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不要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每年剛開學的時候,美國老師們都不會直接教課,而是用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訓練孩子養成習慣。兩個星期以後,孩子們都已經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人——進教室做什麼、做完課堂作業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吃午餐都瞭然於心。這樣,孩子獨立了,老師也省心了。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不要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每年剛開學的時候,美國老師們都不會直接教課,而是用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訓練孩子養成習慣。兩個星期以後,孩子們都已經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人——進教室做什麼、做完課堂作業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吃午餐都瞭然於心。這樣,孩子獨立了,老師也省心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訓練日常流程的3個注意事項

拆分任務

我教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用拆分任務的方法幫助幼兒園的孩子完成任務。每當我說我們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做的時候,孩子們的“拖延症”馬上就上身了——要做的事情那麼多,無從下手。比如每天午睡的時候,孩子們需要自己鋪被褥,然後躺下睡覺,起床後還得自己收拾整理被褥。因為美國幼兒園的孩子睡午覺是沒有床的,在這種簡陋條件下,5歲的孩子需要自己背被褥來學校,午睡時在地上鋪好睡覺。

對於老師來說,每天中午需要帶領班上25個孩子完成這一系列活動。剛開學時,面對孩子們午睡的任務我很緊張,怕一群5歲的小朋友把教室弄亂。於是我使用了從美國同事那裡學到的技巧——把任務進行拆分,分成一段一段的,並畫成流程圖: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不要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每年剛開學的時候,美國老師們都不會直接教課,而是用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訓練孩子養成習慣。兩個星期以後,孩子們都已經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人——進教室做什麼、做完課堂作業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吃午餐都瞭然於心。這樣,孩子獨立了,老師也省心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訓練日常流程的3個注意事項

拆分任務

我教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用拆分任務的方法幫助幼兒園的孩子完成任務。每當我說我們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做的時候,孩子們的“拖延症”馬上就上身了——要做的事情那麼多,無從下手。比如每天午睡的時候,孩子們需要自己鋪被褥,然後躺下睡覺,起床後還得自己收拾整理被褥。因為美國幼兒園的孩子睡午覺是沒有床的,在這種簡陋條件下,5歲的孩子需要自己背被褥來學校,午睡時在地上鋪好睡覺。

對於老師來說,每天中午需要帶領班上25個孩子完成這一系列活動。剛開學時,面對孩子們午睡的任務我很緊張,怕一群5歲的小朋友把教室弄亂。於是我使用了從美國同事那裡學到的技巧——把任務進行拆分,分成一段一段的,並畫成流程圖: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剛開始的兩個星期,我天天帶著他們掰著指頭一遍遍複述這個流程:

● 拿出自己的睡袋。

● 自己鋪床。

● 安靜地午睡。

● 整理好自己的睡袋,放回原位。

後來我發現拆分步驟對訓練孩子的日常流程很有用,慢慢地,他們也就習慣了這一流程。一到午睡時間,也不需要提醒,一個個都變成了訓練有素的小超人,能自覺而快速地拿出睡袋睡覺了。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不要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每年剛開學的時候,美國老師們都不會直接教課,而是用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訓練孩子養成習慣。兩個星期以後,孩子們都已經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人——進教室做什麼、做完課堂作業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吃午餐都瞭然於心。這樣,孩子獨立了,老師也省心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訓練日常流程的3個注意事項

拆分任務

我教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用拆分任務的方法幫助幼兒園的孩子完成任務。每當我說我們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做的時候,孩子們的“拖延症”馬上就上身了——要做的事情那麼多,無從下手。比如每天午睡的時候,孩子們需要自己鋪被褥,然後躺下睡覺,起床後還得自己收拾整理被褥。因為美國幼兒園的孩子睡午覺是沒有床的,在這種簡陋條件下,5歲的孩子需要自己背被褥來學校,午睡時在地上鋪好睡覺。

對於老師來說,每天中午需要帶領班上25個孩子完成這一系列活動。剛開學時,面對孩子們午睡的任務我很緊張,怕一群5歲的小朋友把教室弄亂。於是我使用了從美國同事那裡學到的技巧——把任務進行拆分,分成一段一段的,並畫成流程圖: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剛開始的兩個星期,我天天帶著他們掰著指頭一遍遍複述這個流程:

● 拿出自己的睡袋。

● 自己鋪床。

● 安靜地午睡。

● 整理好自己的睡袋,放回原位。

後來我發現拆分步驟對訓練孩子的日常流程很有用,慢慢地,他們也就習慣了這一流程。一到午睡時間,也不需要提醒,一個個都變成了訓練有素的小超人,能自覺而快速地拿出睡袋睡覺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設置截止時間

如果一個任務不設置截止時間,很多小朋友都無法按時完成,那些時間就都浪費在磨蹭和不完善的時間分配上。所以我一般都會給每個任務設置時間。可以有長期時間限制,也可以有短期時間限制。例如,給孩子佈置長時間的任務——去圖書館做調查、讀一本書、去餐廳體驗生活,我一般會給兩個星期,並且把截止日期寫在白板上,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詢問一次:“你們的任務進度怎麼樣啦?”

短期的目標就更好執行了。我的祕訣就是使用一個大的定時器,到時間後會發出嘀嘀的聲音。當然,它的特色是體積很大,孩子隨時能看到剩餘的時間,自然就能爭分奪秒地完成任務了。

高期待

對孩子有高的期待,他們也會給出積極迴應。如果你期待他們做事有條理,那麼他們就會努力遵循時間表完成他們的工作,而且孩子們會很高興這樣做。跟大人一樣,孩子們在按時完成一項任務後也會有很多成就感。

一旦建立了日常流程,他們的拖延症就會慢慢改變,因為每一步都是規劃好的,按部就班完成,也許就能走到他們最喜歡的那個流程——遊戲時間。

沒錯,可以把最好玩的流程設置在困難的流程之後,這樣孩子就會更有動力。

腦力練習:和孩子列舉最近需要完成的4個大任務,並且把大任務拆分成小任務。

編輯/冰爾 文/小楊老師、憨爸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不要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每年剛開學的時候,美國老師們都不會直接教課,而是用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訓練孩子養成習慣。兩個星期以後,孩子們都已經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人——進教室做什麼、做完課堂作業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吃午餐都瞭然於心。這樣,孩子獨立了,老師也省心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訓練日常流程的3個注意事項

拆分任務

我教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用拆分任務的方法幫助幼兒園的孩子完成任務。每當我說我們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做的時候,孩子們的“拖延症”馬上就上身了——要做的事情那麼多,無從下手。比如每天午睡的時候,孩子們需要自己鋪被褥,然後躺下睡覺,起床後還得自己收拾整理被褥。因為美國幼兒園的孩子睡午覺是沒有床的,在這種簡陋條件下,5歲的孩子需要自己背被褥來學校,午睡時在地上鋪好睡覺。

對於老師來說,每天中午需要帶領班上25個孩子完成這一系列活動。剛開學時,面對孩子們午睡的任務我很緊張,怕一群5歲的小朋友把教室弄亂。於是我使用了從美國同事那裡學到的技巧——把任務進行拆分,分成一段一段的,並畫成流程圖: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剛開始的兩個星期,我天天帶著他們掰著指頭一遍遍複述這個流程:

● 拿出自己的睡袋。

● 自己鋪床。

● 安靜地午睡。

● 整理好自己的睡袋,放回原位。

後來我發現拆分步驟對訓練孩子的日常流程很有用,慢慢地,他們也就習慣了這一流程。一到午睡時間,也不需要提醒,一個個都變成了訓練有素的小超人,能自覺而快速地拿出睡袋睡覺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設置截止時間

如果一個任務不設置截止時間,很多小朋友都無法按時完成,那些時間就都浪費在磨蹭和不完善的時間分配上。所以我一般都會給每個任務設置時間。可以有長期時間限制,也可以有短期時間限制。例如,給孩子佈置長時間的任務——去圖書館做調查、讀一本書、去餐廳體驗生活,我一般會給兩個星期,並且把截止日期寫在白板上,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詢問一次:“你們的任務進度怎麼樣啦?”

短期的目標就更好執行了。我的祕訣就是使用一個大的定時器,到時間後會發出嘀嘀的聲音。當然,它的特色是體積很大,孩子隨時能看到剩餘的時間,自然就能爭分奪秒地完成任務了。

高期待

對孩子有高的期待,他們也會給出積極迴應。如果你期待他們做事有條理,那麼他們就會努力遵循時間表完成他們的工作,而且孩子們會很高興這樣做。跟大人一樣,孩子們在按時完成一項任務後也會有很多成就感。

一旦建立了日常流程,他們的拖延症就會慢慢改變,因為每一步都是規劃好的,按部就班完成,也許就能走到他們最喜歡的那個流程——遊戲時間。

沒錯,可以把最好玩的流程設置在困難的流程之後,這樣孩子就會更有動力。

腦力練習:和孩子列舉最近需要完成的4個大任務,並且把大任務拆分成小任務。

編輯/冰爾 文/小楊老師、憨爸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母子健康》雜誌推薦閱讀:

書名:《硅谷工程師爸爸的超強思維導圖課: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作者:小楊老師 憨爸

出版:中國婦女出版社

作者簡介:

小楊老師,本名楊沐晨,教育學、計算機雙碩士,任職於美國加州公立小學名校,美式思維導圖實踐者。小楊老師擁有美國加州永久全科小學教師資格證、BCLAD雙語教學授權認證、美國中學單科教師資格證,曾參加美國思維導圖教學培訓、天才教育教師培訓;連續3年分別在閱讀、體育、科學領域獲得美國學區“教育創新獎”。為了傳播美式教育理念和思維導圖訓練方法,她創辦了親子教育公眾號“智力圈美式學堂”,潛心研究兒童思維導圖訓練體系。所研發的“北美思維導圖”系列課程,在線上備受中國家長和孩子的好評,累計聽課受眾達十餘萬人次。

憨爸,本名趙昊翔,南京大學計算機碩士,硅谷著名IT公司技術經理,親子教育公眾號“憨爸在美國”創始人,倡導運用科學思維訓練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硅谷工程師爸爸的超強思維訓練課》。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潛心研究兒童的思維訓練、早教啟蒙、智力開發等,並將這些研究心得和具體實踐寫成文章發表在公眾號上,形成了一套別具一格、有趣且實用的兒童思維訓練體系,被百萬父母長期追讀和使用,也得到了專業人士的高度推崇。此外,憨爸還擁有數十項國內外專利,並翻譯有包括DK圖書在內的數十本兒童圖書。

"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如何把目前最流行的“思維導圖訓練”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寶寶的日常習慣中?這可是有價值的親子互動式學習,尤其是一套極簡思維導圖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和學習力,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如果你走進一間美國小學的教室,就會發現在教室的白板上有下面這樣的日程表,像課表一樣,標註了從早到晚的課間流程: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有了這張表,孩子們會清楚地知道每天的日常活動有哪些,並且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時間表不僅在學校裡使用時很有效,而且在家也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家長可以先給孩子介紹一下日程表(daytimetable)。當他們逐漸習慣了日程表的使用後,就可以開始使用每週時間表(weekly timetable)。

對於喜歡看圖片的小朋友,可以在日程表的後面貼上磁鐵膠帶,然後按順序貼在冰箱上。例如:休息時間、積木時間、家庭時間等。這樣每天都能一目瞭然。

時間表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規劃,並且清楚自己一天的安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吃完午餐後要去游泳,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午餐後立即整理游泳用品。如果孩子知道自己下午要去圖書館,那他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上午把書本準備好。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日常流程

日常流程(Routine)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沒有一個養成習慣的流程,很可能你的早晨會是這樣:一大早醒來,孩子先去玩樂高,然後去洗漱,最後到了要出門的時間才發現早餐還沒吃呢!

我們可以使用流程圖來培養孩子的日常流程習慣。比如,給孩子一個早晨流程圖,這樣的流程訓練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獨立起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不要質疑孩子的學習能力——每年剛開學的時候,美國老師們都不會直接教課,而是用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來訓練孩子養成習慣。兩個星期以後,孩子們都已經像上了發條的小機器人——進教室做什麼、做完課堂作業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吃午餐都瞭然於心。這樣,孩子獨立了,老師也省心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訓練日常流程的3個注意事項

拆分任務

我教幼兒園的時候,常常用拆分任務的方法幫助幼兒園的孩子完成任務。每當我說我們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做的時候,孩子們的“拖延症”馬上就上身了——要做的事情那麼多,無從下手。比如每天午睡的時候,孩子們需要自己鋪被褥,然後躺下睡覺,起床後還得自己收拾整理被褥。因為美國幼兒園的孩子睡午覺是沒有床的,在這種簡陋條件下,5歲的孩子需要自己背被褥來學校,午睡時在地上鋪好睡覺。

對於老師來說,每天中午需要帶領班上25個孩子完成這一系列活動。剛開學時,面對孩子們午睡的任務我很緊張,怕一群5歲的小朋友把教室弄亂。於是我使用了從美國同事那裡學到的技巧——把任務進行拆分,分成一段一段的,並畫成流程圖: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剛開始的兩個星期,我天天帶著他們掰著指頭一遍遍複述這個流程:

● 拿出自己的睡袋。

● 自己鋪床。

● 安靜地午睡。

● 整理好自己的睡袋,放回原位。

後來我發現拆分步驟對訓練孩子的日常流程很有用,慢慢地,他們也就習慣了這一流程。一到午睡時間,也不需要提醒,一個個都變成了訓練有素的小超人,能自覺而快速地拿出睡袋睡覺了。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設置截止時間

如果一個任務不設置截止時間,很多小朋友都無法按時完成,那些時間就都浪費在磨蹭和不完善的時間分配上。所以我一般都會給每個任務設置時間。可以有長期時間限制,也可以有短期時間限制。例如,給孩子佈置長時間的任務——去圖書館做調查、讀一本書、去餐廳體驗生活,我一般會給兩個星期,並且把截止日期寫在白板上,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詢問一次:“你們的任務進度怎麼樣啦?”

短期的目標就更好執行了。我的祕訣就是使用一個大的定時器,到時間後會發出嘀嘀的聲音。當然,它的特色是體積很大,孩子隨時能看到剩餘的時間,自然就能爭分奪秒地完成任務了。

高期待

對孩子有高的期待,他們也會給出積極迴應。如果你期待他們做事有條理,那麼他們就會努力遵循時間表完成他們的工作,而且孩子們會很高興這樣做。跟大人一樣,孩子們在按時完成一項任務後也會有很多成就感。

一旦建立了日常流程,他們的拖延症就會慢慢改變,因為每一步都是規劃好的,按部就班完成,也許就能走到他們最喜歡的那個流程——遊戲時間。

沒錯,可以把最好玩的流程設置在困難的流程之後,這樣孩子就會更有動力。

腦力練習:和孩子列舉最近需要完成的4個大任務,並且把大任務拆分成小任務。

編輯/冰爾 文/小楊老師、憨爸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母子健康》雜誌推薦閱讀:

書名:《硅谷工程師爸爸的超強思維導圖課: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

作者:小楊老師 憨爸

出版:中國婦女出版社

作者簡介:

小楊老師,本名楊沐晨,教育學、計算機雙碩士,任職於美國加州公立小學名校,美式思維導圖實踐者。小楊老師擁有美國加州永久全科小學教師資格證、BCLAD雙語教學授權認證、美國中學單科教師資格證,曾參加美國思維導圖教學培訓、天才教育教師培訓;連續3年分別在閱讀、體育、科學領域獲得美國學區“教育創新獎”。為了傳播美式教育理念和思維導圖訓練方法,她創辦了親子教育公眾號“智力圈美式學堂”,潛心研究兒童思維導圖訓練體系。所研發的“北美思維導圖”系列課程,在線上備受中國家長和孩子的好評,累計聽課受眾達十餘萬人次。

憨爸,本名趙昊翔,南京大學計算機碩士,硅谷著名IT公司技術經理,親子教育公眾號“憨爸在美國”創始人,倡導運用科學思維訓練塑造兒童學習型大腦,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硅谷工程師爸爸的超強思維訓練課》。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潛心研究兒童的思維訓練、早教啟蒙、智力開發等,並將這些研究心得和具體實踐寫成文章發表在公眾號上,形成了一套別具一格、有趣且實用的兒童思維訓練體系,被百萬父母長期追讀和使用,也得到了專業人士的高度推崇。此外,憨爸還擁有數十項國內外專利,並翻譯有包括DK圖書在內的數十本兒童圖書。

思維導圖教會寶寶日程管理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