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煮茶法,投茶量另當別論。

300-400毫升水,配2-2.5克幹茶。

茶友們不妨借鑑上述這些茶水比例沖泡。若是個人口感喜好有變動,可適當調整。

沖泡茶器——白瓷蓋碗

於白茶沖泡而言,要獲得一杯鮮香醇爽的茶湯,非白瓷蓋碗不可。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煮茶法,投茶量另當別論。

300-400毫升水,配2-2.5克幹茶。

茶友們不妨借鑑上述這些茶水比例沖泡。若是個人口感喜好有變動,可適當調整。

沖泡茶器——白瓷蓋碗

於白茶沖泡而言,要獲得一杯鮮香醇爽的茶湯,非白瓷蓋碗不可。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被茶客偏愛,不無道理。

光滑的釉面,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它能夠防止白茶的香氣和湯水被吸收,避免因茶器而影響茶湯滋味。

並且這些質地緊密的釉面,還能給香氣的表現,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空間。沸水沖泡後,芳香物質向上飄揚,遇到溫度低的蓋碗之後,附著在上頭,形成香氣。

隨著蓋碗溫度的不斷降低,香氣還有各類豐富的變化。

這也是蓋碗泡茶的有趣。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煮茶法,投茶量另當別論。

300-400毫升水,配2-2.5克幹茶。

茶友們不妨借鑑上述這些茶水比例沖泡。若是個人口感喜好有變動,可適當調整。

沖泡茶器——白瓷蓋碗

於白茶沖泡而言,要獲得一杯鮮香醇爽的茶湯,非白瓷蓋碗不可。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被茶客偏愛,不無道理。

光滑的釉面,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它能夠防止白茶的香氣和湯水被吸收,避免因茶器而影響茶湯滋味。

並且這些質地緊密的釉面,還能給香氣的表現,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空間。沸水沖泡後,芳香物質向上飄揚,遇到溫度低的蓋碗之後,附著在上頭,形成香氣。

隨著蓋碗溫度的不斷降低,香氣還有各類豐富的變化。

這也是蓋碗泡茶的有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的選擇,要注重容量,以110毫升大小為佳。

至於釉料的選擇,可以看個人喜好。白釉,是天然的底色,能反應茶湯的真實顏色。

青釉,看著更有質感,襯托的湯水更加瑩潤、靈動。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煮茶法,投茶量另當別論。

300-400毫升水,配2-2.5克幹茶。

茶友們不妨借鑑上述這些茶水比例沖泡。若是個人口感喜好有變動,可適當調整。

沖泡茶器——白瓷蓋碗

於白茶沖泡而言,要獲得一杯鮮香醇爽的茶湯,非白瓷蓋碗不可。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被茶客偏愛,不無道理。

光滑的釉面,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它能夠防止白茶的香氣和湯水被吸收,避免因茶器而影響茶湯滋味。

並且這些質地緊密的釉面,還能給香氣的表現,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空間。沸水沖泡後,芳香物質向上飄揚,遇到溫度低的蓋碗之後,附著在上頭,形成香氣。

隨著蓋碗溫度的不斷降低,香氣還有各類豐富的變化。

這也是蓋碗泡茶的有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的選擇,要注重容量,以110毫升大小為佳。

至於釉料的選擇,可以看個人喜好。白釉,是天然的底色,能反應茶湯的真實顏色。

青釉,看著更有質感,襯托的湯水更加瑩潤、靈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注水手法——環壁注水

沸水,以環壁的方式注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每一片茶葉和沸水接觸,不耽誤沖泡。

環壁注水,並不是以繞著蓋碗邊緣注水,而是以邊緣為起點,逐漸縮小畫圈範圍。

如此,茶葉可以得到充分的浸潤。

而定點注水法,卻不適合白茶沖泡。白茶乾燥,定點注水的方法,會讓茶葉不斷上浮。

最後出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與水有接觸的部分才釋放味道,其餘部分,仍舊保持乾燥。沖泡出來的茶湯,將會變得比較清淡。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煮茶法,投茶量另當別論。

300-400毫升水,配2-2.5克幹茶。

茶友們不妨借鑑上述這些茶水比例沖泡。若是個人口感喜好有變動,可適當調整。

沖泡茶器——白瓷蓋碗

於白茶沖泡而言,要獲得一杯鮮香醇爽的茶湯,非白瓷蓋碗不可。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被茶客偏愛,不無道理。

光滑的釉面,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它能夠防止白茶的香氣和湯水被吸收,避免因茶器而影響茶湯滋味。

並且這些質地緊密的釉面,還能給香氣的表現,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空間。沸水沖泡後,芳香物質向上飄揚,遇到溫度低的蓋碗之後,附著在上頭,形成香氣。

隨著蓋碗溫度的不斷降低,香氣還有各類豐富的變化。

這也是蓋碗泡茶的有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的選擇,要注重容量,以110毫升大小為佳。

至於釉料的選擇,可以看個人喜好。白釉,是天然的底色,能反應茶湯的真實顏色。

青釉,看著更有質感,襯托的湯水更加瑩潤、靈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注水手法——環壁注水

沸水,以環壁的方式注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每一片茶葉和沸水接觸,不耽誤沖泡。

環壁注水,並不是以繞著蓋碗邊緣注水,而是以邊緣為起點,逐漸縮小畫圈範圍。

如此,茶葉可以得到充分的浸潤。

而定點注水法,卻不適合白茶沖泡。白茶乾燥,定點注水的方法,會讓茶葉不斷上浮。

最後出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與水有接觸的部分才釋放味道,其餘部分,仍舊保持乾燥。沖泡出來的茶湯,將會變得比較清淡。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出湯時間——快出水

出湯的原則,是快出水。

注水完畢後,合蓋,端起蓋碗,倒出茶湯。

從注水開始計時,到大部分茶湯倒入公道杯,時間以7-8秒為佳。再慢一些,最好也別超過10秒。太長時間的接觸,只會增大茶湯濃度。

有茶友留言了:“這麼快出水,茶沒味道吧。”

此言差矣。

真正優質的高山白茶,內在物質充足。加上製作工藝純粹,不揉不捻,沒有破壞內容物質,只要經過沸水稍稍沖泡,就能釋放足夠充足的風味。何必擔心茶湯沒味道?

過猶不及。

出水太慢,反而會讓茶湯苦澀。

茶,將變得再也不是我們喜歡的味道。

"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平時喝茶時,茶友們是否感同身受:同樣是白茶,有的人泡的茶,特別好喝,香甜順滑,輕柔可口,細膩軟綿,鮮爽清爽。

端的是一杯鮮爽醇爽的好白茶。

可茶換到了另一個人手裡,卻大煞風景。

茶湯,變得濃烈,苦澀,入口就讓人蹙起眉頭,“咦,這喝的是茶嗎?是藥吧。”

看了看罐子上的標籤,沒錯,還是一樣的茶。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問題出在泡茶臺背後的那個人,換了。從注水手法、出湯時間等細節來看,都發生了改變,故而茶已經不是那個味道。

原本該是陽春白雪的茶,卻變了個模樣,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是說不出的辛酸淚。

看了無數茶友發來的沖泡視頻,果然要感慨一句:泡茶,是門學問。稍不注意,你將距離一杯好茶,越來越遠。

捫心自問:泡茶,難嗎?

難,亦不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2》

茶有六大類,沖泡卻是殊途同歸。

到各大茶區走訪過,你會發現許多相同點。

武夷山天心村,巖茶客們的朝聖地,在這裡,喝正巖茶,是用蓋碗的。

隨便走進一家茶廠,只要茶農夠熱情好客,都會拿出一泡茶招待。沖泡的茶具,清一色的白瓷蓋碗,甚至大小還意外地統一,外形也極為相似。

要麼是一片葉子,配上“大紅袍”三個字,要麼就是“天心村鬥茶賽專用審評碗”等字樣。

沖泡的原則,也很統一,必定是要用燒沸的水沖泡。

改變行程,到太姥山茶農家裡,沖泡茶器,是否會改變呢?

並沒有。

白瓷蓋碗依舊是茶桌上的必備品。

蓋碗泡茶,難道是福建茶農的共性?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不不不。

到了布朗山,哈尼族聚集的老班章村,意外地發現:他們也是用蓋碗泡茶!

並且,這還不老班章村特立獨行的地方。

不論是老班章村,賀開,麻黑還是落水洞,茶農用來招待客人的茶器,一律都是用蓋碗。

看來,茶類的沖泡方法,有規律可循。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3》

如果要撰寫一本《沖泡心經》在江湖傳閱,其實這本書的目錄很簡單,可分為四大篇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

差別最大的,當屬投茶量(也就是茶水比例)、出湯時間這兩點。

同樣是110毫升白瓷蓋碗,不同茶類蓋碗如何投茶?

綠茶——3克

黃茶——3克

白茶——5克

烏龍茶——8克

紅茶——5克

普洱茶——8克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至於出水時間的把握,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沖泡時,不建議茶葉過長時間和水接觸。若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內在物質釋放量大,茶多酚、咖啡鹼太多,湯水自然容易苦澀。

茶湯濃度一旦過大,茶自然就不好喝。

悶泡,那是一種鋌而走險的做法,並不適合大多數茶類。

那麼一款茶,具體該如何沖泡呢?

以近期大家偏愛的春白茶為例,簡單聊聊白茶的沖泡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4》

白茶沖泡,分四個細節。投茶量、沖泡茶器、注水手法、出湯時間。

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您是沖泡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茶或是老茶,散茶還是餅茶,均可參考下文提及的沖泡要點。

投茶量——依據蓋碗容量大小而定。

為方便計算投茶量,建議茶友們使用標準白瓷蓋碗——110毫升。

在此容量之下,投茶5克足夠。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投茶量,不宜太多。

蓋碗的容量,注水量是恆定的,如果投茶量太多,導致茶水比例失衡,沖泡出來茶湯易苦澀。

若是不用蓋碗沖泡,投茶量也要隨之調整。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如玻璃杯沖泡。

玻璃杯沖泡,看注水量的多少。

一般2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克春白茶。水量增加,則按照等比例調整投茶量。原則上宜少不宜多。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煮茶法,投茶量另當別論。

300-400毫升水,配2-2.5克幹茶。

茶友們不妨借鑑上述這些茶水比例沖泡。若是個人口感喜好有變動,可適當調整。

沖泡茶器——白瓷蓋碗

於白茶沖泡而言,要獲得一杯鮮香醇爽的茶湯,非白瓷蓋碗不可。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被茶客偏愛,不無道理。

光滑的釉面,是天然的保護屏障。它能夠防止白茶的香氣和湯水被吸收,避免因茶器而影響茶湯滋味。

並且這些質地緊密的釉面,還能給香氣的表現,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空間。沸水沖泡後,芳香物質向上飄揚,遇到溫度低的蓋碗之後,附著在上頭,形成香氣。

隨著蓋碗溫度的不斷降低,香氣還有各類豐富的變化。

這也是蓋碗泡茶的有趣。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蓋碗的選擇,要注重容量,以110毫升大小為佳。

至於釉料的選擇,可以看個人喜好。白釉,是天然的底色,能反應茶湯的真實顏色。

青釉,看著更有質感,襯托的湯水更加瑩潤、靈動。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注水手法——環壁注水

沸水,以環壁的方式注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每一片茶葉和沸水接觸,不耽誤沖泡。

環壁注水,並不是以繞著蓋碗邊緣注水,而是以邊緣為起點,逐漸縮小畫圈範圍。

如此,茶葉可以得到充分的浸潤。

而定點注水法,卻不適合白茶沖泡。白茶乾燥,定點注水的方法,會讓茶葉不斷上浮。

最後出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與水有接觸的部分才釋放味道,其餘部分,仍舊保持乾燥。沖泡出來的茶湯,將會變得比較清淡。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出湯時間——快出水

出湯的原則,是快出水。

注水完畢後,合蓋,端起蓋碗,倒出茶湯。

從注水開始計時,到大部分茶湯倒入公道杯,時間以7-8秒為佳。再慢一些,最好也別超過10秒。太長時間的接觸,只會增大茶湯濃度。

有茶友留言了:“這麼快出水,茶沒味道吧。”

此言差矣。

真正優質的高山白茶,內在物質充足。加上製作工藝純粹,不揉不捻,沒有破壞內容物質,只要經過沸水稍稍沖泡,就能釋放足夠充足的風味。何必擔心茶湯沒味道?

過猶不及。

出水太慢,反而會讓茶湯苦澀。

茶,將變得再也不是我們喜歡的味道。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悉數奉送

《5》

白茶沖泡,其實是人為把它想得太複雜。又或者是技法不嫻熟,導致茶湯濃度太大。

種種因素,制約了我們與好茶的邂逅。

要改變這一現狀,並不難。

注重四個細節即可。

投茶、擇器、注水、出湯,是成就一杯好白茶的祕訣。

掌握了這四個沖泡要點,我們與鮮香醇爽白茶之間的緣分,不遠了。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