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而今,用蓋碗泡茶,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

最開始,人們是直接短期蓋碗喝茶。最經典畫面,非黛玉妹妹剛進榮國府時的喝茶片段。

纖纖細手,托起蓋碗,揭蓋,輕啜一口茶,整個畫面唯美,嫻靜。

而到了民國以後,蓋碗直接喝茶的功能基本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泡茶分茶的功能卻開始慢慢顯現。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茶人實踐,蓋碗不負眾望,在繁複的茶器中,脫穎而出,成為中流砥柱。

它與紫砂壺一樣,成了許多茶友茶案上,必不可少的一員。

比起茶壺,蓋碗的好處是更加容易清洗,碗口大,利於散熱,成為人們熱衷的泡茶工具。

並且蓋碗泡茶,它還能讓茶客感受到更為妥帖、細膩的風味變化。

茶香、茶味在杯蓋中流轉,能讓人喝茶的心情變得更加愉悅。

蓋碗,成了沖泡的第一選擇。尤其是泡白茶這類有著突出香氣的茶類時,蓋碗成了最佳拍檔。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2》

為什麼要用蓋碗泡白茶?

我們總能找出一個理由,讓我們死心塌地地,鍾愛蓋碗泡白茶。

隨便羅列一二。

蓋碗泡白茶,方便聞香。白毫銀針的毫香,白牡丹的花香,壽眉的草藥香,老茶的藥香,老壽眉餅的棗香,在蓋碗演繹下,一一得以展示。

蓋碗泡白茶,可仔細品味。蓋碗泡茶還有一大好處,茶湯的滋味,能夠被細膩的感受到。第一衝的清爽風味,第二衝的甘醇,第三衝的醇厚,第四衝的清甜,第五衝的淡雅……每一衝,都帶有白茶的個人魅力,不重複。

蓋碗泡白茶,輕鬆觀湯色。一盞蓋碗,能夠成就白茶的美名。牙白細瓷的蓋碗,是最好的底色,能夠襯托出白茶的湯色與葉底的變化,讓我們肉眼可見白茶從乾癟變得圓潤、飽滿。

對比茶壺,蓋碗泡茶,顯得更加直白。

當然,多數人偏愛蓋碗沖泡,還看中了它的出水快捷性。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蓋碗沖泡白茶,出水控制,極為簡單。不過是蓋碗開口大小的問題,開口大,出湯速度快,大部分茶湯,在1-2秒內,可大量傾倒到公道杯中,似瀑布狀,輕鬆完成。

如果想要喝到濃醇的風味,將蓋碗開口調小,出水速度慢一些,茶與水充分接觸、交融,茶湯的味道,也就濃了。

若是要加上另一個好處,那就是蓋碗的性價比高。

高白泥、高白釉,考究些的景德鎮手工蓋碗,價格只是紫砂壺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若是對蓋碗沒講究,素白沒有任何花紋的蓋碗,更是屬於茶器界的“白菜價”。

蓋碗泡茶,不似紫砂壺那般,擁有諸多侷限性,講究一壺事一茶。

蓋碗,只要清洗乾淨,就能輕鬆泡遍所有茶類。上一泡,您泡的是壽眉,將蓋碗清洗乾淨後,下一衝還能泡白牡丹,還不必擔心會串味。

由此可見,蓋碗泡茶,親民實惠,還擁有種種好處。

不用蓋碗泡茶,實在是一種遺憾。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3》

我明明用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

關於蓋碗泡白茶,有許多細節要說。

在村姑陳的文章介紹中,用蓋碗泡白茶,分分鐘能夠得到陽春白雪的茶湯,各類清芬的香氣,馥郁的花香,柔和甘醇的茶湯,都能夠得到最好的詮釋。

然而,到了茶友手中,畫風一轉。

原本陽春白雪,溫潤和煦的白茶,卻面露獠牙,窮凶極惡,茶湯那叫一個苦澀。

喝完這樣濃烈的茶湯,都想齜牙咧嘴。

茶友不解:“我都用蓋碗泡茶了,為什麼茶湯還是不好喝?”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問題,就出在蓋碗上。

看過許多茶友發來的蓋碗泡茶視頻,將發現的問題,做一個彙總,可發現蓋碗泡茶不好喝的背後真相。

1.蓋碗太大

2.蓋碗太厚

3.蓋碗材質不對

這三個細節,是白茶品質一落千丈的原因。

蓋碗的選擇都錯了,還如何確保茶好喝?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4》

蓋碗太大,茶水比例易失衡

泡茶的蓋碗,大小是有講究的,並非隨便拿到一盞蓋碗,就能承擔沖泡的角色。

要將白茶泡出鮮香醇爽的風味,茶水比例要特別注意。

泡白茶,最標準的茶水比例是:110毫升白瓷蓋碗,搭配5克白茶。如果蓋碗的大小發生了變化,要等比例換算投茶量,以確保茶水的濃淡適中。

之前有位老大哥,剛開始喝白茶,不懂白茶是要用蓋碗沖泡,總覺得茶葉泡的不好喝。

等村姑陳告訴他要用蓋碗泡茶時,卻忽視了蓋碗的大小,隨便上茶城買了一套。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物件倒挺齊全,蓋碗、茶海、品茗杯、茶濾,一應俱全。

然而,唯一的敗筆就是——蓋碗太大了。

這個蓋碗的大小,居然有150毫升,足足比村姑陳提倡所用的蓋碗,多出了40毫升的容量。

但是,茶友泡茶,仍舊是投茶5克,注水量到碗口下方。分明是水多,茶少的情況,這也難怪,茶友說自己泡出來的茶,不夠香,味道也淡了點。

茶水比例都失衡了,怎麼能好喝?

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投茶量,等比例換算後,投茶量要調整到6.8克左右,這樣才能讓茶喝起來不至於太淡。

如果覺得每次換算很麻煩,還用標準蓋碗沖泡,方便控制投茶量。一次5克,不必大費周章。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5》

蓋碗太厚,易燙手,導致出湯慢

“蓋碗泡茶,太燙手了!”

這是許多初入門茶友,第一次接觸蓋碗時,發出的感慨。

有此困頓,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還沒有掌握蓋碗的正確使用方式,五指無處安放,只好雙手並用,最後還是讓纖纖細手,燙成了紅豬手。

二是選擇的蓋碗,本身就容易燙手,任憑你的沖泡手法再怎麼高超,也難逃被燙傷的噩運。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其實,蓋碗燙手,也會讓茶變得不好喝。

燙手,就意味著在出湯的時候,你要將蓋碗放下,重新調整出湯方式。要是再燙手,就會想著等到蓋碗變冷了以後,再端起蓋碗出水。

如此一來,不就延誤了出水時間嗎?

茶湯變得濃,苦,澀,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兒。

所以,要想順利用蓋碗泡茶,就要選擇對的蓋碗,不燙手是關鍵。

尤其不能選擇厚實的蓋碗。

厚重的蓋碗,散熱慢,熱量全部都聚集在碗壁上,這時候蓋碗就像是燙手山芋,碰也不想碰。

蓋碗,應該買胎壁薄的,這樣散熱的速度快一點,才不容易燙手。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6》

蓋碗材質不對,茶味被吸收

沖泡的蓋碗,還有材質的要求。

最理想的材質,當然是白瓷。高白泥質地,表面覆蓋著一層高白釉,在1300℃左右的高溫燒製後,成型。同時,因為這層釉的存在,才有了蓋碗不吸收香氣,不掠奪滋味的特色。

這才是選擇蓋碗泡茶的精髓。

那麼,換作其他材質的蓋碗,泡茶還會有一樣的效果嗎?

未必。

現在的蓋碗材質,可謂琳琅滿目。

建盞、紫砂、玻璃、柴燒……可謂應有盡有。

然而,這些材質,未必是上上選。

如紫砂與柴燒,就不適合沖泡白茶,它們都有吸收香氣的特點。粗大的毛孔,具有天然的吸附性。頗有來者不拒的意思,茶香、茶味經過吸收,自然不再純粹,消耗過後,還如何指望茶還好喝?

挑選蓋碗,不能不管不顧,認為只要是蓋碗,都適合泡白茶,這是一大誤區。

明明用了蓋碗泡白茶,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其實,缺了這五步技巧

《7》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茶與蓋碗,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彼此心意相通。

也正是如此,用蓋碗泡過後,茶才有了“色清”、“味甘”、“香”等特點。

換了其他茶器,倒未必可以感受到這些特色。

只是我們在選擇蓋碗時,也要講究些,而不是隨手抓了一盞蓋碗,隨意泡了,便了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喝茶,先從選對蓋碗開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