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這是生活書店2019年的第68篇推送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18時許,位於巴黎市中心、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古老建築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一時間,震驚世界。全球都為之感到惋惜。這個在1163年開工,1345年才竣工,耗時近200年修建的古老藝術瑰寶,近年來在整修。中間的尖頂塔修復要花費預計600萬歐,應該要修到2022年。偶然發生的大火是誰也沒想到的,巴黎聖母院即將面臨的是更長久的修繕工作。好在可以通過《歐遊看建築》這本書欣賞巴黎聖母院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文章節選自《歐遊看建築》(羅慶鴻 / 張倩儀 合著),三聯生活書店出版。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巴黎

聖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

(1163—1250年)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在聖母院的側面可以看到尖拱、尖塔、扶壁等哥特風格。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正門上面有圓形玫瑰窗,是羅馬風的遺存。

教堂矗立於巴黎的中心,是老巴黎的象徵,據說巴黎到外地的距離就是以聖母院的廣場作為起始點的。巴黎聖母院始建於哥特建築初興的時間和地方,是開創性的建築物,無怪乎被視為哥特建築的代表作。加上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名聲,使它成為遊人必到的參觀點。

聖母院是法蘭克王國的路易七世為了樹立國都巴黎是歐洲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形象,和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共同倡議修建的,在12—14世紀是歐洲各地教堂建築的典範。 路易七世曾率領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雖然沒有什麼成果,但可以知道當時法蘭克王國稱雄的企圖心。而聖母院則可說是體現這種企圖心的建築。

教堂從1163年開始興建,由多個著名建築師先後接手,近二百年才建成。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門洞上的層層雕刻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聖母院平面圖,顯示已擺脫了羅馬建築承重牆結構的影響。

外觀看點

當你來到塞納河畔,在教堂前的廣場上,面對聖母院,如果你覺得它不像你印象中的哥特建築那麼拔地而起,尖頂直豎,而像科隆大教堂或英國國會那樣,不要忘了這是早期哥特建築,哥特風格還未發展到極端。聖母院已經完整體現了哥特的新精神,又融合了羅馬風的不少元素,而且融合得天衣無縫,這也是它值得欣賞的地方。

聖母院朝西,這是哥特式教堂的基本朝向。正面三間,底層是三個尖拱的進口,三個深深的門洞上有層層雕刻,在正門上面有圓形玫瑰窗,這都是羅馬風的遺存。南北兩個對稱的鐘樓,有高窄的尖拱開口,裝飾柱上突起纖巧的石雕裝飾,你已經見到哥特風格的面貌了。鐘樓和第二層之間的裝飾帶,是一列連拱廊,外牆用拱廊裝飾雖然是羅馬風的常用手法,但細巧的柱身和雕飾透露出哥特的味道。從正面你還可以窺見主堂的塔尖。

順便看看立面第二層和底層中間裝飾帶上一列28個國王雕像,這是當年王權和神權緊密關係的例證。

爬上鐘樓俯瞰的話,除了近觀精巧的石雕,還可留意簷角的那些滴水怪獸。這些中世紀怪獸一度因為不符合後來的審美趣味而被搬走,後來才重新裝上。

不爬鐘樓的話,不妨好好繞一圈來看看聖母院吧, 尤其是有名的飛扶壁,那是要從外側和後面才能看到的。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在聖母院的側面可以看到尖拱、尖塔、扶壁等哥特風格。

轉到側面,可見到教堂保留了羅馬風的金字形木結構屋頂,但又豎起很多尖塔,大小不同的尖塔,統一了整體建築的風格,也加強了垂直造型的視覺效果。在主堂和耳堂交叉點上沒有用傳統的穹頂(dome),而是建了一個大尖塔,使建築物看來更高。原塔在1250年完成,內藏七個鍾,與正立面的南北鐘樓組成鐘樓群。這許多大小不同的鐘,可譜成不同的鐘聲組合,數世紀以來,-直為巴黎市民傳送宗教活動的訊息。原來的尖塔在18世紀末倒塌,現在看到的是19世紀法國建築大師勒杜克( Vllet-le-Duc )的作品,已不作鐘樓使用,而成了教堂的避雷裝置。塔裡放新約四福音傳播者(馬可、路加、約翰、馬太)的雕像;塔尖的雄雞是教廷送的,象徵法國人受到宗教庇枯。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飛扶壁和它們上面的神龕

飛扶璧支撐著教堂沉重的屋項和牆身的骨架,但造型輕巧活潑,充滿動感。在落地一側的頂上,或做成聖像龕,或做成矗立尖塔,增加重量,幫助抵消側推力。它是最容易看明白結構和裝飾藝術怎樣融為一體的例子,有興趣於建築和創意藝術者不要錯過。順便一提,除了聖母像,其他聖像的龕都放在室外,也是聖母院的特色。

聖母院利用尖拱、尖塔、扶壁、花飾格窗和精巧細緻的石藝等創造出哥特的新風格,在聖母院的側面你可以細細品賞。

飛扶壁的功能和藝術

飛扶壁結合兩個概念,羅馬建築的笨重磚扶壁和助拱的骨架。這在建築史上有多重意義:首先,使骨架和扶壁連為一體,擺脫了以往承重牆結構的侷限;其次,現存的飛扶壁是經過多次失敗、調整、嘗試後的成果,這個骨架結構的技術概念對日後的建築發展影響深遠。

  • 小提示



    如果你從倒面無法輕易著見全貌,可以跑到河對岸的square Jean XX111公園。

內部看點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尖拱的內部

走進教堂,馬上感覺到和教堂外截然不同。教堂裡裝修簡約,石工藝仍然相當細緻,牆上卻沒有任何貼面,更沒有繁複的裝飾。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巴黎聖母院中著名的玫瑰花窗

佈局是在羅馬建築傳統的長方形會堂(basilica)加上耳房,大堂由兩排柱劃分為主堂、側堂,最盡頭是神殿;但是尖拱頂創造出來的空間,對中世紀的人來說,既高大又深邃,高大的窗戶令教堂內部光線充足。牆上不用壁畫和馬賽克鑲拼畫,改用新流行的染色玻璃,將宗教故事畫裝嵌在窗戶上。彩色的窗戶裝飾和簡約的石構件形成強烈對比,在透過窗戶的自然光氣氛下,使人感覺到宗教力量的偉大,對神產生敬仰之情。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教堂裡裝修簡約,高大的窗戶令教堂內部光線充足。

留意最大的玫瑰窗有十米直徑,以聖母聖嬰為題材,是13世紀的原物。

本文節選自《歐遊看建築》

羅慶鴻 / 張倩儀 著

三聯生活書店出版

推薦閱讀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歐遊看建築》

羅慶鴻 / 張倩儀 著

ISBN:9787807680352 定價:58.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歐遊,躲不開建築的話題。歷史記載了人類生活的過程,而建築是生活文化的載體;其實只要懂一點建築歷史,旅行中就不再僅限於看熱鬧,而能看出門道。

本書由建築師羅慶鴻先生與資深遊記作家張倩儀女士共同撰寫完成,用最淺顯易懂的說法,為讀者羅列出西歐建築演進的脈絡,意在呈現給讀者一本深入淺出的歐遊建築讀本。書中縷述西歐歷史發展過程中,各地建築的發展脈絡、傳承與演進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探索從古希臘到二十世紀西方建築的流變原因和歷史淵源。書中穿插三百餘幅精美照片,圖文並茂。作者通過解釋空間、技術與美學三者之間的歷史關係,為讀者呈現建築背後的精要所在。

長按掃碼,即可購書

新書預告

巴黎聖母院大火丨閱讀《歐遊看建築》感受這座古老建築之美

《遊法國看建築》

羅慶鴻 著

ISBN:9787807682554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本書為《歐遊看建築》的系列作品,旨在將法國境內的建築歷史進行梳理。作者將法國建築歷史分為“混亂的歲月”“羅馬風時期”“哥特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走向近代”。每章中再細分為建築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著名建築賞析等內容,配合邊欄的相關故事、傳說、典故等,增加了圖書可讀性。全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列舉一些代表性的建築物來談談它們存在的歷史故事和建築的關係,讓讀者在暢遊法國之餘,也可以通過欣賞這些建築物,對法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形態有更深切地認識。

長按掃碼,標記“想讀”

—END—

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近期專題】

近期文章推薦

反思《都挺好》丨寬恕不該如此廉價

讀歷史為何首選《史記》?

在巴黎我什麼也寫不了

1000年後,《詩經》還會是經典嗎?

推薦閱讀書單

書單丨三聯生活書店3月新書推薦

書單丨三聯生活書店2月新書推薦

書單丨開學季,三聯生活書店推薦這些好書

書單丨三聯生活書店1月新書推薦

書單丨2019年三聯生活書店值得期待的好書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歐遊看建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