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
"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亞馬遜雨林正在蔓延的火情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通常,起火作為森林系統自我更新的機制並不罕見,被燃燒的多是地表的枯枝落葉,不會影響高大的樹木。但這次亞馬遜大火卻非比尋常,由於目前處於雨林旱季,降水較少,加上強風推動,火勢蔓延迅速,所到之處連高大的樹木也不能倖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流通全球。這也是佔地500多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原因:這片森林產生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

但如今,火勢已蔓延1700英里的亞馬遜雨林卻因為樹木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大氣層釋放出大量的碳排放,讓人痛心。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週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

那麼,如此嚴重的火情與高頻次的火災發生率,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呢?對此,美國航天局(NASA)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一般認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與乾燥的旱季有關。NASA解釋道,每年的7月和8月,雨林的旱季來到,巴西農民會習慣放火清理農田,以用於農業和其它用途。一般這種行為會在9月初達到高峰,並在11月左右停止。 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表示,這一次火災多發系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起。

來自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人為因素是今年大火的罪魁禍首:雖然旱季雨林火災會頻繁,但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值,不算太異常。我們曾有過比這還嚴重的乾旱,也不會發生這麼多火災。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今年人們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行為要比去年嚴重得多。在1月至8月的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了3440平方公里,比2018年的減少面積高出40%。

有趣的是,提倡對亞馬遜雨林擴大商業開發規模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質疑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雨林惡化的數據,已在8月2日將其所長裡卡多·加爾旺解職。

孰是孰非,這裡不下論斷。今天小編想給各位介紹的是,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開墾後,是如何被使用的。

"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亞馬遜雨林正在蔓延的火情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通常,起火作為森林系統自我更新的機制並不罕見,被燃燒的多是地表的枯枝落葉,不會影響高大的樹木。但這次亞馬遜大火卻非比尋常,由於目前處於雨林旱季,降水較少,加上強風推動,火勢蔓延迅速,所到之處連高大的樹木也不能倖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流通全球。這也是佔地500多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原因:這片森林產生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

但如今,火勢已蔓延1700英里的亞馬遜雨林卻因為樹木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大氣層釋放出大量的碳排放,讓人痛心。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週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

那麼,如此嚴重的火情與高頻次的火災發生率,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呢?對此,美國航天局(NASA)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一般認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與乾燥的旱季有關。NASA解釋道,每年的7月和8月,雨林的旱季來到,巴西農民會習慣放火清理農田,以用於農業和其它用途。一般這種行為會在9月初達到高峰,並在11月左右停止。 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表示,這一次火災多發系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起。

來自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人為因素是今年大火的罪魁禍首:雖然旱季雨林火災會頻繁,但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值,不算太異常。我們曾有過比這還嚴重的乾旱,也不會發生這麼多火災。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今年人們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行為要比去年嚴重得多。在1月至8月的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了3440平方公里,比2018年的減少面積高出40%。

有趣的是,提倡對亞馬遜雨林擴大商業開發規模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質疑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雨林惡化的數據,已在8月2日將其所長裡卡多·加爾旺解職。

孰是孰非,這裡不下論斷。今天小編想給各位介紹的是,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開墾後,是如何被使用的。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雨林與開墾後的農田之間的邊界。雨林砍伐作為農業用地,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因此這些土地通常被用作動物飼養及種植動物飼養所需的糧食飼料:大豆。

"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亞馬遜雨林正在蔓延的火情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通常,起火作為森林系統自我更新的機制並不罕見,被燃燒的多是地表的枯枝落葉,不會影響高大的樹木。但這次亞馬遜大火卻非比尋常,由於目前處於雨林旱季,降水較少,加上強風推動,火勢蔓延迅速,所到之處連高大的樹木也不能倖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流通全球。這也是佔地500多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原因:這片森林產生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

但如今,火勢已蔓延1700英里的亞馬遜雨林卻因為樹木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大氣層釋放出大量的碳排放,讓人痛心。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週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

那麼,如此嚴重的火情與高頻次的火災發生率,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呢?對此,美國航天局(NASA)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一般認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與乾燥的旱季有關。NASA解釋道,每年的7月和8月,雨林的旱季來到,巴西農民會習慣放火清理農田,以用於農業和其它用途。一般這種行為會在9月初達到高峰,並在11月左右停止。 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表示,這一次火災多發系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起。

來自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人為因素是今年大火的罪魁禍首:雖然旱季雨林火災會頻繁,但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值,不算太異常。我們曾有過比這還嚴重的乾旱,也不會發生這麼多火災。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今年人們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行為要比去年嚴重得多。在1月至8月的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了3440平方公里,比2018年的減少面積高出40%。

有趣的是,提倡對亞馬遜雨林擴大商業開發規模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質疑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雨林惡化的數據,已在8月2日將其所長裡卡多·加爾旺解職。

孰是孰非,這裡不下論斷。今天小編想給各位介紹的是,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開墾後,是如何被使用的。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雨林與開墾後的農田之間的邊界。雨林砍伐作為農業用地,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因此這些土地通常被用作動物飼養及種植動物飼養所需的糧食飼料:大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據統計,在巴西境內,已有30%的可耕地被用來提供給牲畜生存的空間,40%的農業用地用來給動物種植飼料作物,其中大豆的種植面積超過所有穀物地的總和。

大規模的動物蓄養及飼料作物種植,讓今天的巴西已穩居牛肉最大出口國的地位,那麼巴西出產的肉類與大豆銷往何處呢?

根據“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的數字,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64萬公噸,較去年上漲11%,金額達到65.7億美元。中國香港和大陸為巴西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場,分別佔巴西牛肉出口的24%和22.63%,其次是歐盟和阿聯酋。 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近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受中國市場推動,今年7月份,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了15.57萬噸,同比增長了15.9%,出口量達到了年內最高。另據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的數據,今年7月份,巴西豬肉出口表現同樣也創下了年內最佳,在出口的6.79萬噸豬肉中,中國買走了三分之一以上

大豆出口方面,2018年,中國從國際上進口了8803.1萬噸大豆,約為進口糧食總量的81.13%,而巴西,正是中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交易國。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更使得巴西坐收漁翁之利,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也逐漸開始偏向南美洲。

大豆,是工業化養殖,尤其雞、豬的主要飼料來源,而中國肉類消費量最大的兩個品類,也剛好是豬肉和雞肉,對大豆的巨量需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亞馬遜雨林正在蔓延的火情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通常,起火作為森林系統自我更新的機制並不罕見,被燃燒的多是地表的枯枝落葉,不會影響高大的樹木。但這次亞馬遜大火卻非比尋常,由於目前處於雨林旱季,降水較少,加上強風推動,火勢蔓延迅速,所到之處連高大的樹木也不能倖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流通全球。這也是佔地500多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原因:這片森林產生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

但如今,火勢已蔓延1700英里的亞馬遜雨林卻因為樹木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大氣層釋放出大量的碳排放,讓人痛心。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週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

那麼,如此嚴重的火情與高頻次的火災發生率,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呢?對此,美國航天局(NASA)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一般認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與乾燥的旱季有關。NASA解釋道,每年的7月和8月,雨林的旱季來到,巴西農民會習慣放火清理農田,以用於農業和其它用途。一般這種行為會在9月初達到高峰,並在11月左右停止。 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表示,這一次火災多發系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起。

來自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人為因素是今年大火的罪魁禍首:雖然旱季雨林火災會頻繁,但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值,不算太異常。我們曾有過比這還嚴重的乾旱,也不會發生這麼多火災。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今年人們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行為要比去年嚴重得多。在1月至8月的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了3440平方公里,比2018年的減少面積高出40%。

有趣的是,提倡對亞馬遜雨林擴大商業開發規模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質疑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雨林惡化的數據,已在8月2日將其所長裡卡多·加爾旺解職。

孰是孰非,這裡不下論斷。今天小編想給各位介紹的是,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開墾後,是如何被使用的。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雨林與開墾後的農田之間的邊界。雨林砍伐作為農業用地,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因此這些土地通常被用作動物飼養及種植動物飼養所需的糧食飼料:大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據統計,在巴西境內,已有30%的可耕地被用來提供給牲畜生存的空間,40%的農業用地用來給動物種植飼料作物,其中大豆的種植面積超過所有穀物地的總和。

大規模的動物蓄養及飼料作物種植,讓今天的巴西已穩居牛肉最大出口國的地位,那麼巴西出產的肉類與大豆銷往何處呢?

根據“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的數字,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64萬公噸,較去年上漲11%,金額達到65.7億美元。中國香港和大陸為巴西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場,分別佔巴西牛肉出口的24%和22.63%,其次是歐盟和阿聯酋。 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近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受中國市場推動,今年7月份,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了15.57萬噸,同比增長了15.9%,出口量達到了年內最高。另據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的數據,今年7月份,巴西豬肉出口表現同樣也創下了年內最佳,在出口的6.79萬噸豬肉中,中國買走了三分之一以上

大豆出口方面,2018年,中國從國際上進口了8803.1萬噸大豆,約為進口糧食總量的81.13%,而巴西,正是中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交易國。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更使得巴西坐收漁翁之利,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也逐漸開始偏向南美洲。

大豆,是工業化養殖,尤其雞、豬的主要飼料來源,而中國肉類消費量最大的兩個品類,也剛好是豬肉和雞肉,對大豆的巨量需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巴西每年出口80萬頭活牛,圖為可以裝載14000頭活牛的遠洋貨輪離港啟航

面對肉類價格上漲,目前國內採取的措施仍然著重於增加供給量,以此調控市場價格,但這樣的做法,會進一步激發巴西擴大亞馬遜雨林的開採規模,增加農用地的面積,以此滿足中國市場的胃口,同時達成本國經濟增長的期許。

但這真的是長遠之計嗎?調查顯示,亞馬遜雨林自1978年以來,有超過750,000平方千米的面積已被砍伐殆盡,並且以每年1%的比例在縮減,這意味著以此速度100年後雨林會徹底消失。

作為一個巨大的水文引擎,亞馬遜在全球氣候調節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大量的水藉由亞馬遜巨大的體積通過蒸發釋放進入大氣,或通過亞馬遜河流入海洋,形成洋流,而氣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洋流驅動的:洋流把溫暖的水從赤道輸送到兩極,把寒冷的水從兩極輸送到熱帶。

如果沒有這些洋流,地區氣溫將會極端得多。而亞馬遜雨林規模的大幅縮減,勢必導致洋流活動減弱,可以預見亞馬遜雨林未來會出現更嚴重的乾旱,全球異常氣候出現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根據前面列舉的數據,如果說遠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的命運掌握在中國人的手裡,可能也並非誇大其詞。我們當然可以指責,巴西現任總統缺少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盲目鼓勵亞馬遜雨林的人為開發。

但細心想想,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當本土的動物產品和動物飼料供給量無法滿足國人的胃口,需要國外進口時,我們的食物選擇是不是也在決定著他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呢?

若把地球可持續的未來寄望於他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必然會失望連連,因為無法掌控。那麼,回到自身,除了祈福外,我們能為亞馬遜雨林做的最好的事,莫過於減少吃肉了。

希望這一次的亞馬遜大火,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全球食物體系與地球生態的密切關聯,看得更真,想得更深。


部分參考來源:

  • 你的碗裡,裝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
  • 《天災還是人禍?關於亞馬遜大火,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和美國航天局各執一詞 》,時代週報·搜狐專欄
  • 【7月|連線精選】巴西遇見了(供肉給)中國!Brazil meats China!
"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亞馬遜雨林正在蔓延的火情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通常,起火作為森林系統自我更新的機制並不罕見,被燃燒的多是地表的枯枝落葉,不會影響高大的樹木。但這次亞馬遜大火卻非比尋常,由於目前處於雨林旱季,降水較少,加上強風推動,火勢蔓延迅速,所到之處連高大的樹木也不能倖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流通全球。這也是佔地500多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原因:這片森林產生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

但如今,火勢已蔓延1700英里的亞馬遜雨林卻因為樹木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大氣層釋放出大量的碳排放,讓人痛心。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週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

那麼,如此嚴重的火情與高頻次的火災發生率,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呢?對此,美國航天局(NASA)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一般認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與乾燥的旱季有關。NASA解釋道,每年的7月和8月,雨林的旱季來到,巴西農民會習慣放火清理農田,以用於農業和其它用途。一般這種行為會在9月初達到高峰,並在11月左右停止。 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表示,這一次火災多發系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起。

來自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人為因素是今年大火的罪魁禍首:雖然旱季雨林火災會頻繁,但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值,不算太異常。我們曾有過比這還嚴重的乾旱,也不會發生這麼多火災。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今年人們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行為要比去年嚴重得多。在1月至8月的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了3440平方公里,比2018年的減少面積高出40%。

有趣的是,提倡對亞馬遜雨林擴大商業開發規模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質疑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雨林惡化的數據,已在8月2日將其所長裡卡多·加爾旺解職。

孰是孰非,這裡不下論斷。今天小編想給各位介紹的是,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開墾後,是如何被使用的。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雨林與開墾後的農田之間的邊界。雨林砍伐作為農業用地,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因此這些土地通常被用作動物飼養及種植動物飼養所需的糧食飼料:大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據統計,在巴西境內,已有30%的可耕地被用來提供給牲畜生存的空間,40%的農業用地用來給動物種植飼料作物,其中大豆的種植面積超過所有穀物地的總和。

大規模的動物蓄養及飼料作物種植,讓今天的巴西已穩居牛肉最大出口國的地位,那麼巴西出產的肉類與大豆銷往何處呢?

根據“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的數字,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64萬公噸,較去年上漲11%,金額達到65.7億美元。中國香港和大陸為巴西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場,分別佔巴西牛肉出口的24%和22.63%,其次是歐盟和阿聯酋。 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近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受中國市場推動,今年7月份,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了15.57萬噸,同比增長了15.9%,出口量達到了年內最高。另據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的數據,今年7月份,巴西豬肉出口表現同樣也創下了年內最佳,在出口的6.79萬噸豬肉中,中國買走了三分之一以上

大豆出口方面,2018年,中國從國際上進口了8803.1萬噸大豆,約為進口糧食總量的81.13%,而巴西,正是中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交易國。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更使得巴西坐收漁翁之利,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也逐漸開始偏向南美洲。

大豆,是工業化養殖,尤其雞、豬的主要飼料來源,而中國肉類消費量最大的兩個品類,也剛好是豬肉和雞肉,對大豆的巨量需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巴西每年出口80萬頭活牛,圖為可以裝載14000頭活牛的遠洋貨輪離港啟航

面對肉類價格上漲,目前國內採取的措施仍然著重於增加供給量,以此調控市場價格,但這樣的做法,會進一步激發巴西擴大亞馬遜雨林的開採規模,增加農用地的面積,以此滿足中國市場的胃口,同時達成本國經濟增長的期許。

但這真的是長遠之計嗎?調查顯示,亞馬遜雨林自1978年以來,有超過750,000平方千米的面積已被砍伐殆盡,並且以每年1%的比例在縮減,這意味著以此速度100年後雨林會徹底消失。

作為一個巨大的水文引擎,亞馬遜在全球氣候調節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大量的水藉由亞馬遜巨大的體積通過蒸發釋放進入大氣,或通過亞馬遜河流入海洋,形成洋流,而氣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洋流驅動的:洋流把溫暖的水從赤道輸送到兩極,把寒冷的水從兩極輸送到熱帶。

如果沒有這些洋流,地區氣溫將會極端得多。而亞馬遜雨林規模的大幅縮減,勢必導致洋流活動減弱,可以預見亞馬遜雨林未來會出現更嚴重的乾旱,全球異常氣候出現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根據前面列舉的數據,如果說遠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的命運掌握在中國人的手裡,可能也並非誇大其詞。我們當然可以指責,巴西現任總統缺少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盲目鼓勵亞馬遜雨林的人為開發。

但細心想想,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當本土的動物產品和動物飼料供給量無法滿足國人的胃口,需要國外進口時,我們的食物選擇是不是也在決定著他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呢?

若把地球可持續的未來寄望於他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必然會失望連連,因為無法掌控。那麼,回到自身,除了祈福外,我們能為亞馬遜雨林做的最好的事,莫過於減少吃肉了。

希望這一次的亞馬遜大火,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全球食物體系與地球生態的密切關聯,看得更真,想得更深。


部分參考來源:

  • 你的碗裡,裝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
  • 《天災還是人禍?關於亞馬遜大火,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和美國航天局各執一詞 》,時代週報·搜狐專欄
  • 【7月|連線精選】巴西遇見了(供肉給)中國!Brazil meats China!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良食基金」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旗下關注食物與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基金,旨在引領食物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通過良善的食物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亞馬遜雨林正在蔓延的火情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通常,起火作為森林系統自我更新的機制並不罕見,被燃燒的多是地表的枯枝落葉,不會影響高大的樹木。但這次亞馬遜大火卻非比尋常,由於目前處於雨林旱季,降水較少,加上強風推動,火勢蔓延迅速,所到之處連高大的樹木也不能倖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在控制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雨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吐出新鮮的氧氣流通全球。這也是佔地500多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原因:這片森林產生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

但如今,火勢已蔓延1700英里的亞馬遜雨林卻因為樹木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大氣層釋放出大量的碳排放,讓人痛心。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報告,今年亞馬遜雨林發生了72843次火災,比去年創紀錄地增加了83%。僅過去一週內,就發現了9000多起火災。

那麼,如此嚴重的火情與高頻次的火災發生率,究竟是自然現象,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呢?對此,美國航天局(NASA)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

一般認為,亞馬遜雨林的火災與乾燥的旱季有關。NASA解釋道,每年的7月和8月,雨林的旱季來到,巴西農民會習慣放火清理農田,以用於農業和其它用途。一般這種行為會在9月初達到高峰,並在11月左右停止。 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表示,這一次火災多發系乾燥天氣、強風及高溫等多種因素作用而起。

來自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的研究人員卻認為,人為因素是今年大火的罪魁禍首:雖然旱季雨林火災會頻繁,但今年亞馬遜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值,不算太異常。我們曾有過比這還嚴重的乾旱,也不會發生這麼多火災。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表示,今年人們對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砍伐和焚燒行為要比去年嚴重得多。在1月至8月的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了3440平方公里,比2018年的減少面積高出40%。

有趣的是,提倡對亞馬遜雨林擴大商業開發規模的巴西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質疑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發佈的2019年雨林惡化的數據,已在8月2日將其所長裡卡多·加爾旺解職。

孰是孰非,這裡不下論斷。今天小編想給各位介紹的是,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開墾後,是如何被使用的。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始雨林與開墾後的農田之間的邊界。雨林砍伐作為農業用地,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因此這些土地通常被用作動物飼養及種植動物飼養所需的糧食飼料:大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據統計,在巴西境內,已有30%的可耕地被用來提供給牲畜生存的空間,40%的農業用地用來給動物種植飼料作物,其中大豆的種植面積超過所有穀物地的總和。

大規模的動物蓄養及飼料作物種植,讓今天的巴西已穩居牛肉最大出口國的地位,那麼巴西出產的肉類與大豆銷往何處呢?

根據“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的數字,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64萬公噸,較去年上漲11%,金額達到65.7億美元。中國香港和大陸為巴西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場,分別佔巴西牛肉出口的24%和22.63%,其次是歐盟和阿聯酋。 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近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受中國市場推動,今年7月份,巴西牛肉出口量達到了15.57萬噸,同比增長了15.9%,出口量達到了年內最高。另據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的數據,今年7月份,巴西豬肉出口表現同樣也創下了年內最佳,在出口的6.79萬噸豬肉中,中國買走了三分之一以上

大豆出口方面,2018年,中國從國際上進口了8803.1萬噸大豆,約為進口糧食總量的81.13%,而巴西,正是中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交易國。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更使得巴西坐收漁翁之利,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也逐漸開始偏向南美洲。

大豆,是工業化養殖,尤其雞、豬的主要飼料來源,而中國肉類消費量最大的兩個品類,也剛好是豬肉和雞肉,對大豆的巨量需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巴西每年出口80萬頭活牛,圖為可以裝載14000頭活牛的遠洋貨輪離港啟航

面對肉類價格上漲,目前國內採取的措施仍然著重於增加供給量,以此調控市場價格,但這樣的做法,會進一步激發巴西擴大亞馬遜雨林的開採規模,增加農用地的面積,以此滿足中國市場的胃口,同時達成本國經濟增長的期許。

但這真的是長遠之計嗎?調查顯示,亞馬遜雨林自1978年以來,有超過750,000平方千米的面積已被砍伐殆盡,並且以每年1%的比例在縮減,這意味著以此速度100年後雨林會徹底消失。

作為一個巨大的水文引擎,亞馬遜在全球氣候調節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大量的水藉由亞馬遜巨大的體積通過蒸發釋放進入大氣,或通過亞馬遜河流入海洋,形成洋流,而氣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洋流驅動的:洋流把溫暖的水從赤道輸送到兩極,把寒冷的水從兩極輸送到熱帶。

如果沒有這些洋流,地區氣溫將會極端得多。而亞馬遜雨林規模的大幅縮減,勢必導致洋流活動減弱,可以預見亞馬遜雨林未來會出現更嚴重的乾旱,全球異常氣候出現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根據前面列舉的數據,如果說遠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的命運掌握在中國人的手裡,可能也並非誇大其詞。我們當然可以指責,巴西現任總統缺少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盲目鼓勵亞馬遜雨林的人為開發。

但細心想想,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當本土的動物產品和動物飼料供給量無法滿足國人的胃口,需要國外進口時,我們的食物選擇是不是也在決定著他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呢?

若把地球可持續的未來寄望於他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必然會失望連連,因為無法掌控。那麼,回到自身,除了祈福外,我們能為亞馬遜雨林做的最好的事,莫過於減少吃肉了。

希望這一次的亞馬遜大火,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全球食物體系與地球生態的密切關聯,看得更真,想得更深。


部分參考來源:

  • 你的碗裡,裝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
  • 《天災還是人禍?關於亞馬遜大火,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和美國航天局各執一詞 》,時代週報·搜狐專欄
  • 【7月|連線精選】巴西遇見了(供肉給)中國!Brazil meats China!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良食基金」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旗下關注食物與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基金,旨在引領食物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通過良善的食物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已經燒了3周的亞馬遜森林大火”,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