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隨著光明乳業的年報出爐,中國上市乳企全部交卷。

2018年,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多行業都過得很艱苦,乳業卻是少數亮點之一,一份份飄紅的年報,顯示它們又走過收穫的一年。

這一年,伊利、蒙牛、飛鶴和雅士利等企業笑著多收了三五斗,然而,也有企業如寒室飲冰,比如光明、澳優、貝因美和皇氏集團等,或增產不增收,最慘的就是光明,收入利潤雙雙下降,風光不再。

那麼,誰是去年乳業競爭中的大贏家?誰又在鬱悶地唱著“涼涼”?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雙超格局依舊明顯,百億俱樂部添新成員

作為中國乳業最具分量的兩家代表性企業,伊利蒙牛的收成,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行業的興衰。幸好,這兩家公司都比較爭氣,都在2018年把業績做到了新高。

最大贏家是伊利,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95.53億元,同比增長16.89%,創歷史最大增幅,淨利潤為64.52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期增長10.32%,再創亞洲乳業新高。

數據顯示,伊利擁有母品牌“伊利”及20餘個子品牌,其中“金典”、“安慕希”、“金領冠”和“巧樂茲”等重點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高達34.3%。而讓這家巨頭保持業績堅挺的主要功臣,是液體乳產品,去年收入656.79億元,同比增長17.78%,無論從體量,還是增速上,都是羨煞旁人。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與伊利苦苦爭鬥十數載,也是其最大挑戰者的蒙牛,在“天生要強”的信念支持下,並沒有拉大和伊利的差距。

2018年,蒙牛營收689.77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上略遜於伊利,但其淨利潤為30.43億元,其48.6%的高速增勢足以藐視對手。和伊利一樣,蒙牛的主業也是液態奶,它以593.89億元的體量佔到了蒙牛全部營收的86.1%。

可惜,三大收購案例憂大於喜:雅士利扭虧為盈,但利潤只有可憐的0.52億元,而現代牧業一家就報虧4.96億元,最拉蒙牛“後牛腿”的是中國聖牧,虧損高達22.25億元。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除了兩個老大,還有幾顆百億俱樂部的新星也值得關注,比如健合集團。

2018年,健合集團旗下3大業務十分爭氣,共同推動集團營業收入達到101.33億元,同比增長25.2%,純利為24億元,同比增長10.5%。

最給力的是旗下超高端有機子品牌Healthy Times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銷售額增長了171.8%,傲視行業平均水平,並助推健合集團的中國奶粉業務整體增長21.3%,達到45.1億元,市場佔有率上升為5.9%。同時,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板塊(BNC)中的另一主要產品,Biostime合生元益生菌賣出了10.4億元,同比增長33.69%。

在集團Swisse運營的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ANC)業務上,它的銷售收入為42.4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以中國市場表現為最,中國市場的銷售增加了63.2%。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2018年這幾家成績亮眼,而從它們的動作上看,新一年可能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伊利在2018年在不斷進行品類拓展,擴充業務範圍,推出植物蛋白飲料、能量飲料等新品,並進軍礦泉水行業,一個橫跨大健康食品的產業佈局已經初具規模;蒙牛除了在常溫、低溫、冰品和奶粉等業務上加大投入之外,在國際化道路上也是越走越遠,在世界盃大出風頭後,又在印度尼西亞建設了中國乳企在東南亞的第一家工廠;健合集團在嬰幼兒營養品、保健品領域,可以說已經搶佔中國市場先機,為進一步擴展奠定基礎。

從業務類型到市場範圍,三家企業都藉助優勢不斷擴展,它們的發展值得期待。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光明乳業成“速降冠軍”,貝因美勉強保殼

作為上市乳企中最後的年報發佈者,這本身就是一種尷尬。而乳業豐年裡的欠收,確實讓老牌的光明乳業臉上有些掛不住,哪怕它的整體實力還位居行業前3。

2018年,光明乳業實現營收209.86億元,同比下降4.71%,僅次於伊利和蒙牛;實現淨利3.42億元,同比銳降44.87%,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去年的“速降冠軍”。也正因為此,光明乳業在資本市場上遭遇看空,其市值不及身後的飛鶴乳業和健合集團。

從業務板塊來看,光明乳業雙線潰敗。乳製品製造業營收為178.78億元,同比降5.68%,主因是液態奶業務完全不敵伊利蒙牛,營收下降了9.66%,另一大業務是牧業,營收為23.82億元,比前年同期少收了1.44%。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貝因美則是2018年最受關注的企業,因為它面臨最後的“保殼”之戰。同時,它也是最具爭議的企業,因為它的成功“保殼”,靠的不是硬實力。

2018年,貝因美實現營收24.76億元,同比下降6.92%,連續6年業績下滑;營業利潤為0.6億元,成功扭虧,卸下了上市公司摘牌的壓力。

貝因美認為成功扭虧的原因在於加強了主營業務及關鍵要素的投入,調整品類機構,調整區域渠道發展策略,大力發展新零售,加強市場秩序維護,從而優化了整體營收結構,提高了利潤貢獻。

但從財報數據來看,原因可能不止於此。一方面是奶粉和米粉的營收下滑,另一方面是營業成本在增加,要做到利潤增加,顯然有主業之外的收入在支撐。事實上,在2018年,貝因美拿到了1.05億元的政府補助,還有0.41億元的政府搬遷補償,而出售旗下貝因美豆逗兒童營養食品公司,又獲得了0.45億元的收益,此外,出售遍佈全國的12套房產也為利潤增厚0.26億元。據測算,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貝因美2018年將淨虧損2.17億元。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不過總的來看,光明乳業和貝因美基礎仍在,一個仍是行業前三,另一個刪繁就簡加上宣傳到位,反而給人枯木逢春的感覺。同時,經歷了不同大小的內部動盪,這兩家公司的新決策者已經基本固定,只要策略得當,還是很有逆襲的希望。

看光明乳業,去年收購了牛奶棚66.27%的股權,希望對方的渠道資源與公司現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並且在濮韶華接手之後,確定了豐富產品品類,彌補冷飲業務空白等策略,收購了上海益民一廠100%的股權。從渠道和品類著手,正是戳中了光明乳業的痛點,看看調整之後,新一年是否能有收穫。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而貝因美在謝宏、包秀飛組成的新團隊帶領下,新一年瞄準有機奶粉、羊奶粉、特配奶粉三大最具增長潛力的奶粉品類,雖然說是“小而美”路線,但野心不小,看來也是卯足了勁。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

2018年企業們各有得失,但從各家的規劃上看,過得好的準備一鼓作氣,業績差的也是積極調整,新的一年估計又是一番龍爭虎鬥,還是大有看頭!成敗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我是知食君,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媒體奶爸,歡迎點擊關注,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往期好文:

恆天然貝因美緣盡2019?

2018奶粉電商大數據:三段奶粉持續增長,外資頭部品牌吃香!

特配奶粉成行業新增長點,貝因美、聖元能否追上美贊臣、雅培?


2018國內乳企財報:雙超高歌進軍國際,光明貝因美受挫但路已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