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但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10 個回答
每日品质生活
2019-08-10

第一,朝鮮的始祖箕子朝鮮屬於中國古代地方政權。當年武王伐紂,作為紂王的叔叔和商朝太師,箕子曾力諫紂王要行善,當商朝亡國後也不願說故國壞話,周武王感其忠義,封紂王叔父箕子在遼東朝鮮,爵位為候;封紂王哥哥微子在山東宋國,爵位為公;封紂王兒子武庚在河南殷;同時還繼續保留商朝屬國孤竹國,大致位於今河北東北、遼寧西部。(“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無臣禮,故於十三祀來朝”,《尚書大傳·洪範》)

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臨近的燕國不尊周王,箕子朝鮮還以擁護周王的名義,攻打過燕國。(“昔箕子之後朝鮮侯見周衰,燕自尊為王,欲東略地,朝鮮侯亦自稱為王,欲興兵逆擊燕,以尊周室”,《三國志》卷30《魏書·東夷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第二、隋唐進攻高句麗不是侵略,而是中央政府平定地方叛亂。自612年至668年,隋唐與高句麗打了半個世紀的戰爭,其實不是一場侵略戰爭,而是一場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領土完整的國家統一戰爭。

因為自箕子朝鮮、衛滿朝鮮開始,朝鮮始終是西周、東周以及秦漢的屬國,後漢武帝滅掉衛滿朝鮮,在朝鮮地區設立玄菟等遼東四郡(此時朝鮮是個地名,從屬於遼東)。

而西漢時期的高句麗還是隸屬於漢玄菟郡高句麗縣的一個部族,由“高句麗令主其名籍”(《三國志》卷30《高句麗傳》),而且從玄菟郡領取作為中國地方官應有的按品級的官服 。

隨後高句麗崛起,但在曹魏時期一度被大將毌丘儉滅國,70年之後才復國,但後續一直是西晉以及北朝的屬國,最起碼是最為一個名義上的地方政權而存在。(公元4世紀前燕封高句麗王為營州刺史,歷代高句麗王一直承襲著都督營州諸軍事、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都督遼海諸軍事等職務,一直持續到6世紀隋唐崛起。)

至晚在隋代,高句麗人在與中原的交往中,也把自己國家的所在地稱為“遼東”,高句麗王元在給隋文帝的表中自稱“遼東糞土臣元”,《高足酉墓誌》、《高玄墓誌》將這兩位高句麗人墓主分別稱為“遼東平壤人”、“遼東三韓人”。無論是唐人還是高句麗人,對朝鮮半島北部屬於遼東是沒有疑議的。

隋唐統一中原之後,高句麗不服中原政府統治,試圖對抗中央政權,唐代裴矩、溫彥博等大臣提出“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家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以歷史上中原王朝對此地區的直接統轄為依據,堅持大同江流域為中國領土,要求

斯幽说历史
2019-08-23

有4件歷史事件,還真是打死都難以相信,卻又確確實實存在。

有4件歷史事件,還真是打死都難以相信,卻又確確實實存在。

歷史第一奇事,皇帝竟然與親生母親性生活。

我國曆史上霸佔母親的皇帝很多,比如隋煬帝楊廣霸佔宣華夫人,唐高宗李治霸佔武媚娘,不過他們霸佔的都是庶母,並沒有血緣關係。南北朝時,有一位皇帝竟然霸佔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南北朝時《魏書》記載:“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就是說劉駿這個人好色成性,竟然連自己的親生母親太后路惠男都不放過。

史書記載,劉駿經常深夜偷偷出入太后寢宮,而且值夜的宮女太監經常能聽到從太后宮裡深夜傳出來的淫亂之聲。

路惠男雖然也不願意與親生兒子這樣,但是她別無選擇,有道是“家醜不可外揚”,何況她的兒子還是皇帝,所以她只能一步步妥協。

像劉駿這種與親生母親性生活混亂的皇帝,我國曆史上僅此一人。

有4件歷史事件,還真是打死都難以相信,卻又確確實實存在。

歷史第一奇事,皇帝竟然與親生母親性生活。

我國曆史上霸佔母親的皇帝很多,比如隋煬帝楊廣霸佔宣華夫人,唐高宗李治霸佔武媚娘,不過他們霸佔的都是庶母,並沒有血緣關係。南北朝時,有一位皇帝竟然霸佔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南北朝時《魏書》記載:“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就是說劉駿這個人好色成性,竟然連自己的親生母親太后路惠男都不放過。

史書記載,劉駿經常深夜偷偷出入太后寢宮,而且值夜的宮女太監經常能聽到從太后宮裡深夜傳出來的淫亂之聲。

路惠男雖然也不願意與親生兒子這樣,但是她別無選擇,有道是“家醜不可外揚”,何況她的兒子還是皇帝,所以她只能一步步妥協。

像劉駿這種與親生母親性生活混亂的皇帝,我國曆史上僅此一人。

歷史第二奇聞,秦檜的曾孫竟然是抗金英雄,最終帶著兒女殉國。

說到秦檜很多人會罵他是賣國賊,是漢奸。北宋滅亡後,秦檜與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後來金人放秦檜回了南宋,回到南宋後的秦檜夫婦不願意與金人作對,反對岳飛等人抗金。岳飛的死,也與秦檜有著直接關係,所以秦檜夫婦才會在岳飛墓前跪拜千年。

不過秦家也不全是壞人,秦檜的曾孫秦矩和秦檜就完全不一樣。秦矩得到南宋朝廷重用,一心為國,後來成為一方大將。金人打到城下時,聽說守城的將領是秦檜的曾孫,便十分高興,以為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城池。

金人這次錯了,秦矩非但沒有和金人講和,還死守城池。最終帶著兒女殉國,成為一代愛國名將。

有4件歷史事件,還真是打死都難以相信,卻又確確實實存在。

歷史第一奇事,皇帝竟然與親生母親性生活。

我國曆史上霸佔母親的皇帝很多,比如隋煬帝楊廣霸佔宣華夫人,唐高宗李治霸佔武媚娘,不過他們霸佔的都是庶母,並沒有血緣關係。南北朝時,有一位皇帝竟然霸佔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南北朝時《魏書》記載:“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就是說劉駿這個人好色成性,竟然連自己的親生母親太后路惠男都不放過。

史書記載,劉駿經常深夜偷偷出入太后寢宮,而且值夜的宮女太監經常能聽到從太后宮裡深夜傳出來的淫亂之聲。

路惠男雖然也不願意與親生兒子這樣,但是她別無選擇,有道是“家醜不可外揚”,何況她的兒子還是皇帝,所以她只能一步步妥協。

像劉駿這種與親生母親性生活混亂的皇帝,我國曆史上僅此一人。

歷史第二奇聞,秦檜的曾孫竟然是抗金英雄,最終帶著兒女殉國。

說到秦檜很多人會罵他是賣國賊,是漢奸。北宋滅亡後,秦檜與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後來金人放秦檜回了南宋,回到南宋後的秦檜夫婦不願意與金人作對,反對岳飛等人抗金。岳飛的死,也與秦檜有著直接關係,所以秦檜夫婦才會在岳飛墓前跪拜千年。

不過秦家也不全是壞人,秦檜的曾孫秦矩和秦檜就完全不一樣。秦矩得到南宋朝廷重用,一心為國,後來成為一方大將。金人打到城下時,聽說守城的將領是秦檜的曾孫,便十分高興,以為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城池。

金人這次錯了,秦矩非但沒有和金人講和,還死守城池。最終帶著兒女殉國,成為一代愛國名將。

歷史第三奇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人並不是武則天,而是33歲的她。

說到女皇帝,很多人會想到武則天,其實在武則天之前,就曾有一位女性自稱皇帝。此人就是唐朝時,起義稱帝的陳碩真。

《資治通鑑》記載:“睦州女子陳碩貞以妖言惑眾,與妹夫章叔胤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意思是陳碩真和妹夫章書胤妖言惑眾,舉兵造反,而陳碩真竟然自稱皇帝。

陳碩真自幼失去親人,孤苦無依,後來丈夫也去世了。公元653年,浙江一代官吏貪汙腐敗,盜匪橫行,百姓疾苦。陳碩真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煽動百姓與自己起義,自稱皇帝。

不過陳碩真的起義軍,都是一些沒有經過訓教的老百姓,所以後來是節節敗退, 同年11月,陳碩真的起義失敗,陳碩真被殺。

有4件歷史事件,還真是打死都難以相信,卻又確確實實存在。

歷史第一奇事,皇帝竟然與親生母親性生活。

我國曆史上霸佔母親的皇帝很多,比如隋煬帝楊廣霸佔宣華夫人,唐高宗李治霸佔武媚娘,不過他們霸佔的都是庶母,並沒有血緣關係。南北朝時,有一位皇帝竟然霸佔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南北朝時《魏書》記載:“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就是說劉駿這個人好色成性,竟然連自己的親生母親太后路惠男都不放過。

史書記載,劉駿經常深夜偷偷出入太后寢宮,而且值夜的宮女太監經常能聽到從太后宮裡深夜傳出來的淫亂之聲。

路惠男雖然也不願意與親生兒子這樣,但是她別無選擇,有道是“家醜不可外揚”,何況她的兒子還是皇帝,所以她只能一步步妥協。

像劉駿這種與親生母親性生活混亂的皇帝,我國曆史上僅此一人。

歷史第二奇聞,秦檜的曾孫竟然是抗金英雄,最終帶著兒女殉國。

說到秦檜很多人會罵他是賣國賊,是漢奸。北宋滅亡後,秦檜與宋徽宗、宋欽宗一起被金人俘虜。後來金人放秦檜回了南宋,回到南宋後的秦檜夫婦不願意與金人作對,反對岳飛等人抗金。岳飛的死,也與秦檜有著直接關係,所以秦檜夫婦才會在岳飛墓前跪拜千年。

不過秦家也不全是壞人,秦檜的曾孫秦矩和秦檜就完全不一樣。秦矩得到南宋朝廷重用,一心為國,後來成為一方大將。金人打到城下時,聽說守城的將領是秦檜的曾孫,便十分高興,以為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城池。

金人這次錯了,秦矩非但沒有和金人講和,還死守城池。最終帶著兒女殉國,成為一代愛國名將。

歷史第三奇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人並不是武則天,而是33歲的她。

說到女皇帝,很多人會想到武則天,其實在武則天之前,就曾有一位女性自稱皇帝。此人就是唐朝時,起義稱帝的陳碩真。

《資治通鑑》記載:“睦州女子陳碩貞以妖言惑眾,與妹夫章叔胤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意思是陳碩真和妹夫章書胤妖言惑眾,舉兵造反,而陳碩真竟然自稱皇帝。

陳碩真自幼失去親人,孤苦無依,後來丈夫也去世了。公元653年,浙江一代官吏貪汙腐敗,盜匪橫行,百姓疾苦。陳碩真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煽動百姓與自己起義,自稱皇帝。

不過陳碩真的起義軍,都是一些沒有經過訓教的老百姓,所以後來是節節敗退, 同年11月,陳碩真的起義失敗,陳碩真被殺。

歷史第四奇聞,竟然有皇帝只娶了一位妻子,一生沒有其他女人。

這位只娶一位妻子,沒有其他任何嬪妃的皇帝,就是明憲宗的兒子朱佑樘。朱佑樘這麼做,其實和他自身的經歷也有很大關係。

朱佑樘的母親紀氏,原本就是一位普通宮女,明憲宗一次偶然寵幸,紀氏懷上了朱佑樘。當時受寵的萬貴妃卻先後派去宮女想要害死紀氏母子,不過由於紀氏人緣好,宮女不忍心。

後來萬貴妃又將紀氏送去了冷宮,還派太監張敏去殺了紀氏母子,可是張敏竟然冒險將朱佑樘藏了起來。朱佑樘東躲西藏,才活了下來。明憲宗年邁,卻沒有兒子,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張敏將實情告訴明憲宗,明憲宗後來立朱佑樘為皇太子。

明憲宗去世後,朱佑樘繼承了皇位,他曾經深受後宮爭鬥之害,所以他很討厭後宮爭鬥,這也是他沒有其他嬪妃的一個原因。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奇聞異事,還真是舉不勝舉。

图文绘历史
2019-08-08

都說劉邦私生活混亂,其實他老婆呂雉也不守婦道,當年劉邦在外鬧革命,呂雉照顧家小,長期以往,呂雉性慾難忍,和同村一個叫審食其的男人勾搭在一起,《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呂雉和審食其在家裡過著“夫妻生活”,項羽派人來抓劉邦老婆準備扣為人質時,看到呂雉跟別的男人過日子,還以為弄錯了,半天沒整明白,最終確認給一鍋端,在項羽那兒,呂雉和審食其仍然同吃同住,劉邦當皇帝后,呂雉還給審食其弄了個闢陽侯,真不知劉邦怎麼想的,公元前180年呂后去逝,審食其就被劉邦兒子們剁了。

都說劉邦私生活混亂,其實他老婆呂雉也不守婦道,當年劉邦在外鬧革命,呂雉照顧家小,長期以往,呂雉性慾難忍,和同村一個叫審食其的男人勾搭在一起,《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呂雉和審食其在家裡過著“夫妻生活”,項羽派人來抓劉邦老婆準備扣為人質時,看到呂雉跟別的男人過日子,還以為弄錯了,半天沒整明白,最終確認給一鍋端,在項羽那兒,呂雉和審食其仍然同吃同住,劉邦當皇帝后,呂雉還給審食其弄了個闢陽侯,真不知劉邦怎麼想的,公元前180年呂后去逝,審食其就被劉邦兒子們剁了。

劉邦,54歲當皇帝,在位8年,活了61歲。

當然,劉邦在外鬧革命時也沒閒著,雖然事業上經常打敗仗,但愛情上卻打了個大勝仗,在一次潰敗時,碰到逃難的戚氏父女,小姑娘才18歲,長得含苞待放,劉邦威逼利誘,以自己的皮帶為宿資,拿了一血,從此戚氏父女跟定了劉邦,戚夫人也成了劉邦的寵妃。晚年的劉邦,相信方術的“美男破老”之說,指年老的男人跟美少年同房可以延年益壽,這正合乎劉邦的辛辣口味,比如男寵籍孺,每次樊噲要見劉邦時,都捶胸頓足,直呼受不了這個姐夫。

都說劉邦私生活混亂,其實他老婆呂雉也不守婦道,當年劉邦在外鬧革命,呂雉照顧家小,長期以往,呂雉性慾難忍,和同村一個叫審食其的男人勾搭在一起,《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呂雉和審食其在家裡過著“夫妻生活”,項羽派人來抓劉邦老婆準備扣為人質時,看到呂雉跟別的男人過日子,還以為弄錯了,半天沒整明白,最終確認給一鍋端,在項羽那兒,呂雉和審食其仍然同吃同住,劉邦當皇帝后,呂雉還給審食其弄了個闢陽侯,真不知劉邦怎麼想的,公元前180年呂后去逝,審食其就被劉邦兒子們剁了。

劉邦,54歲當皇帝,在位8年,活了61歲。

當然,劉邦在外鬧革命時也沒閒著,雖然事業上經常打敗仗,但愛情上卻打了個大勝仗,在一次潰敗時,碰到逃難的戚氏父女,小姑娘才18歲,長得含苞待放,劉邦威逼利誘,以自己的皮帶為宿資,拿了一血,從此戚氏父女跟定了劉邦,戚夫人也成了劉邦的寵妃。晚年的劉邦,相信方術的“美男破老”之說,指年老的男人跟美少年同房可以延年益壽,這正合乎劉邦的辛辣口味,比如男寵籍孺,每次樊噲要見劉邦時,都捶胸頓足,直呼受不了這個姐夫。

戚夫人被呂后害死,漢文帝即位後,建廟紀念戚夫人,稱為“戚姬寺”,圖為戚姬寺遺址。

晚清名將,劉銘傳,剿滅捻軍,洋務派代表人物,第一任臺灣巡撫,中法戰爭時保衛基隆港,功績很大,1896年去世,作為朝廷重臣,死後都要給個諡號,劉銘傳作為股肱之臣,皇帝很快就同意上諡號,讓禮部辦理,當時禮部已經擬定為“莊肅”,這是個美諡,一般有莊、武、文、宣、襄,都是比較好的。

都說劉邦私生活混亂,其實他老婆呂雉也不守婦道,當年劉邦在外鬧革命,呂雉照顧家小,長期以往,呂雉性慾難忍,和同村一個叫審食其的男人勾搭在一起,《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呂雉和審食其在家裡過著“夫妻生活”,項羽派人來抓劉邦老婆準備扣為人質時,看到呂雉跟別的男人過日子,還以為弄錯了,半天沒整明白,最終確認給一鍋端,在項羽那兒,呂雉和審食其仍然同吃同住,劉邦當皇帝后,呂雉還給審食其弄了個闢陽侯,真不知劉邦怎麼想的,公元前180年呂后去逝,審食其就被劉邦兒子們剁了。

劉邦,54歲當皇帝,在位8年,活了61歲。

當然,劉邦在外鬧革命時也沒閒著,雖然事業上經常打敗仗,但愛情上卻打了個大勝仗,在一次潰敗時,碰到逃難的戚氏父女,小姑娘才18歲,長得含苞待放,劉邦威逼利誘,以自己的皮帶為宿資,拿了一血,從此戚氏父女跟定了劉邦,戚夫人也成了劉邦的寵妃。晚年的劉邦,相信方術的“美男破老”之說,指年老的男人跟美少年同房可以延年益壽,這正合乎劉邦的辛辣口味,比如男寵籍孺,每次樊噲要見劉邦時,都捶胸頓足,直呼受不了這個姐夫。

戚夫人被呂后害死,漢文帝即位後,建廟紀念戚夫人,稱為“戚姬寺”,圖為戚姬寺遺址。

晚清名將,劉銘傳,剿滅捻軍,洋務派代表人物,第一任臺灣巡撫,中法戰爭時保衛基隆港,功績很大,1896年去世,作為朝廷重臣,死後都要給個諡號,劉銘傳作為股肱之臣,皇帝很快就同意上諡號,讓禮部辦理,當時禮部已經擬定為“莊肅”,這是個美諡,一般有莊、武、文、宣、襄,都是比較好的。

圖為劉銘傳畫像,在安徽肥西縣有其墓園,保存完好。

但禮部官員想撈一筆,找到劉銘傳的家屬暗示,想上個好諡號,必須出筆錢,大概幾萬兩,而劉銘傳家人覺得諡號還要花錢買,太冤枉,況且劉銘傳在任時為人正派,並沒留下多少積蓄,家人們拿不出這筆錢,禮部沒見到錢,於是大筆一揮,“莊肅”就變成了“壯肅”,明眼人都能看出“莊”和“壯”的區別,因為沒錢買,一個好諡號變成一個不倫不類的諡號,可見晚清朝廷之黑暗,官員之腐敗。

勇战王聊历史
2019-08-08

最初看到這個故事,我以為是出自野史故事,是假的。可是,我錯了,這件事真實發生過。太傳奇了,太震驚了。。。

明朝有一個叫桑衝的採花大盜,假扮成女子模樣混進大戶人家的閨房,趁機作案。在他流竄作案十餘年裡,禍及四十多個府縣,有182位女子慘遭欺辱。結果,最後,這個桑衝竟然因為被另一個男子欺辱時,露出男子真身,這才被抓。。。

在古代,大戶人家的女子都住在深宅大院中,不得已外人接觸。平日裡沒什麼娛樂,只能做些手工解悶。桑衝的“師傅”谷才,就抓住這個機會,假扮成女子,以教女子針線活為名,進去大戶人家內宅作案。

桑衝知道谷才有這個本領之後,“虛心拜師”。谷才將桑衝鬍鬚眉毛全部修正一番,再戴上假髻,扮成婦女模樣。並且,還教會他很多女工手藝。在學成之後,桑衝就到處流串作案。

最初看到這個故事,我以為是出自野史故事,是假的。可是,我錯了,這件事真實發生過。太傳奇了,太震驚了。。。

明朝有一個叫桑衝的採花大盜,假扮成女子模樣混進大戶人家的閨房,趁機作案。在他流竄作案十餘年裡,禍及四十多個府縣,有182位女子慘遭欺辱。結果,最後,這個桑衝竟然因為被另一個男子欺辱時,露出男子真身,這才被抓。。。

在古代,大戶人家的女子都住在深宅大院中,不得已外人接觸。平日裡沒什麼娛樂,只能做些手工解悶。桑衝的“師傅”谷才,就抓住這個機會,假扮成女子,以教女子針線活為名,進去大戶人家內宅作案。

桑衝知道谷才有這個本領之後,“虛心拜師”。谷才將桑衝鬍鬚眉毛全部修正一番,再戴上假髻,扮成婦女模樣。並且,還教會他很多女工手藝。在學成之後,桑衝就到處流串作案。

桑衝的套路也簡單,每到一處,就打聽哪家有合適女子。然後,先假扮女子獲得進入內宅機會。等到獨處時,再行言語挑逗之事,能自願“苟合”最好。不從的話,就等晚上施以迷藥,然後再霸王硬上弓。那些受害女子出於羞恥心,也不敢向家人說。就這樣,桑衝作案一百多次,都沒有事。當然,也有一些放蕩女子,是很樂意配合桑衝。

最後一次,桑衝來晉州聶村生員高宣家,準備把高小姐當成他的第183個下手目標。沒曾想到,高宣的女婿趙文舉也是一個好色之徒,竟然在半夜摸進桑衝所住的房間,要侵犯這個假女人。桑衝本想掙脫,奈何趙文舉身體強壯,直接被趙文舉壓在床上撕爛衣服。。。於是,桑衝是“男兒身”這件事就被發現了!隨後,高家將桑衝解送晉州衙門。

最初看到這個故事,我以為是出自野史故事,是假的。可是,我錯了,這件事真實發生過。太傳奇了,太震驚了。。。

明朝有一個叫桑衝的採花大盜,假扮成女子模樣混進大戶人家的閨房,趁機作案。在他流竄作案十餘年裡,禍及四十多個府縣,有182位女子慘遭欺辱。結果,最後,這個桑衝竟然因為被另一個男子欺辱時,露出男子真身,這才被抓。。。

在古代,大戶人家的女子都住在深宅大院中,不得已外人接觸。平日裡沒什麼娛樂,只能做些手工解悶。桑衝的“師傅”谷才,就抓住這個機會,假扮成女子,以教女子針線活為名,進去大戶人家內宅作案。

桑衝知道谷才有這個本領之後,“虛心拜師”。谷才將桑衝鬍鬚眉毛全部修正一番,再戴上假髻,扮成婦女模樣。並且,還教會他很多女工手藝。在學成之後,桑衝就到處流串作案。

桑衝的套路也簡單,每到一處,就打聽哪家有合適女子。然後,先假扮女子獲得進入內宅機會。等到獨處時,再行言語挑逗之事,能自願“苟合”最好。不從的話,就等晚上施以迷藥,然後再霸王硬上弓。那些受害女子出於羞恥心,也不敢向家人說。就這樣,桑衝作案一百多次,都沒有事。當然,也有一些放蕩女子,是很樂意配合桑衝。

最後一次,桑衝來晉州聶村生員高宣家,準備把高小姐當成他的第183個下手目標。沒曾想到,高宣的女婿趙文舉也是一個好色之徒,竟然在半夜摸進桑衝所住的房間,要侵犯這個假女人。桑衝本想掙脫,奈何趙文舉身體強壯,直接被趙文舉壓在床上撕爛衣服。。。於是,桑衝是“男兒身”這件事就被發現了!隨後,高家將桑衝解送晉州衙門。

經過審訊,桑衝承認自己有一個師傅,七個徒弟,都是採花大盜。。。明憲宗知道了這個案子以後,非常震驚,非常生氣。下旨,將桑衝凌遲!同時,嚴斥各地捉拿桑衝的七個徒弟。

(文|勇戰王聊歷史)

历史知事
2019-08-09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同時《華北治安戰》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日軍被八路軍成建制消滅的案例。比如“從 9 月 24 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 8000 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禦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 80 人。”(上卷第 314 頁)

“9 月 23 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鬥,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後從兩陣地撤退時,在牆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 316 頁)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同時《華北治安戰》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日軍被八路軍成建制消滅的案例。比如“從 9 月 24 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 8000 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禦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 80 人。”(上卷第 314 頁)

“9 月 23 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鬥,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後從兩陣地撤退時,在牆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 316 頁)

那麼,八路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少?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三卷第二分冊第 179 頁),僅 1941 年這一年,華北方面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為 17198 次!日方損失是戰死 2352 人,負傷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覺得1941年這一年八路軍的2000多戰績很少。那我們可以拿來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嶽的戰績怎麼樣。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在《長沙會戰》一書中有如下記載:“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沒能給予重慶軍以應有打擊……我方損失竟達戰死 1591 人,戰傷 4412 人。”(第 214 頁)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同時《華北治安戰》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日軍被八路軍成建制消滅的案例。比如“從 9 月 24 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 8000 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禦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 80 人。”(上卷第 314 頁)

“9 月 23 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鬥,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後從兩陣地撤退時,在牆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 316 頁)

那麼,八路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少?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三卷第二分冊第 179 頁),僅 1941 年這一年,華北方面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為 17198 次!日方損失是戰死 2352 人,負傷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覺得1941年這一年八路軍的2000多戰績很少。那我們可以拿來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嶽的戰績怎麼樣。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在《長沙會戰》一書中有如下記載:“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沒能給予重慶軍以應有打擊……我方損失竟達戰死 1591 人,戰傷 4412 人。”(第 214 頁)

“第 11 軍發表的第 2 次長沙作戰的戰果及我方損失如下……敵遺棄屍體 28612 具……我方損失戰死 1591 人(其中軍官數 108 人),戰傷 4412 人(其中軍官數 241 人),死傷戰馬 1766 匹。”(第 215 頁)

就是說,在日軍檔案中,薛嶽兩次長沙會戰的總殺敵人數是3000出頭,可是在國軍的戰報和《中央日報》等報紙上,兩次戰役每次都殺敵四五萬,總殺敵人數十萬上下。

不會吹牛的老實人,確實比較吃虧啊!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同時《華北治安戰》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日軍被八路軍成建制消滅的案例。比如“從 9 月 24 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 8000 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禦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 80 人。”(上卷第 314 頁)

“9 月 23 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鬥,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後從兩陣地撤退時,在牆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 316 頁)

那麼,八路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少?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三卷第二分冊第 179 頁),僅 1941 年這一年,華北方面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為 17198 次!日方損失是戰死 2352 人,負傷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覺得1941年這一年八路軍的2000多戰績很少。那我們可以拿來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嶽的戰績怎麼樣。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在《長沙會戰》一書中有如下記載:“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沒能給予重慶軍以應有打擊……我方損失竟達戰死 1591 人,戰傷 4412 人。”(第 214 頁)

“第 11 軍發表的第 2 次長沙作戰的戰果及我方損失如下……敵遺棄屍體 28612 具……我方損失戰死 1591 人(其中軍官數 108 人),戰傷 4412 人(其中軍官數 241 人),死傷戰馬 1766 匹。”(第 215 頁)

就是說,在日軍檔案中,薛嶽兩次長沙會戰的總殺敵人數是3000出頭,可是在國軍的戰報和《中央日報》等報紙上,兩次戰役每次都殺敵四五萬,總殺敵人數十萬上下。

不會吹牛的老實人,確實比較吃虧啊!

再比如說1942年浙贛會戰期間,日軍檔案中的傷亡統計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5 月 15 日至 5 月 29 日),國軍遺棄屍體 48151,我方戰死 281 人。 第二階段(5 月 30 日至 6 月 15 日),國民遺棄屍體 12180,我方戰死 484 人。 第三階段(6 月 16 日至 8 月 14 日),國軍遺棄屍體 6048,我方戰死 442 人。 第四階段(8 月 15 日至 9 月 30 日),國軍遺棄屍體 1351,日方戰死 77 人。” “總計國軍遺棄屍體共 64430 具,日方戰死人數1284 人,其中軍官 76 人。

同時期的八路軍反掃蕩作戰,殺敵數量和薛嶽第九戰區實際上差不多。如:日方記載,“對中共的察南南境反擊作戰中,僅我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方面我戰死 133 人、生死不明31 人。”“冀中三號作戰,我方戰死 161 名,其中軍官 9名,傷 323 名”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同時《華北治安戰》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日軍被八路軍成建制消滅的案例。比如“從 9 月 24 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 8000 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禦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 80 人。”(上卷第 314 頁)

“9 月 23 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鬥,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後從兩陣地撤退時,在牆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 316 頁)

那麼,八路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少?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三卷第二分冊第 179 頁),僅 1941 年這一年,華北方面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為 17198 次!日方損失是戰死 2352 人,負傷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覺得1941年這一年八路軍的2000多戰績很少。那我們可以拿來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嶽的戰績怎麼樣。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在《長沙會戰》一書中有如下記載:“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沒能給予重慶軍以應有打擊……我方損失竟達戰死 1591 人,戰傷 4412 人。”(第 214 頁)

“第 11 軍發表的第 2 次長沙作戰的戰果及我方損失如下……敵遺棄屍體 28612 具……我方損失戰死 1591 人(其中軍官數 108 人),戰傷 4412 人(其中軍官數 241 人),死傷戰馬 1766 匹。”(第 215 頁)

就是說,在日軍檔案中,薛嶽兩次長沙會戰的總殺敵人數是3000出頭,可是在國軍的戰報和《中央日報》等報紙上,兩次戰役每次都殺敵四五萬,總殺敵人數十萬上下。

不會吹牛的老實人,確實比較吃虧啊!

再比如說1942年浙贛會戰期間,日軍檔案中的傷亡統計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5 月 15 日至 5 月 29 日),國軍遺棄屍體 48151,我方戰死 281 人。 第二階段(5 月 30 日至 6 月 15 日),國民遺棄屍體 12180,我方戰死 484 人。 第三階段(6 月 16 日至 8 月 14 日),國軍遺棄屍體 6048,我方戰死 442 人。 第四階段(8 月 15 日至 9 月 30 日),國軍遺棄屍體 1351,日方戰死 77 人。” “總計國軍遺棄屍體共 64430 具,日方戰死人數1284 人,其中軍官 76 人。

同時期的八路軍反掃蕩作戰,殺敵數量和薛嶽第九戰區實際上差不多。如:日方記載,“對中共的察南南境反擊作戰中,僅我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方面我戰死 133 人、生死不明31 人。”“冀中三號作戰,我方戰死 161 名,其中軍官 9名,傷 323 名”

最終兩個戰場誰的殲敵數量更多呢?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遊擊戰,共作戰12.5萬餘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

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正面戰場會戰22次,1117次大型戰鬥,小戰鬥及游擊戰3萬餘次,殲滅日偽軍228萬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後國民黨軍受降的日軍108萬人,收編的偽軍78萬人),其中殲滅日軍42萬人(其中擊斃日軍9.4萬餘人,擊傷日軍39餘萬)。當然,絕大多數的偽軍,實際上是國民革命軍成建制投降日寇形成的。

有些歷史知識,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比如說,抗日戰爭中,以游擊隊為主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殲敵數量實際上比重兵集團為主的國軍多。

先彆著急反駁,我這裡都是日本軍方給出的數據,日本軍方實在沒必要誇大八路軍的戰績,並縮小國軍的戰績吧?

先拋出無腦國粉的無恥謠言。原話是這樣的:

“日本公佈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 318883 人。死於共軍之手:851 人。基本與中國 社會科學院的數據吻合。共軍百團大戰斃敵 302 人;平型關大捷斃敵 167 人;38 年晉察冀秋季反圍 攻斃敵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掃蕩斃敵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掃蕩斃敵 27 人;40 年春季反掃蕩斃 敵 11 人;115 師陸房突圍斃敵 16 人。共擊斃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殺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 詳細記錄。”

多麼無恥,多麼無腦,才能編造出這樣的謠言?

那麼,讓我們走進日軍檔案,看看到底誰的殲敵數量更多。

對抗日戰爭比較權威的書中,《華北治安戰》是比較可信的日本官方報告。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華北方面軍的作戰數量總結。

華北方面軍第一一 0 師團報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點時間中,與共產黨武裝交戰次數約為 2250 次,每日平均約 5 次(上卷第156 頁)。

日 軍 第 二 十 七 師 團 報 告 ,從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間,僅該師團出發討伐次數大小合計29168次,討伐戰鬥次數為 2759次(上卷第 278頁)。

1941 年 1 月的所謂“冬季肅正作戰”,日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僅在 1 月份內就達 1682 次,每日約有五、六十次戰鬥(下卷第 17 頁)。

八路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交戰,少則一天五六次,多則一天數百次。所謂的“遊而不擊”不攻自破。

不僅如此,八路軍作戰時體現出的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日軍的承認。

岡村寧次回憶錄中寫道(第 326 頁):“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本史學家、1941年從軍的藤原彰在《中國戰線從軍記》中證實了岡村寧次的說法。在專門回憶了1942 年其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

覆沒的“事件”後,他隨即寫道“: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回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

同時《華北治安戰》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很多日軍被八路軍成建制消滅的案例。比如“從 9 月 24 日晨,榆社、遼縣之間的各警備隊(獨立步兵第十三大隊)及東潞路的小灘鎮警備隊,同時遭到共軍急襲。這是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屬的共軍精銳部隊,其兵力約 8000 人。榆社——遼縣道路上的榆社、常家會、王景村、鋪上、管頭等地的警備隊,雖盡力進行防禦戰鬥,但終因寡不敵眾,大半遭到全殲,戰死約 80 人。”(上卷第 314 頁)

“9 月 23 日夜,各據點同時遭受共軍急襲,各自孤軍奮戰。東圈堡(當時也稱東團堡)及三甲村的守備隊雖奮勇戰鬥,但終為玉碎。共軍最後從兩陣地撤退時,在牆上寫下‘該陣地日軍守備隊打的勇敢’等字樣而去。”(上卷第 316 頁)

那麼,八路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少?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第三卷第二分冊第 179 頁),僅 1941 年這一年,華北方面軍各部與中共交戰次數為 17198 次!日方損失是戰死 2352 人,負傷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覺得1941年這一年八路軍的2000多戰績很少。那我們可以拿來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嶽的戰績怎麼樣。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在《長沙會戰》一書中有如下記載:“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沒能給予重慶軍以應有打擊……我方損失竟達戰死 1591 人,戰傷 4412 人。”(第 214 頁)

“第 11 軍發表的第 2 次長沙作戰的戰果及我方損失如下……敵遺棄屍體 28612 具……我方損失戰死 1591 人(其中軍官數 108 人),戰傷 4412 人(其中軍官數 241 人),死傷戰馬 1766 匹。”(第 215 頁)

就是說,在日軍檔案中,薛嶽兩次長沙會戰的總殺敵人數是3000出頭,可是在國軍的戰報和《中央日報》等報紙上,兩次戰役每次都殺敵四五萬,總殺敵人數十萬上下。

不會吹牛的老實人,確實比較吃虧啊!

再比如說1942年浙贛會戰期間,日軍檔案中的傷亡統計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5 月 15 日至 5 月 29 日),國軍遺棄屍體 48151,我方戰死 281 人。 第二階段(5 月 30 日至 6 月 15 日),國民遺棄屍體 12180,我方戰死 484 人。 第三階段(6 月 16 日至 8 月 14 日),國軍遺棄屍體 6048,我方戰死 442 人。 第四階段(8 月 15 日至 9 月 30 日),國軍遺棄屍體 1351,日方戰死 77 人。” “總計國軍遺棄屍體共 64430 具,日方戰死人數1284 人,其中軍官 76 人。

同時期的八路軍反掃蕩作戰,殺敵數量和薛嶽第九戰區實際上差不多。如:日方記載,“對中共的察南南境反擊作戰中,僅我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方面我戰死 133 人、生死不明31 人。”“冀中三號作戰,我方戰死 161 名,其中軍官 9名,傷 323 名”

最終兩個戰場誰的殲敵數量更多呢?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遊擊戰,共作戰12.5萬餘次,殲滅日軍52.7萬人,殲滅偽軍118.7萬人。

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正面戰場會戰22次,1117次大型戰鬥,小戰鬥及游擊戰3萬餘次,殲滅日偽軍228萬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後國民黨軍受降的日軍108萬人,收編的偽軍78萬人),其中殲滅日軍42萬人(其中擊斃日軍9.4萬餘人,擊傷日軍39餘萬)。當然,絕大多數的偽軍,實際上是國民革命軍成建制投降日寇形成的。

八路軍和新四軍用鮮血換來的榮譽,不容抹黑!

探索历史奇闻
2019-09-04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歷史裡真實的妲己

歷史裡妲己並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紂王而讓江山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從“妲己”這名字開始,妲己之名有“亡國禍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這也讓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國語/晉語》: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視為“禍水”。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歷史裡真實的妲己

歷史裡妲己並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紂王而讓江山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從“妲己”這名字開始,妲己之名有“亡國禍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這也讓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國語/晉語》: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視為“禍水”。

《史記索隱》記載:妲字己姓也,這裡是指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如果按現在的叫法該是“己妲”。

妲己也作“(讀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謂之。

錢鍾書先生考證:“中國一向喜歡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歷史裡真實的妲己

歷史裡妲己並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紂王而讓江山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從“妲己”這名字開始,妲己之名有“亡國禍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這也讓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國語/晉語》: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視為“禍水”。

《史記索隱》記載:妲字己姓也,這裡是指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如果按現在的叫法該是“己妲”。

妲己也作“(讀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謂之。

錢鍾書先生考證:“中國一向喜歡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

妲己在歷史是一位愛穿男兒裝的女子,生平不喜女性裝束,王夫子的《周易外傳》提及: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晉。

這裡是指當時的妲己愛身著男裝幫助紂王處理國家大事,但這些事情最終也成了導火線,那就是紂王有重婦之罪,但當時也是情非得已。

因為紂王在變革,想重振當初殷商的雄風,這套變革如後世的“秦朝商鞅變法”是同理,只是奈何叛變太多,未能如願,最終被舊殷商貴族聯合周人夾擊將其滅掉。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歷史裡真實的妲己

歷史裡妲己並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紂王而讓江山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從“妲己”這名字開始,妲己之名有“亡國禍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這也讓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國語/晉語》: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視為“禍水”。

《史記索隱》記載:妲字己姓也,這裡是指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如果按現在的叫法該是“己妲”。

妲己也作“(讀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謂之。

錢鍾書先生考證:“中國一向喜歡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

妲己在歷史是一位愛穿男兒裝的女子,生平不喜女性裝束,王夫子的《周易外傳》提及: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晉。

這裡是指當時的妲己愛身著男裝幫助紂王處理國家大事,但這些事情最終也成了導火線,那就是紂王有重婦之罪,但當時也是情非得已。

因為紂王在變革,想重振當初殷商的雄風,這套變革如後世的“秦朝商鞅變法”是同理,只是奈何叛變太多,未能如願,最終被舊殷商貴族聯合周人夾擊將其滅掉。

後續妲己被周公姬收入房內,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周公在外面四處討伐之際,後院就是這位妲己從旁管理,當初周公收妲己就是看重她的治國以及理政能力。

周公在征戰之時,這位妲己就負責處理事務,為幫助周公而掩人耳目,妲己不僅需要處理公事,還要假扮周公,由於沒有周公高,她的扮演不僅需要帶面具,還要因為處理公事而彎腰駝背,久而久之,讓人們還誤以為周公是一個彎腰駝背的小老頭子,然而事實並非是這樣。

《論語/泰伯》:有周公之才之美,且驕且吝,其餘不足道也。就是說,周公是個有才有顏的帥哥,並不是個又矮又挫的武大。

意思就是說,周公在外人眼中的彎腰駝背是有隱情的,實際上的他是一位有才有顏值的帥哥而非小老頭。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歷史裡真實的妲己

歷史裡妲己並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紂王而讓江山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從“妲己”這名字開始,妲己之名有“亡國禍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這也讓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國語/晉語》: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視為“禍水”。

《史記索隱》記載:妲字己姓也,這裡是指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如果按現在的叫法該是“己妲”。

妲己也作“(讀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謂之。

錢鍾書先生考證:“中國一向喜歡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

妲己在歷史是一位愛穿男兒裝的女子,生平不喜女性裝束,王夫子的《周易外傳》提及: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晉。

這裡是指當時的妲己愛身著男裝幫助紂王處理國家大事,但這些事情最終也成了導火線,那就是紂王有重婦之罪,但當時也是情非得已。

因為紂王在變革,想重振當初殷商的雄風,這套變革如後世的“秦朝商鞅變法”是同理,只是奈何叛變太多,未能如願,最終被舊殷商貴族聯合周人夾擊將其滅掉。

後續妲己被周公姬收入房內,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周公在外面四處討伐之際,後院就是這位妲己從旁管理,當初周公收妲己就是看重她的治國以及理政能力。

周公在征戰之時,這位妲己就負責處理事務,為幫助周公而掩人耳目,妲己不僅需要處理公事,還要假扮周公,由於沒有周公高,她的扮演不僅需要帶面具,還要因為處理公事而彎腰駝背,久而久之,讓人們還誤以為周公是一個彎腰駝背的小老頭子,然而事實並非是這樣。

《論語/泰伯》:有周公之才之美,且驕且吝,其餘不足道也。就是說,周公是個有才有顏的帥哥,並不是個又矮又挫的武大。

意思就是說,周公在外人眼中的彎腰駝背是有隱情的,實際上的他是一位有才有顏值的帥哥而非小老頭。

史書記載裡的周公為了讓自己謙恭下士,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可是折煞了妲己,因為這些人設都是妲己幫周公建立的,妲己為了周王室的安定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在假設人設上連一頓好飯和沐浴都沒好好享受。

每次周公本人提及此事都非常得意,要知道,周公非居功自傲的人,他能如此得意,是在誇自己,但其實是在誇妲己,是妲己讓這位“自己”如此出色。

那有人問了,歷史真實的妲己如此出色,為何還依舊被冠以“禍水”一詞,源於紂王之時變革“重婦”一罪,其二是周公之後她也成了禍水一詞的“犧牲品”,成王在親政後,肯定要肅清一些勢大之臣,而周公勢力當時就在之列,所以導致禍水東引,讓世人誤以為周公之滅,源於妲己之禍。

實際上,周公和妲己晚年雖說沒過得多好,但也不差,身死之時都很平淡,是死於北返大周的途中病逝,葬於水,而周公因為傷心欲絕,也死於歸途之中。

歷史裡《國語》提及過妲己紅顏禍水一詞,但歷史裡的孔子與司馬遷作為歷史學家,均對此未做禍水一評,因為考究過妲己的來龍去脈。

“妲己”,中國歷史至今都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現代更是以《封神演義》的玄幻身份揭露世間,多數人對於她的看法是“禍國殃民、蛇蠍肚腸、不似天仙勝似天仙之貌”,而這些在她的小說裡、電視劇裡、電影裡形象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妲己是這樣的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歷史裡真實的妲己

歷史裡妲己並非如此作做之女,她更非是迷惑紂王而讓江山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君臣不合的人,而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咱們先從“妲己”這名字開始,妲己之名有“亡國禍水”之嫌,所以正名很少,這也讓普人都扭曲了想象。

最早妲己之名出自《國語/晉語》: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所以冠以妲己的皆視為“禍水”。

《史記索隱》記載:妲字己姓也,這裡是指妲己不姓妲,姓己,妲是字;如果按現在的叫法該是“己妲”。

妲己也作“(讀如妲)己”,《說文》:白而有黑謂之。

錢鍾書先生考證:“中國一向喜歡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就像妲己,所以妲己意思就是,有蘇國己族一位皮膚白裡透黑的美人。

妲己在歷史是一位愛穿男兒裝的女子,生平不喜女性裝束,王夫子的《周易外傳》提及:妲己男冠以亡殷,何宴女服以覆晉。

這裡是指當時的妲己愛身著男裝幫助紂王處理國家大事,但這些事情最終也成了導火線,那就是紂王有重婦之罪,但當時也是情非得已。

因為紂王在變革,想重振當初殷商的雄風,這套變革如後世的“秦朝商鞅變法”是同理,只是奈何叛變太多,未能如願,最終被舊殷商貴族聯合周人夾擊將其滅掉。

後續妲己被周公姬收入房內,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周公在外面四處討伐之際,後院就是這位妲己從旁管理,當初周公收妲己就是看重她的治國以及理政能力。

周公在征戰之時,這位妲己就負責處理事務,為幫助周公而掩人耳目,妲己不僅需要處理公事,還要假扮周公,由於沒有周公高,她的扮演不僅需要帶面具,還要因為處理公事而彎腰駝背,久而久之,讓人們還誤以為周公是一個彎腰駝背的小老頭子,然而事實並非是這樣。

《論語/泰伯》:有周公之才之美,且驕且吝,其餘不足道也。就是說,周公是個有才有顏的帥哥,並不是個又矮又挫的武大。

意思就是說,周公在外人眼中的彎腰駝背是有隱情的,實際上的他是一位有才有顏值的帥哥而非小老頭。

史書記載裡的周公為了讓自己謙恭下士,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可是折煞了妲己,因為這些人設都是妲己幫周公建立的,妲己為了周王室的安定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在假設人設上連一頓好飯和沐浴都沒好好享受。

每次周公本人提及此事都非常得意,要知道,周公非居功自傲的人,他能如此得意,是在誇自己,但其實是在誇妲己,是妲己讓這位“自己”如此出色。

那有人問了,歷史真實的妲己如此出色,為何還依舊被冠以“禍水”一詞,源於紂王之時變革“重婦”一罪,其二是周公之後她也成了禍水一詞的“犧牲品”,成王在親政後,肯定要肅清一些勢大之臣,而周公勢力當時就在之列,所以導致禍水東引,讓世人誤以為周公之滅,源於妲己之禍。

實際上,周公和妲己晚年雖說沒過得多好,但也不差,身死之時都很平淡,是死於北返大周的途中病逝,葬於水,而周公因為傷心欲絕,也死於歸途之中。

歷史裡《國語》提及過妲己紅顏禍水一詞,但歷史裡的孔子與司馬遷作為歷史學家,均對此未做禍水一評,因為考究過妲己的來龍去脈。

文/探索歷史奇聞

这些历史要读
2019-08-07

美國一名傘兵靠裝死存活下來,他的人偶還被掛在教堂頂上70多年!

在戰場上,裝死可謂是一種超高難度的技術活,別以為就在那躺著不動就能矇混過關,人家敵軍還會打掃戰場,挨個補槍。所以,如果裝死不成,搞不好就會死得更難看。當然,歷史上也還是有裝死成功的經典案例的。二戰時期,美國傘兵約翰· 斯蒂爾,就是其中之一!

美國一名傘兵靠裝死存活下來,他的人偶還被掛在教堂頂上70多年!

在戰場上,裝死可謂是一種超高難度的技術活,別以為就在那躺著不動就能矇混過關,人家敵軍還會打掃戰場,挨個補槍。所以,如果裝死不成,搞不好就會死得更難看。當然,歷史上也還是有裝死成功的經典案例的。二戰時期,美國傘兵約翰· 斯蒂爾,就是其中之一!

二戰時期,斯蒂爾所在的部隊參與了一次空降行動,按照原定計劃他們本來應該降落在一處隱蔽地點。但是,在降落過程中他們卻被突然吹起的一陣大風,吹到到了一個有德軍駐守的鎮子上。

斯蒂爾和他的戰友很快便被德軍發現,並且開始不斷對他們進行射擊。同行的很多戰友都紛紛被德軍擊殺,而斯蒂爾卻很不幸的落到了一座教堂的頂上。正當他打算要掏出匕首斬斷繩子時,卻被德軍發現。

美國一名傘兵靠裝死存活下來,他的人偶還被掛在教堂頂上70多年!

在戰場上,裝死可謂是一種超高難度的技術活,別以為就在那躺著不動就能矇混過關,人家敵軍還會打掃戰場,挨個補槍。所以,如果裝死不成,搞不好就會死得更難看。當然,歷史上也還是有裝死成功的經典案例的。二戰時期,美國傘兵約翰· 斯蒂爾,就是其中之一!

二戰時期,斯蒂爾所在的部隊參與了一次空降行動,按照原定計劃他們本來應該降落在一處隱蔽地點。但是,在降落過程中他們卻被突然吹起的一陣大風,吹到到了一個有德軍駐守的鎮子上。

斯蒂爾和他的戰友很快便被德軍發現,並且開始不斷對他們進行射擊。同行的很多戰友都紛紛被德軍擊殺,而斯蒂爾卻很不幸的落到了一座教堂的頂上。正當他打算要掏出匕首斬斷繩子時,卻被德軍發現。

德軍對著斯蒂爾就是一輪掃射,不一會他就不動了。德軍以為已經將他打死了,也就沒再對他進行射擊。然實際上,當時斯蒂爾並沒有死,他只不過是裝死而已。當時,子彈確實命中他了,不過只是他的腳踝而已。於是,斯蒂爾索性裝死,希望能逃過一劫。

激戰過後,德軍前來打掃戰場,看到還掛在教堂頂上的斯蒂爾,就把他給拖下來扔死人堆裡去。後來,一支前來支援的美國傘兵部隊來到這個鎮上,並把駐守的德軍全部殲滅。他們在清點屍首時,發現了負傷的斯蒂爾。

美國一名傘兵靠裝死存活下來,他的人偶還被掛在教堂頂上70多年!

在戰場上,裝死可謂是一種超高難度的技術活,別以為就在那躺著不動就能矇混過關,人家敵軍還會打掃戰場,挨個補槍。所以,如果裝死不成,搞不好就會死得更難看。當然,歷史上也還是有裝死成功的經典案例的。二戰時期,美國傘兵約翰· 斯蒂爾,就是其中之一!

二戰時期,斯蒂爾所在的部隊參與了一次空降行動,按照原定計劃他們本來應該降落在一處隱蔽地點。但是,在降落過程中他們卻被突然吹起的一陣大風,吹到到了一個有德軍駐守的鎮子上。

斯蒂爾和他的戰友很快便被德軍發現,並且開始不斷對他們進行射擊。同行的很多戰友都紛紛被德軍擊殺,而斯蒂爾卻很不幸的落到了一座教堂的頂上。正當他打算要掏出匕首斬斷繩子時,卻被德軍發現。

德軍對著斯蒂爾就是一輪掃射,不一會他就不動了。德軍以為已經將他打死了,也就沒再對他進行射擊。然實際上,當時斯蒂爾並沒有死,他只不過是裝死而已。當時,子彈確實命中他了,不過只是他的腳踝而已。於是,斯蒂爾索性裝死,希望能逃過一劫。

激戰過後,德軍前來打掃戰場,看到還掛在教堂頂上的斯蒂爾,就把他給拖下來扔死人堆裡去。後來,一支前來支援的美國傘兵部隊來到這個鎮上,並把駐守的德軍全部殲滅。他們在清點屍首時,發現了負傷的斯蒂爾。

就這樣,斯蒂爾通過裝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而且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還因此獲得了美國政府頒發的兩枚勳章。

而他的事蹟很快便在小鎮傳開了,當地人為了紀念他,還特意做了個和他一模一樣的人偶,掛在了當年他墜落的那個位置上。而這一掛就是七十多年,而且至今都沒有被取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本文作者:小賤賤

覃仕勇说史
2019-08-26




答:講一個貌似是俚語傳聞的野鄉故事,但卻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話說,1964年的某天,有一個山村全村共83人浩浩蕩蕩走進莫斯科市政府討要說法。

村長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一進門就嚷嚷著,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為什麼要關?

不關,那全村就得都餓死!

市政府工作人員以為他是精神病患者,就認真打量其他“村民”。

這不看還好,一看,更加困惑了。

這些“村民”中,除了九個和大叔一樣年紀的中年婦女外,全是一群高低不齊的熊孩子,最大年紀的,也不過十七八歲模樣。

這些熊孩子都吵著鬧著要吃的。

而那九個中年婦女都和大叔的態度相同,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難道不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工作人員經過耐心詢問了解,好不容易才弄清楚經這幫人的身份。

原來,原來,這個“村”的人同是一家子。

大叔是家長,九個中年婦女,全是他的妻子,而73個熊孩子,全是他的兒女!




答:講一個貌似是俚語傳聞的野鄉故事,但卻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話說,1964年的某天,有一個山村全村共83人浩浩蕩蕩走進莫斯科市政府討要說法。

村長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一進門就嚷嚷著,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為什麼要關?

不關,那全村就得都餓死!

市政府工作人員以為他是精神病患者,就認真打量其他“村民”。

這不看還好,一看,更加困惑了。

這些“村民”中,除了九個和大叔一樣年紀的中年婦女外,全是一群高低不齊的熊孩子,最大年紀的,也不過十七八歲模樣。

這些熊孩子都吵著鬧著要吃的。

而那九個中年婦女都和大叔的態度相同,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難道不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工作人員經過耐心詢問了解,好不容易才弄清楚經這幫人的身份。

原來,原來,這個“村”的人同是一家子。

大叔是家長,九個中年婦女,全是他的妻子,而73個熊孩子,全是他的兒女!

這,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這位大叔名叫勃日涅科夫,他是二戰蘇軍的一名戰士,九個婦女是當年的日本俘虜。二戰結束,勃日涅科夫就押解著九個日本女俘虜去集中營,準備由政府集中遣送回國的。

但這個勃日涅科夫,竟然半路起色心,把九個日本女戰俘押上荒山,過起了一男九女的“帝王生活”來。

這樣的神情節,勃日涅科夫是怎麼完成的呢?

事情得追溯於十九年前。

勃日涅科夫清楚地記得,那是1945年12月23號的一箇中午,風雪交加,他接到指令跟另5名士兵負責運送戰俘回集中營。半路上,發生了意外——大雪封路,車隊走錯了路,車輛誤入了戰時地雷區,引爆了地雷,6名士兵有1人輕傷3人重傷2人沒事。勃日涅科夫是兩個沒事中的一個。日本戰俘只存活下來10人,其中有9名女俘虜,1名男俘虜。

另一個沒事的士兵和勃日涅科夫商量:兩人中由一個留下來看戰俘,另一人開車帶傷者前去治療,並尋求支援。

勃日涅科夫看著這9個如花似玉的女戰俘,心猿意馬,選擇了留下來。

當戰友運載著受傷的戰友離去,勃日涅科夫便處決了唯一的男戰俘,帶領9個女戰俘躲進了荒山。




答:講一個貌似是俚語傳聞的野鄉故事,但卻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話說,1964年的某天,有一個山村全村共83人浩浩蕩蕩走進莫斯科市政府討要說法。

村長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一進門就嚷嚷著,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為什麼要關?

不關,那全村就得都餓死!

市政府工作人員以為他是精神病患者,就認真打量其他“村民”。

這不看還好,一看,更加困惑了。

這些“村民”中,除了九個和大叔一樣年紀的中年婦女外,全是一群高低不齊的熊孩子,最大年紀的,也不過十七八歲模樣。

這些熊孩子都吵著鬧著要吃的。

而那九個中年婦女都和大叔的態度相同,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難道不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工作人員經過耐心詢問了解,好不容易才弄清楚經這幫人的身份。

原來,原來,這個“村”的人同是一家子。

大叔是家長,九個中年婦女,全是他的妻子,而73個熊孩子,全是他的兒女!

這,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這位大叔名叫勃日涅科夫,他是二戰蘇軍的一名戰士,九個婦女是當年的日本俘虜。二戰結束,勃日涅科夫就押解著九個日本女俘虜去集中營,準備由政府集中遣送回國的。

但這個勃日涅科夫,竟然半路起色心,把九個日本女戰俘押上荒山,過起了一男九女的“帝王生活”來。

這樣的神情節,勃日涅科夫是怎麼完成的呢?

事情得追溯於十九年前。

勃日涅科夫清楚地記得,那是1945年12月23號的一箇中午,風雪交加,他接到指令跟另5名士兵負責運送戰俘回集中營。半路上,發生了意外——大雪封路,車隊走錯了路,車輛誤入了戰時地雷區,引爆了地雷,6名士兵有1人輕傷3人重傷2人沒事。勃日涅科夫是兩個沒事中的一個。日本戰俘只存活下來10人,其中有9名女俘虜,1名男俘虜。

另一個沒事的士兵和勃日涅科夫商量:兩人中由一個留下來看戰俘,另一人開車帶傷者前去治療,並尋求支援。

勃日涅科夫看著這9個如花似玉的女戰俘,心猿意馬,選擇了留下來。

當戰友運載著受傷的戰友離去,勃日涅科夫便處決了唯一的男戰俘,帶領9個女戰俘躲進了荒山。

開始的生活果然很銷魂,但隨著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出生,勃日涅科夫漸漸陷入了困境……荒山野嶺找口吃的可不容易,而要由他一個人來養活82個人,這簡直是生不如死!

在市政府,勃日涅科夫嘟嘟嚷嚷地說:“我受夠了,我從第3年開始就受夠了,但我又足足忍受了16年!我不是懦夫,我是怕他們被餓死。”  

政府工作人員聽了勃日涅科夫的哭訴,啼笑皆非。




答:講一個貌似是俚語傳聞的野鄉故事,但卻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話說,1964年的某天,有一個山村全村共83人浩浩蕩蕩走進莫斯科市政府討要說法。

村長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一進門就嚷嚷著,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為什麼要關?

不關,那全村就得都餓死!

市政府工作人員以為他是精神病患者,就認真打量其他“村民”。

這不看還好,一看,更加困惑了。

這些“村民”中,除了九個和大叔一樣年紀的中年婦女外,全是一群高低不齊的熊孩子,最大年紀的,也不過十七八歲模樣。

這些熊孩子都吵著鬧著要吃的。

而那九個中年婦女都和大叔的態度相同,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難道不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工作人員經過耐心詢問了解,好不容易才弄清楚經這幫人的身份。

原來,原來,這個“村”的人同是一家子。

大叔是家長,九個中年婦女,全是他的妻子,而73個熊孩子,全是他的兒女!

這,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這位大叔名叫勃日涅科夫,他是二戰蘇軍的一名戰士,九個婦女是當年的日本俘虜。二戰結束,勃日涅科夫就押解著九個日本女俘虜去集中營,準備由政府集中遣送回國的。

但這個勃日涅科夫,竟然半路起色心,把九個日本女戰俘押上荒山,過起了一男九女的“帝王生活”來。

這樣的神情節,勃日涅科夫是怎麼完成的呢?

事情得追溯於十九年前。

勃日涅科夫清楚地記得,那是1945年12月23號的一箇中午,風雪交加,他接到指令跟另5名士兵負責運送戰俘回集中營。半路上,發生了意外——大雪封路,車隊走錯了路,車輛誤入了戰時地雷區,引爆了地雷,6名士兵有1人輕傷3人重傷2人沒事。勃日涅科夫是兩個沒事中的一個。日本戰俘只存活下來10人,其中有9名女俘虜,1名男俘虜。

另一個沒事的士兵和勃日涅科夫商量:兩人中由一個留下來看戰俘,另一人開車帶傷者前去治療,並尋求支援。

勃日涅科夫看著這9個如花似玉的女戰俘,心猿意馬,選擇了留下來。

當戰友運載著受傷的戰友離去,勃日涅科夫便處決了唯一的男戰俘,帶領9個女戰俘躲進了荒山。

開始的生活果然很銷魂,但隨著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出生,勃日涅科夫漸漸陷入了困境……荒山野嶺找口吃的可不容易,而要由他一個人來養活82個人,這簡直是生不如死!

在市政府,勃日涅科夫嘟嘟嚷嚷地說:“我受夠了,我從第3年開始就受夠了,但我又足足忍受了16年!我不是懦夫,我是怕他們被餓死。”  

政府工作人員聽了勃日涅科夫的哭訴,啼笑皆非。

最終,勃日涅科夫被判處“違背命令、違反軍紀、偷走俘虜、強姦”等罪,數罪併罰,判刑 12年。

對於這樣的判刑,勃日涅科夫欣然接受。

經過蘇聯與日本長達3年的交涉,日本政府終於同意蘇聯遣送9名女戰俘回國。




答:講一個貌似是俚語傳聞的野鄉故事,但卻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話說,1964年的某天,有一個山村全村共83人浩浩蕩蕩走進莫斯科市政府討要說法。

村長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一進門就嚷嚷著,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為什麼要關?

不關,那全村就得都餓死!

市政府工作人員以為他是精神病患者,就認真打量其他“村民”。

這不看還好,一看,更加困惑了。

這些“村民”中,除了九個和大叔一樣年紀的中年婦女外,全是一群高低不齊的熊孩子,最大年紀的,也不過十七八歲模樣。

這些熊孩子都吵著鬧著要吃的。

而那九個中年婦女都和大叔的態度相同,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把他們全“村”人都抓起來,關到牢裡去。

難道不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工作人員經過耐心詢問了解,好不容易才弄清楚經這幫人的身份。

原來,原來,這個“村”的人同是一家子。

大叔是家長,九個中年婦女,全是他的妻子,而73個熊孩子,全是他的兒女!

這,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這位大叔名叫勃日涅科夫,他是二戰蘇軍的一名戰士,九個婦女是當年的日本俘虜。二戰結束,勃日涅科夫就押解著九個日本女俘虜去集中營,準備由政府集中遣送回國的。

但這個勃日涅科夫,竟然半路起色心,把九個日本女戰俘押上荒山,過起了一男九女的“帝王生活”來。

這樣的神情節,勃日涅科夫是怎麼完成的呢?

事情得追溯於十九年前。

勃日涅科夫清楚地記得,那是1945年12月23號的一箇中午,風雪交加,他接到指令跟另5名士兵負責運送戰俘回集中營。半路上,發生了意外——大雪封路,車隊走錯了路,車輛誤入了戰時地雷區,引爆了地雷,6名士兵有1人輕傷3人重傷2人沒事。勃日涅科夫是兩個沒事中的一個。日本戰俘只存活下來10人,其中有9名女俘虜,1名男俘虜。

另一個沒事的士兵和勃日涅科夫商量:兩人中由一個留下來看戰俘,另一人開車帶傷者前去治療,並尋求支援。

勃日涅科夫看著這9個如花似玉的女戰俘,心猿意馬,選擇了留下來。

當戰友運載著受傷的戰友離去,勃日涅科夫便處決了唯一的男戰俘,帶領9個女戰俘躲進了荒山。

開始的生活果然很銷魂,但隨著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出生,勃日涅科夫漸漸陷入了困境……荒山野嶺找口吃的可不容易,而要由他一個人來養活82個人,這簡直是生不如死!

在市政府,勃日涅科夫嘟嘟嚷嚷地說:“我受夠了,我從第3年開始就受夠了,但我又足足忍受了16年!我不是懦夫,我是怕他們被餓死。”  

政府工作人員聽了勃日涅科夫的哭訴,啼笑皆非。

最終,勃日涅科夫被判處“違背命令、違反軍紀、偷走俘虜、強姦”等罪,數罪併罰,判刑 12年。

對於這樣的判刑,勃日涅科夫欣然接受。

經過蘇聯與日本長達3年的交涉,日本政府終於同意蘇聯遣送9名女戰俘回國。

但是,在遣送這9名女戰俘歸國時,蘇聯政府不由分說,把那73個孩子一同送給了日本。

 

回眸近代百年史
2019-08-13

在中國人的眼裡,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裡面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在中國人的眼裡,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裡面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但是你知道嗎?有一處烈士陵園是埋了侵華的四名鬼子。

這就有點蹊蹺了。

侵華日本鬼子,又不是日本國際主義戰士,怎麼配和國家烈士埋在一起?怎麼配埋在烈士陵園裡面呢?

難道又是那些精日分子做的好事?

這個還真不是。

要是去看了,誰都會覺得那四個日本鬼子應該埋在那裡。

抗日戰爭中,雲南騰衝縣是當時中日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之一,在這個地方中國軍人和日本鬼子展開激戰,最終中國軍人勝利了,雲南也解放了,但是中國抗日軍人們也犧牲了很多很多。

當地政府和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地建立了一個烈士陵園安葬這些中國軍人們。

而一起埋在這裡的還有四名日本侵華日軍。

在中國人的眼裡,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裡面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但是你知道嗎?有一處烈士陵園是埋了侵華的四名鬼子。

這就有點蹊蹺了。

侵華日本鬼子,又不是日本國際主義戰士,怎麼配和國家烈士埋在一起?怎麼配埋在烈士陵園裡面呢?

難道又是那些精日分子做的好事?

這個還真不是。

要是去看了,誰都會覺得那四個日本鬼子應該埋在那裡。

抗日戰爭中,雲南騰衝縣是當時中日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之一,在這個地方中國軍人和日本鬼子展開激戰,最終中國軍人勝利了,雲南也解放了,但是中國抗日軍人們也犧牲了很多很多。

當地政府和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地建立了一個烈士陵園安葬這些中國軍人們。

而一起埋在這裡的還有四名日本侵華日軍。

因為那四個日本鬼子陵墓不是供中國人民膜拜,而是讓他們向中國抗日烈士英雄們賠罪,讓中國人民永遠唾棄日本侵華戰爭的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

那四名日本鬼子的塑像是雙腿跪地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塑像後,還建了一座陵墓,上面寫著——倭塚。

中國人民把這四名日本鬼子埋在這裡的烈士陵園裡面,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這四名日本鬼子一直跪在這,永遠跪在這。

在中國人的眼裡,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裡面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但是你知道嗎?有一處烈士陵園是埋了侵華的四名鬼子。

這就有點蹊蹺了。

侵華日本鬼子,又不是日本國際主義戰士,怎麼配和國家烈士埋在一起?怎麼配埋在烈士陵園裡面呢?

難道又是那些精日分子做的好事?

這個還真不是。

要是去看了,誰都會覺得那四個日本鬼子應該埋在那裡。

抗日戰爭中,雲南騰衝縣是當時中日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之一,在這個地方中國軍人和日本鬼子展開激戰,最終中國軍人勝利了,雲南也解放了,但是中國抗日軍人們也犧牲了很多很多。

當地政府和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地建立了一個烈士陵園安葬這些中國軍人們。

而一起埋在這裡的還有四名日本侵華日軍。

因為那四個日本鬼子陵墓不是供中國人民膜拜,而是讓他們向中國抗日烈士英雄們賠罪,讓中國人民永遠唾棄日本侵華戰爭的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

那四名日本鬼子的塑像是雙腿跪地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塑像後,還建了一座陵墓,上面寫著——倭塚。

中國人民把這四名日本鬼子埋在這裡的烈士陵園裡面,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這四名日本鬼子一直跪在這,永遠跪在這。

後來,日本政府嫌丟人,幾次都向中國政府討要這四名四個戰犯的遺體和塑像,中國都沒有答應。

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雖然接受了國際審判,但是他們受到的懲罰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而且戰犯們在日本都是享受到英雄的待遇。

這是中國人民無法接受的。

在中國人的眼裡,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裡面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但是你知道嗎?有一處烈士陵園是埋了侵華的四名鬼子。

這就有點蹊蹺了。

侵華日本鬼子,又不是日本國際主義戰士,怎麼配和國家烈士埋在一起?怎麼配埋在烈士陵園裡面呢?

難道又是那些精日分子做的好事?

這個還真不是。

要是去看了,誰都會覺得那四個日本鬼子應該埋在那裡。

抗日戰爭中,雲南騰衝縣是當時中日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之一,在這個地方中國軍人和日本鬼子展開激戰,最終中國軍人勝利了,雲南也解放了,但是中國抗日軍人們也犧牲了很多很多。

當地政府和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地建立了一個烈士陵園安葬這些中國軍人們。

而一起埋在這裡的還有四名日本侵華日軍。

因為那四個日本鬼子陵墓不是供中國人民膜拜,而是讓他們向中國抗日烈士英雄們賠罪,讓中國人民永遠唾棄日本侵華戰爭的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

那四名日本鬼子的塑像是雙腿跪地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塑像後,還建了一座陵墓,上面寫著——倭塚。

中國人民把這四名日本鬼子埋在這裡的烈士陵園裡面,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這四名日本鬼子一直跪在這,永遠跪在這。

後來,日本政府嫌丟人,幾次都向中國政府討要這四名四個戰犯的遺體和塑像,中國都沒有答應。

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雖然接受了國際審判,但是他們受到的懲罰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而且戰犯們在日本都是享受到英雄的待遇。

這是中國人民無法接受的。

身為戰犯,就要有戰犯的樣子,那四名日本鬼子就永遠在烈士陵園裡面跪著吧。

观景说史
2019-08-19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三個青幫大亨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這三位爺在上海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也就是電視上常說的臺詞:跺一跺腳,也讓上海灘抖一抖的人物。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三個青幫大亨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這三位爺在上海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也就是電視上常說的臺詞:跺一跺腳,也讓上海灘抖一抖的人物。

上海青幫的這三位大佬中,張嘯林在抗日戰爭中做了漢奸,他的貼身保鏢林懷部是一個抗日義士,所以就在1940年找到機會把張嘯林給刺殺了。

時間一晃而過就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灘青幫的兩大頭目黃金榮和杜月笙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煩躁不安,在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前,杜月笙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青幫的另一位大佬黃金榮則是選擇留了下來。

黃金榮留下來後,才有了現在網上流傳著他一張掃大街的照片。觀景看到這張照片後,是多麼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有堂堂上海青幫大佬掃大街的份。這到底又是什麼一回事?我們一起去看看。

為什麼黃金榮會選擇留在上海呢?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他已經有82歲高齡了。第二當時他沒錢。可能會有讀者認為這是在開玩笑,上海青幫的大亨會沒錢?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三個青幫大亨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這三位爺在上海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也就是電視上常說的臺詞:跺一跺腳,也讓上海灘抖一抖的人物。

上海青幫的這三位大佬中,張嘯林在抗日戰爭中做了漢奸,他的貼身保鏢林懷部是一個抗日義士,所以就在1940年找到機會把張嘯林給刺殺了。

時間一晃而過就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灘青幫的兩大頭目黃金榮和杜月笙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煩躁不安,在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前,杜月笙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青幫的另一位大佬黃金榮則是選擇留了下來。

黃金榮留下來後,才有了現在網上流傳著他一張掃大街的照片。觀景看到這張照片後,是多麼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有堂堂上海青幫大佬掃大街的份。這到底又是什麼一回事?我們一起去看看。

為什麼黃金榮會選擇留在上海呢?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他已經有82歲高齡了。第二當時他沒錢。可能會有讀者認為這是在開玩笑,上海青幫的大亨會沒錢?

觀景還真沒開玩笑,還在上海沒解放前,老黃就開始瞎折騰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和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林桂生離婚,娶一個比他小將近40歲的戲子露蘭春為妻。當時黃金榮為了追求露蘭春答應了婚後,財政大權由她掌握,同時還不得干涉她的人生自由。

都說戲子無情,掌握黃金榮的經濟大權後,露蘭春逐漸離黃金榮越走越遠,她把很多財產以蠶食方式歸為己有,不到三年露蘭春就和黃金榮離婚了,並捲走了他不少的錢財。

正所謂禍不單行,在上海解放前夕,黃金榮的兒媳李志清把他的金銀財寶席捲一空後去了香港,這個時候還在上海的黃金榮除了不動產,身上真沒錢了。

當他厚著臉皮向杜月笙借錢時,杜月笙的狀況也跟他差不了多少,但杜月笙腦瓜子靈活,他馬上趕緊賣了一套房子換到了30萬美金跑路去了香港。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三個青幫大亨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這三位爺在上海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也就是電視上常說的臺詞:跺一跺腳,也讓上海灘抖一抖的人物。

上海青幫的這三位大佬中,張嘯林在抗日戰爭中做了漢奸,他的貼身保鏢林懷部是一個抗日義士,所以就在1940年找到機會把張嘯林給刺殺了。

時間一晃而過就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灘青幫的兩大頭目黃金榮和杜月笙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煩躁不安,在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前,杜月笙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青幫的另一位大佬黃金榮則是選擇留了下來。

黃金榮留下來後,才有了現在網上流傳著他一張掃大街的照片。觀景看到這張照片後,是多麼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有堂堂上海青幫大佬掃大街的份。這到底又是什麼一回事?我們一起去看看。

為什麼黃金榮會選擇留在上海呢?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他已經有82歲高齡了。第二當時他沒錢。可能會有讀者認為這是在開玩笑,上海青幫的大亨會沒錢?

觀景還真沒開玩笑,還在上海沒解放前,老黃就開始瞎折騰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和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林桂生離婚,娶一個比他小將近40歲的戲子露蘭春為妻。當時黃金榮為了追求露蘭春答應了婚後,財政大權由她掌握,同時還不得干涉她的人生自由。

都說戲子無情,掌握黃金榮的經濟大權後,露蘭春逐漸離黃金榮越走越遠,她把很多財產以蠶食方式歸為己有,不到三年露蘭春就和黃金榮離婚了,並捲走了他不少的錢財。

正所謂禍不單行,在上海解放前夕,黃金榮的兒媳李志清把他的金銀財寶席捲一空後去了香港,這個時候還在上海的黃金榮除了不動產,身上真沒錢了。

當他厚著臉皮向杜月笙借錢時,杜月笙的狀況也跟他差不了多少,但杜月笙腦瓜子靈活,他馬上趕緊賣了一套房子換到了30萬美金跑路去了香港。

黃金榮向杜月笙借不到錢,加上年齡大了,於是乾脆留了下來。上海解放後,新政府也只是沒收了他的賭場、妓院等違法犯罪場所,一些正規的商鋪並沒有一起沒收。那段時間他還是過得挺滋潤的,每天就是打麻將、泡澡堂、吸大煙。

因為黃金榮作為上海青幫的老大,什麼壞事都做齊了,當時的民憤很大,要求嚴懲黃金榮的呼聲越來越高。到了1951年,對黃金榮的控訴以及檢舉信像雪花般投入了新政府的郵箱中。

為了讓民憤平息,上海新政府特意找了80幾歲的黃金榮談話,讓他深刻檢討自己以前的罪孽,同時提出了讓他到上海市的大街上去掃地,讓上海市民們看到他是真心改過自新。

民國時期,上海灘有三個青幫大亨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這三位爺在上海可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也就是電視上常說的臺詞:跺一跺腳,也讓上海灘抖一抖的人物。

上海青幫的這三位大佬中,張嘯林在抗日戰爭中做了漢奸,他的貼身保鏢林懷部是一個抗日義士,所以就在1940年找到機會把張嘯林給刺殺了。

時間一晃而過就到了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灘青幫的兩大頭目黃金榮和杜月笙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煩躁不安,在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前,杜月笙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青幫的另一位大佬黃金榮則是選擇留了下來。

黃金榮留下來後,才有了現在網上流傳著他一張掃大街的照片。觀景看到這張照片後,是多麼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有堂堂上海青幫大佬掃大街的份。這到底又是什麼一回事?我們一起去看看。

為什麼黃金榮會選擇留在上海呢?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他已經有82歲高齡了。第二當時他沒錢。可能會有讀者認為這是在開玩笑,上海青幫的大亨會沒錢?

觀景還真沒開玩笑,還在上海沒解放前,老黃就開始瞎折騰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和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林桂生離婚,娶一個比他小將近40歲的戲子露蘭春為妻。當時黃金榮為了追求露蘭春答應了婚後,財政大權由她掌握,同時還不得干涉她的人生自由。

都說戲子無情,掌握黃金榮的經濟大權後,露蘭春逐漸離黃金榮越走越遠,她把很多財產以蠶食方式歸為己有,不到三年露蘭春就和黃金榮離婚了,並捲走了他不少的錢財。

正所謂禍不單行,在上海解放前夕,黃金榮的兒媳李志清把他的金銀財寶席捲一空後去了香港,這個時候還在上海的黃金榮除了不動產,身上真沒錢了。

當他厚著臉皮向杜月笙借錢時,杜月笙的狀況也跟他差不了多少,但杜月笙腦瓜子靈活,他馬上趕緊賣了一套房子換到了30萬美金跑路去了香港。

黃金榮向杜月笙借不到錢,加上年齡大了,於是乾脆留了下來。上海解放後,新政府也只是沒收了他的賭場、妓院等違法犯罪場所,一些正規的商鋪並沒有一起沒收。那段時間他還是過得挺滋潤的,每天就是打麻將、泡澡堂、吸大煙。

因為黃金榮作為上海青幫的老大,什麼壞事都做齊了,當時的民憤很大,要求嚴懲黃金榮的呼聲越來越高。到了1951年,對黃金榮的控訴以及檢舉信像雪花般投入了新政府的郵箱中。

為了讓民憤平息,上海新政府特意找了80幾歲的黃金榮談話,讓他深刻檢討自己以前的罪孽,同時提出了讓他到上海市的大街上去掃地,讓上海市民們看到他是真心改過自新。

於是就有了黃金榮在大世界戲院門口拿著一把掃把擺拍的照片,當天上海乃至全國的主流報紙都刊登了黃金榮“勞動改造”的照片,從此社會輿論才逐漸趨於平靜。1953年6月,黃金榮在上海病逝,享年85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