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新鮮感失效

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哭鬧並不是很強烈,過幾天反而更加厲害了,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越上越倒退了”?這也不足為奇。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新鮮,一些玩具、一些教具、一些遊戲,都讓他感到好奇。過了幾天,孩子對這些事物熟悉了,就會失去新鮮感,出現了失望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問題

  • 家長的焦慮

家長也同樣有焦慮情緒,當孩子突然到了一個新環境,往日家裡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心理上就有落差,非常不捨。同時,心理有各種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能適應新生活,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擔心孩子和老師、小朋友的相處。

有媽媽說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天提心吊膽,還有的媽媽自己大哭了一場,異常傷心。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會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讓孩子感受到,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壓抑。

  • 家長不放心

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上課時,會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本來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好,結果突然看到教室外的家長,會勾起他的傷心事,引起情緒失控。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新鮮感失效

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哭鬧並不是很強烈,過幾天反而更加厲害了,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越上越倒退了”?這也不足為奇。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新鮮,一些玩具、一些教具、一些遊戲,都讓他感到好奇。過了幾天,孩子對這些事物熟悉了,就會失去新鮮感,出現了失望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問題

  • 家長的焦慮

家長也同樣有焦慮情緒,當孩子突然到了一個新環境,往日家裡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心理上就有落差,非常不捨。同時,心理有各種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能適應新生活,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擔心孩子和老師、小朋友的相處。

有媽媽說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天提心吊膽,還有的媽媽自己大哭了一場,異常傷心。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會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讓孩子感受到,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壓抑。

  • 家長不放心

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上課時,會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本來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好,結果突然看到教室外的家長,會勾起他的傷心事,引起情緒失控。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新入學的小朋友幾乎是一樣的情況,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哭鬧。本來一個孩子已經出現了不良情緒,多個小朋友一起哭鬧,會使孩子的不良情緒升級,導致哭聲大作。經常看到老師發的視頻,孩子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然後更多的孩子哭了。孩子們即使服從老師的指令,在跳舞、在遊戲,還是一邊哭一邊玩。

如何解決孩子入園哭鬧問題

家長本身進行調節

  • 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上幼兒園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自己獨自飛翔。如果一直被保護,孩子的羽翼不會豐滿。

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說話的表情和以前一樣輕鬆,不要露出緊張的神情。不要總是告訴孩子“上學好好聽老師的話,別淘氣,要不老師不喜歡!”等等,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輕鬆地告訴孩子“媽媽上班,寶寶上學,晚上媽媽就會來接你!”並且及時來接孩子,讓孩子有盼頭。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新鮮感失效

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哭鬧並不是很強烈,過幾天反而更加厲害了,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越上越倒退了”?這也不足為奇。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新鮮,一些玩具、一些教具、一些遊戲,都讓他感到好奇。過了幾天,孩子對這些事物熟悉了,就會失去新鮮感,出現了失望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問題

  • 家長的焦慮

家長也同樣有焦慮情緒,當孩子突然到了一個新環境,往日家裡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心理上就有落差,非常不捨。同時,心理有各種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能適應新生活,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擔心孩子和老師、小朋友的相處。

有媽媽說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天提心吊膽,還有的媽媽自己大哭了一場,異常傷心。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會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讓孩子感受到,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壓抑。

  • 家長不放心

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上課時,會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本來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好,結果突然看到教室外的家長,會勾起他的傷心事,引起情緒失控。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新入學的小朋友幾乎是一樣的情況,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哭鬧。本來一個孩子已經出現了不良情緒,多個小朋友一起哭鬧,會使孩子的不良情緒升級,導致哭聲大作。經常看到老師發的視頻,孩子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然後更多的孩子哭了。孩子們即使服從老師的指令,在跳舞、在遊戲,還是一邊哭一邊玩。

如何解決孩子入園哭鬧問題

家長本身進行調節

  • 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上幼兒園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自己獨自飛翔。如果一直被保護,孩子的羽翼不會豐滿。

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說話的表情和以前一樣輕鬆,不要露出緊張的神情。不要總是告訴孩子“上學好好聽老師的話,別淘氣,要不老師不喜歡!”等等,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輕鬆地告訴孩子“媽媽上班,寶寶上學,晚上媽媽就會來接你!”並且及時來接孩子,讓孩子有盼頭。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家長多和老師、其他家長溝通

家長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孩子表現優秀的一面,也瞭解孩子存在的問題和不。,回家後有針對性地表揚孩子,也有目的地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

多和其他家長溝通,互通有無,既從心理上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也能學習彼此照顧孩子的方法,使孩子們能夠和平相處,共同進步。

  • 家長不要去偷看孩子

家長要相信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總是不放心去偷看孩子。一旦被孩子發現,會影響他的情緒。一般幼兒園都有攝像頭,可以網絡遠程查看,對孩子的情況還是能輕鬆掌握的。

家長做好家長的事,孩子做好孩子的事,彼此心理放鬆,就沒有太多苦惱了。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新鮮感失效

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哭鬧並不是很強烈,過幾天反而更加厲害了,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越上越倒退了”?這也不足為奇。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新鮮,一些玩具、一些教具、一些遊戲,都讓他感到好奇。過了幾天,孩子對這些事物熟悉了,就會失去新鮮感,出現了失望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問題

  • 家長的焦慮

家長也同樣有焦慮情緒,當孩子突然到了一個新環境,往日家裡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心理上就有落差,非常不捨。同時,心理有各種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能適應新生活,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擔心孩子和老師、小朋友的相處。

有媽媽說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天提心吊膽,還有的媽媽自己大哭了一場,異常傷心。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會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讓孩子感受到,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壓抑。

  • 家長不放心

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上課時,會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本來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好,結果突然看到教室外的家長,會勾起他的傷心事,引起情緒失控。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新入學的小朋友幾乎是一樣的情況,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哭鬧。本來一個孩子已經出現了不良情緒,多個小朋友一起哭鬧,會使孩子的不良情緒升級,導致哭聲大作。經常看到老師發的視頻,孩子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然後更多的孩子哭了。孩子們即使服從老師的指令,在跳舞、在遊戲,還是一邊哭一邊玩。

如何解決孩子入園哭鬧問題

家長本身進行調節

  • 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上幼兒園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自己獨自飛翔。如果一直被保護,孩子的羽翼不會豐滿。

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說話的表情和以前一樣輕鬆,不要露出緊張的神情。不要總是告訴孩子“上學好好聽老師的話,別淘氣,要不老師不喜歡!”等等,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輕鬆地告訴孩子“媽媽上班,寶寶上學,晚上媽媽就會來接你!”並且及時來接孩子,讓孩子有盼頭。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家長多和老師、其他家長溝通

家長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孩子表現優秀的一面,也瞭解孩子存在的問題和不。,回家後有針對性地表揚孩子,也有目的地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

多和其他家長溝通,互通有無,既從心理上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也能學習彼此照顧孩子的方法,使孩子們能夠和平相處,共同進步。

  • 家長不要去偷看孩子

家長要相信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總是不放心去偷看孩子。一旦被孩子發現,會影響他的情緒。一般幼兒園都有攝像頭,可以網絡遠程查看,對孩子的情況還是能輕鬆掌握的。

家長做好家長的事,孩子做好孩子的事,彼此心理放鬆,就沒有太多苦惱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對孩子合理疏導

  • 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時,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要呵斥孩子,說“不該哭”、“哭丟人”等。而是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難過,媽媽去一個新地方也是會難受的,但是習慣幾天就好了!”可以說一說自己曾經遇到的糗事,孩子聽了會破涕為笑,瞬間放鬆。

擁抱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環抱中,哭泣一會兒,情緒得到發洩,心裡會覺得好受些,內心就願意接受入園這件事。

  • 製造分離和相聚儀式感

製造分離儀式感,讓孩子感覺分離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比如在門口和孩子擁抱,和孩子擊掌,和孩子合影留念等。孩子發現分離沒有那麼可怕,只是和媽媽分開一段時間,晚上還會再見。如果這個儀式和平時不一樣,孩子只有在上學時才會享受到,孩子還會渴望擁有這個儀式。

晚上接到孩子時,同樣想出一些有創意的儀式,比如可以帶孩子到公園裡玩一會兒,去玩一下喜歡的玩具、給孩子做一個獎勵記錄(專門找一個記錄本畫小紅花或),總之就是投其所好。孩子發現上幼兒園還是很有的賺的,可以過的和其他時間不一樣。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新鮮感失效

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哭鬧並不是很強烈,過幾天反而更加厲害了,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越上越倒退了”?這也不足為奇。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新鮮,一些玩具、一些教具、一些遊戲,都讓他感到好奇。過了幾天,孩子對這些事物熟悉了,就會失去新鮮感,出現了失望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問題

  • 家長的焦慮

家長也同樣有焦慮情緒,當孩子突然到了一個新環境,往日家裡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心理上就有落差,非常不捨。同時,心理有各種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能適應新生活,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擔心孩子和老師、小朋友的相處。

有媽媽說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天提心吊膽,還有的媽媽自己大哭了一場,異常傷心。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會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讓孩子感受到,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壓抑。

  • 家長不放心

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上課時,會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本來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好,結果突然看到教室外的家長,會勾起他的傷心事,引起情緒失控。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新入學的小朋友幾乎是一樣的情況,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哭鬧。本來一個孩子已經出現了不良情緒,多個小朋友一起哭鬧,會使孩子的不良情緒升級,導致哭聲大作。經常看到老師發的視頻,孩子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然後更多的孩子哭了。孩子們即使服從老師的指令,在跳舞、在遊戲,還是一邊哭一邊玩。

如何解決孩子入園哭鬧問題

家長本身進行調節

  • 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上幼兒園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自己獨自飛翔。如果一直被保護,孩子的羽翼不會豐滿。

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說話的表情和以前一樣輕鬆,不要露出緊張的神情。不要總是告訴孩子“上學好好聽老師的話,別淘氣,要不老師不喜歡!”等等,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輕鬆地告訴孩子“媽媽上班,寶寶上學,晚上媽媽就會來接你!”並且及時來接孩子,讓孩子有盼頭。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家長多和老師、其他家長溝通

家長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孩子表現優秀的一面,也瞭解孩子存在的問題和不。,回家後有針對性地表揚孩子,也有目的地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

多和其他家長溝通,互通有無,既從心理上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也能學習彼此照顧孩子的方法,使孩子們能夠和平相處,共同進步。

  • 家長不要去偷看孩子

家長要相信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總是不放心去偷看孩子。一旦被孩子發現,會影響他的情緒。一般幼兒園都有攝像頭,可以網絡遠程查看,對孩子的情況還是能輕鬆掌握的。

家長做好家長的事,孩子做好孩子的事,彼此心理放鬆,就沒有太多苦惱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對孩子合理疏導

  • 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時,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要呵斥孩子,說“不該哭”、“哭丟人”等。而是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難過,媽媽去一個新地方也是會難受的,但是習慣幾天就好了!”可以說一說自己曾經遇到的糗事,孩子聽了會破涕為笑,瞬間放鬆。

擁抱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環抱中,哭泣一會兒,情緒得到發洩,心裡會覺得好受些,內心就願意接受入園這件事。

  • 製造分離和相聚儀式感

製造分離儀式感,讓孩子感覺分離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比如在門口和孩子擁抱,和孩子擊掌,和孩子合影留念等。孩子發現分離沒有那麼可怕,只是和媽媽分開一段時間,晚上還會再見。如果這個儀式和平時不一樣,孩子只有在上學時才會享受到,孩子還會渴望擁有這個儀式。

晚上接到孩子時,同樣想出一些有創意的儀式,比如可以帶孩子到公園裡玩一會兒,去玩一下喜歡的玩具、給孩子做一個獎勵記錄(專門找一個記錄本畫小紅花或),總之就是投其所好。孩子發現上幼兒園還是很有的賺的,可以過的和其他時間不一樣。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逐步延長接送時間

如果孩子哭鬧確實很厲害,也不要放棄,一旦妥協,孩子就很難再堅持下去。可以採用逐步延長接送時間的做法,讓孩子逐步適應。

比如開始讓孩子在學校呆半天,中午接回家吃飯;再改成中午在學校吃飯後接回,下午上一節課後接回,上兩節課後接回;最後改成正常的時間接回。

隨著孩子適應力的提高,在幼兒園接觸的新鮮事物增多,孩子也會逐步愛上幼兒園的。

提前做好預防

  • 提前試園,讓孩子認識真正的幼兒園

在上幼兒園之前,帶孩子提前試園,真實體驗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看到幼兒園裡有家裡沒有的玩具、娛樂設施、書籍,還有老師和很多小朋友,比家裡有趣多了。孩子從家長積極正向的語言中,認識到上幼兒園很有趣,從心底裡不排斥。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和家裡也有不同,需要遵守規則,不能隨便亂跑亂叫。長大了,就要學會控制自己。避免孩子在幼兒園受到約束後,因為沒有心理準備不適應。

"

有一位媽媽說,女兒3歲,最近開始上幼兒園。前3天還好,雖然哭鬧,但哭得不是很凶。可是四五天以後就哭得崩潰了,每天哭著說“媽媽,我想放假!”告訴媽媽已經上了三天了,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剛開始入園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會哭鬧,拒絕入園,這種情況讓家長們很是頭疼。看著孩子哭,自己心裡也很難受,想幫助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孩子初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熟悉的家,周圍的人、環境、規則都不同,孩子難免會不適應。只有極個別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孩子才不會哭鬧。孩子哭鬧,實際上是因為自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只能用哭鬧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一直被壓抑,時間一長反而會出現問題。

孩子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教育專家把它歸為分離焦慮,這是一種可能性,其實還有更多可能性,尤其是情緒方面的問題。

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上的“蝴蝶效應”

西方學者認為,如果一個人產生了負面情緒,會以鏈條方式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叫作 “踢貓效應”,不良情緒是一對一進行傳遞的。

但有時,一個人的不良情緒還會傳遞給兩個以上的人,或者一個人受多個人負面情緒影響。每個人的不良情緒都是扇動一下翅膀的蝴蝶。不良情緒的傳播導致每個人都是多種不良情緒的受害者,多種不良情緒交織疊加,導致人的心理自我平衡能力下降,人會變得煩躁、焦躁。這種現象叫做“蝴蝶效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一篇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蝴蝶效應威力巨大。

“蝴蝶效應”產生的因素

孩子入園哭鬧,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再加上家長和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無異於火上澆油,加速放大,就形成了一個不良情緒構成的雲團。

孩子自身的情緒問題

  • 分離焦慮

孩子的分離焦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6-15個月時,是依戀關係建立的關鍵期,比較依戀爸爸媽媽。第二個是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也叫做入園焦慮。孩子來到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要學會跟陌生人相處,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孩子難免會出現焦慮情緒。

  • 無法適應新環境

孩子入園後,和在家裡不同,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睡覺、自己找老師和小朋友溝通。家裡可以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幼兒園就沒這麼自由了,一切都要集中時間,按照老師的指令做事。很多小朋友會尿褲子、憋大便,感到特別不舒服,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新鮮感失效

有些孩子剛到幼兒園哭鬧並不是很強烈,過幾天反而更加厲害了,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越上越倒退了”?這也不足為奇。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一切都很新鮮,一些玩具、一些教具、一些遊戲,都讓他感到好奇。過了幾天,孩子對這些事物熟悉了,就會失去新鮮感,出現了失望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問題

  • 家長的焦慮

家長也同樣有焦慮情緒,當孩子突然到了一個新環境,往日家裡沒有以前那樣熱鬧了,心理上就有落差,非常不捨。同時,心理有各種不放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能適應新生活,擔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擔心孩子和老師、小朋友的相處。

有媽媽說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天提心吊膽,還有的媽媽自己大哭了一場,異常傷心。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會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讓孩子感受到,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壓抑。

  • 家長不放心

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上課時,會躲在教室外面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本來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好,結果突然看到教室外的家長,會勾起他的傷心事,引起情緒失控。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新入學的小朋友幾乎是一樣的情況,大部分小朋友都會哭鬧。本來一個孩子已經出現了不良情緒,多個小朋友一起哭鬧,會使孩子的不良情緒升級,導致哭聲大作。經常看到老師發的視頻,孩子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然後更多的孩子哭了。孩子們即使服從老師的指令,在跳舞、在遊戲,還是一邊哭一邊玩。

如何解決孩子入園哭鬧問題

家長本身進行調節

  • 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上幼兒園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自己獨自飛翔。如果一直被保護,孩子的羽翼不會豐滿。

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說話的表情和以前一樣輕鬆,不要露出緊張的神情。不要總是告訴孩子“上學好好聽老師的話,別淘氣,要不老師不喜歡!”等等,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輕鬆地告訴孩子“媽媽上班,寶寶上學,晚上媽媽就會來接你!”並且及時來接孩子,讓孩子有盼頭。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家長多和老師、其他家長溝通

家長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孩子表現優秀的一面,也瞭解孩子存在的問題和不。,回家後有針對性地表揚孩子,也有目的地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

多和其他家長溝通,互通有無,既從心理上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也能學習彼此照顧孩子的方法,使孩子們能夠和平相處,共同進步。

  • 家長不要去偷看孩子

家長要相信孩子的獨立能力,不要總是不放心去偷看孩子。一旦被孩子發現,會影響他的情緒。一般幼兒園都有攝像頭,可以網絡遠程查看,對孩子的情況還是能輕鬆掌握的。

家長做好家長的事,孩子做好孩子的事,彼此心理放鬆,就沒有太多苦惱了。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對孩子合理疏導

  • 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鬧時,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要呵斥孩子,說“不該哭”、“哭丟人”等。而是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難過,媽媽去一個新地方也是會難受的,但是習慣幾天就好了!”可以說一說自己曾經遇到的糗事,孩子聽了會破涕為笑,瞬間放鬆。

擁抱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環抱中,哭泣一會兒,情緒得到發洩,心裡會覺得好受些,內心就願意接受入園這件事。

  • 製造分離和相聚儀式感

製造分離儀式感,讓孩子感覺分離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比如在門口和孩子擁抱,和孩子擊掌,和孩子合影留念等。孩子發現分離沒有那麼可怕,只是和媽媽分開一段時間,晚上還會再見。如果這個儀式和平時不一樣,孩子只有在上學時才會享受到,孩子還會渴望擁有這個儀式。

晚上接到孩子時,同樣想出一些有創意的儀式,比如可以帶孩子到公園裡玩一會兒,去玩一下喜歡的玩具、給孩子做一個獎勵記錄(專門找一個記錄本畫小紅花或),總之就是投其所好。孩子發現上幼兒園還是很有的賺的,可以過的和其他時間不一樣。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逐步延長接送時間

如果孩子哭鬧確實很厲害,也不要放棄,一旦妥協,孩子就很難再堅持下去。可以採用逐步延長接送時間的做法,讓孩子逐步適應。

比如開始讓孩子在學校呆半天,中午接回家吃飯;再改成中午在學校吃飯後接回,下午上一節課後接回,上兩節課後接回;最後改成正常的時間接回。

隨著孩子適應力的提高,在幼兒園接觸的新鮮事物增多,孩子也會逐步愛上幼兒園的。

提前做好預防

  • 提前試園,讓孩子認識真正的幼兒園

在上幼兒園之前,帶孩子提前試園,真實體驗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看到幼兒園裡有家裡沒有的玩具、娛樂設施、書籍,還有老師和很多小朋友,比家裡有趣多了。孩子從家長積極正向的語言中,認識到上幼兒園很有趣,從心底裡不排斥。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和家裡也有不同,需要遵守規則,不能隨便亂跑亂叫。長大了,就要學會控制自己。避免孩子在幼兒園受到約束後,因為沒有心理準備不適應。

“媽媽,我想放假!”孩子入園哭鬧,警惕情緒傳染的“蝴蝶效應”

  • 教孩子必備的技能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要教給他一些必備的技能,比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鞋,避免獨立做一些事情時孩子不會做,又不好意思讓老師幫忙,只能乾著急。

一定記得教孩子說普通話,防止孩子到幼兒園聽不懂老師的指令,又不會表達自己的意思,出現一些問題時,被老師批評,就會受到挫折。

  • 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好處

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好處,比如可以學到在家裡學不到的知識,畫畫、遊戲、唱歌、彈琴等,長大後就能像大哥哥大姐姐們一樣去更大的學校上學。比如可以認識更多的小朋友,不像在家裡一樣孤單了。

一些對孩子具有誘惑力的好處,會讓孩子對上幼兒園充滿期待,心理上不再排斥。這些好處當然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平時的喜好,有針對性地告知,才能刺激孩子的興趣。

總之,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大里程碑,開始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只要家長溫柔而堅定的堅持,緩解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防止情緒被傳染,在家長和孩子的努力下,孩子一定可以跨過這個難關,相信自己和孩子,沒問題!

點擊加入嬰幼兒養育指南圈,第一時間獲取科學育兒知識: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