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分叉2週年:誰才是真正的比特幣?'

"

事,都付笑談中。”

2017年7月31日,江卓爾在微博上發了這段話,表達了對比特幣社區內部混亂與激戰的感慨。

兩天後,比特幣分叉,加密貨幣領域迎來了一位新生兒:BCH。

兩年後的今天,BCH價格漲至4000美金又跌回300美金,主導分叉的比特大陸,在為上市奔波,礦霸吳忌寒有了新業務,BCH又新分叉出了BSV,比特幣內部各派,還對當年的分叉耿耿於懷,同室操戈。

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自2017年8月1日後,成功脫胎比特幣的,不僅有BCH、各種分叉幣,還有無休無止的紛爭。

文 / 31QU 張宇、林君

"

事,都付笑談中。”

2017年7月31日,江卓爾在微博上發了這段話,表達了對比特幣社區內部混亂與激戰的感慨。

兩天後,比特幣分叉,加密貨幣領域迎來了一位新生兒:BCH。

兩年後的今天,BCH價格漲至4000美金又跌回300美金,主導分叉的比特大陸,在為上市奔波,礦霸吳忌寒有了新業務,BCH又新分叉出了BSV,比特幣內部各派,還對當年的分叉耿耿於懷,同室操戈。

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自2017年8月1日後,成功脫胎比特幣的,不僅有BCH、各種分叉幣,還有無休無止的紛爭。

文 / 31QU 張宇、林君

比特幣分叉2週年:誰才是真正的比特幣?

兩年前:分道揚鑣

2017年5月23日,來自22個國家的58個公司代表從全球各地飛來,聚集到紐約,目的是參加一場私密會議。

這場由行業頂級的加密貨幣投資公司Digital Currency Group創始人Barry Silbert組織的會議,將決定比特幣未來的走向。

出乎意料的是,代表Bitcoin Core和Blockstream來參會的繆永權,卻被拒之門外。

這是一場屏蔽了一干比特幣核心開發者、“擅自”決定比特幣命運的會議。

會場內,人聲鼎沸,這裡幾乎匯聚了比特幣產業鏈最具有價值的公司,涵蓋了交易所、礦場,以及整個產業鏈上的實權人物。

“它們既不能代表公司,也不能代表用戶,也不能代表開發者,怎麼能算達成協議呢?”繆永權在門外大聲疾呼、忿忿不平。

一年前,他還在為比特幣社區達成一致意見奔走,那場在香港舉辦的會議,各方脣槍舌戰、最終達成握手言和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當時,在歷經18個小時的鏖戰後,即便困難重重,這場會議的與會者,還是放下了成見,達成了確定給比特幣擴容的共識——這一共識,被幣圈人稱為“香港共識”。

香港共識的確定,讓這些為比特幣謀求生路的人士,找到了方向,但共識之下同樣埋藏了隱患。

當時,與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對立的一方,是比特大陸為首的礦工群體,後者希望直接在比特幣網絡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容,他們支持大區塊方案,而前者則希望保持比特幣網絡1MB的基礎,撥出精力,發展二層網絡的隔離見證與閃電網絡。

不同方向的背後,潛藏著巨大的利益之爭。在中本聰消失後,比特幣命運的決定權是在核心開發者手中,還是在掌握著算力的礦工手中?

擴容之爭開啟了奪嫡大戰。

雖然香港的會議確立了共識,但沒想到,這只是比特大陸的虛晃一槍。

實際上,比特大陸為首的礦工一派對此並不滿意,經過近一年的籌備,新的一場會議拉開了帷幕,而這一次,他們直接將比特幣核心開發組Bitcoin Core和Blockstream,直接擋在了門外。

這就上演了上述繆永權被拒之門外的一幕。

在這場位於紐約的會議上,礦工們達成了第二次共識,他們約定:第一步,先於2017年8月部署隔離見證,第二步,於2017年11月將區塊擴容至2M。

這個狙擊比特幣開發者的計劃,當然不會得到Bitcoin Core團隊的認可,他們在各個場合抨擊紐約共識。

“紐約共識糾纏了很多利益,礦池主想要硬分叉,開發者不會坐以待斃。”在礦工正式宣戰後,繆永權等人也不甘示弱。

由於這是一場由比特大陸系主導的會議,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按照新的方案,最終產生的,將是屬於比特大陸公司自己的競爭幣、山寨幣,“與正統的比特幣無關”。

“不是礦工和比特幣用戶對抗,是某些Core開發者和比特幣用戶對抗。”早在2016年,江卓爾就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他認為,“Core團隊應該把資金用到比特幣的開發上,為比特幣社區提供更加優秀的比特幣解決方案,而不是用於窩裡鬥。”

事態不斷髮酵、戰爭不斷升級。

由於對比特幣軟分叉的方案一直未達成一致,憤怒的吳忌寒直接祭出了殺招。

由比特大陸投資的一家礦場微比特,公佈了一個硬分叉方案,不再選擇低頭和妥協,而是直接“分叉”。根據方案,新的分叉幣容量將達到8M,可以容納相較於比特幣8倍以上的交易,且不兼容隔離見證。

在吳忌寒等人的拉攏和號召下,新方案開始實施。兩年前的今日,也就是2017年8月1日,微比特挖出第一個區塊。

自此,與比特幣正面競爭的分叉幣BCH,就此誕生。

比特幣的隱患

早在2009年中本聰創建比特幣時,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最開始,中本聰為比特幣設計了1M的容量,防止攻擊者讓比特幣網絡超載的風險發生,但隨著比特幣影響不斷蔓延,用戶體量也越來越大,原先的容量已經不夠用。用戶使用比特幣轉賬越來越慢,轉賬手續費卻越來越高。

中本聰不是沒有預料到這種的情況。在發佈白皮書後,他在社區留言的一個問題,就是將來可能出現的比特幣擴容隱患。

對於這個隱患,比特幣社區成員也為此抓耳撓腮,雖然前後出現過數百種提案,但由於各種原因,根本無法達成一致。

到了2016、2017年,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比特幣發展的掣肘。

比特幣社區內部的兩個不同勢力代表——比特幣核心開發者Bitcoin Core一派和礦工一派——也是在這個階段形成,雙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Bitcoin Core掌握著比特幣最為關鍵的代碼,以及比特幣信仰者最忠誠的信賴,以比特大陸為首的礦工一派,則代表著為比特幣網絡產生新區塊的核心力量。

對於比特幣的問題,前者倡導1M的區塊大小不變,且在比特幣上層使用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後者則希望轉向大區快,升級容量。

雙方不停的爭鬥、博弈,在無法協調的情況下,最終導致比特幣分叉,曾站在同一戰線的比特幣信仰者們,分道揚鑣。

隨著第一次硬分叉結束,新的問題開始暴露。

很多人認為,比特大陸和吳忌寒單方面的強行分叉破壞了比特幣原有的和諧生態。幣信合夥人,幣信研究院院長熊越就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只有原鏈才能最終獲得成功,分叉幣會一定程度削弱原鏈的價值。

而也正是這次分叉,吳忌寒“礦霸”的惡名被傳揚開來。

BCH被分叉

2017年8月1日,比特幣分叉出BCH,支持BCH的一派中,不僅有比特大陸的創始人吳忌寒,還有一位日後同樣因為分叉,叱吒幣圈的風雲人物:Craig Steven Wright(CSW),人稱澳本聰。

當年,支持比特大陸擴容方案的技術團隊Bitcoin Unlimited(BU),是盟友,接納了CSW的吳忌寒,也曾多次邀請CSW參與BCH的高層會議。

時間輾轉不過1年,曾經與CSW並肩作戰的吳忌寒,最終刀兵相見。

戰書發出後,CSW在公開場合揚言:實際上他不支持2017年8月的BCH分叉,為糾正這個錯誤,他在快速積累算力,揚言攻擊BCH,並進一步攻擊消滅比特幣,使比特幣回到Core主導之前。

此言一出,他和比特大陸的友誼,瞬間分崩離析。

對於2018年11月BCH算力大戰的原因,主流觀點認為是CSW和吳忌寒對BCH發展路線的追求不可調和所致。以CSW為首的一方,傾向於讓BCH迴歸中本聰最初的規劃,而吳忌寒一方,則認為應該對BCH進行符合現實需求的改造。

在近日的直播中,親歷者江卓爾認為,CSW執意分出BSV另有原因。

他認為,CSW看起來是BSV社區的領袖,但其實CSW只是一枚棋子,BSV背後的金主和操控者,是賭場大佬Calvin Ayre,而Calvin Ayre的最終目標,是通過Coingeek從加拿大股市上賺錢。BCH分叉BSV,只是Calvin Ayre資本佈局中的一步,他認為,整場分叉是有計劃和預謀的。

面對江卓爾的指控,屏幕另一端的澳本聰沒有正面迴應。

對於此次分叉,有媒體曾詢問CSW:你想從這場戰鬥中獲得什麼?他回答道:“勝利。最終,原生比特幣。沒有其他妥協,也不會有任何妥協,我這裡沒有妥協。”

最終,在2018年11月16日,BCH分裂成了ABC和BSV。

CSW分叉出BSV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無法明晰,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這次分叉大戰,最終“背鍋”的,是BCH社區乃至整個加密貨幣。

誰才是真正的比特幣?

比特幣的分叉有兩種:軟分叉和硬分叉。

軟分叉是向後兼容的,即升級後新老節點都能正常運行;硬分叉則相反:所有節點都必須升級,不升級的節點不能正常運行。

硬分叉最大的風險在於,軟分叉是可以回滾的,因為是否依靠新的規則是可選的。但硬分叉不能回滾,如果升級出現bug,就只能再做一次硬分叉,這樣很容易陷入不斷分叉的險惡境地。

“分叉幣中真正能解決BTC網絡實際問題的,鳳毛麟角。”業內人士曾表示。

而自2017年8月之後的眾多分叉項目,實際上,也並沒有推動比特幣的發展,反而給比特幣帶來了無窮的後患。

比特幣錢包Xapo總裁Ted Rogers在形容比特幣分叉時說過一句話:“The Genie is out of the Bottle(妖怪已經放出了瓶子)。”

在BCH之後,跟風分叉比特幣、新出現的幣種就達十餘種:BCD、BCG、SBTC……這些打著改良、優化比特幣旗號的項目,除了圈錢,一無是處,還大大損害了比特幣,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第一次對比特幣進行硬分叉的比特大陸,就是那個“妖怪”。

對於曾攪動幣圈的BCH算力大戰,熊越高呼“BCH已死”,幣圈博主“BTC狙擊手”也不約而同地表示了同樣的觀點:“真正的BCH已經死了,剩下的,只是BCHabc和BCHsv這兩個分裂幣。”

“我們陷入了一場‘加密貨幣內戰’。”加密貨幣分析師Brian Kelly稱,交易者擔心在軟件升級後,比特幣和BCH市場將陷入放緩或“混亂”。

時至今日,關於誰完整了繼承中本聰意志,誰才是真正比特幣的討論,仍在持續。而數次分叉,導致的共識分裂,正在不斷削減著比特幣的共識,但一物兩面,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繁榮、壯大的加密貨幣生態。

當年主導硬分叉比特幣的比特大陸,日子也並不好過。

此前,有媒體根據洩露的比特大陸融資文件發現,比特大陸中國公司持有的BCH,超過100萬枚,數量佔了當時流通量的5%以上,此外,佔了自硬分叉以來總成交量的12.5%以上,可以說“直接控制了BCH”。

牢牢掌控BCH的比特大陸,享受了鎂光燈的同時,也深受其累。

2018年9月,比特大陸奔赴香港上市,在長達438頁的招股書中,比特大陸介紹稱,截至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在加密貨幣減值方面的損失,超過1億美元。眾所周知,這家公司持有的加密貨幣,有很大一部分是BCH。

剛剛誕生不久,勢單力薄的新生兒BCH,不得不依靠吳忌寒背後的力量,而這最終,也成為了比特大陸“甜蜜”的負擔。

動物世界裡,螞蟻巢要想對外擴張,必須依靠新蟻后離開蟻巢,去外面重新建造自己的獨立王國。

在數字貨幣的王國裡,對比特幣懷著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選擇不同道路後,也如新蟻后一樣自立門戶,開始了獨立發展歷程。

至於這些新的“蟻后”,認為自己是正統比特幣,計劃著超越比特幣,甚至取代比特幣。

一腔孤勇的背後,是對技術的崇拜,還是對金錢、權利的渴望,這就無人知曉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