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奔馳,後有豐田,國際汽車巨頭為什麼都青睞比亞迪?'

"

"

前有奔馳,後有豐田,國際汽車巨頭為什麼都青睞比亞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資料圖)

在德國戴姆勒奔馳與比亞迪攜手9年之後,7月19日,日本豐田汽車與比亞迪正式簽訂合約,雙方將共同開發電動轎車和電動低底盤SUV車型,以及其所需的動力電池。

與眾不同的是,以往很多國內車企與外企之間的合資合作,多為外方出技術,國內來製造。而從奔馳到豐田汽車,與比亞迪的合作都是建立在技術對等基礎上的合作,這種合作方式至今在國內車企中實不多見。

那麼,前有戴姆勒奔馳,後有日本豐田,國際汽車巨頭為什麼都盯上了比亞迪?

“這種技術上的強強聯合,既是外方對比亞迪20多年自主創新所擁有的優勢技術實力的認同,也是對中外車企合作方式的創新,更是中國車企走向世界與更多國際巨頭競合應有的作為。”7月25日,比亞迪國際合作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專訪時對此作出解讀和介紹。

豐田主動合作的奧妙

其實,今年6月上旬,豐田已經在東京的發佈會上搶先宣佈了將與比亞迪合作的消息。此次正式簽約,在外界看來,是豐田推進其電動化戰略的重要一環。根據此次簽訂的合約,豐田與比亞迪共同開發的電動車型均使用豐田品牌,計劃於2025年前投放中國市場。

豐田於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型以來,作為開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驅,在研發、製造、銷售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和經驗。但是,在近年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內部對於是否發展電動汽車仍有不同見解。直到2016年底,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力排眾議,並親自出任電動汽車事業部負責人。

截至2018年,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而2018年,豐田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為147.5萬輛,不僅沒有追上大眾汽車,而且也不如通用、日產,其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幾乎是空白。這使豐田重新修改了市場戰略,加速電動化轉型,計劃到2025年,其全球年銷量的一半來自電動汽車,到2030年其電動汽車的年銷量達到550萬輛。今年6月上旬,豐田公開宣佈這一全新的電動化戰略,並著重強調從2020年起要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不少於十款電動汽車。從中也不難看出,國際巨頭之一的豐田從來就不會對汽車市場的熱門領域袖手旁觀。

此次,豐田與比亞迪成功牽手,雙方認為,為了減緩全球變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進一步普及純電動車為目標,有必要超越競爭關係的束縛,尋求共同發展,因此在純電動車型共同開發方面達成了合作。

按照合約,今後豐田與比亞迪將結合各自在電動車和電池領域積累的優勢技術和研發實力,致力於開發更具吸引力的純電動車產品,推動純電動車的進一步普及,趕上這一新潮流。

比亞迪的吸引力來自哪裡

看得出,從戴姆勒奔馳到日本豐田,之所以盯上比亞迪,看重的正是比亞迪的實力。

比亞迪於1995年起步於電池事業,至今已掌握了電動汽車最為關鍵的動力電池、IGBT(電驅核心元件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芯片)、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成為能夠提供包括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在內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領先企業。比亞迪於2008年推出首款量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並從2015年起,連續四年實現了包含電動、混動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

業內都知道,無論是大眾、寶馬還是豐田,都在積極開發電動汽車平臺,平臺不僅集中了車企先進的技術,更有利於減少研發成本並推出系列化、規模化產品。而比亞迪e平臺,則是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可開放共享的純電動汽車平臺。

總體而言,比亞迪e平臺是比亞迪優勢技術的集大成者,是比亞迪數以萬計的工程師通過20多年正向研發,將掌握的電池、IGBT、電機、電控、電子等核心技術集成創新的最新技術成果,創造了多項電動車技術的標杆。通過高度集成、一體控制等技術,實現了整車重量的減輕、整車佈局的優化,以及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時還極大地提升了駕駛者與乘坐者的體驗。

被稱為“33111”的比亞迪e平臺有哪些特長呢?據介紹,這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領先、成熟、可靠、安全的純電動汽車平臺。

其中,第一個3是高集成度的驅動三合一,以e系列車型為例,將幫助車型實現相應的零部件成本降低33%,體積降低30%,重量降低25%,扭矩密度提升17%,功率密度提升20%,標準工況效率指標增加1%。

第二個3是高壓三合一,以e系列車型為例,其將幫助車型實現相應的零部件成本降低40%,效率提升1%至2%,功率密度增幅25%。而體積減少40%,重量降低25%。

第一個1是一塊高度集成PCB電子線路板,比A4紙還小,實現了輕量化、體積小、能耗低。

第二個1是一塊長續航、性能穩定的動力電池,通過輕量化模組設計,質量降低了44%,成本降低了14%,有效利用值大於94%,組成電池包後的有效利用價值大於82%。

第三個1是一塊屏,它是高度集成控制、可智能旋轉、有300多萬個應用、支持對外開放的DiLink智能網聯繫統。

看看市場表現就知道e平臺的實力。目前,e平臺已廣泛應用在比亞迪的宋pro、秦pro、唐、元的電動車型上。2019年1~6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四位的車型中,比亞迪佔據了三款,元電動車上半年的銷量達到了4.3萬輛,位居前茅。剛上市的宋pro,不到一個月就斬獲了超過1萬輛的訂單。在e平臺支撐下,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已突破60萬輛,在中國每六臺新能源車中,就有一臺是比亞迪。

“20多年來,比亞迪已經從技術的跟隨者逐步向並肩者、引領者的角色轉變,已經掌握的一些電動汽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已經在業界躋身領先行列。”舒酉星認為,掌握核心技術所形成的實力和競爭力,就是比亞迪的吸引力。

競合關係在進化

縱觀全球汽車市場,汽車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奔馳、大眾、寶馬、豐田等國際巨頭紛紛殺入電動化市場,競爭的硝煙已然升起。

“汽車新四化浪潮席捲全球,各類新技術不斷湧現,在汽車行業這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代,通過競爭與合作,加快資源整合與市場佈局至關重要,競合已成大趨勢,也成為車企站上領先地位的一個標誌。”舒酉星說,更為重要的是,這樣開放的、可以大幅提升開發效率和資源共享的聯手不排除會吸引更多的巨頭加入,這對優化行業格局、加快全球電動車技術發展和普及都是有益的。

如同華為5G技術領先一樣,比亞迪的電動技術站上世界前列,受到國際巨頭的青睞,這假如放在若干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如今,這也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正從“市場換技術”走向“技術贏合作”時代,這也印證了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戰略的高瞻遠矚。

在業界看來,豐田與比亞迪開展“技術對等”的合作,還透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中國企業在電動車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增長,未來前景無限。

其實,比亞迪的合作,已經涵蓋了國內國外。2017年,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就提出,比亞迪要由自主創新向開放創新轉變。隨即,與長安汽車等車企開展了廣泛合作。2018年,比亞迪宣佈開放汽車的所有傳感器和控制權,與全球開發者共同打造超級汽車智能生態,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推動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早日到來。近來,比亞迪成立了國際合作事業部,以聯合公司優質資源與重大戰略伙伴進行創新合作的全面工作為使命,對競爭與合作賦予了新的定義,寄予了新的期望。

“不開展合作的車企都很快會面臨生存壓力,和比亞迪合作會感覺很開心。”舒酉星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