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T模式:機械部件終於解開束縛,但需說明的是,該引擎輸出功率是額定的,能下功夫的無非是油門響應度或變速器的降擋反應,比如50km/h時,S模式處在4擋上,切換T模式後立即落入2擋,此刻引擎咆哮時可謂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而我除了緊握方向盤外,能感知到的只有漸漸模糊的景物和“撞擊式”的推背感,而且是被犀牛撞;底盤對路面的吸附性達到最大程度,車輛與路面呈“平行線”狀態,任何細微狀況,哪怕“指甲蓋厚度”的起伏,懸架系統都能忠實傳遞,路面感知度直接滿格;在高速上該模式的特性會進而放大,行車感好似軌道載具,只是在路面影響下,彈跳頻率是有增無減,舒適度並不好,該模式更適合路面條件極佳時使用。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T模式:機械部件終於解開束縛,但需說明的是,該引擎輸出功率是額定的,能下功夫的無非是油門響應度或變速器的降擋反應,比如50km/h時,S模式處在4擋上,切換T模式後立即落入2擋,此刻引擎咆哮時可謂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而我除了緊握方向盤外,能感知到的只有漸漸模糊的景物和“撞擊式”的推背感,而且是被犀牛撞;底盤對路面的吸附性達到最大程度,車輛與路面呈“平行線”狀態,任何細微狀況,哪怕“指甲蓋厚度”的起伏,懸架系統都能忠實傳遞,路面感知度直接滿格;在高速上該模式的特性會進而放大,行車感好似軌道載具,只是在路面影響下,彈跳頻率是有增無減,舒適度並不好,該模式更適合路面條件極佳時使用。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需要指出的是,DB11即使在動態加速中雙手也有抓不住方向盤的可能,左右拉拽感非常強烈,這主要是因為V12雙增壓引擎“天生神力”,電子系統難以完全壓制,當然輪胎和地面的摩擦係數也有關聯,畢竟每胎的瞬時狀態並不一致。反觀V8 Vantage,在接管範圍最小的T模式下,電子穩定系統都發揮良好,輸出非常穩定。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T模式:機械部件終於解開束縛,但需說明的是,該引擎輸出功率是額定的,能下功夫的無非是油門響應度或變速器的降擋反應,比如50km/h時,S模式處在4擋上,切換T模式後立即落入2擋,此刻引擎咆哮時可謂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而我除了緊握方向盤外,能感知到的只有漸漸模糊的景物和“撞擊式”的推背感,而且是被犀牛撞;底盤對路面的吸附性達到最大程度,車輛與路面呈“平行線”狀態,任何細微狀況,哪怕“指甲蓋厚度”的起伏,懸架系統都能忠實傳遞,路面感知度直接滿格;在高速上該模式的特性會進而放大,行車感好似軌道載具,只是在路面影響下,彈跳頻率是有增無減,舒適度並不好,該模式更適合路面條件極佳時使用。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需要指出的是,DB11即使在動態加速中雙手也有抓不住方向盤的可能,左右拉拽感非常強烈,這主要是因為V12雙增壓引擎“天生神力”,電子系統難以完全壓制,當然輪胎和地面的摩擦係數也有關聯,畢竟每胎的瞬時狀態並不一致。反觀V8 Vantage,在接管範圍最小的T模式下,電子穩定系統都發揮良好,輸出非常穩定。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駕仕總結:

阿斯頓·馬丁無疑是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單單用“美”並不足以映現它的藝術天分。從氣勢上看,阿斯頓·馬丁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也絕非普通豪華品牌所能比擬,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地位與財富,更是對“品位”的獨到見解。與阿斯頓·馬丁相伴時,我很樂意接受旁人的羨慕之情,甚至被人留存在手機相冊或朋友圈裡也是一種驕傲!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T模式:機械部件終於解開束縛,但需說明的是,該引擎輸出功率是額定的,能下功夫的無非是油門響應度或變速器的降擋反應,比如50km/h時,S模式處在4擋上,切換T模式後立即落入2擋,此刻引擎咆哮時可謂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而我除了緊握方向盤外,能感知到的只有漸漸模糊的景物和“撞擊式”的推背感,而且是被犀牛撞;底盤對路面的吸附性達到最大程度,車輛與路面呈“平行線”狀態,任何細微狀況,哪怕“指甲蓋厚度”的起伏,懸架系統都能忠實傳遞,路面感知度直接滿格;在高速上該模式的特性會進而放大,行車感好似軌道載具,只是在路面影響下,彈跳頻率是有增無減,舒適度並不好,該模式更適合路面條件極佳時使用。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需要指出的是,DB11即使在動態加速中雙手也有抓不住方向盤的可能,左右拉拽感非常強烈,這主要是因為V12雙增壓引擎“天生神力”,電子系統難以完全壓制,當然輪胎和地面的摩擦係數也有關聯,畢竟每胎的瞬時狀態並不一致。反觀V8 Vantage,在接管範圍最小的T模式下,電子穩定系統都發揮良好,輸出非常穩定。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駕仕總結:

阿斯頓·馬丁無疑是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單單用“美”並不足以映現它的藝術天分。從氣勢上看,阿斯頓·馬丁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也絕非普通豪華品牌所能比擬,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地位與財富,更是對“品位”的獨到見解。與阿斯頓·馬丁相伴時,我很樂意接受旁人的羨慕之情,甚至被人留存在手機相冊或朋友圈裡也是一種驕傲!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驚豔四座的外形使我和路人都難以相信V8 Vantage只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不得不說它的設計氛圍是十分成功的,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遠超了自身價值。在動態方面,V8 Vantage也表現出了極強的“針對特性”。相較DB11,V8 Vantage或許奢侈感並不極致,但在行車和操控感受上,它卻更有自我風範。靈活、清晰、精準、穩定都是它給予我的直觀體驗。少數的“不足”,或者說讓人“不適”之處也基本是為追求“純粹運動化”而作出的妥協之舉,畢竟沒人能面面俱到。對能讀懂它的粉絲來說,這些也並非不妥,因為一切會分心駕駛的部分都令他們嗤之以鼻。至於油耗,管它的呢,誰會在乎?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T模式:機械部件終於解開束縛,但需說明的是,該引擎輸出功率是額定的,能下功夫的無非是油門響應度或變速器的降擋反應,比如50km/h時,S模式處在4擋上,切換T模式後立即落入2擋,此刻引擎咆哮時可謂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而我除了緊握方向盤外,能感知到的只有漸漸模糊的景物和“撞擊式”的推背感,而且是被犀牛撞;底盤對路面的吸附性達到最大程度,車輛與路面呈“平行線”狀態,任何細微狀況,哪怕“指甲蓋厚度”的起伏,懸架系統都能忠實傳遞,路面感知度直接滿格;在高速上該模式的特性會進而放大,行車感好似軌道載具,只是在路面影響下,彈跳頻率是有增無減,舒適度並不好,該模式更適合路面條件極佳時使用。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需要指出的是,DB11即使在動態加速中雙手也有抓不住方向盤的可能,左右拉拽感非常強烈,這主要是因為V12雙增壓引擎“天生神力”,電子系統難以完全壓制,當然輪胎和地面的摩擦係數也有關聯,畢竟每胎的瞬時狀態並不一致。反觀V8 Vantage,在接管範圍最小的T模式下,電子穩定系統都發揮良好,輸出非常穩定。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駕仕總結:

阿斯頓·馬丁無疑是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單單用“美”並不足以映現它的藝術天分。從氣勢上看,阿斯頓·馬丁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也絕非普通豪華品牌所能比擬,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地位與財富,更是對“品位”的獨到見解。與阿斯頓·馬丁相伴時,我很樂意接受旁人的羨慕之情,甚至被人留存在手機相冊或朋友圈裡也是一種驕傲!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驚豔四座的外形使我和路人都難以相信V8 Vantage只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不得不說它的設計氛圍是十分成功的,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遠超了自身價值。在動態方面,V8 Vantage也表現出了極強的“針對特性”。相較DB11,V8 Vantage或許奢侈感並不極致,但在行車和操控感受上,它卻更有自我風範。靈活、清晰、精準、穩定都是它給予我的直觀體驗。少數的“不足”,或者說讓人“不適”之處也基本是為追求“純粹運動化”而作出的妥協之舉,畢竟沒人能面面俱到。對能讀懂它的粉絲來說,這些也並非不妥,因為一切會分心駕駛的部分都令他們嗤之以鼻。至於油耗,管它的呢,誰會在乎?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有人說,阿斯頓·馬丁只是“花瓶”,實際性能和激進外形不符。然而我理解的是,阿斯頓·馬丁是純粹的GT世家,從V8 Vantage到最頂尖作品One-77均是。而GT並非傳統的運動型車,“競速”也並不是它最想要傳達的精神,將其讀作是“品牌高度的延伸”更恰當。

直線加速、賽道圈速不是衡量頂級車的唯一標準,至少不適用於GT。許多頂級品牌也對此作了解釋,比如法拉利,旗下F12 berlinetta(GT)定位必然高於488(運動型超跑),然而受佈局、自重影響,在賽道上前者卻未必能贏過後者,所以GT講述的故事和守護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競品車型:瑪莎拉蒂GT、AMG GT 63S

駕仕指數:90%

車輛提供:成都三和汽車集團阿斯頓·馬丁銷售中心

終於又到了我最期待的“買不起”系列了,今天為我加範兒的是阿斯頓·馬丁的新款V8 Vantage。雖然僅是品牌的入門級車款,但卻並不影響它的高奢背景——如果說奔馳、寶馬對應的腕錶是歐米茄與勞力士,那麼阿斯頓·馬丁就絕對值得起積家或寶璣的配對。

【靜態】

不過在與之面基前,我對這臺V8 Vantage並沒有打起120%的精神,畢竟自己的代(You)步(Xi)座駕也是One-77……然而當它真正停在跟前時,我仍舊難逃“真香定律”的擺佈。在我看來,DB11那一抹抹精美絕倫設計已令人慾罷不能了,而眼前的V8 Vantage帶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讓我不得不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能加入阿斯頓·馬丁的設計師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都能不遺餘力的大展藝術天賦。旗下的每部作品都是美與力的幻化,說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絕不為過,這正是阿斯頓·馬丁最具價值的歷史積澱。

相比家族其他車款,V8 Vantage的身材更顯緊湊,從骨子裡滲透出靈動與不羈。任由時代的變遷也抹不去“基因”的印記,從外形細節就能讀出V8 Vantage的傳承之處,最典型的便是小巧玲瓏的橢圓形前燈,只是新款向外作了些拉伸,面積也有縮減。配合低矮、寬扁的車頭,營造出更具衝擊感的緊繃效果,或許Vulcan給了它太多靈感。進入“速度時代”後,阿斯頓·馬丁外形的激進程度令人咋舌,這是屬於品牌的靈魂釋放!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通過隱藏式拉手打開車門,略微上翹的弧度是阿斯頓·馬丁獨特的迎客方式,收縮開門寬度之餘也騰出了門檻空間,上下車反倒更方便。車門採用了液壓撐杆,實現了多角度無級止位,很是高級。前翼子板網狀鯊魚腮的作用不只是改善氣流,也為疏導引擎熱氣的重要途徑——怠速時,水箱風扇會將熱氣由此排除,站在車旁即能感受強烈的熱氣流溢出,實在巧妙!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接著看機艙細節,機蓋解鎖機關“藏匿”於副駕下方。引擎、變速器完全被置於前軸後方,前半部重心儘可能向中聚攏,以維持最佳配重。避震器上座由鑄鋁打造,頂部能觀察到可變懸架的部分控制機構。機蓋內壁和水箱上方設有通風道,閉蓋後兩者間形成了聯通,行駛時外端將空氣強制導入,內端則直接對準著增壓器本體,增強了冷卻效率,部件的工作環境大有改善。阿斯頓·馬丁對細節的精細考慮的確令人佩服。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移位後部,V8 Vantage的載物空間達到了心理預期。除常規攝影器材如遮光板、腳架、燈架外,還可容納揹包甚至快遞用的紙箱,可見,V8 Vantage是可以承擔買菜或搬磚用途的。當然,偶爾送送外賣或快遞也未嘗不可......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就外觀細節而言,V8 Vantage與DB11差異點不少,這存在定位因素。先回顧DB11:其在前、後翼子板,車頂與車尾間設置了“氣流走廊”,目的是增強高速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機蓋開啟方式為後掀式,復古且更利於引擎的維保檢修,畢竟引擎退得太靠後。再看V8 Vantage:機蓋開啟為傳統前掀式,“儀式感”不及DB11;車側未安排類似的氣道結構,不過技術的日新月異讓我有理由相信,它無需大費周章就可得獲得相應功效;車頭、側裙、車尾的空氣套件尺寸誇張,後槓下方的擴散器是活脫脫“賽用”部件,高速時可“割分”尾流,讓車尾乃至整個車身更穩定,而與車身同色的渲染效果又從視效上起著強化作用——“我能競速”!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進入車內,V8 Vantage帶來的初印象是有些“寡淡”的,這與本車選配的色調、用料有一定關係(阿斯頓·馬丁提供多種選搭方案)。體驗車型車頂材質並不出眾,為傳統織物,並且主、副駕化妝鏡均無獨立照明,女友可能會鬧情緒。側窗玻璃為單層結構,而非DB11的雙層夾膠形式,理論上隔音效果不及後者。其他細節上,V8 Vantage倒能營造點“玩物”味,比如皮帶式內拉手,其初衷是減輕重量,類似法拉利F40,但在阿斯頓·馬丁上,這個細節卻以極致豪華的方式演繹。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要知道,奢侈品絕不會讓我輕易的挑出“刺”。可即便如此,我仍在努力挖掘V8 Vantage的“槽點”。

顯而易見,要駕馭V8 Vantage必先修得“縮骨功”,原因是側圍外突,座椅和車頂間距狹窄,導致進出時軀幹需要大角度彎曲,腿部也要作出大跨動作,這個過程可不太“紳士”,還好多次修煉後我的動作終於愈發嫻熟。

為照顧美學與空氣動力學,V8 Vantage車身高度極低,狹小的玻璃和外後視鏡使視野範圍縮減,左右側窗視野更是“一線天”水平。加上座椅可調範圍小,哪怕調至最高,前視線也剛剛能和風擋底部維持在水平線上。此外它的座面生硬、靠面貼合度不足的問題,在屁股和背部適應它前,我都得忍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實際上,在市區駕駛V8 Vantage是存在“壓抑感”的,總在前顧後忌,窗外景物似乎也高了一截——公交車不是車,而是牆;到夜間,對向的每臺車都成了“遠光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關於V8 Vantage的矮,通過此圖就可表現,打開車門放手即觸地。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後備箱蓋為掀背式,揭開初段液壓撐杆效果不明顯,較大重量難免讓女士們出現“尷尬”的面部表情。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動態】

雙座、桶椅以及“半個方向盤大小”的換擋撥片,都表明了V8 Vantage的“純粹”用意。但程度究竟如何呢,來看我的體驗。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V8 Vantage搭載著4.0T雙渦輪增壓V8引擎,最大馬力達510Ps,要知道多年前的旗艦——DBS也不過如此。685N.m的扭矩更是同規格NA引擎無法企及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該車的聲線絕對是“聲優”級的,粗放而渾厚,恨不得將它錄下來循環播放,或乾脆設成手機鈴聲。雖然在“佛系人士”耳中,那不過是內燃機做功時發出的噪音罷了。在場地條件允許後,我開始小試牛刀。

說明:V8 Vantage可變懸架與駕駛模式可通過方向盤左右按鍵進行獨立選擇和搭配,為便於體驗,我選擇左右同步組合。

S模式:電子系統接管程度高,絕不會容忍我揮霍馬力,即使將油門踩到三分之二也並不暴躁,線性釋放方式與奔馳G500(4.0T)有些類似,動力儲能深厚無比;急加速時,8AT變速器降擋反應並不急躁,甚至有短暫的反應過程;可變懸架過濾效果相對充分,對路面的感知度可比作為“七度”(本文擬定上線為“十度”),即能過濾非常細微的凹凸面。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S+模式:電子系統試著將部分“指揮權”交給駕駛者,但仍會有所保留;變速器降擋反應來得稍直接,儘可能保持在低一級的擋位上;懸架阻尼輕微增加,清晰感優於S模式,對路面感知度提升至“八度”,在部分柏油路段中,車輛的縱向和側向搖擺幅度增大,畢竟與路面的“結合”程度更高了。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T模式:機械部件終於解開束縛,但需說明的是,該引擎輸出功率是額定的,能下功夫的無非是油門響應度或變速器的降擋反應,比如50km/h時,S模式處在4擋上,切換T模式後立即落入2擋,此刻引擎咆哮時可謂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而我除了緊握方向盤外,能感知到的只有漸漸模糊的景物和“撞擊式”的推背感,而且是被犀牛撞;底盤對路面的吸附性達到最大程度,車輛與路面呈“平行線”狀態,任何細微狀況,哪怕“指甲蓋厚度”的起伏,懸架系統都能忠實傳遞,路面感知度直接滿格;在高速上該模式的特性會進而放大,行車感好似軌道載具,只是在路面影響下,彈跳頻率是有增無減,舒適度並不好,該模式更適合路面條件極佳時使用。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需要指出的是,DB11即使在動態加速中雙手也有抓不住方向盤的可能,左右拉拽感非常強烈,這主要是因為V12雙增壓引擎“天生神力”,電子系統難以完全壓制,當然輪胎和地面的摩擦係數也有關聯,畢竟每胎的瞬時狀態並不一致。反觀V8 Vantage,在接管範圍最小的T模式下,電子穩定系統都發揮良好,輸出非常穩定。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駕仕總結:

阿斯頓·馬丁無疑是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單單用“美”並不足以映現它的藝術天分。從氣勢上看,阿斯頓·馬丁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也絕非普通豪華品牌所能比擬,因為它體現的不僅是地位與財富,更是對“品位”的獨到見解。與阿斯頓·馬丁相伴時,我很樂意接受旁人的羨慕之情,甚至被人留存在手機相冊或朋友圈裡也是一種驕傲!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驚豔四座的外形使我和路人都難以相信V8 Vantage只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不得不說它的設計氛圍是十分成功的,帶來的視覺衝擊力遠超了自身價值。在動態方面,V8 Vantage也表現出了極強的“針對特性”。相較DB11,V8 Vantage或許奢侈感並不極致,但在行車和操控感受上,它卻更有自我風範。靈活、清晰、精準、穩定都是它給予我的直觀體驗。少數的“不足”,或者說讓人“不適”之處也基本是為追求“純粹運動化”而作出的妥協之舉,畢竟沒人能面面俱到。對能讀懂它的粉絲來說,這些也並非不妥,因為一切會分心駕駛的部分都令他們嗤之以鼻。至於油耗,管它的呢,誰會在乎?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有人說,阿斯頓·馬丁只是“花瓶”,實際性能和激進外形不符。然而我理解的是,阿斯頓·馬丁是純粹的GT世家,從V8 Vantage到最頂尖作品One-77均是。而GT並非傳統的運動型車,“競速”也並不是它最想要傳達的精神,將其讀作是“品牌高度的延伸”更恰當。

直線加速、賽道圈速不是衡量頂級車的唯一標準,至少不適用於GT。許多頂級品牌也對此作了解釋,比如法拉利,旗下F12 berlinetta(GT)定位必然高於488(運動型超跑),然而受佈局、自重影響,在賽道上前者卻未必能贏過後者,所以GT講述的故事和守護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工業與藝術結合的極致之作

可以想象,能在一望無垠的坦塗中與這部GT人車合一該是多麼逍遙的場景。

文|托米

圖|托米 WSX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