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安順,燦爛繽紛。徜徉在街頭小巷,隨處可見青磚鋪地、綠樹成蔭;行走在虹山湖公園,湖水碧波盪漾,燈光璀璨絢麗;夜晚城區街道燈火通明,商業廣場上兒童打鬧嬉戲,休閒的人們三三兩兩聊天逗趣;漫步美麗鄉村,處處鳥語花香,群眾富裕……

這是安順市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展現的新圖景。近年來,安順市在新型城鎮化示範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不斷升級“一分三向”模式(即以“城鎮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否延伸到位”來區別劃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分層次、有步驟地引導農業人口向市區、縣城和重點鎮、美麗鄉村轉移),“新型城鎮化+”工作主線紮實推進;打造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實現鎮村聯動發展;把脫貧攻堅、創業創新、多規融合等與試點工作結合起來,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試點成效。

一個個切實有效的措施,“一分三向”的安順模式更加熠熠生輝,推動安順新型城鎮化邁上新臺階,城鎮促進農村、致富農民的目標實現,美麗安順的嶄新畫卷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分三向農民市民化鋪就脫貧路

“真漂亮,來了就不想走。”近日,江蘇的遊客楊君安來到安順市西秀區舊州古鎮旅遊,看到古色古香的老街,發出這樣的驚歎。

舊州始建於1351年,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該鎮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先後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修復修繕,打造山裡江南等景區,建成旅遊慢道、旅遊小火車、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推動了生態旅遊與人文旅遊融合發展,旅遊產品的業態不斷豐富。

隨著城鎮的發展,舊州鎮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周邊鄉村延伸,與鄉村在產業上聯動發展,浪塘村、文新村、甘橖村等村先後成為鄉村旅遊點,變化日新月異,與城鎮融為一體,吸引農業人口轉移向鎮區和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的“1+N”鎮村聯動模式更加光輝閃耀。

舊州鎮是西秀區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近年來,西秀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以“一分三向”模式為引領,做大中心城區,做特鄉鎮、農村,根據各個鄉鎮的文化特色,按照“8+X”項目建設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城鎮。2018年,新增“8+X”項目73個,鎮村聯動累計覆蓋率達83%,新增城鎮人口5355人。同時,推廣實施鎮村聯動發展,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共同推進,打造了大壩、九溪、大黑、龍青等美麗鄉村,實現城市、鄉鎮、農村和諧統一發展,鄉鎮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一分三向”模式引領下,西秀區城市面積逐年壯大,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吸引著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2018年,西秀區城鎮人口達到49.23萬人,城鎮化率達60.21%。

西秀區只是安順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區。隨著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持續推進,安順市以規劃編制為龍頭,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前進方向,實現安順市相關規劃與黔中城市群規劃的銜接,加快貴安一體化進程;深入開展多規融合試點,編制《安順市多規融合專章規劃》,成為我省第一家以地級市為單位提交“多規融合”規劃的城市;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的相互融合,形成了“1+15+X”規劃體系,做到城市規劃區內發改、自然資源、規劃、環保等部門規劃的融合。同時,把“多規融合”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智慧展館管理系統、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有效對接,提升城市規劃管理審批“一站式”服務水平。

"


八月的安順,燦爛繽紛。徜徉在街頭小巷,隨處可見青磚鋪地、綠樹成蔭;行走在虹山湖公園,湖水碧波盪漾,燈光璀璨絢麗;夜晚城區街道燈火通明,商業廣場上兒童打鬧嬉戲,休閒的人們三三兩兩聊天逗趣;漫步美麗鄉村,處處鳥語花香,群眾富裕……

這是安順市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展現的新圖景。近年來,安順市在新型城鎮化示範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不斷升級“一分三向”模式(即以“城鎮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否延伸到位”來區別劃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分層次、有步驟地引導農業人口向市區、縣城和重點鎮、美麗鄉村轉移),“新型城鎮化+”工作主線紮實推進;打造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實現鎮村聯動發展;把脫貧攻堅、創業創新、多規融合等與試點工作結合起來,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試點成效。

一個個切實有效的措施,“一分三向”的安順模式更加熠熠生輝,推動安順新型城鎮化邁上新臺階,城鎮促進農村、致富農民的目標實現,美麗安順的嶄新畫卷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分三向農民市民化鋪就脫貧路

“真漂亮,來了就不想走。”近日,江蘇的遊客楊君安來到安順市西秀區舊州古鎮旅遊,看到古色古香的老街,發出這樣的驚歎。

舊州始建於1351年,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該鎮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先後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修復修繕,打造山裡江南等景區,建成旅遊慢道、旅遊小火車、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推動了生態旅遊與人文旅遊融合發展,旅遊產品的業態不斷豐富。

隨著城鎮的發展,舊州鎮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周邊鄉村延伸,與鄉村在產業上聯動發展,浪塘村、文新村、甘橖村等村先後成為鄉村旅遊點,變化日新月異,與城鎮融為一體,吸引農業人口轉移向鎮區和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的“1+N”鎮村聯動模式更加光輝閃耀。

舊州鎮是西秀區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近年來,西秀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以“一分三向”模式為引領,做大中心城區,做特鄉鎮、農村,根據各個鄉鎮的文化特色,按照“8+X”項目建設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城鎮。2018年,新增“8+X”項目73個,鎮村聯動累計覆蓋率達83%,新增城鎮人口5355人。同時,推廣實施鎮村聯動發展,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共同推進,打造了大壩、九溪、大黑、龍青等美麗鄉村,實現城市、鄉鎮、農村和諧統一發展,鄉鎮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一分三向”模式引領下,西秀區城市面積逐年壯大,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吸引著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2018年,西秀區城鎮人口達到49.23萬人,城鎮化率達60.21%。

西秀區只是安順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區。隨著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持續推進,安順市以規劃編制為龍頭,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前進方向,實現安順市相關規劃與黔中城市群規劃的銜接,加快貴安一體化進程;深入開展多規融合試點,編制《安順市多規融合專章規劃》,成為我省第一家以地級市為單位提交“多規融合”規劃的城市;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的相互融合,形成了“1+15+X”規劃體系,做到城市規劃區內發改、自然資源、規劃、環保等部門規劃的融合。同時,把“多規融合”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智慧展館管理系統、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有效對接,提升城市規劃管理審批“一站式”服務水平。

貴州安順:“一分三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安順平壩區白雲鎮飛虎山美麗鄉村

規劃描繪藍圖,基礎引領未來。安順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夯實“一分三向”模式基礎。2018年,該市打通中心城區橫一路、桃溪路、環湖西路、開三號路等斷頭路,新增城市道路85公里,優化了城市道路結構,完善了路網功能,建設“微循環”路網系統。建成黃果樹大街高鐵西站段、迎賓大道、環湖西路等路段自行車道30.5公里,安順市主城區累計建成停車位11432個。加快示範小城鎮建設,該市累計建成“8+X”項目547個,其中建成標準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農貿市場、市民廣場等項目163個,為廣大市民的就醫、出行、休閒、健身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供給,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提升,安順市創新體制機制,為完善“一分三向”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制定出臺《安順市2018年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逐步享有與本地戶籍人口同等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切實增強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意願。截至目前,安順市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39.77%和51%。做好“塘約經驗”“大壩模式”“秀水五股”等做法和模式的普及推廣,發揮脫貧攻堅示範引領作用,提升試點成效。

產城融合轉移就業促增收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提檔升級,安順市著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就業保障。2018年,該市持續推進產業園區和“5個100工程”建設,培育壯大了大數據、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新興業態,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聚集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創業創新風起雲湧,該市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1個,建立市、縣、鄉三級創業指導服務中心95個。

走進西秀產業園區,一幢幢廠房拔地而起,廠房裡機器轟鳴,裝備製造、智能製造、LED等一條條生產線快速運轉,匯聚成工業發展的美麗音符。智能終端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新型材料及裝配式建築產業、新醫藥大健康及食品加工產業、輕工業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五大產業齊頭並進。

在貴州翰瑞電子有限公司,手機主板生產、組裝等30多條生產線快速運轉,1000多名員工正在忙碌,零部件加工、主板生產、整機組裝……經過多道工序,一部部手機出廠。“我們的手機大多銷往國際市場,‘糖果’‘維科’等品牌深受歐洲、非洲顧客喜愛。”該公司總經理李小林拿起一部智能手機,一邊演示,一邊介紹。

從2016年簽約入駐到2017年落地投產,貴州翰瑞電子有限公司點燃了西秀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夢想。2018年,該公司每月產值1億元以上,年產手機800萬臺以上,年產值達19.6億元。隨著公司的發展,帶動當地1000多名群眾就業,實現就近就業。

西秀產業園區內用工需求量大的還有智能終端產業園,現在開業投產的30餘家智能終端企業,已帶動了周邊鄉鎮2000餘人就業。

2018年,西秀產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7.68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外貿進出口業務持續上升,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7670萬美元。

而在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澳維·天下樂城”,金色和藍色的玻璃相互疊加,彰顯項目的個性和特色,玻璃上鑲嵌的一雙雙展翅飛翔的翅膀,預示著這裡即將騰飛。

該項目將打造成安順市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通過引進酒店、餐廳、影院等商家,形成多元業態的商業集群,進一步豐富市民的業餘生活,充分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吃、住、娛以及購物等需求。除引進高檔五星級酒店外,還將配套建設運動員公寓。目前,歡樂匯、名品彙、酒店等項目投入運營,商貿旅遊的雛形初現。所有項目投入運營後,將成為全省“全季節、全時段、全天候、全領域”的24小時城市中央歡樂區,每年可為50萬人次提供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服務。


"


八月的安順,燦爛繽紛。徜徉在街頭小巷,隨處可見青磚鋪地、綠樹成蔭;行走在虹山湖公園,湖水碧波盪漾,燈光璀璨絢麗;夜晚城區街道燈火通明,商業廣場上兒童打鬧嬉戲,休閒的人們三三兩兩聊天逗趣;漫步美麗鄉村,處處鳥語花香,群眾富裕……

這是安順市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展現的新圖景。近年來,安順市在新型城鎮化示範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不斷升級“一分三向”模式(即以“城鎮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否延伸到位”來區別劃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分層次、有步驟地引導農業人口向市區、縣城和重點鎮、美麗鄉村轉移),“新型城鎮化+”工作主線紮實推進;打造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實現鎮村聯動發展;把脫貧攻堅、創業創新、多規融合等與試點工作結合起來,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試點成效。

一個個切實有效的措施,“一分三向”的安順模式更加熠熠生輝,推動安順新型城鎮化邁上新臺階,城鎮促進農村、致富農民的目標實現,美麗安順的嶄新畫卷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分三向農民市民化鋪就脫貧路

“真漂亮,來了就不想走。”近日,江蘇的遊客楊君安來到安順市西秀區舊州古鎮旅遊,看到古色古香的老街,發出這樣的驚歎。

舊州始建於1351年,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該鎮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先後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修復修繕,打造山裡江南等景區,建成旅遊慢道、旅遊小火車、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推動了生態旅遊與人文旅遊融合發展,旅遊產品的業態不斷豐富。

隨著城鎮的發展,舊州鎮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周邊鄉村延伸,與鄉村在產業上聯動發展,浪塘村、文新村、甘橖村等村先後成為鄉村旅遊點,變化日新月異,與城鎮融為一體,吸引農業人口轉移向鎮區和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的“1+N”鎮村聯動模式更加光輝閃耀。

舊州鎮是西秀區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近年來,西秀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以“一分三向”模式為引領,做大中心城區,做特鄉鎮、農村,根據各個鄉鎮的文化特色,按照“8+X”項目建設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城鎮。2018年,新增“8+X”項目73個,鎮村聯動累計覆蓋率達83%,新增城鎮人口5355人。同時,推廣實施鎮村聯動發展,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共同推進,打造了大壩、九溪、大黑、龍青等美麗鄉村,實現城市、鄉鎮、農村和諧統一發展,鄉鎮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一分三向”模式引領下,西秀區城市面積逐年壯大,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吸引著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2018年,西秀區城鎮人口達到49.23萬人,城鎮化率達60.21%。

西秀區只是安順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區。隨著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持續推進,安順市以規劃編制為龍頭,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前進方向,實現安順市相關規劃與黔中城市群規劃的銜接,加快貴安一體化進程;深入開展多規融合試點,編制《安順市多規融合專章規劃》,成為我省第一家以地級市為單位提交“多規融合”規劃的城市;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的相互融合,形成了“1+15+X”規劃體系,做到城市規劃區內發改、自然資源、規劃、環保等部門規劃的融合。同時,把“多規融合”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智慧展館管理系統、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有效對接,提升城市規劃管理審批“一站式”服務水平。

貴州安順:“一分三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安順平壩區白雲鎮飛虎山美麗鄉村

規劃描繪藍圖,基礎引領未來。安順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夯實“一分三向”模式基礎。2018年,該市打通中心城區橫一路、桃溪路、環湖西路、開三號路等斷頭路,新增城市道路85公里,優化了城市道路結構,完善了路網功能,建設“微循環”路網系統。建成黃果樹大街高鐵西站段、迎賓大道、環湖西路等路段自行車道30.5公里,安順市主城區累計建成停車位11432個。加快示範小城鎮建設,該市累計建成“8+X”項目547個,其中建成標準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農貿市場、市民廣場等項目163個,為廣大市民的就醫、出行、休閒、健身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供給,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提升,安順市創新體制機制,為完善“一分三向”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制定出臺《安順市2018年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逐步享有與本地戶籍人口同等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切實增強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意願。截至目前,安順市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39.77%和51%。做好“塘約經驗”“大壩模式”“秀水五股”等做法和模式的普及推廣,發揮脫貧攻堅示範引領作用,提升試點成效。

產城融合轉移就業促增收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提檔升級,安順市著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就業保障。2018年,該市持續推進產業園區和“5個100工程”建設,培育壯大了大數據、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新興業態,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聚集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創業創新風起雲湧,該市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1個,建立市、縣、鄉三級創業指導服務中心95個。

走進西秀產業園區,一幢幢廠房拔地而起,廠房裡機器轟鳴,裝備製造、智能製造、LED等一條條生產線快速運轉,匯聚成工業發展的美麗音符。智能終端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新型材料及裝配式建築產業、新醫藥大健康及食品加工產業、輕工業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五大產業齊頭並進。

在貴州翰瑞電子有限公司,手機主板生產、組裝等30多條生產線快速運轉,1000多名員工正在忙碌,零部件加工、主板生產、整機組裝……經過多道工序,一部部手機出廠。“我們的手機大多銷往國際市場,‘糖果’‘維科’等品牌深受歐洲、非洲顧客喜愛。”該公司總經理李小林拿起一部智能手機,一邊演示,一邊介紹。

從2016年簽約入駐到2017年落地投產,貴州翰瑞電子有限公司點燃了西秀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夢想。2018年,該公司每月產值1億元以上,年產手機800萬臺以上,年產值達19.6億元。隨著公司的發展,帶動當地1000多名群眾就業,實現就近就業。

西秀產業園區內用工需求量大的還有智能終端產業園,現在開業投產的30餘家智能終端企業,已帶動了周邊鄉鎮2000餘人就業。

2018年,西秀產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7.68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外貿進出口業務持續上升,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7670萬美元。

而在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澳維·天下樂城”,金色和藍色的玻璃相互疊加,彰顯項目的個性和特色,玻璃上鑲嵌的一雙雙展翅飛翔的翅膀,預示著這裡即將騰飛。

該項目將打造成安順市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通過引進酒店、餐廳、影院等商家,形成多元業態的商業集群,進一步豐富市民的業餘生活,充分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吃、住、娛以及購物等需求。除引進高檔五星級酒店外,還將配套建設運動員公寓。目前,歡樂匯、名品彙、酒店等項目投入運營,商貿旅遊的雛形初現。所有項目投入運營後,將成為全省“全季節、全時段、全天候、全領域”的24小時城市中央歡樂區,每年可為50萬人次提供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服務。


貴州安順:“一分三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虹軸軸承公司生產場景

一個個產業園區蓬勃發展,一個個城市綜合體項目拔地而起,構建新型城鎮化與產業共融發展的格局,共同拉動經濟社會加速騰飛。園區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互促進、共發展”,湧現出夏雲工業園區與夏雲鎮、中國石材城與丁旗鎮、大興東產業園區與白巖鎮等產城互動發展的典型。

近年來,安順市把產業園區建設與城鎮規劃建設結合起來,將園區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整體推進、融合發展,推進園區生產性、功能性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改善項目入駐條件,提升承載能力。同時,在園區設立政務服務大廳,將住建、工商、稅務等部門審批職能前移到園區辦公,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

目前,安順市工業園區入駐項目116個,新增就業人員14981人。全市82個涉農鄉鎮實現農業產業園區全覆蓋,建成省級農業示範園區34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752個,帶動農民就業78萬人。

綠色城市 生態宜居富美新城

每天清晨,前來虹山湖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在虹山湖邊上,木棧道環湖而建,一條條步道通往周邊的山頂,這些綠樹成林的小山,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山體公園,在湖水、綠樹、小山的映襯下,形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虹山湖公園佔地面積450畝,通過幾年的打造,木棧廣場、親水平臺、觀景亭、人工島等設施相繼完善。尤其是虹山湖第二期項目建設,讓虹山湖公園成為海綿型示範公園綠地。

如今的虹山湖公園,與城市發展遙相呼應,不僅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更是遊客到安順的必訪之地,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山體公園是安順市打造生態綠色城市的舉措。根據“多山”的特點,安順市提出建設“盆景安順”理念,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美麗景象。對此,安順將山體分為兩個等級,人口密集、水電方便、交通便利、山體綿延體量大的,按較高標準設計建設為山體公園;人口稀疏、水電不便、植被豐茂、體量偏小的,按較低標準設計建設為山體小遊園。目前,安順市打造了166座山體公園,實現城區500米見園。城區綠色行動,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綠地,潔淨的清水,清新的空氣,一步一綠的美景逐漸形成,推動“盆景安順”向“風景安順”轉變。


"


八月的安順,燦爛繽紛。徜徉在街頭小巷,隨處可見青磚鋪地、綠樹成蔭;行走在虹山湖公園,湖水碧波盪漾,燈光璀璨絢麗;夜晚城區街道燈火通明,商業廣場上兒童打鬧嬉戲,休閒的人們三三兩兩聊天逗趣;漫步美麗鄉村,處處鳥語花香,群眾富裕……

這是安順市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展現的新圖景。近年來,安順市在新型城鎮化示範的道路上奮勇前進,不斷升級“一分三向”模式(即以“城鎮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否延伸到位”來區別劃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分層次、有步驟地引導農業人口向市區、縣城和重點鎮、美麗鄉村轉移),“新型城鎮化+”工作主線紮實推進;打造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實現鎮村聯動發展;把脫貧攻堅、創業創新、多規融合等與試點工作結合起來,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試點成效。

一個個切實有效的措施,“一分三向”的安順模式更加熠熠生輝,推動安順新型城鎮化邁上新臺階,城鎮促進農村、致富農民的目標實現,美麗安順的嶄新畫卷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分三向農民市民化鋪就脫貧路

“真漂亮,來了就不想走。”近日,江蘇的遊客楊君安來到安順市西秀區舊州古鎮旅遊,看到古色古香的老街,發出這樣的驚歎。

舊州始建於1351年,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該鎮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先後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修復修繕,打造山裡江南等景區,建成旅遊慢道、旅遊小火車、遊客服務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推動了生態旅遊與人文旅遊融合發展,旅遊產品的業態不斷豐富。

隨著城鎮的發展,舊州鎮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周邊鄉村延伸,與鄉村在產業上聯動發展,浪塘村、文新村、甘橖村等村先後成為鄉村旅遊點,變化日新月異,與城鎮融為一體,吸引農業人口轉移向鎮區和美麗鄉村。小城鎮建設的“1+N”鎮村聯動模式更加光輝閃耀。

舊州鎮是西秀區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近年來,西秀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以“一分三向”模式為引領,做大中心城區,做特鄉鎮、農村,根據各個鄉鎮的文化特色,按照“8+X”項目建設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小城鎮。2018年,新增“8+X”項目73個,鎮村聯動累計覆蓋率達83%,新增城鎮人口5355人。同時,推廣實施鎮村聯動發展,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共同推進,打造了大壩、九溪、大黑、龍青等美麗鄉村,實現城市、鄉鎮、農村和諧統一發展,鄉鎮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一分三向”模式引領下,西秀區城市面積逐年壯大,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吸引著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2018年,西秀區城鎮人口達到49.23萬人,城鎮化率達60.21%。

西秀區只是安順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區。隨著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持續推進,安順市以規劃編制為龍頭,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前進方向,實現安順市相關規劃與黔中城市群規劃的銜接,加快貴安一體化進程;深入開展多規融合試點,編制《安順市多規融合專章規劃》,成為我省第一家以地級市為單位提交“多規融合”規劃的城市;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的相互融合,形成了“1+15+X”規劃體系,做到城市規劃區內發改、自然資源、規劃、環保等部門規劃的融合。同時,把“多規融合”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智慧展館管理系統、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有效對接,提升城市規劃管理審批“一站式”服務水平。

貴州安順:“一分三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安順平壩區白雲鎮飛虎山美麗鄉村

規劃描繪藍圖,基礎引領未來。安順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夯實“一分三向”模式基礎。2018年,該市打通中心城區橫一路、桃溪路、環湖西路、開三號路等斷頭路,新增城市道路85公里,優化了城市道路結構,完善了路網功能,建設“微循環”路網系統。建成黃果樹大街高鐵西站段、迎賓大道、環湖西路等路段自行車道30.5公里,安順市主城區累計建成停車位11432個。加快示範小城鎮建設,該市累計建成“8+X”項目547個,其中建成標準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農貿市場、市民廣場等項目163個,為廣大市民的就醫、出行、休閒、健身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供給,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提升,安順市創新體制機制,為完善“一分三向”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制定出臺《安順市2018年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逐步享有與本地戶籍人口同等的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切實增強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意願。截至目前,安順市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39.77%和51%。做好“塘約經驗”“大壩模式”“秀水五股”等做法和模式的普及推廣,發揮脫貧攻堅示範引領作用,提升試點成效。

產城融合轉移就業促增收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提檔升級,安順市著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為“一分三向”模式提供就業保障。2018年,該市持續推進產業園區和“5個100工程”建設,培育壯大了大數據、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新興業態,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聚集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創業創新風起雲湧,該市建成創業孵化基地11個,建立市、縣、鄉三級創業指導服務中心95個。

走進西秀產業園區,一幢幢廠房拔地而起,廠房裡機器轟鳴,裝備製造、智能製造、LED等一條條生產線快速運轉,匯聚成工業發展的美麗音符。智能終端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新型材料及裝配式建築產業、新醫藥大健康及食品加工產業、輕工業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五大產業齊頭並進。

在貴州翰瑞電子有限公司,手機主板生產、組裝等30多條生產線快速運轉,1000多名員工正在忙碌,零部件加工、主板生產、整機組裝……經過多道工序,一部部手機出廠。“我們的手機大多銷往國際市場,‘糖果’‘維科’等品牌深受歐洲、非洲顧客喜愛。”該公司總經理李小林拿起一部智能手機,一邊演示,一邊介紹。

從2016年簽約入駐到2017年落地投產,貴州翰瑞電子有限公司點燃了西秀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夢想。2018年,該公司每月產值1億元以上,年產手機800萬臺以上,年產值達19.6億元。隨著公司的發展,帶動當地1000多名群眾就業,實現就近就業。

西秀產業園區內用工需求量大的還有智能終端產業園,現在開業投產的30餘家智能終端企業,已帶動了周邊鄉鎮2000餘人就業。

2018年,西秀產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7.68億元,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外貿進出口業務持續上升,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7670萬美元。

而在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澳維·天下樂城”,金色和藍色的玻璃相互疊加,彰顯項目的個性和特色,玻璃上鑲嵌的一雙雙展翅飛翔的翅膀,預示著這裡即將騰飛。

該項目將打造成安順市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通過引進酒店、餐廳、影院等商家,形成多元業態的商業集群,進一步豐富市民的業餘生活,充分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吃、住、娛以及購物等需求。除引進高檔五星級酒店外,還將配套建設運動員公寓。目前,歡樂匯、名品彙、酒店等項目投入運營,商貿旅遊的雛形初現。所有項目投入運營後,將成為全省“全季節、全時段、全天候、全領域”的24小時城市中央歡樂區,每年可為50萬人次提供吃住行遊購娛一體化服務。


貴州安順:“一分三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虹軸軸承公司生產場景

一個個產業園區蓬勃發展,一個個城市綜合體項目拔地而起,構建新型城鎮化與產業共融發展的格局,共同拉動經濟社會加速騰飛。園區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互促進、共發展”,湧現出夏雲工業園區與夏雲鎮、中國石材城與丁旗鎮、大興東產業園區與白巖鎮等產城互動發展的典型。

近年來,安順市把產業園區建設與城鎮規劃建設結合起來,將園區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整體推進、融合發展,推進園區生產性、功能性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改善項目入駐條件,提升承載能力。同時,在園區設立政務服務大廳,將住建、工商、稅務等部門審批職能前移到園區辦公,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

目前,安順市工業園區入駐項目116個,新增就業人員14981人。全市82個涉農鄉鎮實現農業產業園區全覆蓋,建成省級農業示範園區34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752個,帶動農民就業78萬人。

綠色城市 生態宜居富美新城

每天清晨,前來虹山湖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在虹山湖邊上,木棧道環湖而建,一條條步道通往周邊的山頂,這些綠樹成林的小山,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山體公園,在湖水、綠樹、小山的映襯下,形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虹山湖公園佔地面積450畝,通過幾年的打造,木棧廣場、親水平臺、觀景亭、人工島等設施相繼完善。尤其是虹山湖第二期項目建設,讓虹山湖公園成為海綿型示範公園綠地。

如今的虹山湖公園,與城市發展遙相呼應,不僅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更是遊客到安順的必訪之地,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山體公園是安順市打造生態綠色城市的舉措。根據“多山”的特點,安順市提出建設“盆景安順”理念,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美麗景象。對此,安順將山體分為兩個等級,人口密集、水電方便、交通便利、山體綿延體量大的,按較高標準設計建設為山體公園;人口稀疏、水電不便、植被豐茂、體量偏小的,按較低標準設計建設為山體小遊園。目前,安順市打造了166座山體公園,實現城區500米見園。城區綠色行動,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綠地,潔淨的清水,清新的空氣,一步一綠的美景逐漸形成,推動“盆景安順”向“風景安順”轉變。


貴州安順:“一分三向”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安順九龍山森林公園

綠色城市,生態宜居。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安順市宜居環境越發靚麗,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4%;全面推行河長制,市、縣、鄉、村共1662名幹部分別履行“河長”職責,中心城區、縣城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加強汙染防治,推進建築工地和道路揚塵治理,整治黑臭水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9.37%,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8%;開展城市“雙修”試點和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海綿城市的效應逐漸彰顯。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胡麗華 楊小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