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喝茶時,總有一些想法,容易阻礙我們喝到一款好茶。

有一次,和李麻花到外面的茶室喝茶。

換個空間喝茶寫作,是難得的情調。

喝得正酣時,來了一個初次認識的朋友。他也沒因為萍水相逢,而覺得生疏,自來熟的功夫,比李麻花還熟稔。

他看我們用快出水的方式在喝茶,極為不滿。

“你們怎麼這樣喝茶?這樣喝茶,能喝出茶葉的味道嗎?”

“當然可以呀!怎麼就喝不出味道了?每一衝都不一樣!”,李麻花不服氣地懟過去。

然而,這位朋友,拿出了老茶鬼的款來,輕蔑地說,“你還是嫩了點!你這樣是喝不出茶的缺點來的。選茶,要拿去悶泡,悶三分鐘,讓它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這樣才喝得準一泡茶。”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悶泡……三分鐘……

好吧,不必多說。這款茶的湯水,可想而知是什麼味道。悶泡,並不是日常喝茶的正確方式。

還有一回,在某個白茶局上,遇到了一位喜歡喝巖茶的朋友。

嗯,巖茶跨界喝白茶,成了一種流行趨勢。

但這位常喝巖茶的朋友,顯然對白茶有誤解。“白茶,有什麼好稀罕的,晒晒不就能喝了。”

白茶的工藝確實很簡單,但真的簡單到晒晒就能喝嗎?

如果真的這麼想,真的這麼理解,那就犯了偏頗的大忌了。

並且按照這個邏輯,也難以喝到真正的,正宗的好白茶。隨便晒晒就好的白茶,並不能代表白茶的風骨。

在茶圈,總是有一些“我以為”的喝茶方式,往往會將人帶入誤區。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2》

茶葉還是在原產地,直接從茶農那買最靠譜?

從邏輯上來看,在原產地買茶,的確比網絡購茶,要有保障。

至少你人到了原產地,看得見,摸得著。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從內心深處覺得:我到了原產地,就能買到第一手的好茶。

但現實總是會讓你猝不及防地摔一跤。

到原產地,找到了茶農,未必就能買到第一手好茶。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由個人的喝茶經歷決定。換言之,您自己對一款茶的瞭解程度,直接決定了您買到的茶品質,到底是優還是劣。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買武夷巖茶。

近幾年,牛欄坑肉桂的熱度,大家是有目共睹。但看了某些購物平臺上的價格後,總覺得水很深。就怕買到的牛肉,不是最正宗的。

於是乎,人人都想著上武夷山,親自買茶。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但到了三姑後,你會發現,買茶的難度,並不止一點點。

鱗次櫛比的茶葉店,那家的茶才是最靠譜的?

隨便找一家?

顯然不行,這會增加買茶的難度,並且您在這些店家看來,屬於散客,就是屬於只買一兩斤茶的那類。這時候購買的茶葉價格,與其他掌櫃賣的並無差別,甚至有的還會有所上浮。

拋開價格因素,個人喝茶的水平,才是買茶的關鍵所在。

當茶農拿出N款茶,都用按照武夷山式泡茶法這麼一衝,保證您能喝到嘴歪,到大味覺失靈,喝到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款。

到原產地買茶,未嘗不可。但前提是,您要對這款茶足夠了解。否則亂花漸欲迷人眼,琳琅滿目的茶葉擺在你面前,反倒會影響選擇。

可能最後買到的茶葉品質,還不如一些掌櫃推薦的。

至少這些掌櫃,甘擔試喝員,已經替我們刷選了一遍!刷掉了那些可怕的味道。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3》

好茶葉靠搶的,剩下的都是低端茶?

有此想法,容易失錯失一些好茶。

好茶葉靠搶,這話說的不假。畢竟好茶的產量,不多。

你看那西湖龍井,雖然滿大街都是,但根正苗紅的西湖龍井,鳳毛麟角。

要是沒有趁早買,好茶早就落入了別人的口袋裡。

再看那品質好的高山白毫銀針,尤其是頭採米針,以及荒野銀針,產量有限,若是沒有及時搶購,也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而我們,只能暗自神傷,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買茶。

好茶,產量的確有限。

但也不能以此偏頗地認定,剩下的茶,都是低端茶。

這一規律,在一些適合長期保存的茶類中,並不適用。

如白茶與普洱茶,大浪淘沙下,多數是滄海遺珠。

並且,這類適合長期保存的茶,多數是後起之秀,在前期,很有可能被忽視,被埋沒。它們的精彩,在後半程。

譬如,白茶中的壽眉一類,就最容易受到誤解。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枝葉疏朗,茶梗狂野的壽眉,因產量高的緣故,每年總會有不少茶遺留,而後被茶農妥當收拾好,存放在倉庫裡,在適當的倉儲條件下,存成老白茶。

我們難道會因此就說壽眉是低端茶嗎?就因為壽眉產量大的緣故,就要被納入低端茶?

如果您真的覺得,只能說您以往遇到的壽眉,品質不夠高端,甚至於不能代表壽眉的真實水平。

壽眉,不論是春壽眉還是秋壽眉,只要它的原料好,工藝好,都擁有讓人無法忽視的品質特點。

2018年的春壽眉,就是一大典型。

新白茶時期,沖泡時,花香高揚的,方是上品。等到一年之後,蓋香上這高揚的花香便轉淡了,隨之而起的是濃郁的草藥香。

未來再陳化,必然會讓人驚豔。

再說2016年的秋壽眉,散茶狀態下它,藥香濃郁。而餅茶形態下,不僅擁有濃郁的藥香,更有清甜的、溫暖的棗香。這些可是壽眉的特色香氣。

並且,因為壽眉的生長期相對較長,它內在的果膠物質更為豐富,表面的臘質層也更為厚實,經過沖泡後,湯水稠而厚。

這樣的茶,怎麼也不該被列入低端茶一類。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4》

茶葉保管,沒冷庫是不行的,沒經驗也是不行的?

茶葉保存,一直是重頭戲。

買的茶,必定不會當下喝完,多數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儲存。

顯然,如何儲存,是喝茶之路必備的技能。

但冷庫保存所有的茶類,這一想法和做法,卻不敢苟同。在六大茶類中,有太多茶,不適合在冷藏環境下保存。

或者說,能夠將茶葉冷藏保存的茶,屈指可數。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最典型的代表,是綠茶。

綠茶,因為要保持它的新鮮度,許多人會選擇藉助冰箱的低溫環境,遏制茶多酚的氧化,從而保持它的鮮爽度。

但也有的茶友,會將綠茶存放在一個陰涼的環境當中,足夠的低溫,也能緩解茶葉的變質。

可冰箱存茶,對於其他茶類而言,未必合適。

武夷巖茶、紅茶、白茶、黑茶,都不大適合用冰箱存放。

武夷巖茶,它經過炭焙後,需要一個自然環境褪火,火氣在自由的狀態下,實現吐納,從而讓內質進一步醇化,擁有更為甘醇而別緻的口感。

冰箱裡稍顯混亂的環境,反而會破壞巖茶的整個口感,不復有香清甘活的美好。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紅茶,亦是如此。

在常溫環境下保存,確保存茶環境乾淨、乾燥,紅茶不受潮即可。

而白茶與黑茶,屬於長期保存一類。低溫、潮溼、充滿異味的冰箱,並不適合二者的陳化。

可見,冷庫,冰箱,不是茶葉的最終歸宿。

存茶,更多的是靠經驗。

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存放,適合大多數茶類的保存。

多多積累經驗,才是存茶的上選。

喝茶,最怕有這三個偏見,不論喝普洱茶、綠茶、白茶還是紅茶!

《5》

其實,這些所謂的喝茶誤區,都是人為發明的。

當我們對一種事物的看法,與現實相背離,也就成了誤區。

喝茶一定要悶泡,老茶都是不好的茶,到原產地一定能買到最好的茶……

以上種種,不過是因為我們有著美好的想法。奈何,這些做法,卻未必能帶給我們預期中的結果。

誤區、偏見,就這樣產生了。

正本清源。

及時改正這些錯誤的想法,還來得及。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