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重回13000美元,央行為何半年內2度提及數字貨幣研發?

比特幣重回13000美元,央行為何半年內2度提及數字貨幣研發?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報

比特幣重回13000美元,央行為何半年內2度提及數字貨幣研發?

比特幣近期以一路飆升的漲勢,重回公眾視野。7月10日上午,比特幣重返13000美元,再創兩週內的新高;比特幣總市值為2308億美元,升至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的64.8%,這一比例也刷新了自2017年4月以來新高。

比特幣的躁動,加之Facebook加密貨幣項目Libra熱度的居高不下,也使幣圈玩家“重拾信仰”。與此同時,“正規軍”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情況也引起廣泛關注。

7月8日,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目前央行正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比特幣活躍 總市值再創新高

7月10日上午,比特幣重返13000美元,再創兩週內的新高。比特幣總市值為2308億美元,升至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的64.8%,這一比例刷新自2017年4月以來新高。

比特幣重回13000美元,央行為何半年內2度提及數字貨幣研發?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

近期A股區塊鏈概念活躍,10日上午,多隻區塊鏈概念股集體高開,截至收盤,區塊鏈概念指數微漲0.34%。數字認證、和仁科技、夢網集團、深大通等多隻個股漲幅超5%。

比特幣重回13000美元,央行為何半年內2度提及數字貨幣研發?


數據來源:同花順

美國時間7月9日,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美國芝商所(CME)的比特幣主力合約連續兩日上漲,收創今年6月26日以來新高。所有期限合約均一日漲逾300美元,連續兩日收於12000美元上方,其中12月合約已經突破13000美元關口。

BCtrend分析師Jeffrey認為,比特幣流量與市場人氣雙雙回升至今年高位,短期或將延續上行。

泡沫再現,還是“牛市”重啟?價格上漲背後的原因至關重要。

從目前市場的觀點看來,本次加密貨幣的價格飆升,主要因為Facebook發行加密貨幣Libra改善了基本面狀況,有望幫助比特幣重現2017年末的輝煌。

擁有約8萬客戶的英國金融交易機構CMC Markets近期調查稱,源於Facebook上月公佈穩定幣Libra的計劃,自今年5月中以來,投資者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諮詢明顯增加。Facebook公佈計劃不僅幫助提高了公眾對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意識,還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更主流的合法性。

Facebook Libra,改變世界還是打開魔盒?

6月18日,社交媒體Facebook加密貨幣項目Libra橫空出世,引發激烈探討。有人將Libra視作一種“超主權貨幣”,也有人認為,橫空出世的Libra會重塑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Libra在白皮書開篇簡明扼要地表明其使命: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Libra的白皮書中反覆強調其在全球轉賬和支付領域的野心,要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像發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樣簡單且具有成本優勢,甚至更安全可靠。”

libra是否真的會打破傳統金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國界並且無需手續費的加密貨幣呢?

王信表示,Libra對於各國貨幣政策、金融穩定,乃至對國際貨幣體系可能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但是,libra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國界並且無需手續費的加密貨幣仍面臨諸多障礙,最大的障礙,便是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監管。

法國財長勒梅爾表示,Libra不應被視為傳統貨幣的替代品,它絕不能、也不可能成為主權貨幣。各國政府有權"向Facebook要求一些擔保"。

英國央行行長和美聯儲主席均表示,Libra要面對高標準的監管要求。

澳大利亞央行行長稱,Libra有很多監管問題需要解決,他一直認為,加密貨幣不會登陸澳大利亞。

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發文稱,Libra創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動的可兌換數字貨幣。這類穩定幣的出現和發展,無論是從對貨幣政策的執行,還是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都離不開央行的支持和監管,以及各國央行及國際組織的監管合作。

央行半年兩度提及數字貨幣研發

各國監管層對於Libra的態度,繼第一時間的措手不及後,正陸續給出答案,而第一個較明確的答案,便是加大力度研發央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被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提起數字貨幣,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便是比特幣。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更像一種投資產品,因缺乏強有力的擔保機構維護其價格的穩定,其作為價值尺度的作用還未顯現,無法體現支付手段的職能。

但是,當國家主體對數字貨幣進行開發時,情況將會不一樣。

王信指出,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優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央行數字貨幣(CBDC)可以成為一種計息資產,滿足持有者對安全資產的儲備需求,也可成為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限。央行數字貨幣可成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一是央行可通過調整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二是有助於打破零利率下限。

據瞭解,中國人民銀行是最早對數字貨幣進行研究和試驗的中央銀行之一,與大多數人理解的數字貨幣不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實際上是“數字化的法幣”,王信稱,央行的數字貨幣在中國定義為M0,是現金一定程度的替代。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很難發揮貨幣的職能,只能稱之為加密資產,對法定貨幣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有限。

這已是我國央行在近半年內第二次公開表態推進數字貨幣研發。

今年2月,在2019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會議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提出,穩步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加強虛擬貨幣監測處置。

實際上,我國央行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究高度重視,對數字貨幣的研發已推進數年。

2014年,在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倡導下,央行成立發行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開始對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發工作。2015年,金融研究所成立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2017年5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2018年9月,該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

目前,經國務院批准,央行正組織市場機構,共同進行DC/EP(帶有數字貨幣特徵的支付工具)研發。

數字貨幣分析師肖磊表示,從戰略上,要建立適合國際化的數字貨幣,中國特色的數字貨幣,絕對不能簡單的是一種技術性的升級,把法幣數字化的過程,而是需要有至少三個特點:第一個是要有國際貨幣屬性,類似於人民幣目前的離岸市場等,可以選擇直接在海外發行;第二個是要有足夠的應用場景,至少可以藉助中國互聯網巨頭,或其他金融商業網絡來落地;第三個是要有實實在在的資產背書,比如黃金。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和本文鏈接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