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現實很苦很苦,餘生要學會愛自己


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現實很苦很苦,餘生要學會愛自己

女兒,媽媽想對你說:

龍應臺在給18歲的兒子安德烈的信中寫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所謂的金榜題名之後,的確能給人帶來選擇的權利,會給人帶來成就感和尊嚴,會帶來快樂。

但是,作為一個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更作為一個母親,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你能在童年,在跟父母的互動中,學會如何快樂,學會如何生活,學會如何學習和享受。

我有時會擔心,擔心你在成年後,可能就會成為工作狂,會成為一臺賺錢的機器,會像現在那些只知道靠奢侈品(假貨)包裝自己的女孩兒們一樣。我不希望我家的小公主長大後成為這樣的人。


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現實很苦很苦,餘生要學會愛自己


我曾經看過一個關於成人閱讀焦慮的調查,排名前三的是讀完就忘、沒有耐心缺乏注意力、沒有行動力。這些在讀書的人,他們讀書的目的肯定是尋找自己、充實自己,就像我讓你讀書一樣,是為了讓孩子的頭腦更充實。

我見過很多媽媽,她們從孩子1歲開始,就買很多繪本讓孩子開始讀書。0-3歲應該看完什麼繪本書,6-12歲必看的書有什麼,如果媽媽沒讓孩子看完這些繪本這些書籍,她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落後了、變笨了,她們就會很焦慮,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這個世界淘汰。

讀書,好像並沒有讓媽媽快樂,反而讓媽媽更加焦慮了。

讀書,好像也沒有讓孩子幸福,反而讓他們失去活力了。

但是,不管如何,我希望你能從讀書之中找到她自己的樂趣。

記得在你三歲的時候,我給你買了一本《池塘裡的小魔乖》。 你說,很喜歡這本書,因為“畫的畫很好看”,“喜歡那種森林的感覺”,還有她“特別喜歡有神祕感的書”,你還說“最喜歡很小很小的小東西”,就像森林小魔乖一樣。

當你說這些話時,我環顧四周,硬邦邦的牆,硬邦邦的木質傢俱,緊閉的窗戶、鐵門,根本無法讓你感受自然的氣息。


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現實很苦很苦,餘生要學會愛自己


好的家庭教育不應該只有父母陪伴玩遊戲,不應該只是看書看電影,不應該只有學習或者吃美食,也不是父母只用行動去教育孩子。

對你來講,我認為,好的家庭教育,應該還有讓你跟自然接觸,應該能看到各種鮮花,各種小蟲,用腳去感受土地的溫度和質感,還應該有各種驚喜。

而作為母親,我能給你的,就是一座花園,一座有花有蟲能挖掘祕密的花園。

你可以在花園裡,可以看到蜜蜂趴在葉子上不停的抖屁股;可以看到七星瓢蟲的幼蟲原來是醜陋的有六條腿黑色小甲蟲;你還可以認識很多花,鐵線蓮、大花蔥、滿天星、六倍利、水柳、貓薄荷……在花園的一角,有小小的菜園,你會來幫忙種菜摘菜,她能認識甜菜、秋葵、豌豆尖,你還會知道原來種菜不是那麼容易,原來把種子放進土裡不是都會變出菜來的。

我希望你擁有這片屬於自己的神祕花園,並不是希望你去炫耀你在這片鋼筋水泥的城市裡如何擁有一片小花園,也不希望你能真的去知道如何種菜種花,而是希望你懂得生活的意義,希望你能明白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是由自己去創造的,希望你在將來不會困於環境而仍能給自己在心裡保有一片祕密花園。


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現實很苦很苦,餘生要學會愛自己


我當然希望你成功,不只是世俗意義的,更是你內心所認可的滿足。

我不希望我的公主,在你未來的人生中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我希望你的人生,能選擇到你喜歡的職業,我希望你未來的生活,能像你的花園一樣,充滿了幸福的感覺。

我希望,花園就是你的快樂天地。

這裡你學會了很多書裡沒有的知識,在花園裡的你可以收穫成就感,也可以更加自由和樂觀。

我的小公主叮噹,謝謝你讓我成為了母親,也謝謝你讓我感受到另一種生活,而我,則希望,你真的能成為一個你想要成為的人,一個快樂的人。

後記

龍應臺說,媽媽給孩子最好的就是選擇的權利。

是的,作為媽媽,我能給孩子的,也就是未來如何選擇快樂的權利,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一邊快樂學習一邊快樂生活的權利。

最後,我希望,所有的母親,也能在孩子身上,體會到不一樣的快樂,以及他們給你帶來的,不一樣的幸福。


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現實很苦很苦,餘生要學會愛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