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高山上的彝族孩子們,從小就是幹活好手,很多人活得像父輩一樣
北疆記錄者
1/16 在我國56個民族中,至今還有一個民族依然保留著古老的生活習俗,他們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上,這個民族就是彝族。彝族是一個格外能夠吃苦耐勞的民族,是我國的第六大少數民族,擁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彝語。對很多朋友而言,想到了彝族,自然就想到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大涼山。很多人好奇的是,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從小都那麼吃苦耐勞,緣何多數人無法改變人生,還依然重複著父輩的命運。
2/16 據悉,彝族在全國範圍內共有870多萬人,其中230萬人居住在大涼山。彝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區,其中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圖為一名大涼山的彝族孩子正在拼盡全力在推車。
3/16 大涼山居住的彝族同胞,多數人常年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圖為在高高的山頂上,揹著揹簍替父母幹活的彝族孩子。
4/16 土豆、玉米、苦蕎是大涼山彝族同胞的主食。
5/16 彝族孩子們一般會用火把土豆、玉米直接烤熟著吃。
6/16 彝族是中華民族56個民族中一個古老而光榮的成員。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佈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圖為彝族的孩子們,服飾很有民族特色。
7/16 對生活在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而言,他們從小最熟悉的就是從事農業勞動了。多數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幫助家裡幹活了。
8/16 一名漂亮的彝族小女孩。
9/16 孩子們乾的最多的活就是撿枯樹枝、玉米秸稈等,用於給家裡燒火、做飯。
10/16 對彝族同胞而言,由於大涼山海拔高、無霜期短,山坡地難耕種,土地產量低,指望著種地發家致富改變命運,是一個有點遙遠的事情。越是生產力低下,需要的人力也越多,也因此,很多孩子早早地成為了家中種地的主力軍。
11/16 一名孩子在給豬餵食。
12/16 五歲的小阿呷上山採蕨菜時,因找不到媽媽哭了起來。
13/16 在四川大涼山布拖木爾鄉,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十分簡陋。由於觀念落後,很多家庭都生了四五個孩子,很多孩子都早早輟學了,到了稍微大一點的年紀,都跟著父母或約上同伴外出打工去了,再到了結婚的年紀,都一個個結婚了。其實,如果他們周而復始地重複這樣的生活,又怎能輕而易舉的改變命運呢,多數都是在重複父輩的命運。
14/16 一名幫家裡撿柴火的彝族孩子,艱難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15/16 對很多彝族孩子而言,稍微長點後,他們就不再樂意待在家中了,他們最大的想法就是想出去打工,他們認為打工掙的錢比待在家裡種地好太多了。
16/16 能夠走出大山見識外面的世界,是許多孩子從小的夢想,她們暢想著有一天從大山裡走進城市裡。編後語:環境決定命運,性格決定人生。但是,一旦習慣、接受、沉溺一種熟悉的環境,而不去努力的掙扎、奮鬥、逃離,肯定無法擺脫命運的擺佈。希望更多彝族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走進城市,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若喜歡,敬請轉發圖集,關注上方“北疆記錄者”,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