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不完美媽媽 芭迪熊親幼館 2019-09-03
"


"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1

當孩子有情緒時,他要的只是有一個人在旁邊陪伴他,讓他有安全感,並且知道:有人和自己在一起,有人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無意間因為聊到了她和兒子的日常事打開了話匣子。

某休息日,她帶兒子出門,但沒耐住兒子磨磨蹭蹭,便大呼小叫地催促。而後在玄關正要出門時,孩子在她身後委屈地大喊:我最討厭媽媽!這次是真的!

就是這件事,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而後,朋友的口氣變得更低落了些,還跟我講起了一些關於她和兒子更早之前的事兒。

有一次因為兒子做了讓朋友生氣的事,當時她又因為很累,也很煩躁,就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討厭!真磨人!

兒子那時可能被她的表情和口氣嚇到了,這是她第一次對孩子說情緒性的話。以前跟孩子說類似的話,基本都會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事情過後,她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因為兒子並沒有哭叫或打人,只是說:你騙我。


"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1

當孩子有情緒時,他要的只是有一個人在旁邊陪伴他,讓他有安全感,並且知道:有人和自己在一起,有人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無意間因為聊到了她和兒子的日常事打開了話匣子。

某休息日,她帶兒子出門,但沒耐住兒子磨磨蹭蹭,便大呼小叫地催促。而後在玄關正要出門時,孩子在她身後委屈地大喊:我最討厭媽媽!這次是真的!

就是這件事,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而後,朋友的口氣變得更低落了些,還跟我講起了一些關於她和兒子更早之前的事兒。

有一次因為兒子做了讓朋友生氣的事,當時她又因為很累,也很煩躁,就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討厭!真磨人!

兒子那時可能被她的表情和口氣嚇到了,這是她第一次對孩子說情緒性的話。以前跟孩子說類似的話,基本都會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事情過後,她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因為兒子並沒有哭叫或打人,只是說:你騙我。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但這次出行,孩子一句“這次是真的”。一下便勾出了朋友之前的一些回憶。

我並沒有給好朋友過多的建議,只是給了她幾個建議:孩子遠比你想想的更在意你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的行為做法,往往更像教學標尺,讓孩子過目不忘;孩子說你騙他的時候,你應該說,媽媽不是一直討厭你。有時候我會討厭你,有時候我也會喜歡你,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情緒。媽媽是永遠愛你的。你要時刻給孩子以他想要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你的在乎和愛。


2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情緒表達的問題。並且這不光是孩子需要學習的,爸爸媽媽同樣需要學習,亦或者說是在生活中反覆實踐、練習。

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自己一時對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後悔不已。後悔對孩子用了不適當的字眼和溝通方式。但意識到後,時候又很踟躇,不知道自己再去解釋是不是正確,會不會越描越黑。

當父母面對“自食惡果”後孩子的情緒反彈,例如:我討厭你,之類的話時,應該高興!

因為孩子也在成長,學著和您溝通,學著情感表達,不管這情緒和語言是否恰當……

反之,什麼又是「恰當」呢?真的有實錘「恰當」的情緒和語言嗎?


"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1

當孩子有情緒時,他要的只是有一個人在旁邊陪伴他,讓他有安全感,並且知道:有人和自己在一起,有人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無意間因為聊到了她和兒子的日常事打開了話匣子。

某休息日,她帶兒子出門,但沒耐住兒子磨磨蹭蹭,便大呼小叫地催促。而後在玄關正要出門時,孩子在她身後委屈地大喊:我最討厭媽媽!這次是真的!

就是這件事,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而後,朋友的口氣變得更低落了些,還跟我講起了一些關於她和兒子更早之前的事兒。

有一次因為兒子做了讓朋友生氣的事,當時她又因為很累,也很煩躁,就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討厭!真磨人!

兒子那時可能被她的表情和口氣嚇到了,這是她第一次對孩子說情緒性的話。以前跟孩子說類似的話,基本都會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事情過後,她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因為兒子並沒有哭叫或打人,只是說:你騙我。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但這次出行,孩子一句“這次是真的”。一下便勾出了朋友之前的一些回憶。

我並沒有給好朋友過多的建議,只是給了她幾個建議:孩子遠比你想想的更在意你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的行為做法,往往更像教學標尺,讓孩子過目不忘;孩子說你騙他的時候,你應該說,媽媽不是一直討厭你。有時候我會討厭你,有時候我也會喜歡你,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情緒。媽媽是永遠愛你的。你要時刻給孩子以他想要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你的在乎和愛。


2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情緒表達的問題。並且這不光是孩子需要學習的,爸爸媽媽同樣需要學習,亦或者說是在生活中反覆實踐、練習。

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自己一時對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後悔不已。後悔對孩子用了不適當的字眼和溝通方式。但意識到後,時候又很踟躇,不知道自己再去解釋是不是正確,會不會越描越黑。

當父母面對“自食惡果”後孩子的情緒反彈,例如:我討厭你,之類的話時,應該高興!

因為孩子也在成長,學著和您溝通,學著情感表達,不管這情緒和語言是否恰當……

反之,什麼又是「恰當」呢?真的有實錘「恰當」的情緒和語言嗎?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每個人小時候都對父母或好朋友說過我討厭你、我恨你、我再也不想理你了……類似的話。

但為人父母后,突然就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做出相似的情緒宣洩了。難道真的要在孩子學會和平、理性的和爸爸媽媽溝通之前,禁止他們一切情緒性的語言表達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無論什麼情緒表達,都是父母或者孩子之間一邊關係磨合,一邊相扶成長的過程表現。也許情緒性的語言會造成些許傷害,但是不把情緒及時說出來,就可能會對彼此造成更大的傷痛呢。


3

不要總把孩子的宣洩性情緒表達,當做孩子沒有長大的象徵。

學會理性溝通,不僅是孩子,也是每個爸爸媽媽的必修課。

曾經國外有個家庭實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用頭撞地板來表達憤怒、傷心、疲倦和不滿。父母開始會非常驚慌,懷疑自身是否太過差勁,也會懷疑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因而帶去給心理醫生檢查。

醫生人很好,她安撫緊張的父母,並解釋到:你們的兒子很正常,他只是還沒學會如何表達情緒,等他會說話就好了。同時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個現象,不要對小孩激烈的溝通方式不理不睬,每次看到他撞頭,不要罵他或對他百依百順,而是要溫柔冷靜地跟他說“不可以這樣”。

醫生的話給了父母很大的安定力量。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嘗試、失敗和努力的過程,他們慢慢學會不被兒子和他們自己的情緒嚇到,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尋找表達的語言。後來,孩子真的就不再撞頭了。


"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1

當孩子有情緒時,他要的只是有一個人在旁邊陪伴他,讓他有安全感,並且知道:有人和自己在一起,有人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無意間因為聊到了她和兒子的日常事打開了話匣子。

某休息日,她帶兒子出門,但沒耐住兒子磨磨蹭蹭,便大呼小叫地催促。而後在玄關正要出門時,孩子在她身後委屈地大喊:我最討厭媽媽!這次是真的!

就是這件事,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而後,朋友的口氣變得更低落了些,還跟我講起了一些關於她和兒子更早之前的事兒。

有一次因為兒子做了讓朋友生氣的事,當時她又因為很累,也很煩躁,就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討厭!真磨人!

兒子那時可能被她的表情和口氣嚇到了,這是她第一次對孩子說情緒性的話。以前跟孩子說類似的話,基本都會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事情過後,她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因為兒子並沒有哭叫或打人,只是說:你騙我。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但這次出行,孩子一句“這次是真的”。一下便勾出了朋友之前的一些回憶。

我並沒有給好朋友過多的建議,只是給了她幾個建議:孩子遠比你想想的更在意你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的行為做法,往往更像教學標尺,讓孩子過目不忘;孩子說你騙他的時候,你應該說,媽媽不是一直討厭你。有時候我會討厭你,有時候我也會喜歡你,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情緒。媽媽是永遠愛你的。你要時刻給孩子以他想要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你的在乎和愛。


2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情緒表達的問題。並且這不光是孩子需要學習的,爸爸媽媽同樣需要學習,亦或者說是在生活中反覆實踐、練習。

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自己一時對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後悔不已。後悔對孩子用了不適當的字眼和溝通方式。但意識到後,時候又很踟躇,不知道自己再去解釋是不是正確,會不會越描越黑。

當父母面對“自食惡果”後孩子的情緒反彈,例如:我討厭你,之類的話時,應該高興!

因為孩子也在成長,學著和您溝通,學著情感表達,不管這情緒和語言是否恰當……

反之,什麼又是「恰當」呢?真的有實錘「恰當」的情緒和語言嗎?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每個人小時候都對父母或好朋友說過我討厭你、我恨你、我再也不想理你了……類似的話。

但為人父母后,突然就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做出相似的情緒宣洩了。難道真的要在孩子學會和平、理性的和爸爸媽媽溝通之前,禁止他們一切情緒性的語言表達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無論什麼情緒表達,都是父母或者孩子之間一邊關係磨合,一邊相扶成長的過程表現。也許情緒性的語言會造成些許傷害,但是不把情緒及時說出來,就可能會對彼此造成更大的傷痛呢。


3

不要總把孩子的宣洩性情緒表達,當做孩子沒有長大的象徵。

學會理性溝通,不僅是孩子,也是每個爸爸媽媽的必修課。

曾經國外有個家庭實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用頭撞地板來表達憤怒、傷心、疲倦和不滿。父母開始會非常驚慌,懷疑自身是否太過差勁,也會懷疑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因而帶去給心理醫生檢查。

醫生人很好,她安撫緊張的父母,並解釋到:你們的兒子很正常,他只是還沒學會如何表達情緒,等他會說話就好了。同時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個現象,不要對小孩激烈的溝通方式不理不睬,每次看到他撞頭,不要罵他或對他百依百順,而是要溫柔冷靜地跟他說“不可以這樣”。

醫生的話給了父母很大的安定力量。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嘗試、失敗和努力的過程,他們慢慢學會不被兒子和他們自己的情緒嚇到,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尋找表達的語言。後來,孩子真的就不再撞頭了。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這個例子,爸爸媽媽是否可以得到這樣的思考:能不能試著接受、擁抱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情緒。同時,媽媽能不能接受、擁抱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情緒。


4

無論孩子存在任何情緒困擾,作為爸爸媽媽,都應該正確的向孩子傳遞出:我和你在一起,我和你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情緒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該是禁忌。

不需要掩飾“不完美”和“有情緒”

當然這些建議對於每個爸爸媽媽同樣適用,當你們在孩子面前表達或者反饋出糟糕的情緒時,也不一定要道歉,你們可以自然地和他們相處,告訴他們,你們為什麼煩悶,生氣、難過……你們的寶貝都很聰明,他們也會懂。而且,你們這樣可以讓他們看見,世界末日並沒有來臨。爸爸/媽媽,沒有從此一去不回地變成壞媽媽/爸爸。這樣,他們也會更容易接受自己身上的好與壞。


"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1

當孩子有情緒時,他要的只是有一個人在旁邊陪伴他,讓他有安全感,並且知道:有人和自己在一起,有人和自己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無意間因為聊到了她和兒子的日常事打開了話匣子。

某休息日,她帶兒子出門,但沒耐住兒子磨磨蹭蹭,便大呼小叫地催促。而後在玄關正要出門時,孩子在她身後委屈地大喊:我最討厭媽媽!這次是真的!

就是這件事,讓她久久不能釋懷。

而後,朋友的口氣變得更低落了些,還跟我講起了一些關於她和兒子更早之前的事兒。

有一次因為兒子做了讓朋友生氣的事,當時她又因為很累,也很煩躁,就對孩子說:你這孩子,真討厭!真磨人!

兒子那時可能被她的表情和口氣嚇到了,這是她第一次對孩子說情緒性的話。以前跟孩子說類似的話,基本都會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我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事情過後,她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因為兒子並沒有哭叫或打人,只是說:你騙我。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但這次出行,孩子一句“這次是真的”。一下便勾出了朋友之前的一些回憶。

我並沒有給好朋友過多的建議,只是給了她幾個建議:孩子遠比你想想的更在意你的一舉一動,爸爸媽媽的行為做法,往往更像教學標尺,讓孩子過目不忘;孩子說你騙他的時候,你應該說,媽媽不是一直討厭你。有時候我會討厭你,有時候我也會喜歡你,這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情緒。媽媽是永遠愛你的。你要時刻給孩子以他想要的安全感讓他知道你的在乎和愛。


2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情緒表達的問題。並且這不光是孩子需要學習的,爸爸媽媽同樣需要學習,亦或者說是在生活中反覆實踐、練習。

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自己一時對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後悔不已。後悔對孩子用了不適當的字眼和溝通方式。但意識到後,時候又很踟躇,不知道自己再去解釋是不是正確,會不會越描越黑。

當父母面對“自食惡果”後孩子的情緒反彈,例如:我討厭你,之類的話時,應該高興!

因為孩子也在成長,學著和您溝通,學著情感表達,不管這情緒和語言是否恰當……

反之,什麼又是「恰當」呢?真的有實錘「恰當」的情緒和語言嗎?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每個人小時候都對父母或好朋友說過我討厭你、我恨你、我再也不想理你了……類似的話。

但為人父母后,突然就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做出相似的情緒宣洩了。難道真的要在孩子學會和平、理性的和爸爸媽媽溝通之前,禁止他們一切情緒性的語言表達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

無論什麼情緒表達,都是父母或者孩子之間一邊關係磨合,一邊相扶成長的過程表現。也許情緒性的語言會造成些許傷害,但是不把情緒及時說出來,就可能會對彼此造成更大的傷痛呢。


3

不要總把孩子的宣洩性情緒表達,當做孩子沒有長大的象徵。

學會理性溝通,不僅是孩子,也是每個爸爸媽媽的必修課。

曾經國外有個家庭實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用頭撞地板來表達憤怒、傷心、疲倦和不滿。父母開始會非常驚慌,懷疑自身是否太過差勁,也會懷疑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因而帶去給心理醫生檢查。

醫生人很好,她安撫緊張的父母,並解釋到:你們的兒子很正常,他只是還沒學會如何表達情緒,等他會說話就好了。同時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個現象,不要對小孩激烈的溝通方式不理不睬,每次看到他撞頭,不要罵他或對他百依百順,而是要溫柔冷靜地跟他說“不可以這樣”。

醫生的話給了父母很大的安定力量。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嘗試、失敗和努力的過程,他們慢慢學會不被兒子和他們自己的情緒嚇到,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尋找表達的語言。後來,孩子真的就不再撞頭了。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這個例子,爸爸媽媽是否可以得到這樣的思考:能不能試著接受、擁抱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情緒。同時,媽媽能不能接受、擁抱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情緒。


4

無論孩子存在任何情緒困擾,作為爸爸媽媽,都應該正確的向孩子傳遞出:我和你在一起,我和你的情緒在一起。我不害怕你,所以你也不必害怕自己。你不必為了擔心被我討厭、遺棄,而壓抑你的情緒。

情緒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該是禁忌。

不需要掩飾“不完美”和“有情緒”

當然這些建議對於每個爸爸媽媽同樣適用,當你們在孩子面前表達或者反饋出糟糕的情緒時,也不一定要道歉,你們可以自然地和他們相處,告訴他們,你們為什麼煩悶,生氣、難過……你們的寶貝都很聰明,他們也會懂。而且,你們這樣可以讓他們看見,世界末日並沒有來臨。爸爸/媽媽,沒有從此一去不回地變成壞媽媽/爸爸。這樣,他們也會更容易接受自己身上的好與壞。


教會孩子情緒表達,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讓小孩看見為人父母的不足、不完美,屬於凡夫俗子的那一面(也有情緒、也會失控)是重要的。

情緒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該是禁忌。但是很奇怪,人們對很自然的事(比如性,比如死亡)就是寧願遮遮掩掩,把它搞得很神祕,不是三緘其口,就是極力控制(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那麼多教人情緒管理的書),甚至會因為它們出現而陷入恐慌、中止對話(「你這麼情緒化,我們怎麼溝通?」)。

其實不必這樣的。我們沒有必要害怕情緒,而是要學習如何面對它,以及遇到情緒失控的場面,又該如何處理。面對情緒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表達它的語言,然後把它說出來。當情緒有了名字,它就不再那麼可怕,而是可以透過溝通慢慢變得溫和。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讓每個爸爸媽媽和寶貝都能得到良性的情緒引導。在彼此相伴的成長路上,學會良好的情緒表達與紓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