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記得網上看過一個段子:小區裡有位94歲的大爺,身體倍棒,每天自己騎車去六公里外的養老院,讓周圍人感到很是奇怪。

後來終於有人忍不住問他:大爺,你為啥沒事總愛往養老院跑呀?

大爺眉飛色舞地回答:因為那兒有很多七八十歲的年輕姑娘呀!


莞爾之餘,讓人不禁反思,如果我們到了九十多還能單車騎行,還能興致勃勃地去和七八十歲的姑娘們聊天、逗悶子兒,我們會怎樣選擇度過自己的餘生呢?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01

學會用青春思維,重新思考人生


中國有句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而2015年,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6歲。如果身邊有人70歲死亡,大家一定會非常惋惜,覺得真是去世太早了!

我們能看到也能切身感受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科學的進步,各種疑難雜症不斷被攻克,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逐步延長。

大家先看一組對比數據,我國各個歷史時期人口的平均壽命:

夏代18歲 秦漢20歲東漢22歲唐代 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35歲1949年35歲1957年57歲1981年68歲2005年71.8歲2015年76.3

目前,許多研究人員聲稱,未來十幾年或者再長一點時間,生物科學將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可以利用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摧毀病原體,清除雜物,糾正DNA錯誤,逆轉衰老過程,使人得以健康長壽。

到時候人類的平均壽命,有望達到100歲甚至120歲。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那麼人的生理壽命究竟是多大呢?按生物學的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生長期的5-6倍。如果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計算,人的正常壽命應為120歲左右!

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劃分標準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五個年齡段:

未成年人,0至17歲青年人,18歲至65歲中年人,66歲至79歲老年人,80歲至99歲高齡老年人,100-120歲


對照一下這個新規定,你現在還是一標準青年。如果我們能健康地活到100歲,現在的你,仍有漫長的歲月可期待!

我們可以掰起手指,算一算我們的前半生:

6歲之前,我們基本過得渾渾噩噩,肯定很少或從未思考過什麼是人生。

6歲以後到上班之前的十幾年,我們大多在學校苦讀,沒有什麼自我空間!

上班後,我們為了生活和人生榮耀而打拼,大多數人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責任大無邊,壓力大如山,歲月唯艱,人生好像不屬於自己!

而到了後半生,壓力小了、責任輕了,而且大多數人基本上衣食無憂,天命之年也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再盲目的鬧騰和折騰。

從這個角度上講,只有後半生,才算得上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要說,現在年齡大了,身體已經扛不住,想幹點什麼力不從心,不服老真不行!

真的是因為年齡問題身體不行了嗎?根據體檢機構提供的數據,許多六七十歲的人,各項身體指標比四五十歲的人要正常得多。

看看那些精力充沛、每天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身體比年輕人未遑多讓,你覺得現在的你,比他們健壯嗎?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其實,我們感到的不行,更多的是來自於不願走出舒適區的心態!

我們常對孩子說,年少時要努力,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要記住,我們同樣還是青年。試問,我們有什麼理由,放任自己的懶惰與平庸呢?

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年歲不大,卻總是暮氣沉沉,總覺得自己已屆不惑、年過半百,後半輩子基本畫上了句號。

醒醒吧,你才40出頭、50上下,還是個未脫青的人,理應有青年人的朝氣和生活方式!

你的青春你做主。讓我們的後半生,選擇做一個心態平和但仍心懷夢想的人,做一個向上散發著光的人!

要記住,心若年輕,任何年歲都是青蔥。

“白髮戴花君莫笑,歲月從不敗美人”。人生的最後贏家,肯定是那個活到最後且永不言老的人!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02

學會用終局思維,重新定義人生


現在很多人講終局思維,什麼是終局思維?簡而言之,就是學會倒著思考,預期5年、10年甚至30年的未來,再來確定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簡單回顧人的一生,可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階段。無論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為今後人生充電儲能。

第二階段:工作階段。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給人打工,無論是固定職位還是自由職業,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命努力、拼命競爭,說大點是成就事業、體現價值,說小點是掙錢養家、頂門立戶。

第三階段:自由階段。無論是到點離職退休,還是賦閒在家做飯帶娃,或者放下事業選擇砍柴放馬、周遊世界,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什麼?估計很多人頭腦裡想法不是那麼明晰。

仔細想想,我們的人生,很多時候定義是錯誤的。因為很多人把人生的期待或理想,放在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至於第三階段幹什麼、怎樣活?則很少有人去深入思考和規劃。

其實,人生所有的努力

都應圍繞後半生的美好來行動!


就像我們跑接力賽,前三棒你跑在前面,跑第四棒時半途跌倒或身體欠佳,哪怕之前的成績再好,也難以成為最後的勝出者。而之前所有的辛勞和輝煌,並不值得誇耀和自嗨!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小時候胖不算胖。少時風光,難免老來淒涼。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學會用終局思維來衡量我們的人生成敗!

人們常說,學習好未必混得好,能力勝於學歷。學生階段只是過程,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一較高下

如果我們想通了,其實我們的工作階段也是過程,最終大家PK的,還是第三階段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指數。說白了,就是卸下角色偽裝,看看後半生究竟誰的生活更輕鬆、誰的身體更健康!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我們肯定會反思工作階段的最終目的地,以及我們之前的職業生涯設定和努力方向,是否真的正確?

說到底,我們工作的目的,基本是為了獲得財富、榮譽、保障,以及最後的不再工作!

如果工作上已沒有上升空間,薪資難有大的增長,只是日復一日的熬年頭,這樣的崗位還值得我們苦苦堅守嗎?

既然人生的自由階段早晚都要到來,我們是選擇被動等待,還是去主動擁抱呢?

所有這些,考量的是我們後半生的人生定位和方向設計。而學會用終局思維去思考這些根本的、方向性的問題,則是一種直面現實的從容與豁達!

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講“水庫理論”中提出,要讓公司經營留有餘額。臺下聽眾問,那應該怎麼做才能留有餘額呢?松下說:“你得去想呀!”臺下許多觀眾以為松下在忽悠大家,頓時笑聲一片。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但也有很多人聽懂了,人生就是這樣,許多時候你真得去想呀!當你的願望足夠強烈,當你日思夜想併為之努力的時候,也就是你的想法能夠實現的時候!

學會用終局思維去放飛想象,重新定義我們的後半生,可以使我們更為理智的權衡利弊得失,學會放下與捨得,以歷史的胸懷應對眼前的苟且。


03

學會用成長思維,重新規劃人生


作家三毛說過:

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後半生認真努力是一種修行!而保持這種修行,則能獲得人格的提升,最後成為一個日臻完美的人。

所以說,只要活的夠久,並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肯定能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永遠不用擔心你的起點差,因為大部分人都跑不完全程,跑著跑著他們就停了。

很多人用自己的青春作為成功的代價,年少成名,看似走在你前面,但不必嫉妒,因為你並沒有落後。

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都有著自己的步程,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只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向前走,總會走到該到的地方。

正如你的人在新疆,新疆的時間比北京時間晚了三個小時,但你人生的時間並沒有比在北京的人少一秒。

有人20歲就畢業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就像奧巴馬55歲就退休了,而特朗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人生本就如此,只要認真去努力,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有位過完80歲生日的老人,在公園等人下棋的時候,碰到一位畫家,攀談中畫家知道老人靠下棋打發日子,就建議老人學繪畫。

老人說:“我連畫筆怎麼拿都不知道,怎麼作畫呢?”畫家說:“你可以去試一試呀。”

老人一想,對呀,不試怎麼知道?這一試,老人竟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年以後,這位老人成了美國著名畫家,此人就是哈里·利伯曼。

歷史上,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是在年近或年過半百後,才開始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比如,漢高祖劉邦47歲時還在鄉派出所當所長,齊白石59時才開始北漂生涯,姜子牙80歲時還是無所事事的河邊釣叟……,這些通過改變後半輩子的人生活法,才實現成功逆襲的例子,多的實在是數不勝數!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也許,我們的後半生,通過選擇新的舞臺,也會有這樣嗨爆全場的精彩演出,也會有屬於我們的歡呼聲、吶喊聲!

歲月有加,並非垂老;夢想丟棄,方墮暮年!沒有人會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破滅,才會出現老人!

任何時候,唯有生命和生活不可辜負。當我們不服老、不服輸,歲月也只能對我們無可奈何!

笑到最後的人,都擁有這三種思維

願你的生命裡有足夠多的雲彩,盡情演繹一個美麗的午後和黃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