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納法索農業部長:復交以來兩國合作活力四射,望中國幫我們把荒地變良田

布基納法索農業部長:復交以來兩國合作活力四射,望中國幫我們把荒地變良田

“自兩國復交以來,各領域合作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及農業水利治理部長薩利夫·韋德拉奧戈(Salif OUEDRAOGO)說,“兩國合作現在是活力四射,而且進展非常迅速。”

6月27日至29日,第一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於湖南長沙市舉辦。28日,韋德拉奧戈在博覽會的間隙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等中國媒體的採訪。他強調,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進展尤其迅速。中方向布方派出了多個農業專家組,向布方全面介紹中國的農業模式,如中國特色的灌溉系統。

“我們在農業方面有非常大的需求,現在還難以實現糧食自己自足。我們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全面、快速的合作,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實現糧食自給。”韋德拉奧戈指出,中國正在幫布基納法索進行土地整治,傳授水稻和小米的種植經驗。

“在中國,小米的產量已經達到每公頃10噸。如果我們國家也能夠達到這樣的產量的話,就能夠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韋德拉奧戈說,“中國和布基納法索的經濟技術合作會很快取得實實在在的成就,彌補我們過去失去的時光。”

自2018年5月26日中布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以來,農業合作就一直是兩國的重要合作領域。在復交之後,中國農業農村部立即啟動援布農業技術援助項目,不僅向布方派遣了農業專家,還邀請布方官員來中國考察,介紹中國的農業發展經驗。

韋德拉奧戈還駁斥了西方有關中國“掠奪非洲土地”的言論。“中國在非洲的農業合作是真誠的、雙贏的,非洲也迫切需要中國的農業技術和經驗。”他說,“中國向非洲派遣了大量的農業專家,目的是把自己的技術真正地轉讓給非洲,讓非洲農業生產者真正成長起來,讓非洲未來兩三年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他強調,這種技術轉讓對非洲來說是“物價寶”。“在這方面,中國在全世界發揮了典範作用。”

布基納法索是聯合國公佈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是IMF和世界銀行已批准的符合重債窮國倡議援助條件的36個國家之一。中國曾向布基納法索提供經濟援助,建成了醫院、政府辦公樓、體育場等項目。

每年只有四個月的雨季節

布基納法索是位於非洲西部的內陸國,北部接近撒哈拉沙漠。

作為傳統農業國家,布基納法索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全國84%的勞動力從事農牧業生產。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米、高粱、小米、玉米和木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和卡利特果等。

“布基納法索的氣候條件比較惡劣,每年只有四個月的雨季。”韋德拉奧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缺水給該國的農業發展造成了困難。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000萬公頃,現有耕地327萬公頃,可灌溉土地150萬公頃。

當前,布基納法索還沒有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我們每年需要65萬噸水稻,但自己只能生產19萬噸,剩下的46萬噸需要依賴進口,主要是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進口。”韋德拉奧戈還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國家不產小麥,每年所需的9萬噸完全依賴進口。”

除此之外,韋德拉奧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補充道,布基納法索的小米、玉米也產量不足;奶製品也不能自給自足,所需的90%都要靠進口。

希望中國把荒地變良田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中國讓布基納法索看到了希望。韋德拉奧戈稱,布基納法索通過測試發現,該國有一塊2000公頃的土地適合種小麥。他表示,希望在中國的幫助下把這塊土地改造成麥田,把麵包送上人民的餐桌。

除了小麥,還有小米。“我們國家現在的小米產量非常少,每公頃只有半噸,與中國每公頃10噸的產量相去甚遠。由於產量很少,小米在我們國家的售價很高。”韋德拉奧戈指出,該國有一塊地區很適合中小米,希望中國能夠幫助他們在那裡種出小米。

韋德拉奧戈反覆強調,中布農業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我們國家有25萬公頃需要整治的可灌溉的農田,還有50萬公頃地勢低窪的土地。在這25萬公頃土地中,只有15%經過初步整治,在那50萬公頃土地中,只有10%經過初步整治。”他說,“這75萬公頃土地是可以種水稻的,只是需要進行整治。在這方面,中國大有可為,兩國合作有很大潛力。”

為了破解缺水的問題,韋德拉奧戈這次特意帶了一個方案來中國尋找幫助。他指著一個小冊子說,他們計劃建立一個光伏驅動的玉米生產系統,從地下深井打水進行灌溉。“每個單元的年產量為50噸,計劃在全國建立10萬個生產單元。這樣就能完全實現玉米的自己自足。”他說,“當然,要達到這樣的建設規模,需要大量的投資。”

棉花是主要收入來源,僅次於黃金

在布基納法索,農業不僅關乎人們的吃飯問題,而且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

棉花是該國主要經濟作物,是繼黃金之後第二大收入來源。全國棉花種植面積達64.5萬公頃,年產量70萬噸,年產值4000億西非法郎(約合7億美元)。

此外,布基納法索穀物、油料作物和水果等產業也具有一定發展優勢,尤其是芝麻、乳木果和芒果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韋德拉奧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布基納法索的農產品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包括棉花、芝麻、腰果、芒果、乳木果。“中國非常歡迎這些進口產品,我們和中國在關稅方面是有過相關協定的。中國為我們的農產品提供了很多便利措施。”

當前,中布雙邊貿易總量不大。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布貿易額為2億美元,同比上升31.1%,其中中方出口額為1.8億美元,進口額為0.2億美元。2018年中布貿易額為3.18億美元,同比增長56.44%,其中我方出口額為2.23億美元,進口額為0.95億美元。2013年,中國成為布基納法索棉花最大出口目的國,汽車和機電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

非洲大陸自貿協定有助於解決糧食問題

5月30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AfCFTA)正式生效,並將於7月7日正式實施。以人口和成員數量論定,這將是WTO成立以來全球最大的自貿區,給非洲內部貿易往來帶來了新的希望。

截至目前,非洲聯盟55個成員中有52個已簽署協議,僅有尼日利亞、貝寧、厄立特里亞這3個國家尚未簽署。52個成員簽署後,還需提交各自議會批准。在2019年4月,在岡比亞國會批准了該項協議後,累計已經得到了22個成員批准,達到生效門檻。

如果非盟55個成員全部簽署協議,將形成一個覆蓋12億人口、經濟總量達2.5萬億美元的自貿區。

對於這一協議的前景,韋德拉奧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這是非洲各國領導人為了進一步降低關稅、消除貿易壁壘而做出的決定。在農業方面,他強調,讓食品在非洲大陸的自由流動意義重大,自貿協議將讓非洲形成一個單一大市場,促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發展。

“非洲大陸每年要進口2000萬噸玉米、1500萬噸水稻。未來,這些食品將可以在單一市場上自由流動。”韋德拉奧戈指出,這將有利於非洲解決吃飯問題,“讓大家都有飯吃”。

除此之外,韋德拉奧戈認為,這個協議將讓各國農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各國的農業專長不一樣,有的擅長飼養家禽,有的擅長種水稻、紅薯等。產量比較大的國家,可以向其他國家出口。”他指出,布基納法索的芝麻、花生、大豆可以更方便地向其他國家出口。

他還強調,隨著非洲各國經貿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大陸自貿協定也將給中國帶來好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