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大利亞海軍派出大規模海上作戰群,開赴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聯合多國展開為期3個月的系列海上演習,代號“印太奮進2019”。

興師動眾,炫耀“肌肉”,“攪渾”相關海域,攪亂地區局勢,澳大利亞又一次將自己綁上盟友美國的“戰車”。

炫耀肌肉刷存在感

自3月上旬開始的3個月間,澳大利亞海軍編隊將先後訪問斯里蘭卡、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七國,並與各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

據悉,這支編隊既有兩棲戰力強勁的戰略投送艦,也有防空反潛能力較強的護衛艦及負責後勤補給的補給艦。此外,澳大利亞陸軍、空軍也派出相關裝備和人員參加,艦隊總人數超過1000人。

澳大利亞大張旗鼓,組織規模較大編隊進行遠洋聯合演習,並非首次。

2018年10月,澳軍方聯合新加坡、馬來西亞、新西蘭及英國等四國軍方,在南海海域舉行了為期3周的所謂“國際安全演習”。

“去年舉行的五國聯合軍演,實際是今年多國聯合演習的一次試水。”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此次聯合演習並不突然,具有延續性。

更早之前,2017年9月至11月,澳大利亞曾舉行過一次“印太奮進”系列演習。當時,澳海軍派出30年來最大規模海上作戰群,訪問了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和印尼在內的9個西太平洋區域國家。

有分析稱,通過2017年和今年的兩次“印太奮進”演習,澳大利亞海軍遠洋編隊已經走遍了所謂“印太”區域內絕大多數擁有海岸線的國家。

“今年的‘印太奮進’系列演習引入澳陸軍、空軍力量,強調聯合作戰能力。此外,演習科目包括了兩棲登陸、地區局勢干預等內容。”中國社科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除參演人員、隊伍裝備、科目設置之外,演習海域也值得關注。“如果選擇南海海域,那麼對華挑釁意味明顯;如果選擇南太平洋海域,那麼對衝中國在這一地區影響力的意味更多。”

不難發現,近年來,澳大利亞軍事動作頻繁,在亞太地區猛刷“存在感”,頗不安分。除聯合演習之外,過去一兩年間,澳大利亞還多次亮出“大手筆”,購買新型潛艇、護衛艦等武器裝備提升實力。

今年2月,澳大利亞與法國簽署了一項共同建造12艘潛艇的合作協議。按照這份價值500億美元的協議,法國海軍集團將為澳大利亞提供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去年,澳大利亞以263億美元高價,從英國訂購了9艘護衛艦。

盲目“選邊”犯老毛病

“從澳大利亞自身來看,舉行大規模多國軍演以及大肆購買軍備,實無必要,已經超出其防衛國家利益的範圍。”許利平說。

澳大利亞大動干戈,令人不禁深思其背後意圖。

“澳大利亞此次組織多國聯合演習,既有戰術目標,亦有戰略考量。”王曉鵬分析稱,“戰術上,通過遠海演練,打造一支輕型航母編隊,提升遠洋戰鬥力,在深藍海域形成威懾。戰略上,藉助本次演習並將其常態化,與美國版‘印太戰略’實現深度結合。”

近年來,對於盟友美國提出的所謂“印太戰略”,澳大利亞一直不遺餘力,積極應和。這次,其更有主動充當“馬前卒”之意。

“澳大利亞近期這番軍事舉動,不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更多還是從盟友美國的利益出發。”許利平認為,澳大利亞意圖與印度洋及南海周邊國家建立聯合軍演機制,以此在印度洋西邊構築一條圍堵中國的軍事防火牆,呼應東邊的美日韓同盟,成為“印太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

演習代號“印太奮進”以及參與國家也證明了這一點。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派恩日前表示,此次聯合演習的焦點是加強與印度海軍的合作關係。對此,美國《外交學者》雜誌刊文指出,澳大利亞尚未被邀請參加美印日“馬拉巴爾”系列演習,因此澳印雙方舉行的演習作用重要。

“澳大利亞一直試圖參與‘馬拉巴爾’系列演習,這次率先在印度洋海域打造一個常態化的演習機制,意在量身自制一個澳大利亞版‘印太戰略’。”王曉鵬指出,這與澳大利亞的海洋意識變化和海洋戰略調整有關。“近年來,澳大利亞所謂‘印太海洋大國’的意識明顯強化,海洋戰略逐漸轉向大洋藍水戰略,目的是建立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戰略優勢,並深度融入到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當中,強化美澳同盟關係,將其自身打造為美國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地區的第一盟友。”

在政治軍事上盲目“選邊”,澳大利亞始終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此前曾有澳媒批評稱,一些澳大利亞政客總被諂媚心態支配,稀裡糊塗地跟隨美國,與中國對抗。這次,“老毛病”看來又犯了。

“澳大利亞抱著一種霸權主義的心態推行軍演,歸根結底,還是冷戰思維與零和思維作祟,無法抱著合作、包容的心態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發展正常關係。”許利平說。

不自量力將食苦果

儘管澳大利亞雄心勃勃,又急巴巴地向盟友表現耿耿忠心,不過,能否實現目標,還得憑實力說話。

“澳大利亞對地區事務,尤其是所謂‘印太事務’的盤算,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眼高手低。”王曉鵬指出,目前,澳大利亞的關注點很多,著力點卻很有限。“無論是從海軍實力還是海上綜合實力來看,澳大利亞要想實現其目標,為時尚遠。此外,澳大利亞國內民意早有不滿,他們希望澳政府更多關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而不是投入過多財力、精力,把自己綁上美國‘戰車’。”

許利平也認為,澳大利亞花巨資買軍備,聯合多國大搞軍演,意圖在印度洋地區“修牆”圍堵中國,不切實際。“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行為。‘修牆’成本太高,澳大利亞並不具備相應財力。即便修了,澳大利亞也沒能力維護。一意孤行,結果只可能是‘牆’修了一段便自動倒塌,最終砸傷澳大利亞自己。”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繼續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中澳雙邊貿易額為1431.3億美元,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876.1億美元,佔澳出口總額的34.1%。澳大利亞從中澳經貿往來中的獲利不言自明。一旦澳政府窮兵黷武,傷了中澳之間的和氣,其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將於5月18日舉行。許利平認為,當前高調宣揚武力的行為將使澳大利亞執政當局面臨負面衝擊,不利於其選情。“民眾的訴求很實際,誰能為他們改善生活、帶來社會穩定,他們就把票投給誰。澳政府目前的行為無疑會引起地區局勢不安、中澳關係轉壞,從而影響澳大利亞經濟發展,使其出口受阻,民眾面臨生意不景氣甚至失業等問題。”

而在漸趨緩和的南海以及頗為平靜的印度洋,澳大利亞派遣一眾軍艦“大攪渾水”,引起地區局勢緊張甚至挑起地區軍備競賽,不僅將給該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也對其自身百害而無一利。

“澳大利亞所謂的‘戰略關切’,只是為了單方面與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實現戰術、戰略的接合,既影響其他國家行使正常權益,也與當前國際海洋事業乃至國際社會整體發展的主流背道而馳。如果澳大利亞看不清這個基本態勢,一味唯美國馬首是瞻,那麼其給地區和平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終將反噬自身。”王曉鵬說。

不自量力,澳大利亞將要嚐到的只有苦果。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編輯:曹立媛

題圖說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號戰略投送艦停靠港口。(資料圖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