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的話: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發現邊界在不斷被打破。每一種被我們否定,甚至根本不敢設想的生活,每一個藏在我們常規人生中的遺憾,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閃著光。

大多數人都喜歡選擇那條看似熱鬧的道路。“你看那條路人好多,被人群包裹著,至少不會輕易摔倒或是迷路吧。”但實際上,人潮遮掩了風景,而我們,連目的地是什麼都不知道。

面對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我們總是本能的覺得危險,甚至給它打上了“錯誤”的標籤。

我從不認為,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厲害,盲目的特立獨行只是一種損傷。

但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探險的騎士精神,不斷質疑生活的邊界能否可以再拓寬,也許能遇到更超乎想象的自己。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的話: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發現邊界在不斷被打破。每一種被我們否定,甚至根本不敢設想的生活,每一個藏在我們常規人生中的遺憾,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閃著光。

大多數人都喜歡選擇那條看似熱鬧的道路。“你看那條路人好多,被人群包裹著,至少不會輕易摔倒或是迷路吧。”但實際上,人潮遮掩了風景,而我們,連目的地是什麼都不知道。

面對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我們總是本能的覺得危險,甚至給它打上了“錯誤”的標籤。

我從不認為,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厲害,盲目的特立獨行只是一種損傷。

但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探險的騎士精神,不斷質疑生活的邊界能否可以再拓寬,也許能遇到更超乎想象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正文部分到此結束。

大眾所認可的的人生模式大體相同,但每個人生活的邊界,卻需要根據自己的熱愛和追求去探索。人生中發現無止境,只要對生活有夢想、肯探險,就可以闖入那些規劃之外的世界。KY小姐姐在和小夥伴聊天后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躍躍欲試、想要突破自我的一刻;而路虎鼓勵大家,勇敢踏出探索的那一步,不斷拓寬你的生活邊界,發現新的自己。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的話: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發現邊界在不斷被打破。每一種被我們否定,甚至根本不敢設想的生活,每一個藏在我們常規人生中的遺憾,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閃著光。

大多數人都喜歡選擇那條看似熱鬧的道路。“你看那條路人好多,被人群包裹著,至少不會輕易摔倒或是迷路吧。”但實際上,人潮遮掩了風景,而我們,連目的地是什麼都不知道。

面對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我們總是本能的覺得危險,甚至給它打上了“錯誤”的標籤。

我從不認為,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厲害,盲目的特立獨行只是一種損傷。

但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探險的騎士精神,不斷質疑生活的邊界能否可以再拓寬,也許能遇到更超乎想象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正文部分到此結束。

大眾所認可的的人生模式大體相同,但每個人生活的邊界,卻需要根據自己的熱愛和追求去探索。人生中發現無止境,只要對生活有夢想、肯探險,就可以闖入那些規劃之外的世界。KY小姐姐在和小夥伴聊天后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躍躍欲試、想要突破自我的一刻;而路虎鼓勵大家,勇敢踏出探索的那一步,不斷拓寬你的生活邊界,發現新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的話: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發現邊界在不斷被打破。每一種被我們否定,甚至根本不敢設想的生活,每一個藏在我們常規人生中的遺憾,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閃著光。

大多數人都喜歡選擇那條看似熱鬧的道路。“你看那條路人好多,被人群包裹著,至少不會輕易摔倒或是迷路吧。”但實際上,人潮遮掩了風景,而我們,連目的地是什麼都不知道。

面對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我們總是本能的覺得危險,甚至給它打上了“錯誤”的標籤。

我從不認為,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厲害,盲目的特立獨行只是一種損傷。

但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探險的騎士精神,不斷質疑生活的邊界能否可以再拓寬,也許能遇到更超乎想象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正文部分到此結束。

大眾所認可的的人生模式大體相同,但每個人生活的邊界,卻需要根據自己的熱愛和追求去探索。人生中發現無止境,只要對生活有夢想、肯探險,就可以闖入那些規劃之外的世界。KY小姐姐在和小夥伴聊天后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躍躍欲試、想要突破自我的一刻;而路虎鼓勵大家,勇敢踏出探索的那一步,不斷拓寬你的生活邊界,發現新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KY小姐姐上週受路虎之邀,在“發現無止境——滇藏文化周”線下活動中,得以在短暫的幾小時內,用視、聽、聞、味四大感官,感受了原汁原味的滇藏風情,體會了和“常規生活”不同的另一種探險人生。“發現無止境”是路虎發現家族的特色體驗活動,今年路虎在“路虎全地形年”主題下,開始了第七季“發現無止境——發現路虎星級路線”的探索征程,並攜手鬆贊帶來升級版的自駕朝聖地——“新滇藏線”。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的話: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發現邊界在不斷被打破。每一種被我們否定,甚至根本不敢設想的生活,每一個藏在我們常規人生中的遺憾,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閃著光。

大多數人都喜歡選擇那條看似熱鬧的道路。“你看那條路人好多,被人群包裹著,至少不會輕易摔倒或是迷路吧。”但實際上,人潮遮掩了風景,而我們,連目的地是什麼都不知道。

面對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我們總是本能的覺得危險,甚至給它打上了“錯誤”的標籤。

我從不認為,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厲害,盲目的特立獨行只是一種損傷。

但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探險的騎士精神,不斷質疑生活的邊界能否可以再拓寬,也許能遇到更超乎想象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正文部分到此結束。

大眾所認可的的人生模式大體相同,但每個人生活的邊界,卻需要根據自己的熱愛和追求去探索。人生中發現無止境,只要對生活有夢想、肯探險,就可以闖入那些規劃之外的世界。KY小姐姐在和小夥伴聊天后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躍躍欲試、想要突破自我的一刻;而路虎鼓勵大家,勇敢踏出探索的那一步,不斷拓寬你的生活邊界,發現新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KY小姐姐上週受路虎之邀,在“發現無止境——滇藏文化周”線下活動中,得以在短暫的幾小時內,用視、聽、聞、味四大感官,感受了原汁原味的滇藏風情,體會了和“常規生活”不同的另一種探險人生。“發現無止境”是路虎發現家族的特色體驗活動,今年路虎在“路虎全地形年”主題下,開始了第七季“發現無止境——發現路虎星級路線”的探索征程,並攜手鬆贊帶來升級版的自駕朝聖地——“新滇藏線”。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到大家曾經很想做,但是卻放棄了的事情。

“我要是早點打職業電競,現在已經身家百萬了吧。”“學讀博啊,被打擊說女博士嫁不出去。”“我還想歸隱山林,回家種地呢。”

問及放棄原因,大家的反應出奇的一致:太理想化,現實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但問題是,這些真的不能是現實的生活嗎?“正常”的現實生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我們未曾嘗試過,就已經在心裡判定這不可以,這是否是一種自我設限。

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身負家人的期待,接收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眼光和評判,而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形成了我們生活的邊界。

偶爾內心的渴望與外界的聲音發生衝突,我們就會開始在“正常”的生活裡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我知道也有一些人,始終樂衷於不斷拓寬生活的邊界。他們敢於選擇,把自己關於生活邊界的探索,都吸收在自身的“identity”中,最終把ta變成了一個更有厚度的人。

今天我們採訪了一些,曾經探索過生活邊界的人,他們曾經如何背離了生活“正軌”,這種“越軌”的探索最終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你是否有想過打破日常生活的侷限,去探尋人生的千萬種可能?“正軌”和“越軌”的邊界在哪,如何突破自我,通往那條真正自由的道路?

也許你可以在今天的故事裡找到答案。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1.

“我有一段永不同居的婚姻”

我結婚以來一直保持著和我丈夫不同居的生活狀態,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年的時間。家人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生活在一起怎麼叫做夫妻?又如何可以維繫婚姻關係?可是對我們來說,不同居這種方式,不僅不是婚姻的阻礙,反倒是我們獨特的愛情保鮮劑。

平時我們都各自住在自己的住處。有一半時間是在同一個城市,由於他事業的關係,每年有半年左右時間我們甚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裡。

我們相識於少時,對彼此有著非常深的瞭解。我們都是相對疏離於人群的人,但各自心中都有極高的道德感,對彼此有著絕對的忠誠。不同居,讓我們能夠得以安放自己——我們都是隻有在完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得到徹底的放鬆的人。

每週我們會有幾天在一起,但我們不會刻意地制訂見面規則,想見面就去找對方,共同生活的頻率和時間也不確定,就是一種都很隨心,很舒服的生活狀態。

由於並不是朝朝暮暮的相守,當我們偶爾共同生活時,都有一種鉚足了勁兒想要拿出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的感覺。什麼都想給對方,什麼都不想計較,只是在乎彼此度過非常高質量的一段時間。

在傳統意義上,所有的夫妻都是朝夕相處吧,可是這樣的確會因為瑣碎的日常消耗感情。另外也會因為這種約定俗成,限制了兩個人各自的人生。

我們的這種狀態,讓我能夠非常自由地選擇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以加班,甚至可以考慮外地的工作或者重回學校的機會。

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在各種質疑中我也曾懷疑過自己,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不正常”的,可如若兩個人都是滿意且欣喜的,有為何要強迫自己做出順應別人目光的改變?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他會因為這種培養變得過於獨特,遭受很多麻煩,就像我們自身有過的狀況一樣。但我最終說服了自己,如果想要有一些非凡的收穫,就要付出一些非凡的代價。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2.

“為愛情我奔赴異國,成為一名獨立藝術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浪漫主義的作品看多了,我是一個極度愛情至上的人。愛情是一個很幻妙的東西,它的產生和消亡都是機緣所致,但當“感覺”出現的時候我一定會為了一點真愛的可能義無反顧。

我談過不少男朋友,但還是一直在追尋一種熱情不會消散,真正精神契合的關係。

有一天我覺得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是歐洲某著名大學教授,長得很不帥,年紀也有點大了,但非常幽默,和我有高度一致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思考,他總能讓我大笑。認識他的時候我在東南亞旅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

後來他回去歐洲,我回國告訴父母我決定辭職搬去歐洲,和這個男朋友一起生活。這在我父母的眼裡簡直就是瘋狂,他們想盡各種辦法勸阻,要把我留在國內,但對於早已下定決心的我來說,任何反對都是無效的,我辦好了離職和簽證,孤身前往。

大家都怕我被騙了,覺得旅途偶遇的異國男朋友,能靠譜到哪裡去呢?我知道他們是這麼想的,但我也不想去解釋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信念,我願意去相信,當然也願意承擔錯信的代價。

老天還是眷顧我的,到了歐洲以後他果然在等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我也慢慢地重新經營起生活。

我以前是一家知名藝術媒體的市場總監,認識很多藝術行業的資源。我現在做了一名獨立藝術家,日常會做一些創造的項目,繼續探究關於生活邊界的問題。比如採訪一些獨自在歐洲工作生活的中國女孩,比如畫連環畫,也已經出版了一兩本。還會做一些手工陶瓷作品放在淘寶上賣。在歐洲我還會辦展個人藝術展,疲累的時候,回到他身邊,永遠有最溫暖的陪伴。

很多人說羨慕我自由灑脫,得償所願,但我做的也只不過是屏蔽了各方嘈雜的聲音,一路跟隨自己的心意。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我願意相信,僅此而已。

而對於我們即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我對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不必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一生的命題就是成為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3.

“我從沒有想過,我的全部青春都是在廠房度過”

我父母是離婚的,媽媽帶我長大,媽媽是別人口中的女強人,獨自做了一家制造業的工廠。

可能因為沒有過家庭溫暖,我特別渴望平凡溫馨的小日子,從小我就希望做一份“小清新”的生活,開個小咖啡館,養貓讀書。但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卻面臨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選擇。

媽媽第一次開口跟我說,家裡的事業需要接班人,但她也不想綁架我的青春。我認真思考了3天,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精緻的工作、過一種精緻的人生,還是回老家承擔起家族事業?

後來我想,媽媽為了撫養我長大,豈止付出了她的青春。這個廠,廠裡的這些人,都是她在乎的,我得幫她料理好。最後我選擇了回到5線城市郊外的廠房,在這裡度過了十多年。

回想起來,那種大都市裡精緻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也已經不再誘人。我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小城,學會了製造工廠的經營管理,承擔起了不曾想過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這家工廠也成為了我的在意,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把品牌做得更好,以及讓工廠實現自動化。

看過世態炎涼,也看過人性百態,我在這種不曾想過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裡,得到了在精緻的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中得不到的成熟和成長。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4.

“蹦迪也可以蹦出一番事業”

我是因為蹦迪接觸到電子音樂的。一說起蹦迪,年輕人都覺得是浪的代名詞,老一輩更覺得不務正業。但其實它也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只是和紙醉金迷的夜生活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點偏見吧。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喜歡蹦迪。可是實際上,我是真心喜愛電子音樂。我常常會因為一些直擊心靈的編曲落淚,感覺靈魂就像飛奔在路上,駛向沒有盡頭的日落黃昏。

因為喜歡,後來除了聽電子音樂,我還開始學著製作。買設備,上課,做demo,那時候我剛碩士畢業,從英國回來正值找工作的時期,而我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做音樂上。

父母特別不理解,首先他們就不支持我做音樂這件事,這頂多算興趣,不是一份正經工作。再者,電音在他們心裡根本就不算音樂,因為我們主要用的那些設備,包括合成器,打擊墊這些,不是他們傳統認知裡的樂器,我爸經常說我搞的那些和噪音沒什麼兩樣。

我壓根就沒指望他們理解,代際差異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通過嘴皮子可以解決的,唯一可以說服人的就是成績。

後來我慢慢的有了收入,也拿到越來越多榮譽,從一個蹦迪愛好者成為了真正的producer(電音製作人)。我有了合夥人和工作室,賺的錢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回報父母,當他們看到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每天都很開心,生活也有了保證的時候,也就不再反對和阻撓了。

我們這代人,大多數都沒生存壓力,所以並不甘心於為了工作而工作,想要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但理想這個東西,不能總是空口叫囂,付出努力是第一步,而後更需要拼盡全力。

選擇一條不太主流的路註定會更加艱難,而面對所有非議,最大的底氣就是用成績證明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05.

“不買房,每一次流動都是刷新生活的契機”

一直租房是我和丈夫結婚前就約定好的事。不是買不起,我們兩個人的經濟收入加起來,承擔首付和貸款其實沒有問題,而且當時雙方家長還想出錢幫助我們買房,但是被我們拒絕了。

在我們倆的認知裡,房子雖然有家的安定感,但它更多的是一種侷限。生活環境,工作選擇,相處的人際圈子,都因為一間屋子被圈定死了,而租房卻可以不斷刷新生活,帶來新鮮的能量和期盼。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上海大概換過五、六處住處。我們曾經為了浪漫“上海夢”租了靜安一處小洋樓,倒上紅酒,在懷舊的碟片中好像穿越到民國。後來因為工作變動搬到了機場附近,雖然離市區遠了很多,卻可以低價體驗大豪宅。最開心的是和朋友合租。那真的是我這幾年裡最瘋的日子,每週末都在家裡嗨到深夜,或是大家在房間裡秉燭長談,不知疲倦。

選擇租房生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揹負房貸壓力。閒餘的錢可以任意安排,探尋美食,規劃旅行,我見過很多朋友因為房貸不敢隨便辭職,每個月精打細算地過,為了一個物件丟失了生活本應有的精彩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租房都一帆風順,我們也有過很糟心的經歷,房東突然就要讓我們搬家,還找茬不退押金,所幸後來都一一解決了。

生命是流動的,生活也當如此,不僅意味著不同環境的更迭,也包含了起落不定的情緒波動和意外經歷。而這一切都是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是真切又熱烈活著的感受。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的話: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發現邊界在不斷被打破。每一種被我們否定,甚至根本不敢設想的生活,每一個藏在我們常規人生中的遺憾,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裡閃著光。

大多數人都喜歡選擇那條看似熱鬧的道路。“你看那條路人好多,被人群包裹著,至少不會輕易摔倒或是迷路吧。”但實際上,人潮遮掩了風景,而我們,連目的地是什麼都不知道。

面對那些很少有人走過的路,我們總是本能的覺得危險,甚至給它打上了“錯誤”的標籤。

我從不認為,標榜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厲害,盲目的特立獨行只是一種損傷。

但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探險的騎士精神,不斷質疑生活的邊界能否可以再拓寬,也許能遇到更超乎想象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正文部分到此結束。

大眾所認可的的人生模式大體相同,但每個人生活的邊界,卻需要根據自己的熱愛和追求去探索。人生中發現無止境,只要對生活有夢想、肯探險,就可以闖入那些規劃之外的世界。KY小姐姐在和小夥伴聊天后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躍躍欲試、想要突破自我的一刻;而路虎鼓勵大家,勇敢踏出探索的那一步,不斷拓寬你的生活邊界,發現新的自己。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KY小姐姐上週受路虎之邀,在“發現無止境——滇藏文化周”線下活動中,得以在短暫的幾小時內,用視、聽、聞、味四大感官,感受了原汁原味的滇藏風情,體會了和“常規生活”不同的另一種探險人生。“發現無止境”是路虎發現家族的特色體驗活動,今年路虎在“路虎全地形年”主題下,開始了第七季“發現無止境——發現路虎星級路線”的探索征程,並攜手鬆贊帶來升級版的自駕朝聖地——“新滇藏線”。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結婚後,我們選擇不買房,到處換租房生活 | 訪談:少有人走的路


滇藏線路況複雜艱險,路途顛沛、住宿簡陋;但路虎ATRS全地形科技,讓你的探險之旅大不相同:在讓你翻山越嶺自駕越野的同時,更為你確保了旅途的安全和舒適。現在,路虎邀請想要突破常規生活邊界的你,與廣大路虎駕駛者一起欣賞新滇藏線的神祕文化和沿途風光,進行一場突破時空和地理侷限的沉浸式星級發現之旅:路虎星級路線路探員的全國招募現已啟動,地理攝影師還是酒店試睡員?測試你是哪種人,並且可以報名加入線下探險哦。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號。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