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Song:ICO 為何會一瀉千里?因為那是在尋租

著名的比特幣佈道者 Jimmy Song 最近撰文狠狠地批判了 ICO 和各種「功能型代幣」。儘管這篇文章遲到了一年半,但是還是值得閱讀。不過需要提醒:Jimmy Song 是著名的「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這篇文章會引起以太坊愛好者的不適。對於其觀點,不用照單全收,兼聽則明。

撰文: Jimmy Song,比特幣開發者和佈道者,以「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而聞名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首次代幣發行(ICO)一直在主導加密貨幣行業。有人認為,初始代幣發行伴隨著以太坊的增長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項目融資模式,甚至代表了去中心化的未來。然而,功能型代幣(utility token)究竟是什麼呢?從經濟角度來看,它們做了什麼,又帶來了什麼價值呢?

本文希望解釋一下功能型代幣究竟有沒有實際效用的問題,以及它們如何從去中心化應用獲得交易費用的方案。本文希望說明,首次代幣發行雖然被視為價值創造的載體,但同時卻又破壞了價值

在我們正式開始討論功能型代幣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另一個重要概念:尋租 Rent-Seeking

什麼是尋租?

尋租是指在不增加價值的情況下,從交易中獲取資金的過程。

描述尋租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對某些活動徵稅,而不是做有用的事情。想象一個在版權局工作的典型政府官僚,他們沒有對出版物裡的內容做任何貢獻,只是標記一下相關內容,而他們的工資卻來自於對這些出版物徵收的稅金。

尋租者可以賺錢,而且他們基本上不需要做太多工作。正如每個企業管理顧問都很清楚的事情:大公司裡員工數量很多,真正做事的卻很少。這其實就是尋租者使用的伎倆,他們設法進入到市場缺乏自然競爭的舒適角度,比如壟斷行業,或者他們的交易是由監管強制執行的。

為什麼尋租如此吸引人?

尋租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是因為它「錢多活兒少」,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也沒有太多風險。顯然,人們喜歡做收入大於投入的工作,而且收入越高、投入越少越好。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常春藤聯盟畢業生喜歡追求銀行和金融工作,儘管他們對這些領域沒有任何特別喜好傾向,但這些領域充滿了尋租機會,蘊藏著巨大的財富潛力。

然而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尋租的悲劇在於創造了一個「淨負面」(net negative)的影響,他們只是抽稅,而沒有生產出任何商品或服務,繼而給社會帶來了不必要的摩擦。這種摩擦主要來自於價值創造者和尋租者,尋租者正在從真正創造價值的人那裡竊取價值,而他們沒有帶來任何生產力。

為什麼尋租者會存在?

尋租的存在也是挺奇怪的,尤其是在我們所謂的市場經濟中,怎麼會允許一個拖累經濟的角色存在於有效的市場裡呢?對於那些沒有尋租機會的公司來說,難道不應該在自由市場裡摧毀那些有尋租機會的公司嗎?

如果在真正的市場經濟中,的確應該摧毀那些尋租者。但不幸的是,西方經濟體(或是任何其他經濟體)並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因為真正的市場經濟需要穩健的貨幣支持,而這恰恰是當前西方經濟體所缺乏的。

以法定貨幣為基礎的經濟體會把新資金彙集到首選群體中,而這些群體反過來又比其他人擁有不公平的優勢,他們利用這一優勢在其所在行業周圍建立了監管護城河,並創造出類似於壟斷的東西,從根本上迫使每個人使用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這種情況在政府壟斷中最為明顯,例如公共教育系統和政府機構,此外大型銀行以及大公司也是如此。每家大型銀行都可以獲得極低的利率,這使得他們能夠以部分儲備的方式重新貸出這些資金,以獲得巨大的、無風險的收益。如果這些資金得到回報,他們會賺錢,如果這些資金沒有得到回報,他們會得到很好的救助。這些利潤反過來又轉向尋租者,他們其實創造了一個「正面我贏背面你輸」市場環境,其實就是你怎麼樣都贏不了。

一些新資金也會流向大公司,因為企業越大,風險就越小。雖然規模大的企業並不一定是偉大的企業,但當企業規模足夠大的時候,遇到問題時獲得救助的可能性就會越高。反過來,大公司在面對較小競爭對手的時候擁有巨大的優勢,通常這些大公司會利用手上持有的雄厚資金直接買斷他們的競爭對手。

從本質上講,法幣會創造大量的尋租機會,因為法幣系統中會創造多餘資金,這些資金可以找到那些不附加價值的尋租方,這似乎就是政府和企業官僚機構存在的原因,也會給一個有效的市場帶來摩擦

ICO,民主化尋租!

ICO 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將尋租過程正式化。功能型代幣的「名義價值」就是其實用價值,如果你想要成為尋租者,就需要在某個去中心化應用 DApp 上押注——這句話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DApp 其實是受到代幣限制的,任何想要使用 DApp 的人都必須持有代幣。對於一個 ICO 項目來說,他們不再使用現有的貨幣,而是為早期代幣買家創造了機會,讓他們成為去中心化應用的守門人。也就是說,這些功能型代幣持有人就是尋租者,他們扮演了上文提到的政府官僚角色,向那些使用去中心化應用的人徵稅。

顯然,如果應用中有了尋租者的角色,就會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摩擦,繼而抑制應用的使用,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已經看到了。功能型代幣幾乎從未在 DApp 裡使用過,它更像是一種純粹的推測。你可以將其看作是以下這種情況:有一個想要出售尋租機會的群體,但卻發現沒有足夠的交易來證明這個尋租機會值那麼多錢。

功能型代幣幾乎可以肯定會讓 DApp 失敗,這種代幣不會讓 DApp 變得更有用,它不僅缺乏實用性,而且還會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帶來不少摩擦,繼而 DApp 所具有的效用。唯一使用功能型代幣的人就是這些代幣的持有人,但其實,他們對 DApp 交易「徵稅」的利潤預期是很低的,功能型代幣的唯一效用消耗就是被代幣持有人花掉,他們覺得通過使用 DApp 就能創造一個「該 DApp 有用」的感知,並推動功能型代幣的投機需求。

問題是,這招有用嗎?

利用人們對尋租的慾望

下面讓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巧妙運作 ICO 的方式:ICO 利用潛在的尋租機會來吸引買家,就像拿著胡蘿蔔吸引小白兔的大灰狼。當去中心化應用最終變得不受歡迎、用戶流失殆盡,代幣發行方就會捲鋪蓋走人,拿錢跑路。功能型代幣讓代幣發行方變得富有,但卻阻礙了 DApp 的成功

不僅如此,有些 ICO 項目發起方還會利用「龐氏騙局 / 金字塔計劃」,為那些容易上當的人提供輕鬆的尋租機會,吸引他們通過做很少的工作來賺錢。不幸的是,市場對於功能型代幣的效用需求其實並不存在,因此剩下的唯一需求就是投機需求,由於這種需求需要不斷增加的買家支撐,繼而造成不可持續的泡沫。

換句話說,功能型代幣具有一種殺戮性質,它需要越來越多容易上當的人滿足需求,否則整個方案就會崩潰

以太坊,來自 ICO 的尋租

人可能會說,以太坊(Ethereum)應該是尋租遊戲裡的一個例外,因為它一直都是「成功」進行 ICO 的首選平臺。以太坊一直都很成功,因為它對每一個 ICO 項目徵稅,任何想要創建 ERC-20 代幣的人都必須使用 ETH 進行交易,每一個 ETH 代幣持有人都可以尋找那些渴望獲得尋租機會的人!

換句話說,以太坊代幣已經做得很好了,因為它發現了更多貪婪且容易上當的人,這些人想要獲得尋租機會,能夠成為尋租新金字塔頂端的誘惑吸引了他們。

ETH 已經成功地對那些龐氏騙局進行了徵稅,而 ICO 其實就是「金字塔計劃」的上一層級,或是龐氏騙局的新吸盤,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代幣在這個市場裡競爭,因為處於金字塔計劃的頂端是非常有利可圖的。每個所謂的 DApp 平臺,比如 EOS、波場(TRON)等,基本上都在試圖構建一個新的金字塔,然後自己就能站在這個金字塔的頂端了,這樣他們也就不必為以太坊「付稅」了!

再次強調:功能型代幣只是一種尋租工具

功能型代幣是一種尋租工具,由於這種代幣與應用的訪問權限綁定在了一起,因此他們可以對任何想要使用這些所謂「去中心化」應用的用戶徵稅。這種尋租會給 DApp 的普及應用帶來障礙,也是為什麼沒有人使用去中心化應用的主要原因。

構建 DApp 的誠實方式,是使用比特幣、美元、甚至 ETH 等現有貨幣。然而,ICO 正在創造自己的貨幣,並希望用這些貨幣吸引想要獲得尋租利益的早期採用者,這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龐氏騙局」而已。

最後再強調一下,功能型代幣是一種尋租工具,它會讓去中心化應用失敗,希望人們能夠儘早意識到這個問題,越早越好。

編譯:Newschainer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