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二場,選手的題目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康震在點評是時候說,白居易在唐代的名聲一點都不弱於李白,而且說白居易才是當時的"詩仙"。

康震:我們現在都知道"詩仙"是李白,其實李白這個"詩仙"的稱號,在當時沒人叫他"詩仙",但是白居易是當時就有人叫他"詩仙"。誰叫他"詩仙"?皇上!白居易去世之後,唐宣宗專門寫一首詩悼念他,在詩裡邊就稱他為"詩仙"。

不可否認,白居易在唐朝,乃至在以後的日本都有很大的影響,可是他真的能與李白比肩,甚至奪得"詩仙"的稱號嗎?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一、國家不幸詩家幸——白居易的詩路歷程

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他是中唐時期重要詩人,據統計,存詩二千八百首左右,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兒時歷經戰亂

772年(代宗大曆七年),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縣。此時,外族入侵、方鎮叛亂,至783年(德宗建中四年),叛軍攻入長安,白居易也因兵亂而逃難,顛沛流離。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民生疾苦的種子。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2.形成寫實風格

800年(貞元十六年),白居易以第四名中進士,之後回洛陽看望母親,期間遊歷,寫作了《春村》:

二月村園暖,桑間戴勝飛。

農夫舂舊谷,蠶妾搗新衣。

牛馬因風遠,雞豚過社稀。

黃昏林下路,鼓笛賽神歸。

這首詩寫民間春天的事物風貌,質樸清新,初步形成了寫實、通俗的風格。

3.主張用詩於諷諫

806年(元和元年),白居易在準備公務員遴選考試(應制舉)的過程中,根據當時政治、經濟等種種情況,形成了備考的策論——七十五篇《策林》。在這一過程中,他形成了用詩於諷諫的觀點。

《議文章碑碣詞賦》雲:"古之為文者,上以紉王教,系國風;下以存炯戒,通諷諭。故懲勸善惡之柄,執於文士褒貶之際焉;補察得失之端,操於詩人美刺之間焉。"

《采詩以補察時政》又云:"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聖王酌人之言,補己之過,所以立理本,導化源也。將在乎選觀風之使,建采詩之官,俾乎歌詠之聲,諷刺之興,日採於下,歲獻於上者也。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

四月,白居易通過考試,被授為周至縣尉。由於此時的工作職責是負責徵稅,更多地接近民生疾苦,因此寫下了《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811年(元和六年),由於母親病逝,丁憂在家。這段期間,是白居易文學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段期間,他關心國家安危,同情民生疾苦,寫下了五十首《新樂府》和十首《秦中吟》。著名的《賣炭翁》就作於此時: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4.仕途得意轉閒適

白居易的仕途失意生涯至江州司馬而轉折,作完《琵琶行》之後,一路順風順水,官至刑部尚書,在846年(會昌六年)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五歲。

當人生得意的時候,心情舒爽,生活適足,民生疾苦對於白居易便不那麼心有慼慼焉了,他彷彿看透了一切,萬事不縈於心。如這首《詔下》:

昨日詔下去罪人,今日詔下得賢臣。

進退者誰非我事,世間寵辱常紛紛。

我心與世兩相忘,時事雖聞如不聞。

但喜今年飽飯吃,洛陽禾稼如秋雲。

更傾一尊歌一曲,不獨忘世兼忘身。

其實,白居易的關心民生疾苦,其主旨還是忠君諷諫,是有很強功利主義的。而且在仕途得意之後轉而享受安逸的生活,與杜甫終生憂國憂民不同,因此,從思想境界角度,九微對白居易持保留意見。

從詩歌成就而言,白居易諷喻詩固然有很高成就,但其藝術上最好的還是《長恨歌》與《琵琶行》,而白居易自己將這兩首歸於"傷感詩"之類。而他的多數詩,為求通俗、寫實而失之淺白。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二、"詩仙"——好聽的恭維話

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作了一首《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其中"誰教冥路作詩仙"一句,被康震老師以此為根據,說白居易才是唐代"詩仙"。

其實,"詩仙"一詞,只是一種溢美之詞,或恭維、或抬舉,在這裡表達作者對逝者的懷念之情。這個詞,在唐朝還有其他詩人也常用,都是場面上的恭維話:

唐·王建在《上李益庶子》說"紫煙樓閣碧紗亭,上界詩仙獨自行";

唐·姚合在《別賈島》中有"野客狂無過,詩仙瘦始真"之句,在《和王郎中題華州李中丞廳》中也說過"君到亦應閒不得,主人草聖復詩仙";

唐·鄭谷在《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於此話舊淒涼因寄二首》說"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雲遮列宿離華省,樹蔭澄江入野船";

白居易自己在《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也說過"詩仙歸洞裡,酒病滯人間"。

所以,唐宣宗李忱憑弔白居易,為了褒揚他的詩歌水平,稱讚他是"詩仙"只是一句恭維話而已。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三、歷史自有分說——"詩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李白嗜好飲酒,性格豁達,恃才放曠。李白的思想同時受儒家積極入世和道家超凡脫俗兩家思想影響。他才華橫溢,詩作充滿了昂揚的精神力量,豪壯而明秀,凝聚了盛唐詩歌的藝術風貌。在當時,大家都稱他為"謫仙人"。

《太平御覽》引《唐書》曰:李白嘗醉,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飲沉。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嘯傲,傍若無人。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

《太平廣記·李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又請所為文,白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數四,號為謫仙人。

最初稱呼李白是"謫仙人"的是賀知章。賀知章是李白的前輩,當李白還是一介布衣來到京城後,詩作被賀知章所知,讚歎不已,稱他為"謫仙"下凡。遂向皇室推薦李白,唐玄宗極為重視,任為翰林。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說白居易才是'詩仙',李白不服

李白與賀知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作《對酒憶賀監二首》: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從賀知章以後,"謫仙"成為了李白的別號,大家都如此稱呼李白。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魏萬《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去秋忽乘興,命駕來東土。謫仙遊梁園,愛子在鄒魯。

韓愈《石鼓歌》: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

才薄將奈石鼓何。

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吟詠留千古,聲名動四夷。

正因李白被稱為"謫仙人",在後世流傳中,漸漸形成了"詩仙"的稱號。

(此文為九微喵喵原創,喜歡請關注,歡迎交流探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