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樣能用通俗語言解釋呢?

《心經》中“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樣能用通俗語言解釋呢?
10 個回答
普贤行愿
2017-07-14

先解釋兩個個基本概念:

1.色,是“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四大就是地、水、火、風,相當於物質和能量的最小單位。四大所造色,就是由能量和物質所構成的東西。

2.空,是第八識的意思.又叫自性清淨心,萬法皆是空所幻化的境界相,非真實有。這個空,即是唯是一心的這個真心。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和《雜阿含經》的“色……不異我”,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說,色法和第八識不相異。“不異”是沒有差別的意思,色法它是由第八識所出生,第八識是按照含藏的種子去出生色法。這個種子又是你的五蘊在過去造作所形成的,所以它們是互為因果。

你過去世修習善法,這一世才能夠到人間來。你在過去造善、造惡的時候,第八識會幫你記錄成種子。像電腦硬盤裡頭儲存的那些資料,可以輸出到屏幕或者是打印機。我們過去世造善、造惡就是輸入資料,第八識用種子的形式記錄這些資料,人死掉相當於關機,再活過來相當於再把電腦打開屏幕又重新現起畫面。屏幕的東西跟電腦硬盤的資料,是不是不相異?

這個是“不異”的意思,經文不是亂講的,它有事實作基礎。你如果把它當哲學看的話,最多隻能修到修所成慧,發現這個第八識如何現起五蘊,這個才是大乘的開悟。

你這個身體就是色法的一種,稱之為色身。第八識會記錄你過去世的業行,以種子的形式存到第八識裡面,當你應該受生的時候,它就流注種子,產生相應於業行的色身。你的身體也許很強壯,或者很衰弱,這都是果報。也就是說,你的色身其實是第八識流注種子顯示的功能,所以看到色身就等於看到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這個叫做“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有點像電影的畫面,你可以說“裡面有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或者說“有一個警察打死一個壞蛋”。這樣講當然也可以,這是世俗諦的觀察。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那個熒幕一直在那裡,我們可以講“我其實沒有看到人,只看到熒幕”,可以這樣講吧?可不可以?因為所有的影像都是在熒幕當中嘛!

同樣的道理,既然所有的色法都是第八識所出生的,你可不可以講“其實我只看到第八識”?可以吧?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不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嗎?注意噢,這個空是指第八識,第八識沒有一切的影像可言,就像熒幕本來是空白,沒有東西,影像是後來加上去的。加上去的東西象徵三界萬法,三界萬法出生之後,其實還是第八識,就好像影像都是在熒幕上面。

你這麼看待的時候,你的情緒起伏就放下來了。就好像你去看電影,不看畫面的起起伏伏,只盯著熒幕,這個熒幕一直都沒有動過啊!你也可以這樣子看,對不對?菩薩大乘見道以後,看待世間就是用這種態度,所以可以度一切法到彼岸。假設有一個人來:“你這個王八蛋。”他心裡馬上想:“哦,這個也是第八識現起的法相嘛!”所以他不覺得有人在罵他,甚至也不覺得有一個我被人家罵。開罵的人是第八識,被罵的人也是第八識,這樣等於是第八識在罵第八識,對不對?

(以上摘自呂真觀講解的<心經所說的解脫與成佛方法>)

和_子
2017-07-07

要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切實是一個大難題,星雲大師曾說,,(要給別人看不懂很容易,要給人聽明白是很難的)。我舉一生活的小例子,希能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多一份瞭解,我有一位朋友,其年青時一直都脾氣非常的好,,對家人,對朋友又客氣,,有含養也常幫助他人,近幾年來進入老年,身體多病,人開始變得常會發脾氣,由其是對其家人。見其夫人時才告之此事,於我,其夫人雖然難過,但還是依然好好地照顧其先生,凡事順著他,面對生活。這一件事,如照一般人的想法沒道理的發脾氣,每一個人都會,人們只會注意,有道理,及無道理之間,有與無,得與失,對與錯,那知世間還有超越兩者之間的,那就是愛,是真愛,,唯有真愛才能化解一切,什麼是有道理,什麼又是沒有道理,真愛是超越兩者的,真愛再擴大為大愛,再擴大為一,六祖壇經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就是這一,色即是空,也就是,有與無之間,人們只見有與無,不知還有一,心經中的空即是色,就是「一」的大道理,常人要慢慢理解的。

网络时代BB哥
2017-07-07

《心經》中“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樣能用通俗語言解釋呢?
現在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直譯經典: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形相不異於空間,空間不異於形相。)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形相等於空間,空間等於形相)。這樣翻譯,表面上看似乎不錯。但這種翻譯有違心經的本來的初衷。有別的意思。為什麼呢?心經的開頭便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俱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誦經雖說是用嘴念,但其實是可以用心來念的。“觀、自、在”觀什麼?觀——自——己——在否!(心在那裡?)只要你修行了,觀世音就給你名號——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這個好理解指的是修行進入甚深境界。“照見五蘊皆空。”,照,這個字太妙了。簡直奧妙無窮!就這一個字就代表了心經的核心。菩薩開始傳授法門了。怎樣修呢?就是一個“照”字。這可是真修行哦。用“照”來達到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如果修到五蘊皆空那麼就已經達到了——彼岸(無上正等正覺)。因此心經就是講如何修行的方法,所以,佛菩薩所說的經典都是講如何修行的。解說經典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容易接受,而不是讓眾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樣於事無補並且徒增煩惱。佛教唯有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可謂是“風行天下”,流傳最廣誦持人數最多且不分男女老幼。今天給各位獻醜了。旨在拋磚引玉。本人學識淺陋,如有不周之處,懇請各位多多指教。

行者_悟空
2017-08-01

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聲色香味觸發……

不能單獨從“空”和“色”兩個方便理解,當然,理解了“空”和“色”的關係其他幾個關係也自然會理解。

1、“空”非空,是名為空。空的含義比較豐富,我們字面上的理解,空等於無,是不正確的。這一點以不太準確的例子來解釋。比如,我們說的“空氣”,我們知道,空氣不空,而是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等氣體構成。空氣是由不同氣體的分子、原子等構成的,不同氣體的內部構造、大小、粒子間隙等性質不同,所以決定了某種氣體的性質。正如“我”和屏幕之間隔著空氣這種物質混合物。空氣是一種物質,是“色”的層面,同樣其他物質呢?道理是一樣的。任何物質,無限放大或者無限放小就能夠理解。這可能就是道家說的太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什麼是太極,極可以理解為極限,太可以理解為“大”和“下面的那一點”,即大和小,即極大和極小,極大無邊,極小無內,就是太極。無限放大是什麼?根據現代科學,由分子、原子、電子等到現代的量子、超炫等,逐漸證實了色即是空的道理。愛因斯坦的物質能量公式說明了物質和能量的關係。

2、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光“色”(物質)是空的,受想行識也是如此。意識也是空的。何以?現代醫學檢測到的腦電波是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換句話說,意識是通過腦電波來表現的。腦電波,是一種波!波!波!波的基本性質呢?是一種能量,通過頻率來呈現。普朗克揭示了能量和頻率之間的關係: E(能量)=h(普朗克常數) ×H(頻率) 。頻率!頻率!頻率!

3、簡而言之,物質和意識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取決於不同的頻率。如果你瞭解頻率(或者波)的性質,就通過“頻率”能解釋很多現象。簡單舉幾個例子:比如《水知道答案》中為什麼不同的心情對水,水分子會呈現不同的形態?為什麼和正能量的人接觸自己也會感覺有正能量?(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為什麼身體的頻率低於200(好像是)容易生病,而高於700(好像是,也可能是1000,具體可以查看國外一研究結果)達到開悟狀態?為什麼一心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既然物質、意識和能量具有緊密的關係,怎麼樣才能應用這種關係呢?我們不可能通過意識來控制物質,但是可以間接的通過控制意識,從而操縱能量。控制意識?各種修行都是為了控制意識,即修心。佛家講究向內修,一切神通都如同修行道路上的花朵,隨著修行的境界,神通會自然顯現;還有一種修行,向外修,是為了修神通,這種容易走火入魔。(扯多了。。。)

4、何為“諸法皆空……”。可以把“法”理解為關係、聯繫。這裡涉及到了“因果性”。某件事物的存在、某種關係的存在,都是各種因緣和合而成,都是由諸多條件形成的,沒有這些條件,就不會有這“事物”。

世界最根本的法則主要有:空性、因果性、二法性(陰陽關係)、統一性等。

佛,是佛陀的簡稱,翻譯過來就是追尋套索宇宙和人生真理的導師。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通過自己的探索得知了宇宙人生真相,歷時49年傳道於弟子,然後弟子通過回憶將其語錄記載下來形成最初版的佛經,再然後中國高僧通過取經再翻譯過來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佛經。真理只有一個,其中的經過幾千年不同人的傳承有多少保持了釋迦牟尼的原意?

道,即宇宙的運行規律,即真理,和佛同出而亦名。

不能單純從一方面去解釋“空”,因為萬事萬物都是聯繫的,統一的,當你悟透了“空”,其他的一切都會有所理解。同樣道理,其他一切中任何一點悟透了,你也會理解“空”了,比如“我”。

一切諸佛菩薩正是證悟到了這,並且依照著這去修行,做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最終達到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照融荼叶
2017-07-08

心經是屬於般若經,這個時間段教化屬於大乘佛法的二時教法和三時教法之間。貫穿全文,他還屬於破我執到破法執的一個過程。

這個階段理解色即是空就是指眼睛所看到的都只是一個虛相和障礙,空即是色:著空也是虛相障礙,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要再執著色與空的分別了,他們本是一體的、又是不存在的。

後面一句:“是諸法空相”就更加說明了:法也是空的。

各位自己去感悟理解吧!我也在學習感悟的途中,胡亂說說而已,不敢妄言佛法。我的解釋也是不對的!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丙丁9
2017-07-07

《心經》指人從有心到無心,從有意到無意識的修行過程中應保持的心態。佛把我人這個世界稱娑婆世界,又稱紅塵世界。通俗的說,就人情駁雜、劫難紛多的世界。喜怒哀樂,紅綠粉脂,這些情象充滿這個世界,時時困擾人們。但是,修行必須立足於當前這個世界,去承受苦難,感悟是非。色是世間諸般形色,不是單純的色慾。法力無邊,渡一切可渡之人,渡盡人間,方證菩提。形形色色之人,皆在慈悲法界之中。是非之愛怨,形色之苦厄,善惡之應報,皆在紅塵中。因果所致,情緣所出,所以,人必須務實。務本人之實,本性之實,本業之實,本地之實,現時之實……一切有都是你修行的依資。資依不同,所悟不同,萬象有法,佛有萬象。心如蓮,佛是蓮,心如菩提,菩提即佛。心有魔,地獄有佛。滅盡魔性可成佛。有魔必有佛,此是世道,有心有魔亦有佛,此是人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正的大解脫,是不著象,不忘象,無妄相。佛禪如清泉滴流,意味不盡。人之所悟,如啞巴吃蜜,心裡甜,說不出。佛曰:有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禪妙。

墨印2
2017-07-07

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心經是六百卷般若經的核心,也可以說六百卷經的文字都是在闡述這個問題。

所以說,明白的二百多字的心經夠了,不明白的,六百卷也不夠。

個人能力有限,勉強說個人理解。

佛經中色的意思是物。

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聚合的現象,沒有固定的,不變的,獨立的體,桌子是木板和釘子和膠等原料做的,那麼木板和釘子和膠哪個是桌子的本體呢?一塊木板一個釘子腐朽了,拆除了,桌子還是桌子嗎?日常觀念中可能還是桌子,也可能不是。桌子的本體是什麼呢?

也沒有獨立的性質,比如醋是酸的,這個酸的性質是醋自身的嗎?是比較來的,這個比較是人為的,沒有人沒有比較,醋酸嗎?

總結說就是萬事萬物緣起必緣滅,所以萬事萬物沒有主體,沒有恆常不變的事物。萬事萬物的性質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色即是空的空的含義是萬物的體和表現出的性質用途都是因為外緣而有的,不是自有的。萬物無我。這個我是自己的意思。萬物沒有自己。外緣在萬物在,外緣滅,萬物滅。

萬物無主宰,萬物緣起,萬物無常。故說色即是空。

被爱得头昏
2017-07-07

"空"指一切的本源,即"自性","色"指萬物萬法,這句話是講本源與現象的關係。打個比方,喝水的杯子有一個形狀,這個杯子能盛水,還因為中間部分是空的,這個杯子因為外形與空心這兩部分的組合而有了盛水的功能,如果實心就無法盛水。這個外形就是"色",這個空間就是"空"。色與空不可分,是一體兩面,不然就不能成其為水杯或沒有盛水的功能,所以說"不異",所以說"即是"。為什麼說"空"是本源呢?杯、碗、盆外形不同,而中間的"空"的實質相同,雖說這個"空"因外形不同而呈不同形狀的空,但"空"的實質不變。再比方,手握緊為拳,伸開為掌,不論看到的是拳是掌,手這個實質未變。所以,佛家認為萬法由"空"而生,因為這個"空"可為水杯的空間部分,可為手,可為萬事萬物的根本,這個根本無法窮舉,沒有固定形態,只能用"空"這個字來表達。心經所講要悟"空"這根本,認清終極本質,不為諸相所惑。如山珍海味與苞米稀飯不過都是"填飽肚子"這個實質而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好壞之分,沒有悲喜之分,只是吃飯而已。所以說吃飯睡覺皆是禪,道須臾不離,日用不知,覺則成佛。

北京得明
2017-07-08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所謂色,所謂空,所謂有,所謂無,這其實都是現象,只不過是現象的不同表現而已,所以色與空彼此“不異”,其二,色無常色,空無常空,有無恆有,空無恆空,兩者之間瞬間轉化,所以,是即是空,空即是色。

启迪170931912
2017-07-08

心經主指為自心,人心不動清淨時是人最舒服境界,比如你行駛在公路上,一路上見到遇到千千萬萬的現象,因於你無關,對任何所見所聞在你心中象未發生,亦未消滅。即為無生無滅。實際上你所經歷經過的一切是真實存在的。而因你明白於你無關而心中無念,這個心無念即是空相。這時的心即無你無我無他,亦有你有我有他,自在安然,這一境界時常伴隨不離左右,希望你細細思悟。

當因己而動心時(稱私心)。心即見萬象(指心生一切)稱為色相。生心多為利己主義,為利己而生,護己而長漸成事,稱發生。一切事物終有生滅過程,就是生老病死痛苦傷悲。所以說是心,生色生相,是心,生老病死憂苦傷悲。

那麼由於心是生命動力,是活的是動的,所以我們的心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念,但記住一切心皆因有己而動。君子需利而養身家,故君子取利而行於道,不違自然。宇宙天地創造萬物財富皆備於我們,生命之延續,發明之創造。一切物質文明皆有天地贈予人們,由我們通過勞功知識文化去發現發明獲得。所以人之念要有正念,戒貪戒色戒名戒急戒燥戒嗔。發揚一念正念善念。

做人做事知足常樂,幸福一生。生來為空什麼也沒有,死也為空什麼也帶不走。一生的目標就是勤奮努力,學習老輩的經驗加自己的發現繼續傳承給下一代,代代相傳,善性不斷。終有一日人人幸福,萬物皆備,生老病死不再憂苦。人類乃至一切真正到達高度物質文明,高度精神文明之幸福世界!

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講明白人生不要把任何生髮事物看得太重,並不複雜,間而易,難就難在不識自心,其心難以調御,自以為是。只要人肯省悟自心,學會有地放失,常行而得自在安樂,此乃大智慧,需不斷思悟修正自心。君子敬天尊德性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知新,敦厚以崇禮。逐步修行,做到任性(心性)自由而不執著,無我意識分別,自在中庸!此乃善人之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