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北斗+”加速落地 融合應用多點開花

作者 郭超凱

漁船藉助北斗導航規劃航行路線、可實時監測飛機位置的“天空之鏡”系統、為運動物體提供釐米級定位的北斗芯片……諸多“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亮相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吸引大量民眾圍觀。

據統計,2018年中國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已形成由北斗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

北斗助力漁業安全生產

目前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於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救災減災等領域,其在漁業生產的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介紹,中國已有7萬餘艘漁船和執法船安裝了北斗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

由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漁業安全生產通信指揮系統”依靠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實現對漁船實時定位、路徑規劃、變更報廢、漁業捕撈等全生命週期管理。

“漁船安裝北斗終端之後,漁船的位置信息就會顯示在該系統平臺上,我們可以實時觀測到漁船的位置,還能顯示漁船編號、使用年限和狀態信息,對漁船進行指揮調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系統尋找到漁船的所在位置,另一方面還可以監測到漁船的實時狀態。”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侯倩介紹說。

侯倩表示,除了實時位置監測以外,“漁業安全生產通信指揮系統”還可以為漁船規劃航行路線。“假設近期預測到有強風,指揮平臺就會播發強風預警信息,漁民通過終端收到信息後,在返程途中系統會為他們規劃好返程路線,非常方便。”

此外,用戶在使用“漁業安全生產通信指揮系統”時還可以提前設置好“電子圍欄”,一旦漁船到達臨界位置,終端就會實時報警,警示漁船不要再往前走,避免誤入外國海域。目前該系統已在渤海、南海等海域投入使用。

“天空之鏡”實時監測飛機位置

為建立星空地一體化的全空域實時安全星基監視系統,避免馬航MH370等類似事故再次發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正在研發“天空之鏡”全球航空安全星基監視系統。

中國電科54所衛星導航部主任王珏介紹稱,“天空之鏡”系統依託北斗及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可以實時跟蹤和報告航班的位置,能有效地提高航班的安全性。

“目前空中管制和監視主要通過地面監視雷達來跟蹤飛行,這種方法在陸地上運用沒問題,但在海洋中就會出現盲區。”王珏說道,“馬航MH370事故發生時,飛機就在印度洋上,航空管制系統無法接收到它的實時位置。因此國家希望建立實時航空安全星基監視系統,解決相關問題。”

中國電科54所“天空之鏡”項目負責人葉紅軍告訴記者,該系統第一顆試驗衛星計劃在6月初發射,並完成2年的試驗驗證。

按計劃,中國電科將在未來2年內發射數顆衛星,完成區域組網覆蓋,後續依託國家重大工程“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計劃發射約數十顆衛星,在2030年前實現實時連續可靠運行,正式為航空公司提供商業服務。

北斗芯片工藝水平精益求精

在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廣州海格通信集團發佈了中國首個支持北斗三號應用的基帶+射頻全芯片解決方案。

此次發佈的兩款全頻點覆蓋的衛星導航高精度芯片——“海豚一號”基帶芯片和北斗三號RX37系列射頻芯片,若進行組合應用,可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自動駕駛無人機和機器人等人工智能設備提供精準位置服務解決方案。

目前國產北斗芯片工藝水平已邁入28納米時代。據介紹,國產北斗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累計銷量突破8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佔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30%和90%。

對此,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國產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