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不完美媽媽 英語 時間管理 ?? 真心爸媽 2019-05-03
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小兒開心期中考試結束,有一天回來特別高興:我英語得了全班最高分!

這真讓爸爸媽媽有點小吃驚。上個學期末,他雖然總成績很好,但英語是所有科目中分數最低的,在班裡比較靠後,英語之前也一直不是他的強項。

他自己對上次的分數耿耿於懷了一段時間,但我們也沒有要求他格外在英語上下功夫,更沒有送他去補習班,這次的好成績,到底是怎麼實現的呢?

“你們不知道,我在英語上下了功夫啊,半夜都在背單詞呢!”——我們確實不知道,因為從不陪寫作業,也不過問任何一個科目的學習,只在孩子需要解決難題時提供一點幫助,孩子們的學習“工作”,都是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完成的。

小兒子“在英語上下功夫”的行動和成果,讓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這個初中一年級的孩子,已經自己弄懂了“學習策略”這回事。

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學習策略,對很多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個陌生的詞,在學校學習上,大家關注的通常是大方向上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具體的學習時間、寫作業、補習,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這一切努力產生的成果——學習成績。

但在這些因素之上,有一個對孩子的學習成果影響更大的因素,就是學習策略。

有的孩子,學習態度非常好,極其勤奮認真,但就是見不到成果;而有的孩子,看起來沒那麼努力,卻能穩定地保持好成績,或者偶爾有比較差的科目,也能很快趕上來。

造成這兩個類型孩子學習成績差異的,除了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策略,或者說,“懂得學習策略”本森,就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學習策略都包括什麼?孩子什麼樣,才算是懂得學習策略呢?

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1、學習目標

這是個大詞,但對有學習策略的孩子來說,又是非常具體的事。他會知道:我花這些功夫,是為了達成什麼具體目標。比如是提升某一科目的成績,還是彌補某一方面的欠缺,或者是加深對某部分的理解、攻克某些對自己來說有難度的學習內容。

與有學習策略的孩子不同,沒有學習策略的孩子,頭腦中沒有“目標”的概念。

一部分孩子看到的只有別人佈置的學習“任務”:複習這兩章,完成這幾頁練習冊,把那篇課文背會。對他們來說,完成這些任務,當天的學習就完成了。

一部分特別勤奮的孩子,會給自己佈置沒有明確目標的任務:要早點起床學習,晚上要晚睡以延長學習時間,多做些額外的練習。但是這些多花的時間、多做的練習,為的是哪些具體的目標,他們並沒有概念,所以常常造成“眉毛鬍子一把抓”的結果,已經會的,額外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不會的,仍然不會。

還有的孩子,被父母佈置很多學習任務,但這些任務的具體目標是什麼,父母常常並不清楚,很多人只是因為見到孩子在學習才會安心,見到孩子閒著就覺得是浪費時間。

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2、學習資源

有學習策略的孩子,善用使用各種學習資源。比如知道有問題如何向老師、同學、父母求助,直到解決他它們;懂得利用參考書籍、網上資源;知道如何為具體任務蒐集和篩選信息;還知道如何使用圖書館、如何利用討論機會、如何利用課程外的自習時間。

沒有學習策略的孩子,只把課堂和老師當成唯一的資源,所知所得,都依賴他人傳授,別人沒講的,自己也沒有辦法去弄明白。

有的孩子還會得到一份額外的常規資源,就是父母,但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只有對作業的監督、對學習成績的批評,這並不是孩子需要的,他卻不懂得拒絕。

還有一部分沒有學習策略的孩子,不會利用學習資源,但是非常依賴輔助工具,比如寫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直接到作業幫助軟件去尋找答案。對此類工具的依賴,會進一步影響他們學習使用更高價值的學習資源,學習能力也因此慢慢變得更差。

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3、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不僅包括怎麼學,還包括學習中的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

有學習策略的孩子,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後,會很自然地規劃,我用什麼樣的方法,達成這個目標,我該花多長時間、投入多少精力,如果時間和精力不夠,我該如何安排計劃中的學習項目的優先級,保障哪些,放棄哪些。

比如這次期中考試,我家小兒就總結說:我把時間主要花在英語上了,歷史地理可能有點“涼”。不過他其實並不擔心,那兩個都是他很有信心的科目,他知道這次少花點功夫,不會影響長久的水平。

沒有學習策略的孩子,則對怎麼學、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概念模糊。他們可能經常著急任務太多、時間不夠,卻不會分析,如何為這些任務排出輕重緩急,也不會分析,自己是否在其實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的地方,做了不必要的投入。

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會很忙、很累,但收效甚微。盲目的勤奮,並不是真的勤奮,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懶惰,他們懶得去尋找更好的方法,只好用“勤奮”補足。

有件事,爸媽一定得讓孩子知道:學習需要有策略

4、學習的真實性

這其實是“看起來在學習”還是“真的在學習”的問題。

學習研究專家曾經發現,學生對於學業成就,有兩種取向,一種是表現取向,更看重學習成果並通過與他人比較來證明學業成就;另一種是成就取向,把學習當成有內在價值和意義的事,學習的目的是掌控學習。

其實在“學習活動”上,我們也能觀察到兩種不同的取向。

一種孩子更看重表現,樂於得到學習態度上的正面評價,所以總是表現得“在學習”。雖然很多時候,這種“在學習”只是“看起來在學習”,他們並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到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父母對孩子學習態度的關注也會推進孩子的表現取向,因為很多父母是看到孩子“在學習”才會安心。

另一種孩子更看重成就,他們不太關心對學習態度的評價,也很少從父母那裡得到“去學習”的督促,但是隻要開始學習活動,就會對自己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有明確的感知,然後努力達成目標。

顯然,在“學習的真實性”上,後者遠勝前者。這也是有學習策略的孩子和沒有學習策略的孩子的又一個差異之處。

一些父母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督促孩子學習,然後特別挫敗地發現,孩子學習上,好像總是“不開竅”。

我個人認為,開竅不開竅,不在於孩子某一天突然弄懂了某個原來感到困難的題目,或者學好了原本成績不好的科目,而是真正弄懂了學習這回事,知道了如何運用“學習策略”有效學習。會用學習策略,孩子的學習,才是真的“開竅”了。


作者簡介: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