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國家博物館,避暑山莊博物館要讓文物“活起來”

博物館 承德避暑山莊 文物 甲骨文 燕趙都市報 2017-05-23

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迎接這一節日,避暑山莊博物館全天免費向市民和學生開放。除此之外,作為全國首家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的地方博物館,雙方聯手成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也正式掛牌。今後,避暑山莊博物館將引進國博成熟經驗,讓一件件館藏文物“活起來”,成為向孩子們傳承中華文化的鮮活載體,讓博物館成為學生們的“第二課堂”。

聯手國家博物館,避暑山莊博物館要讓文物“活起來”

“稻紋陶缽是遠古居民使用的一件器物,它上面的稻紋,可以很容易分辨出畫的就是稻子,這是漢字最早的雛形,那時圖文不分。”正在給避暑山莊博物館講解員做培訓的是國家博物館課程培訓教師劉林琳。“為了能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國家博物館開展了‘認知課程’實踐特別活動,旨在調動國家博物館館內豐富的文物資源,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使博物館更好地服務社會。”

據介紹,國家博物館通過三年的實踐,目前已推出了“說文解字”、“美食美器”、“服飾禮儀”、“音樂辭戲”等四大主題。“比如說文解字,我們從館藏文物中選取了六件不同時期的文物,用來向孩子們介紹漢字從圖畫、抽象畫、刻畫符號、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發展演變過程。”劉林琳稱,孩子們在參觀的過程中,講解員會用他們能夠理解的生動活潑的語言進行講述,讓他們掌握漢字發展變化的規律,並理解文字演變的背後原因。

除了講述和觀察,國家博物館還給孩子們設置了動手環節。“孩子們可以親手刻畫甲骨文,製作青銅器上的金文,在竹簡上書寫小篆,這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對文明傳承起到更好作用。”

瞭解到國家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後,避暑山莊博物館也行動了起來。“以前我們的國學教育,只是讓孩子們讀三字經、百家姓等,互動性比較差。”避暑山莊博物館館長蔣秀丹告訴記者,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傳承、傳播中華文化的作用,該館將引進國博的全套教材。“現在正在組織工作人員和60名大學生志願者學習,待掌握課程的方式方法後,我們會結合避暑山莊博物館的實際情況,推出與承德歷史文化向結合的教材。”蔣秀丹說,今後,他們會義務到承德各小學進行講解。“通過走出去,把更多的孩子吸引到博物館來,讓以前靜態的文物,活起來,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燕趙都市報 記者 陳寶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