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轉化成社會的人。家長,老師,社會職能邊界要清晰,任何一方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完成這個目的,就是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教師與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具體如下:

  • 學校(教師):知識系統,傳道受業解惑,全面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瞭解;
  • 家庭(家長):行為系統,即孩子的習慣,生活制度,情感與道德等;
  • 社會(大眾及傳媒):價值系統,為孩子們提供正向,有利的和健康的價值觀。

當然,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校教育佔據孩子越來越多時間。原本留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都被認知教育佔據。家長群,就是學校的知識教育侵佔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利器”。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轉化成社會的人。家長,老師,社會職能邊界要清晰,任何一方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完成這個目的,就是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教師與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具體如下:

  • 學校(教師):知識系統,傳道受業解惑,全面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瞭解;
  • 家庭(家長):行為系統,即孩子的習慣,生活制度,情感與道德等;
  • 社會(大眾及傳媒):價值系統,為孩子們提供正向,有利的和健康的價值觀。

當然,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校教育佔據孩子越來越多時間。原本留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都被認知教育佔據。家長群,就是學校的知識教育侵佔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利器”。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3

老師應該如何管理家長群?

  • 迴歸本質,做必要的約束設定

不僅僅是學生家長們對家長群越來越反感,其實越來越多老師也對家長群有了更多思考。很多老師甚至會主動關閉家長群的發言功能,由老師在群裡發佈學校通知或重要事項通告。

當然,一棒子打死家長群,也是不合理的。在群內設置一定的規則,是作為群主的班主任應該做的。家長交流群,應當迴歸本質,以分享乾貨和家校信息互通為主。其他功能嚴格禁止,尤其是發群紅包等操作。

  • 支持家長私下組補習群,興趣群

如果有家長喜歡在家長群裡探討興趣愛好學習或補習的需求,那就要求家長們自己私下加好友,自己拉群溝通。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轉化成社會的人。家長,老師,社會職能邊界要清晰,任何一方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完成這個目的,就是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教師與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具體如下:

  • 學校(教師):知識系統,傳道受業解惑,全面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瞭解;
  • 家庭(家長):行為系統,即孩子的習慣,生活制度,情感與道德等;
  • 社會(大眾及傳媒):價值系統,為孩子們提供正向,有利的和健康的價值觀。

當然,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校教育佔據孩子越來越多時間。原本留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都被認知教育佔據。家長群,就是學校的知識教育侵佔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利器”。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3

老師應該如何管理家長群?

  • 迴歸本質,做必要的約束設定

不僅僅是學生家長們對家長群越來越反感,其實越來越多老師也對家長群有了更多思考。很多老師甚至會主動關閉家長群的發言功能,由老師在群裡發佈學校通知或重要事項通告。

當然,一棒子打死家長群,也是不合理的。在群內設置一定的規則,是作為群主的班主任應該做的。家長交流群,應當迴歸本質,以分享乾貨和家校信息互通為主。其他功能嚴格禁止,尤其是發群紅包等操作。

  • 支持家長私下組補習群,興趣群

如果有家長喜歡在家長群裡探討興趣愛好學習或補習的需求,那就要求家長們自己私下加好友,自己拉群溝通。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杜絕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

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已成家長群的一股陰風。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家長逢年過節就想召集大家籌錢給老師買禮物。應當在群裡明文禁止,如果看到有人聊這種話題,作為群管理的老師應當制止,甚至採取禁言等措施。

家長群應當是一個純粹的工具,是為了更好的互通信息,更好的排除孩子干擾的平臺,不應任由拍馬,送禮等不良風氣在其中蔓延。

  • 對家庭教育提出自己的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老師們應適當的鼓勵家長對學生的課餘時間做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併為家長們提供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方法和材料。比如推薦一些有趣的家庭互動遊戲,推薦一些對孩子身心發育有益的媒體節目等等。

教師應當尊重家長所應有的家庭教育的權利,不能用太多的作業或課外練習去侵佔孩子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對家庭教育,應當提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轉化成社會的人。家長,老師,社會職能邊界要清晰,任何一方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完成這個目的,就是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教師與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具體如下:

  • 學校(教師):知識系統,傳道受業解惑,全面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瞭解;
  • 家庭(家長):行為系統,即孩子的習慣,生活制度,情感與道德等;
  • 社會(大眾及傳媒):價值系統,為孩子們提供正向,有利的和健康的價值觀。

當然,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校教育佔據孩子越來越多時間。原本留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都被認知教育佔據。家長群,就是學校的知識教育侵佔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利器”。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3

老師應該如何管理家長群?

  • 迴歸本質,做必要的約束設定

不僅僅是學生家長們對家長群越來越反感,其實越來越多老師也對家長群有了更多思考。很多老師甚至會主動關閉家長群的發言功能,由老師在群裡發佈學校通知或重要事項通告。

當然,一棒子打死家長群,也是不合理的。在群內設置一定的規則,是作為群主的班主任應該做的。家長交流群,應當迴歸本質,以分享乾貨和家校信息互通為主。其他功能嚴格禁止,尤其是發群紅包等操作。

  • 支持家長私下組補習群,興趣群

如果有家長喜歡在家長群裡探討興趣愛好學習或補習的需求,那就要求家長們自己私下加好友,自己拉群溝通。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杜絕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

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已成家長群的一股陰風。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家長逢年過節就想召集大家籌錢給老師買禮物。應當在群裡明文禁止,如果看到有人聊這種話題,作為群管理的老師應當制止,甚至採取禁言等措施。

家長群應當是一個純粹的工具,是為了更好的互通信息,更好的排除孩子干擾的平臺,不應任由拍馬,送禮等不良風氣在其中蔓延。

  • 對家庭教育提出自己的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老師們應適當的鼓勵家長對學生的課餘時間做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併為家長們提供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方法和材料。比如推薦一些有趣的家庭互動遊戲,推薦一些對孩子身心發育有益的媒體節目等等。

教師應當尊重家長所應有的家庭教育的權利,不能用太多的作業或課外練習去侵佔孩子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對家庭教育,應當提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4

高情商的家長是這樣溝通的

  • 自家孩子的問題,與老師單獨溝通

無論是成績優差,想要和老師溝通,應當私下去聊,可以在聊天工具上私聊,也可以打電話給老師。事實上,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當面溝通。一來表達了自己的誠意,二來可以更加詳盡的溝通問題。

  • 平等尊重其他家長,不攀比,不提無理要求

平等和互相尊重,是一個健康組織的首要條件。失去了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家長群,就失去了平衡性。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在群裡發孩子學才藝的照片或視頻,會引發攀比,激發群內鄙視鏈。高情商的家長,不會在孩子的家長群裡發孩子的照片,更不會去群裡秀孩子各種榮譽證書等。一旦引發攀比,激發群內鄙視鏈,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氛圍就被打破。

戲精也好,槓精也好,家委會也好,都不應該在群裡向其他家長提無理的要求,尤其是籌款要求。除非是群內慈善性質的籌款,否則,其他任何形式的籌錢,都是無理要求。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轉化成社會的人。家長,老師,社會職能邊界要清晰,任何一方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完成這個目的,就是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教師與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具體如下:

  • 學校(教師):知識系統,傳道受業解惑,全面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瞭解;
  • 家庭(家長):行為系統,即孩子的習慣,生活制度,情感與道德等;
  • 社會(大眾及傳媒):價值系統,為孩子們提供正向,有利的和健康的價值觀。

當然,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校教育佔據孩子越來越多時間。原本留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都被認知教育佔據。家長群,就是學校的知識教育侵佔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利器”。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3

老師應該如何管理家長群?

  • 迴歸本質,做必要的約束設定

不僅僅是學生家長們對家長群越來越反感,其實越來越多老師也對家長群有了更多思考。很多老師甚至會主動關閉家長群的發言功能,由老師在群裡發佈學校通知或重要事項通告。

當然,一棒子打死家長群,也是不合理的。在群內設置一定的規則,是作為群主的班主任應該做的。家長交流群,應當迴歸本質,以分享乾貨和家校信息互通為主。其他功能嚴格禁止,尤其是發群紅包等操作。

  • 支持家長私下組補習群,興趣群

如果有家長喜歡在家長群裡探討興趣愛好學習或補習的需求,那就要求家長們自己私下加好友,自己拉群溝通。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杜絕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

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已成家長群的一股陰風。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家長逢年過節就想召集大家籌錢給老師買禮物。應當在群裡明文禁止,如果看到有人聊這種話題,作為群管理的老師應當制止,甚至採取禁言等措施。

家長群應當是一個純粹的工具,是為了更好的互通信息,更好的排除孩子干擾的平臺,不應任由拍馬,送禮等不良風氣在其中蔓延。

  • 對家庭教育提出自己的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老師們應適當的鼓勵家長對學生的課餘時間做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併為家長們提供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方法和材料。比如推薦一些有趣的家庭互動遊戲,推薦一些對孩子身心發育有益的媒體節目等等。

教師應當尊重家長所應有的家庭教育的權利,不能用太多的作業或課外練習去侵佔孩子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對家庭教育,應當提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4

高情商的家長是這樣溝通的

  • 自家孩子的問題,與老師單獨溝通

無論是成績優差,想要和老師溝通,應當私下去聊,可以在聊天工具上私聊,也可以打電話給老師。事實上,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當面溝通。一來表達了自己的誠意,二來可以更加詳盡的溝通問題。

  • 平等尊重其他家長,不攀比,不提無理要求

平等和互相尊重,是一個健康組織的首要條件。失去了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家長群,就失去了平衡性。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在群裡發孩子學才藝的照片或視頻,會引發攀比,激發群內鄙視鏈。高情商的家長,不會在孩子的家長群裡發孩子的照片,更不會去群裡秀孩子各種榮譽證書等。一旦引發攀比,激發群內鄙視鏈,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氛圍就被打破。

戲精也好,槓精也好,家委會也好,都不應該在群裡向其他家長提無理的要求,尤其是籌款要求。除非是群內慈善性質的籌款,否則,其他任何形式的籌錢,都是無理要求。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分享經驗但不矯揉造作

有乾貨分享,還是很好的。但前提是你要弄清楚自己發的是不是乾貨。要是連乾貨和水貨都分不清楚,那建議還是保持沉默別分享。分享乾貨或經驗,多數時候會被人認為是矯揉造作,特別是分享自家孩子的學習經驗,很容易引發不適。

  • 高調的道歉,低調的感恩

這個觀點,不一定所有人都認同。但毋庸置疑,這樣處理道歉和感恩是高情商的表現。自己的孩子對班上其他孩子做了錯事,家長應當高調的向對方家長及孩子道歉,並向老師和其他家長致歉,承諾一定和孩子一起反思。

如果要感謝老師,那應和自家孩子商量,由孩子來執行,而不是在群裡搞“眾籌感恩”。感恩應低調的進行。

"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文 | 拯救知更鳥
  • 字 | 本文共31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 聲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鳥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硬核育兒經驗

“家委會”是一個奇葩的存在,那麼,存在即合理麼?不見得。

家委會,即學生家長委員會,是一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其誕生和蔓延,是互聯網社交工具的產物,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中小學的班級之上。學生家長群的初心是好的,它使老師能方便的與家長聯繫,共同為孩子制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成長計劃。

然而,學生家長群這東西,越搞越走樣,戲精家長的表演,槓精家長的較真,以及“家委會”籌款消息的狂轟濫炸,多數家長群最終淪為複雜的“江湖”。眾多家長不堪其擾。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1

學生家長群,一不留神就成了“江湖”

在一個針對家長群的交流社區中,有超過3000位家長髮表了自己對家長群的感受,超過5萬家長參與了點贊,評論,收藏等互動。我們摘錄幾條點贊最高的家長觀點:

家長“魚魚網”表示:

我最近就遇見了!我是家委會的家長(家委會總計8人),前幾天有個家委會的家長提議一學期,老師也辛苦,給每個老師送一束鮮花,每個成員分擔50元。我沒理!這個提議的家長平時在學校比較受老師關注和照顧。我心裡想:你拿大家錢去給老師送花,錢我們出,好人你來做!我們傻啊?50我都花了,我還不如添一些錢給老師送支口紅呢!

家長“曾經年輕過”說:

我孩子家長群那個家委會真的很煩人,經常彈通知,今天要在教室裡加一批綠植,明天說要給老師送禮。每次都是幾十塊一兩百的收。錢不多,但真的很煩。孩子去學校是刻苦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好麼?平時忙不看信息,他們還加微信私聊的喂,很惱火,我怒懟了那幾個家委會好幾次。最後一次是提議給教室和孩子宿舍安裝空氣淨化器,預計投入五十萬。惹怒了很多人,我也忍無可忍,懟完就離開了那個鬼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家長“沒有水的魚”的帖子最引發大家的共鳴:

我的群是老師一句話,下面無數個“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你們呢?

一位叫“小風媽媽”的家長則說出了大實話:

說真的,現在的老師輕鬆多了,什麼輔導作業,檢查作業的事情都丟給家長。在群裡一發就可以了,哪個不做作業或者考試不及格往群裡一發,不顧及打家長臉,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

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家長群已經淪為一個溜鬚拍馬,人情世故的負能量體。無數人默默的選擇對學生家長群設置免打擾模式。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2

公共教育中的“職能邊界”,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

關於家長群越來越多的負向作用和管理亂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們感到“累覺不愛”,就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批評,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在顯眼版面刊登了《“家長群”也要有“規矩”》的文章,對老師和家長過度依賴家長群及家長群的亂象進行了批評,倡導建立更加良性健康的溝通機制。

家長群越來越脫離本質後,各地教育管理機構也紛紛出臺規定: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頒佈《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了《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等等,將老師與家長職能邊界劃分清楚。老師不能使用家長群來佈置作業,更不能在群裡要求家長承擔批改作業等本屬於老師完成的教學工作。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我國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社會學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轉化成社會的人。家長,老師,社會職能邊界要清晰,任何一方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俎代庖。而完成這個目的,就是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教師與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能邊界。具體如下:

  • 學校(教師):知識系統,傳道受業解惑,全面提升孩子對世界的理解與瞭解;
  • 家庭(家長):行為系統,即孩子的習慣,生活制度,情感與道德等;
  • 社會(大眾及傳媒):價值系統,為孩子們提供正向,有利的和健康的價值觀。

當然,在越來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校教育佔據孩子越來越多時間。原本留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都被認知教育佔據。家長群,就是學校的知識教育侵佔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時間和空間的“利器”。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3

老師應該如何管理家長群?

  • 迴歸本質,做必要的約束設定

不僅僅是學生家長們對家長群越來越反感,其實越來越多老師也對家長群有了更多思考。很多老師甚至會主動關閉家長群的發言功能,由老師在群裡發佈學校通知或重要事項通告。

當然,一棒子打死家長群,也是不合理的。在群內設置一定的規則,是作為群主的班主任應該做的。家長交流群,應當迴歸本質,以分享乾貨和家校信息互通為主。其他功能嚴格禁止,尤其是發群紅包等操作。

  • 支持家長私下組補習群,興趣群

如果有家長喜歡在家長群裡探討興趣愛好學習或補習的需求,那就要求家長們自己私下加好友,自己拉群溝通。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杜絕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

物質賄賂和語言賄賂,已成家長群的一股陰風。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家長逢年過節就想召集大家籌錢給老師買禮物。應當在群裡明文禁止,如果看到有人聊這種話題,作為群管理的老師應當制止,甚至採取禁言等措施。

家長群應當是一個純粹的工具,是為了更好的互通信息,更好的排除孩子干擾的平臺,不應任由拍馬,送禮等不良風氣在其中蔓延。

  • 對家庭教育提出自己的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老師們應適當的鼓勵家長對學生的課餘時間做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併為家長們提供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方法和材料。比如推薦一些有趣的家庭互動遊戲,推薦一些對孩子身心發育有益的媒體節目等等。

教師應當尊重家長所應有的家庭教育的權利,不能用太多的作業或課外練習去侵佔孩子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對家庭教育,應當提期望,而非要求或命令。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04

高情商的家長是這樣溝通的

  • 自家孩子的問題,與老師單獨溝通

無論是成績優差,想要和老師溝通,應當私下去聊,可以在聊天工具上私聊,也可以打電話給老師。事實上,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當面溝通。一來表達了自己的誠意,二來可以更加詳盡的溝通問題。

  • 平等尊重其他家長,不攀比,不提無理要求

平等和互相尊重,是一個健康組織的首要條件。失去了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家長群,就失去了平衡性。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在群裡發孩子學才藝的照片或視頻,會引發攀比,激發群內鄙視鏈。高情商的家長,不會在孩子的家長群裡發孩子的照片,更不會去群裡秀孩子各種榮譽證書等。一旦引發攀比,激發群內鄙視鏈,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氛圍就被打破。

戲精也好,槓精也好,家委會也好,都不應該在群裡向其他家長提無理的要求,尤其是籌款要求。除非是群內慈善性質的籌款,否則,其他任何形式的籌錢,都是無理要求。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 分享經驗但不矯揉造作

有乾貨分享,還是很好的。但前提是你要弄清楚自己發的是不是乾貨。要是連乾貨和水貨都分不清楚,那建議還是保持沉默別分享。分享乾貨或經驗,多數時候會被人認為是矯揉造作,特別是分享自家孩子的學習經驗,很容易引發不適。

  • 高調的道歉,低調的感恩

這個觀點,不一定所有人都認同。但毋庸置疑,這樣處理道歉和感恩是高情商的表現。自己的孩子對班上其他孩子做了錯事,家長應當高調的向對方家長及孩子道歉,並向老師和其他家長致歉,承諾一定和孩子一起反思。

如果要感謝老師,那應和自家孩子商量,由孩子來執行,而不是在群裡搞“眾籌感恩”。感恩應低調的進行。

“家委會”籌款,戲精槓精個人秀,家長群裡的“江湖”何時休?

總結

家長群是孩子班級管理的工具,不應成為“江湖”

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模塊有明確的職能邊界,學校的知識教育固然重要,但不應該完全侵佔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時間與空間;家長群溝通群應該回歸本質,充當孩子班級管理的純粹工具。家長群本質上是一個無中心化的社群,但卻狠容易變成一小撮戲精家長,槓精家長以及“家委會”們的個人秀。

我們要搞清楚,班級是孩子們的班級,而非家長們的班級,孩子們的班級裡有班委會來管理很正常,也很有必要。而“家委會”這種非權威,非官方,非正式的三非小圈子,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