”標籤的家長;學校裡對孩子束手無措找家長投訴“多動症”的老師,比比皆是。

醫生和老師,無論如何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我們從職業角度看指責他們不負責吧,不專業吧,其實都離題不近,最最關乎孩子問題的是家長的狀態。

堅持認為自己的孩子有“病”的家長,其內心有著深刻的恐懼感,對自我有著內在的挑剔不滿,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有誇張擴大的傾向,對孩子的正常行為猜疑不已。

正是因為成年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才會導致看到孩子的行為哪裡都不對。

正是因為成年人自己的情緒不穩定,才會看到孩子的情緒總有問題。

正是因為成年人自己缺少對事物規律的掌控感,才會感覺對孩子失控了。

正是因為成年人對生活有深刻的無力和無助感,才會認為孩子有“病”。

成年人的心理不健康也就罷了,每個人的狀態都不會是一條直線,其中滋味如人飲水。然而孩子何其無辜,在家長的無力感或不穩定的情緒帶養下,還要承擔著有“病”的罪名。

看到孩子的無辜境地,為難之處,就好象看到了家長那卑微的內心狀態,看到成年人在社會適應過程中自我感覺不順利與失敗的低落心情。

"

最近做特殊兒童的心理髮展評估,接觸了很多特殊孩子,也有很多區辨出來並不是特殊孩子的個案。開個玩笑說:對於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想要罹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疾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哈。並不是家長們所擔心的:遇到某個創傷問題,孩子會不會就變成了自閉症?

01

事實上,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會遇到不同的現實情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與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是孩子對生活的真實反應結果,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心理問題,但並非所有問題都有可能形成,比如自閉症。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活動興趣範圍的顯著侷限性,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自閉症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他們叫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內容來自360百科)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在這裡要闢謠一下哈,之前尹建莉老師講座有講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在學校裡遇到創傷事件,再被家長過度壓制,會形成自閉症”的說法,是錯誤的。

自閉症的患病階段在嬰兒期,嬰幼兒期就可以有很清晰的症狀表現,並非是正常孩子在上幼兒園或小學之後被同學欺凌了、被老師誤解了、被家長壓制了就會得的疾症。

我帶過的一個小男生,由於從小被家長帶養的過於嚴苛,形成了迴避親密關係的言行模式,說話不能看人臉,也不愛說話,問好幾句都不回答一句那種。家長也是發愁,主要是擔心明年讀小學可咋辦?但讓我欣慰的是:這對夫妻堅持自己的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列舉了孩子之前的種種正常表現,告訴我他們的兒子是一個正常孩子,沒有心理疾病,只是因為他們帶養不當,不知該如何呵護孩子,才來求助。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小帥哥的安全感足起來了,慢慢有了自信心,在安全的環境下可以主動看著人說話了。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02

網絡特殊兒童免費評估的消息吸引來很多憂心忡忡的家長,細細篩選後,懷疑有特殊問題因素的孩子才進入評估流程。然而當我在篩選過程中,對其中幾位家長說他們的孩子沒有發育遲緩、或沒有自閉症、或者沒有多動症的時候,他們並不認可。有的媽媽是大聲反駁我不夠仔細認真;有的媽媽是擔心我對她的孩子瞭解不足,再羅列更多她認為有病的證據;還有的是奶奶或爸爸來跟我一遍遍地講。這些家長所要求的,就是讓我落實這個他們認為確定的疾症,要麼是自閉症、要麼是抽動症、要麼是多動症……

儘量篩選出來不屬於特殊兒童的孩子,我也根據家長的問題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家長們應用後普遍反饋效果不錯。然而有個小學2年級小姑娘的媽媽卻一直在頭條給我發私信,一邊反饋孩子的表現趨於,一邊強烈要求我再考慮一下她女兒的情況是否屬於自閉症。

我忍無可忍,直接質問她:“就算我說她是自閉症,你有什麼好辦法去帶嗎?是不是還是要按照我給你講的帶養建議來?那麼,這個孩子本來沒有病,你非要說她有病,有意義嗎?”如此強硬的態度,也就是評估師敢於拿出來,就算是某衣,以心理諮詢師的身份也是不敢的。

家長不再堅持,說是自己太過焦慮,於是乎暫時天下安寧,沒有三不五天,又會出現一個類似的家長。黃衣於是又講道理勸說……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03

醫院裡沒有見到孩子,只憑家長填幾張表格就下診斷:疑似自閉症的醫生;懷疑孩子有病,自己上網查詢症狀表現給孩子貼上“抽動症”標籤的家長;學校裡對孩子束手無措找家長投訴“多動症”的老師,比比皆是。

醫生和老師,無論如何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我們從職業角度看指責他們不負責吧,不專業吧,其實都離題不近,最最關乎孩子問題的是家長的狀態。

堅持認為自己的孩子有“病”的家長,其內心有著深刻的恐懼感,對自我有著內在的挑剔不滿,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有誇張擴大的傾向,對孩子的正常行為猜疑不已。

正是因為成年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才會導致看到孩子的行為哪裡都不對。

正是因為成年人自己的情緒不穩定,才會看到孩子的情緒總有問題。

正是因為成年人自己缺少對事物規律的掌控感,才會感覺對孩子失控了。

正是因為成年人對生活有深刻的無力和無助感,才會認為孩子有“病”。

成年人的心理不健康也就罷了,每個人的狀態都不會是一條直線,其中滋味如人飲水。然而孩子何其無辜,在家長的無力感或不穩定的情緒帶養下,還要承擔著有“病”的罪名。

看到孩子的無辜境地,為難之處,就好象看到了家長那卑微的內心狀態,看到成年人在社會適應過程中自我感覺不順利與失敗的低落心情。

堅持說自己孩子有問題的家長:深刻的愧疚和無助感

04

家長帶養孩子,是一個這世間最操心又最甜蜜的事情,親子關係中,卻又最容易傳遞心理問題。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擔憂,其焦慮情緒會不自覺地傳遞給孩子,令孩子缺少安全感,對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產生危機感。

所以,如果你找到信任的醫生或老師,可以獲得有針對性的帶養建議,同時排除某些病症的時候,請調整自己的狀態,對現實做出恰當的認知與應對。

假如你感覺自己還是感覺孩子有病,同時認知到這是自己的焦慮帶來的,那麼就需要想辦法降低自己的焦慮情緒。

降低焦慮情緒的方法,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的體驗結果來定。有的朋友專注於讀書,有的朋友可以通過旅遊,有的朋友需要大睡幾天,有的朋友需要撕碎紙屑,有的朋友可以做喜歡的運動,不一而足。

如果自己的調整還是無濟於事,那麼就請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家長心理健康,孩子成長順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