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更令人難過的環節,是貧困生代表到臺上聲情並茂地朗誦感謝信。

鏡頭掃過臺下的領導或者其他相關方人員,不經意地捕捉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那種誤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神情。

他們完全被自己的這一套形式感動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會感到有一種無能為力的傷心,緩緩地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百脈。而心裡響起的是簡·愛那段悲憤交集的那段宣言:“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分量的靈魂,一樣感受充沛的心靈。”

這些孩子,因為無法由他們自己選擇的出身,經歷著比平常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心酸。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和所有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敏感,可塑性強,也同樣擁有著尚處於萌芽期或者已經破土而出的自尊心。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莫欺少年貧。”

令人擔憂是:在懷有各種目的的公眾面前袒露自己的貧窮和無助,接受帶著憐憫痕跡的捐贈,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嗎?會讓他們終其一生都在靈魂深處帶有自卑的痕跡嗎?

答案是肯定。

我想到了兩個朋友和我講述的經歷。


第一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名公立小學的班主任了,家庭幸福,工作平順。

在家長群裡,她一直享有公正公平,對待所有孩子都同樣和藹親切的良好口碑。 在孩子們眼中,她值得信賴、可以和她聊聊心事和難事卻從不用擔心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而她說,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念小學時經歷的一次“捐米風波”。

那還是九十年代初期,她的家鄉小城在那一年夏天遭遇了好幾次洪水肆虐。開學後不久,學校就號召學生們為剛剛遭遇水災的附近鄉縣捐米捐物。如果捐米,不得少於三斤。

她家有姐弟三人,爸爸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媽媽沒有工作。他們的日子本身也過得很拮据。

可是媽媽還是一邊唸叨著:“這是好事,咱們得捐。”一邊找出來一個精心保存的黑色塑料袋,從自己家已經半空的米桶裡,用暖水壺上的鋁蓋——媽媽平時用的量米器,舀出了五六蓋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塑料袋中。囑咐她小心拎到學校交上去。

老師開始檢點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了。

很快的,老師將她的那個黑塑料袋挑了出來,高高舉起大聲問:“這是誰帶來的?”她懵懵懂懂地站起來:“是我帶來的。”

老師生氣地抖著塑料袋:“這有三斤嗎?你們家大人怎麼一點數也沒有?”然後,老師又打開袋子抓起一把米:“這麼黑這麼碎的米,雞吃得都比這個好!怎麼好意思捐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她難過得大聲哭起來。

當她告訴我這個故事時,她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仍舊沒有完全消散。

她說:“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窮,沒法和雙職工家的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比。我一直都很堅強懂事,在學校不論成績還是其他,樣樣都好。可是那一天,我小心維護的自尊心,就像老師手上抖落的米粒一樣,從高處墜下,粉身碎骨。現在想起來,那一次所經歷的屈辱,傷心和絕望,我覺得我除了當場大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表達我的感受。”

我就在心裡發誓:如果我長大當了老師,我一定會小心,絕不讓我的學生再因為家境貧困而受到這樣的屈辱。”


另一個朋友,在外企擁有一份體面而待遇豐厚的工作。她衣著光鮮入時,舉止優雅得體。

她說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被衣服鞋子和包之類的物件“吃了”。“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無奈地說:“如果穿著樸素不入流,我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念中學的某一個冬天,她的家鄉——那座南方小城——忽然流行起穿成套睡衣。不論年齡大小,女性幾乎都是裹一身厚厚的絨布睡衣,趿一雙棉拖鞋滿大街小巷的跑。

她媽媽也想給她們姐妹二人各買一套。倒不是為了追趕時髦,而是媽媽覺得這衣服耐穿又暖和,既不用費毛線給她們另外添置毛衣毛褲,也不用額外購買過年的新衣服。一舉兩得。

她記得當時有一個遠房表姐在一條商業街上做服裝生意。媽媽就拉著她們姐妹倆,跟著表姐來到了附近相熟的賣睡衣的店裡。誰知店老闆娘很不好說話,價格上一點都不肯讓。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她聽到表姐嘆了一口氣和店主說:“哎,你就幫幫忙嘛。你看我這兩個妹妹,成績都是很好的,人也長得漂亮,就是家裡太窮了……”

“當老闆娘帶著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掃過來時,我感到我全身的血液都衝到了腦門。我很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我們最終以令媽媽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回來了兩套睡衣。可是你知道嗎?我穿著它的時候,心裡寒冷無比。就好像那個人當時的目光,戳得這套衣服到處都是漏風的洞!你懂嗎?”


我懂。

出身貧寒、歷經悲辛的岳雲鵬,也懂。

現在的岳雲鵬已經成名成家。然而說起年少時在飯館打工,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一個客人狠狠罵了三個小時的經歷,他仍然頃刻間淚流滿面。當主持人問:“現在還恨那個人嗎?”

“我還恨他。”岳雲鵬抹著眼淚老老實實地回答。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更令人難過的環節,是貧困生代表到臺上聲情並茂地朗誦感謝信。

鏡頭掃過臺下的領導或者其他相關方人員,不經意地捕捉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那種誤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神情。

他們完全被自己的這一套形式感動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會感到有一種無能為力的傷心,緩緩地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百脈。而心裡響起的是簡·愛那段悲憤交集的那段宣言:“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分量的靈魂,一樣感受充沛的心靈。”

這些孩子,因為無法由他們自己選擇的出身,經歷著比平常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心酸。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和所有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敏感,可塑性強,也同樣擁有著尚處於萌芽期或者已經破土而出的自尊心。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莫欺少年貧。”

令人擔憂是:在懷有各種目的的公眾面前袒露自己的貧窮和無助,接受帶著憐憫痕跡的捐贈,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嗎?會讓他們終其一生都在靈魂深處帶有自卑的痕跡嗎?

答案是肯定。

我想到了兩個朋友和我講述的經歷。


第一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名公立小學的班主任了,家庭幸福,工作平順。

在家長群裡,她一直享有公正公平,對待所有孩子都同樣和藹親切的良好口碑。 在孩子們眼中,她值得信賴、可以和她聊聊心事和難事卻從不用擔心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而她說,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念小學時經歷的一次“捐米風波”。

那還是九十年代初期,她的家鄉小城在那一年夏天遭遇了好幾次洪水肆虐。開學後不久,學校就號召學生們為剛剛遭遇水災的附近鄉縣捐米捐物。如果捐米,不得少於三斤。

她家有姐弟三人,爸爸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媽媽沒有工作。他們的日子本身也過得很拮据。

可是媽媽還是一邊唸叨著:“這是好事,咱們得捐。”一邊找出來一個精心保存的黑色塑料袋,從自己家已經半空的米桶裡,用暖水壺上的鋁蓋——媽媽平時用的量米器,舀出了五六蓋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塑料袋中。囑咐她小心拎到學校交上去。

老師開始檢點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了。

很快的,老師將她的那個黑塑料袋挑了出來,高高舉起大聲問:“這是誰帶來的?”她懵懵懂懂地站起來:“是我帶來的。”

老師生氣地抖著塑料袋:“這有三斤嗎?你們家大人怎麼一點數也沒有?”然後,老師又打開袋子抓起一把米:“這麼黑這麼碎的米,雞吃得都比這個好!怎麼好意思捐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她難過得大聲哭起來。

當她告訴我這個故事時,她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仍舊沒有完全消散。

她說:“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窮,沒法和雙職工家的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比。我一直都很堅強懂事,在學校不論成績還是其他,樣樣都好。可是那一天,我小心維護的自尊心,就像老師手上抖落的米粒一樣,從高處墜下,粉身碎骨。現在想起來,那一次所經歷的屈辱,傷心和絕望,我覺得我除了當場大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表達我的感受。”

我就在心裡發誓:如果我長大當了老師,我一定會小心,絕不讓我的學生再因為家境貧困而受到這樣的屈辱。”


另一個朋友,在外企擁有一份體面而待遇豐厚的工作。她衣著光鮮入時,舉止優雅得體。

她說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被衣服鞋子和包之類的物件“吃了”。“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無奈地說:“如果穿著樸素不入流,我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念中學的某一個冬天,她的家鄉——那座南方小城——忽然流行起穿成套睡衣。不論年齡大小,女性幾乎都是裹一身厚厚的絨布睡衣,趿一雙棉拖鞋滿大街小巷的跑。

她媽媽也想給她們姐妹二人各買一套。倒不是為了追趕時髦,而是媽媽覺得這衣服耐穿又暖和,既不用費毛線給她們另外添置毛衣毛褲,也不用額外購買過年的新衣服。一舉兩得。

她記得當時有一個遠房表姐在一條商業街上做服裝生意。媽媽就拉著她們姐妹倆,跟著表姐來到了附近相熟的賣睡衣的店裡。誰知店老闆娘很不好說話,價格上一點都不肯讓。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她聽到表姐嘆了一口氣和店主說:“哎,你就幫幫忙嘛。你看我這兩個妹妹,成績都是很好的,人也長得漂亮,就是家裡太窮了……”

“當老闆娘帶著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掃過來時,我感到我全身的血液都衝到了腦門。我很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我們最終以令媽媽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回來了兩套睡衣。可是你知道嗎?我穿著它的時候,心裡寒冷無比。就好像那個人當時的目光,戳得這套衣服到處都是漏風的洞!你懂嗎?”


我懂。

出身貧寒、歷經悲辛的岳雲鵬,也懂。

現在的岳雲鵬已經成名成家。然而說起年少時在飯館打工,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一個客人狠狠罵了三個小時的經歷,他仍然頃刻間淚流滿面。當主持人問:“現在還恨那個人嗎?”

“我還恨他。”岳雲鵬抹著眼淚老老實實地回答。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我想:令岳雲鵬久久不能釋懷的,不是這一事件本身,而是它帶給他的感受和衝擊,是那顆飽受凌辱,難過得像要炸裂的自尊心。

此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拍攝的一個視頻引發廣泛討論。

拍攝方給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穿上漂亮乾淨的衣服,讓她出現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和時髦人士雲集的高檔飯店。

小姑娘受到了友善關切的詢問和飯種種愛護。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更令人難過的環節,是貧困生代表到臺上聲情並茂地朗誦感謝信。

鏡頭掃過臺下的領導或者其他相關方人員,不經意地捕捉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那種誤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神情。

他們完全被自己的這一套形式感動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會感到有一種無能為力的傷心,緩緩地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百脈。而心裡響起的是簡·愛那段悲憤交集的那段宣言:“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分量的靈魂,一樣感受充沛的心靈。”

這些孩子,因為無法由他們自己選擇的出身,經歷著比平常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心酸。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和所有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敏感,可塑性強,也同樣擁有著尚處於萌芽期或者已經破土而出的自尊心。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莫欺少年貧。”

令人擔憂是:在懷有各種目的的公眾面前袒露自己的貧窮和無助,接受帶著憐憫痕跡的捐贈,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嗎?會讓他們終其一生都在靈魂深處帶有自卑的痕跡嗎?

答案是肯定。

我想到了兩個朋友和我講述的經歷。


第一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名公立小學的班主任了,家庭幸福,工作平順。

在家長群裡,她一直享有公正公平,對待所有孩子都同樣和藹親切的良好口碑。 在孩子們眼中,她值得信賴、可以和她聊聊心事和難事卻從不用擔心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而她說,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念小學時經歷的一次“捐米風波”。

那還是九十年代初期,她的家鄉小城在那一年夏天遭遇了好幾次洪水肆虐。開學後不久,學校就號召學生們為剛剛遭遇水災的附近鄉縣捐米捐物。如果捐米,不得少於三斤。

她家有姐弟三人,爸爸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媽媽沒有工作。他們的日子本身也過得很拮据。

可是媽媽還是一邊唸叨著:“這是好事,咱們得捐。”一邊找出來一個精心保存的黑色塑料袋,從自己家已經半空的米桶裡,用暖水壺上的鋁蓋——媽媽平時用的量米器,舀出了五六蓋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塑料袋中。囑咐她小心拎到學校交上去。

老師開始檢點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了。

很快的,老師將她的那個黑塑料袋挑了出來,高高舉起大聲問:“這是誰帶來的?”她懵懵懂懂地站起來:“是我帶來的。”

老師生氣地抖著塑料袋:“這有三斤嗎?你們家大人怎麼一點數也沒有?”然後,老師又打開袋子抓起一把米:“這麼黑這麼碎的米,雞吃得都比這個好!怎麼好意思捐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她難過得大聲哭起來。

當她告訴我這個故事時,她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仍舊沒有完全消散。

她說:“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窮,沒法和雙職工家的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比。我一直都很堅強懂事,在學校不論成績還是其他,樣樣都好。可是那一天,我小心維護的自尊心,就像老師手上抖落的米粒一樣,從高處墜下,粉身碎骨。現在想起來,那一次所經歷的屈辱,傷心和絕望,我覺得我除了當場大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表達我的感受。”

我就在心裡發誓:如果我長大當了老師,我一定會小心,絕不讓我的學生再因為家境貧困而受到這樣的屈辱。”


另一個朋友,在外企擁有一份體面而待遇豐厚的工作。她衣著光鮮入時,舉止優雅得體。

她說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被衣服鞋子和包之類的物件“吃了”。“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無奈地說:“如果穿著樸素不入流,我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念中學的某一個冬天,她的家鄉——那座南方小城——忽然流行起穿成套睡衣。不論年齡大小,女性幾乎都是裹一身厚厚的絨布睡衣,趿一雙棉拖鞋滿大街小巷的跑。

她媽媽也想給她們姐妹二人各買一套。倒不是為了追趕時髦,而是媽媽覺得這衣服耐穿又暖和,既不用費毛線給她們另外添置毛衣毛褲,也不用額外購買過年的新衣服。一舉兩得。

她記得當時有一個遠房表姐在一條商業街上做服裝生意。媽媽就拉著她們姐妹倆,跟著表姐來到了附近相熟的賣睡衣的店裡。誰知店老闆娘很不好說話,價格上一點都不肯讓。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她聽到表姐嘆了一口氣和店主說:“哎,你就幫幫忙嘛。你看我這兩個妹妹,成績都是很好的,人也長得漂亮,就是家裡太窮了……”

“當老闆娘帶著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掃過來時,我感到我全身的血液都衝到了腦門。我很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我們最終以令媽媽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回來了兩套睡衣。可是你知道嗎?我穿著它的時候,心裡寒冷無比。就好像那個人當時的目光,戳得這套衣服到處都是漏風的洞!你懂嗎?”


我懂。

出身貧寒、歷經悲辛的岳雲鵬,也懂。

現在的岳雲鵬已經成名成家。然而說起年少時在飯館打工,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一個客人狠狠罵了三個小時的經歷,他仍然頃刻間淚流滿面。當主持人問:“現在還恨那個人嗎?”

“我還恨他。”岳雲鵬抹著眼淚老老實實地回答。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我想:令岳雲鵬久久不能釋懷的,不是這一事件本身,而是它帶給他的感受和衝擊,是那顆飽受凌辱,難過得像要炸裂的自尊心。

此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拍攝的一個視頻引發廣泛討論。

拍攝方給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穿上漂亮乾淨的衣服,讓她出現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和時髦人士雲集的高檔飯店。

小姑娘受到了友善關切的詢問和飯種種愛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實驗後半段,當這個小女孩衣著襤褸,邋里邋遢地出現在相同地方時,人們則表現得漠不關心,厭惡,有些用餐客人甚至對她大加斥責。

最後,小女孩在人們厭棄的眼神和話語裡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拍攝就此中斷。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更令人難過的環節,是貧困生代表到臺上聲情並茂地朗誦感謝信。

鏡頭掃過臺下的領導或者其他相關方人員,不經意地捕捉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那種誤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神情。

他們完全被自己的這一套形式感動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會感到有一種無能為力的傷心,緩緩地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百脈。而心裡響起的是簡·愛那段悲憤交集的那段宣言:“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分量的靈魂,一樣感受充沛的心靈。”

這些孩子,因為無法由他們自己選擇的出身,經歷著比平常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心酸。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和所有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敏感,可塑性強,也同樣擁有著尚處於萌芽期或者已經破土而出的自尊心。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莫欺少年貧。”

令人擔憂是:在懷有各種目的的公眾面前袒露自己的貧窮和無助,接受帶著憐憫痕跡的捐贈,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嗎?會讓他們終其一生都在靈魂深處帶有自卑的痕跡嗎?

答案是肯定。

我想到了兩個朋友和我講述的經歷。


第一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名公立小學的班主任了,家庭幸福,工作平順。

在家長群裡,她一直享有公正公平,對待所有孩子都同樣和藹親切的良好口碑。 在孩子們眼中,她值得信賴、可以和她聊聊心事和難事卻從不用擔心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而她說,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念小學時經歷的一次“捐米風波”。

那還是九十年代初期,她的家鄉小城在那一年夏天遭遇了好幾次洪水肆虐。開學後不久,學校就號召學生們為剛剛遭遇水災的附近鄉縣捐米捐物。如果捐米,不得少於三斤。

她家有姐弟三人,爸爸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媽媽沒有工作。他們的日子本身也過得很拮据。

可是媽媽還是一邊唸叨著:“這是好事,咱們得捐。”一邊找出來一個精心保存的黑色塑料袋,從自己家已經半空的米桶裡,用暖水壺上的鋁蓋——媽媽平時用的量米器,舀出了五六蓋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塑料袋中。囑咐她小心拎到學校交上去。

老師開始檢點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了。

很快的,老師將她的那個黑塑料袋挑了出來,高高舉起大聲問:“這是誰帶來的?”她懵懵懂懂地站起來:“是我帶來的。”

老師生氣地抖著塑料袋:“這有三斤嗎?你們家大人怎麼一點數也沒有?”然後,老師又打開袋子抓起一把米:“這麼黑這麼碎的米,雞吃得都比這個好!怎麼好意思捐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她難過得大聲哭起來。

當她告訴我這個故事時,她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仍舊沒有完全消散。

她說:“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窮,沒法和雙職工家的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比。我一直都很堅強懂事,在學校不論成績還是其他,樣樣都好。可是那一天,我小心維護的自尊心,就像老師手上抖落的米粒一樣,從高處墜下,粉身碎骨。現在想起來,那一次所經歷的屈辱,傷心和絕望,我覺得我除了當場大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表達我的感受。”

我就在心裡發誓:如果我長大當了老師,我一定會小心,絕不讓我的學生再因為家境貧困而受到這樣的屈辱。”


另一個朋友,在外企擁有一份體面而待遇豐厚的工作。她衣著光鮮入時,舉止優雅得體。

她說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被衣服鞋子和包之類的物件“吃了”。“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無奈地說:“如果穿著樸素不入流,我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念中學的某一個冬天,她的家鄉——那座南方小城——忽然流行起穿成套睡衣。不論年齡大小,女性幾乎都是裹一身厚厚的絨布睡衣,趿一雙棉拖鞋滿大街小巷的跑。

她媽媽也想給她們姐妹二人各買一套。倒不是為了追趕時髦,而是媽媽覺得這衣服耐穿又暖和,既不用費毛線給她們另外添置毛衣毛褲,也不用額外購買過年的新衣服。一舉兩得。

她記得當時有一個遠房表姐在一條商業街上做服裝生意。媽媽就拉著她們姐妹倆,跟著表姐來到了附近相熟的賣睡衣的店裡。誰知店老闆娘很不好說話,價格上一點都不肯讓。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她聽到表姐嘆了一口氣和店主說:“哎,你就幫幫忙嘛。你看我這兩個妹妹,成績都是很好的,人也長得漂亮,就是家裡太窮了……”

“當老闆娘帶著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掃過來時,我感到我全身的血液都衝到了腦門。我很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我們最終以令媽媽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回來了兩套睡衣。可是你知道嗎?我穿著它的時候,心裡寒冷無比。就好像那個人當時的目光,戳得這套衣服到處都是漏風的洞!你懂嗎?”


我懂。

出身貧寒、歷經悲辛的岳雲鵬,也懂。

現在的岳雲鵬已經成名成家。然而說起年少時在飯館打工,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一個客人狠狠罵了三個小時的經歷,他仍然頃刻間淚流滿面。當主持人問:“現在還恨那個人嗎?”

“我還恨他。”岳雲鵬抹著眼淚老老實實地回答。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我想:令岳雲鵬久久不能釋懷的,不是這一事件本身,而是它帶給他的感受和衝擊,是那顆飽受凌辱,難過得像要炸裂的自尊心。

此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拍攝的一個視頻引發廣泛討論。

拍攝方給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穿上漂亮乾淨的衣服,讓她出現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和時髦人士雲集的高檔飯店。

小姑娘受到了友善關切的詢問和飯種種愛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實驗後半段,當這個小女孩衣著襤褸,邋里邋遢地出現在相同地方時,人們則表現得漠不關心,厭惡,有些用餐客人甚至對她大加斥責。

最後,小女孩在人們厭棄的眼神和話語裡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拍攝就此中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你注意到了嗎?孩子最後的崩潰大哭?——真慶幸這只是一個實驗,我相信拍攝方事後也會對孩子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和安撫。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自尊心在受到同樣傷害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只能將這種感受深埋於心,並帶著這樣的印記長大成人。

像岳雲鵬這樣,長大後還有機會抒發內心真實感受,並得到與之匹配的理解和關懷的人,說到底還是幸運的。

更多的孩子,會長成為普通的成年人,以自己不自知的方式——正向或負向的——來加以宣洩和表達。


去年刷爆日本推文的“章魚小丸子大叔”,他在街頭賣著一份普通吃食,不同尋常的是他的那隻“拳骨箱。”

他的章魚小丸子賣得很便宜,即便這樣,他還是擔心有一些肚子餓卻沒有錢的孩子會有所顧忌,於是他做了一個“拳骨箱”。

他還特意在箱子底部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毛巾。孩子們握著拳頭,把手中攥著的幾個硬幣投進去,亦或是把空空如也的拳頭塞進去做做樣子,都不會發出一點兒聲響。

孩子們可以以平靜而喜悅的心情,享受一份熱乎乎的章魚小丸子。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更令人難過的環節,是貧困生代表到臺上聲情並茂地朗誦感謝信。

鏡頭掃過臺下的領導或者其他相關方人員,不經意地捕捉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那種誤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神情。

他們完全被自己的這一套形式感動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會感到有一種無能為力的傷心,緩緩地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百脈。而心裡響起的是簡·愛那段悲憤交集的那段宣言:“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分量的靈魂,一樣感受充沛的心靈。”

這些孩子,因為無法由他們自己選擇的出身,經歷著比平常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心酸。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和所有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敏感,可塑性強,也同樣擁有著尚處於萌芽期或者已經破土而出的自尊心。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莫欺少年貧。”

令人擔憂是:在懷有各種目的的公眾面前袒露自己的貧窮和無助,接受帶著憐憫痕跡的捐贈,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嗎?會讓他們終其一生都在靈魂深處帶有自卑的痕跡嗎?

答案是肯定。

我想到了兩個朋友和我講述的經歷。


第一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名公立小學的班主任了,家庭幸福,工作平順。

在家長群裡,她一直享有公正公平,對待所有孩子都同樣和藹親切的良好口碑。 在孩子們眼中,她值得信賴、可以和她聊聊心事和難事卻從不用擔心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而她說,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念小學時經歷的一次“捐米風波”。

那還是九十年代初期,她的家鄉小城在那一年夏天遭遇了好幾次洪水肆虐。開學後不久,學校就號召學生們為剛剛遭遇水災的附近鄉縣捐米捐物。如果捐米,不得少於三斤。

她家有姐弟三人,爸爸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媽媽沒有工作。他們的日子本身也過得很拮据。

可是媽媽還是一邊唸叨著:“這是好事,咱們得捐。”一邊找出來一個精心保存的黑色塑料袋,從自己家已經半空的米桶裡,用暖水壺上的鋁蓋——媽媽平時用的量米器,舀出了五六蓋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塑料袋中。囑咐她小心拎到學校交上去。

老師開始檢點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了。

很快的,老師將她的那個黑塑料袋挑了出來,高高舉起大聲問:“這是誰帶來的?”她懵懵懂懂地站起來:“是我帶來的。”

老師生氣地抖著塑料袋:“這有三斤嗎?你們家大人怎麼一點數也沒有?”然後,老師又打開袋子抓起一把米:“這麼黑這麼碎的米,雞吃得都比這個好!怎麼好意思捐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她難過得大聲哭起來。

當她告訴我這個故事時,她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仍舊沒有完全消散。

她說:“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窮,沒法和雙職工家的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比。我一直都很堅強懂事,在學校不論成績還是其他,樣樣都好。可是那一天,我小心維護的自尊心,就像老師手上抖落的米粒一樣,從高處墜下,粉身碎骨。現在想起來,那一次所經歷的屈辱,傷心和絕望,我覺得我除了當場大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表達我的感受。”

我就在心裡發誓:如果我長大當了老師,我一定會小心,絕不讓我的學生再因為家境貧困而受到這樣的屈辱。”


另一個朋友,在外企擁有一份體面而待遇豐厚的工作。她衣著光鮮入時,舉止優雅得體。

她說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被衣服鞋子和包之類的物件“吃了”。“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無奈地說:“如果穿著樸素不入流,我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念中學的某一個冬天,她的家鄉——那座南方小城——忽然流行起穿成套睡衣。不論年齡大小,女性幾乎都是裹一身厚厚的絨布睡衣,趿一雙棉拖鞋滿大街小巷的跑。

她媽媽也想給她們姐妹二人各買一套。倒不是為了追趕時髦,而是媽媽覺得這衣服耐穿又暖和,既不用費毛線給她們另外添置毛衣毛褲,也不用額外購買過年的新衣服。一舉兩得。

她記得當時有一個遠房表姐在一條商業街上做服裝生意。媽媽就拉著她們姐妹倆,跟著表姐來到了附近相熟的賣睡衣的店裡。誰知店老闆娘很不好說話,價格上一點都不肯讓。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她聽到表姐嘆了一口氣和店主說:“哎,你就幫幫忙嘛。你看我這兩個妹妹,成績都是很好的,人也長得漂亮,就是家裡太窮了……”

“當老闆娘帶著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掃過來時,我感到我全身的血液都衝到了腦門。我很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我們最終以令媽媽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回來了兩套睡衣。可是你知道嗎?我穿著它的時候,心裡寒冷無比。就好像那個人當時的目光,戳得這套衣服到處都是漏風的洞!你懂嗎?”


我懂。

出身貧寒、歷經悲辛的岳雲鵬,也懂。

現在的岳雲鵬已經成名成家。然而說起年少時在飯館打工,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一個客人狠狠罵了三個小時的經歷,他仍然頃刻間淚流滿面。當主持人問:“現在還恨那個人嗎?”

“我還恨他。”岳雲鵬抹著眼淚老老實實地回答。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我想:令岳雲鵬久久不能釋懷的,不是這一事件本身,而是它帶給他的感受和衝擊,是那顆飽受凌辱,難過得像要炸裂的自尊心。

此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拍攝的一個視頻引發廣泛討論。

拍攝方給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穿上漂亮乾淨的衣服,讓她出現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和時髦人士雲集的高檔飯店。

小姑娘受到了友善關切的詢問和飯種種愛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實驗後半段,當這個小女孩衣著襤褸,邋里邋遢地出現在相同地方時,人們則表現得漠不關心,厭惡,有些用餐客人甚至對她大加斥責。

最後,小女孩在人們厭棄的眼神和話語裡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拍攝就此中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你注意到了嗎?孩子最後的崩潰大哭?——真慶幸這只是一個實驗,我相信拍攝方事後也會對孩子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和安撫。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自尊心在受到同樣傷害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只能將這種感受深埋於心,並帶著這樣的印記長大成人。

像岳雲鵬這樣,長大後還有機會抒發內心真實感受,並得到與之匹配的理解和關懷的人,說到底還是幸運的。

更多的孩子,會長成為普通的成年人,以自己不自知的方式——正向或負向的——來加以宣洩和表達。


去年刷爆日本推文的“章魚小丸子大叔”,他在街頭賣著一份普通吃食,不同尋常的是他的那隻“拳骨箱。”

他的章魚小丸子賣得很便宜,即便這樣,他還是擔心有一些肚子餓卻沒有錢的孩子會有所顧忌,於是他做了一個“拳骨箱”。

他還特意在箱子底部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毛巾。孩子們握著拳頭,把手中攥著的幾個硬幣投進去,亦或是把空空如也的拳頭塞進去做做樣子,都不會發出一點兒聲響。

孩子們可以以平靜而喜悅的心情,享受一份熱乎乎的章魚小丸子。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接受採訪時,大叔靦腆地說:“因為吃過那樣的苦,所以想要變成很溫柔的人,保護你。”

"

又快開學了,這個時候也成了很多組織或單位的“捐贈”氾濫期。

樂善好施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古風。令我感到反感和厭惡的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捐贈儀式”和“合照留念。”

像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還有這樣的: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更令人難過的環節,是貧困生代表到臺上聲情並茂地朗誦感謝信。

鏡頭掃過臺下的領導或者其他相關方人員,不經意地捕捉到他們臉上流露出來的那種誤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神情。

他們完全被自己的這一套形式感動了,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每當看到這些畫面,我會感到有一種無能為力的傷心,緩緩地隨著血液流遍全身百脈。而心裡響起的是簡·愛那段悲憤交集的那段宣言:“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分量的靈魂,一樣感受充沛的心靈。”

這些孩子,因為無法由他們自己選擇的出身,經歷著比平常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心酸。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和所有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敏感,可塑性強,也同樣擁有著尚處於萌芽期或者已經破土而出的自尊心。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莫欺少年貧。”

令人擔憂是:在懷有各種目的的公眾面前袒露自己的貧窮和無助,接受帶著憐憫痕跡的捐贈,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嗎?會讓他們終其一生都在靈魂深處帶有自卑的痕跡嗎?

答案是肯定。

我想到了兩個朋友和我講述的經歷。


第一個朋友,現在已經是一名公立小學的班主任了,家庭幸福,工作平順。

在家長群裡,她一直享有公正公平,對待所有孩子都同樣和藹親切的良好口碑。 在孩子們眼中,她值得信賴、可以和她聊聊心事和難事卻從不用擔心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而她說,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念小學時經歷的一次“捐米風波”。

那還是九十年代初期,她的家鄉小城在那一年夏天遭遇了好幾次洪水肆虐。開學後不久,學校就號召學生們為剛剛遭遇水災的附近鄉縣捐米捐物。如果捐米,不得少於三斤。

她家有姐弟三人,爸爸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媽媽沒有工作。他們的日子本身也過得很拮据。

可是媽媽還是一邊唸叨著:“這是好事,咱們得捐。”一邊找出來一個精心保存的黑色塑料袋,從自己家已經半空的米桶裡,用暖水壺上的鋁蓋——媽媽平時用的量米器,舀出了五六蓋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塑料袋中。囑咐她小心拎到學校交上去。

老師開始檢點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各種物品了。

很快的,老師將她的那個黑塑料袋挑了出來,高高舉起大聲問:“這是誰帶來的?”她懵懵懂懂地站起來:“是我帶來的。”

老師生氣地抖著塑料袋:“這有三斤嗎?你們家大人怎麼一點數也沒有?”然後,老師又打開袋子抓起一把米:“這麼黑這麼碎的米,雞吃得都比這個好!怎麼好意思捐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她難過得大聲哭起來。

當她告訴我這個故事時,她的眼裡泛起了淚光。

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她的傷害仍舊沒有完全消散。

她說:“你知道嗎?我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家窮,沒法和雙職工家的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比。我一直都很堅強懂事,在學校不論成績還是其他,樣樣都好。可是那一天,我小心維護的自尊心,就像老師手上抖落的米粒一樣,從高處墜下,粉身碎骨。現在想起來,那一次所經歷的屈辱,傷心和絕望,我覺得我除了當場大哭以外,沒有別的辦法表達我的感受。”

我就在心裡發誓:如果我長大當了老師,我一定會小心,絕不讓我的學生再因為家境貧困而受到這樣的屈辱。”


另一個朋友,在外企擁有一份體面而待遇豐厚的工作。她衣著光鮮入時,舉止優雅得體。

她說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被衣服鞋子和包之類的物件“吃了”。“可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無奈地說:“如果穿著樸素不入流,我特害怕被別人看不起。”

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她念中學的某一個冬天,她的家鄉——那座南方小城——忽然流行起穿成套睡衣。不論年齡大小,女性幾乎都是裹一身厚厚的絨布睡衣,趿一雙棉拖鞋滿大街小巷的跑。

她媽媽也想給她們姐妹二人各買一套。倒不是為了追趕時髦,而是媽媽覺得這衣服耐穿又暖和,既不用費毛線給她們另外添置毛衣毛褲,也不用額外購買過年的新衣服。一舉兩得。

她記得當時有一個遠房表姐在一條商業街上做服裝生意。媽媽就拉著她們姐妹倆,跟著表姐來到了附近相熟的賣睡衣的店裡。誰知店老闆娘很不好說話,價格上一點都不肯讓。

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她聽到表姐嘆了一口氣和店主說:“哎,你就幫幫忙嘛。你看我這兩個妹妹,成績都是很好的,人也長得漂亮,就是家裡太窮了……”

“當老闆娘帶著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掃過來時,我感到我全身的血液都衝到了腦門。我很想找一個地洞鑽進去!”她這樣回憶當時的感受:

“我們最終以令媽媽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回來了兩套睡衣。可是你知道嗎?我穿著它的時候,心裡寒冷無比。就好像那個人當時的目光,戳得這套衣服到處都是漏風的洞!你懂嗎?”


我懂。

出身貧寒、歷經悲辛的岳雲鵬,也懂。

現在的岳雲鵬已經成名成家。然而說起年少時在飯館打工,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被一個客人狠狠罵了三個小時的經歷,他仍然頃刻間淚流滿面。當主持人問:“現在還恨那個人嗎?”

“我還恨他。”岳雲鵬抹著眼淚老老實實地回答。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我想:令岳雲鵬久久不能釋懷的,不是這一事件本身,而是它帶給他的感受和衝擊,是那顆飽受凌辱,難過得像要炸裂的自尊心。

此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拍攝的一個視頻引發廣泛討論。

拍攝方給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穿上漂亮乾淨的衣服,讓她出現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和時髦人士雲集的高檔飯店。

小姑娘受到了友善關切的詢問和飯種種愛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實驗後半段,當這個小女孩衣著襤褸,邋里邋遢地出現在相同地方時,人們則表現得漠不關心,厭惡,有些用餐客人甚至對她大加斥責。

最後,小女孩在人們厭棄的眼神和話語裡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拍攝就此中斷。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你注意到了嗎?孩子最後的崩潰大哭?——真慶幸這只是一個實驗,我相信拍攝方事後也會對孩子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和安撫。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自尊心在受到同樣傷害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只能將這種感受深埋於心,並帶著這樣的印記長大成人。

像岳雲鵬這樣,長大後還有機會抒發內心真實感受,並得到與之匹配的理解和關懷的人,說到底還是幸運的。

更多的孩子,會長成為普通的成年人,以自己不自知的方式——正向或負向的——來加以宣洩和表達。


去年刷爆日本推文的“章魚小丸子大叔”,他在街頭賣著一份普通吃食,不同尋常的是他的那隻“拳骨箱。”

他的章魚小丸子賣得很便宜,即便這樣,他還是擔心有一些肚子餓卻沒有錢的孩子會有所顧忌,於是他做了一個“拳骨箱”。

他還特意在箱子底部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毛巾。孩子們握著拳頭,把手中攥著的幾個硬幣投進去,亦或是把空空如也的拳頭塞進去做做樣子,都不會發出一點兒聲響。

孩子們可以以平靜而喜悅的心情,享受一份熱乎乎的章魚小丸子。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接受採訪時,大叔靦腆地說:“因為吃過那樣的苦,所以想要變成很溫柔的人,保護你。”

岳雲鵬流著淚說還恨這個人,比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守護孩子的尊嚴

在貧寒的少年時代,他遭受過打擊身心的白眼和冷遇,但也得到過令人感到溫暖的充滿善意的微笑和禮遇,所以才有足夠的耐心和愛意,對這個曾經冷眼待他的社會,回報以溫柔。

他想要保護的,是孩子們小小的尊嚴。


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善良的你,下一次面對接受贈予的孩子們時,眼睛裡能充滿愛意,行動中可以體現平等;

希望善良的你,在過程中可以摘下墨鏡,俯下身子,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笑容或是一句輕輕的“加油,小傢伙,你很棒!”

如果非得完成拍照任務不可,希望能事先問問孩子的感受,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參與進來。

就像日本大叔鋪在箱子裡面的那條厚毛巾一樣,讓我們推己及人,小心地呵護孩子們的尊嚴。

沒有尊嚴的感恩,只是變相的奴性而已。

不必擔心他們會由此生活在虛構的溫情世界裡,因為生活遲早都會向所有人露出真相。但願那一天來到時,這些小心的呵護與成全,會成為孩子心裡的光源,催生出更健康而堅韌的生命之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