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探祕千年古運河廣西靈渠 解開背後的謎團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
納蘭小魚的行走筆記
1/15 來桂林旅遊,很多人都是直奔陽朔,直奔灕江。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位於廣西與湖南兩省交界處,有一項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水利工程奇葩,還曾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但人們往往與它擦肩而過,失之交臂。這裡,就是靈渠。
2/15 靈渠,位於廣西興安縣境內,距桂林市區80公里,距興安縣城3公里。靈渠全長36.4公里,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中國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渠工程由渠首、南渠、北渠三大部分組成,渠首樞紐位於湘江,乾渠包括北渠、南渠兩段。北渠全長3.25公里,導水入湘江下游。南渠則穿越分水嶺流入灕江,全長33.15公里。
3/15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揮師50萬南征百越。不料遇到越人的頑強抵抗。為解決糧草問題,秦始皇下決心修建靈渠,在廣西興安縣創造了“河水倒流”的舉世奇觀,讓北去的湘江和南流的灕江開啟了2200多年的連接,更促成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交匯。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通航,百越之地不久便劃入秦朝版圖,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4/15 靈渠,如此偉大工程,又是誰主持修建的呢?那麼,作為一條古運河,靈渠兩千多年來歷經了怎樣的歷史滄桑?靈渠,在中國從多的古代奇蹟中,是最不為人知的一處。與21196公里的長城、1797公里的京杭大運河比起來,全長36.4公里的靈渠並不佔優勢。然而,它的文化價值及技術含量卻極為出眾,就是放在今天,同樣地也令人欽佩不已。
5/15 俗話說,“羅馬城不是一個早上建成的”。靈渠跨越2200多年的滄海桑田,保留如此完整,如今還在發揮作用,非一時一人之功。靈渠景區內有一“四賢祠”,裡邊祀奉的是秦監御史祿,漢伏波將軍馬援,唐桂管觀察使李渤,唐桂州刺史魚孟威,他們都是不同時期的人,但對靈渠,卻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請聽我一一講述。
6/15 秦始皇南巡後,指派監御官史祿帶10萬大軍,修一條人工運河,溝通湘江和灕江,運載糧餉。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之間,隔著巍巍的五嶺山脈,行路艱難。然而,史祿經過勘察,發現長江支流的湘江上源海洋河與珠江支流灕江的上源,恰好同出於廣西興安縣境內,而且最近處相距只2公里,中間的低矮山樑,也高不過30米,寬不過500米。
7/15 於是,史祿採用鄭國渠的經驗,帶領秦朝軍士和當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艱苦勞動,劈山削崖,硬是鑿出一條水道,把湘水引入灕江,終於在公元前214年,修成了這條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炣。渠成當年,秦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8/15 在歷朝歷代中,朝廷對靈渠都非常重視,維護和擴建都在進行著。西漢公元40年,伏波將軍馬援,為平定嶺南交趾國聚叛,率兵2萬、船2000艘前往征討。行至興安,馬援將軍見靈渠年久失修,戰船無法通行,便親自勘察設計,在靈渠左側另開一條北渠,船隻可以繞道進入南渠,通往灕江。
9/15 公元825年,唐代桂管觀察使李渤,在湘漓兩水交匯處增加了一個3米高的鏵堤,俗稱鏵嘴,迎下水處尖窄,越往後越寬,形似鏵犁。經該堤分水,30%的水流流入灕江,70%的水進入湘江。這個分水裝置以松木做地基,巨石成魚鱗狀砌築,石塊間鑿成燕尾槽狀,熔鐵水灌注,形成一體,巨石中間用砂礫碎石澆築。時過境遷,這個人工分水堤在水流的作用下如今已經從原來位置往下游推了80米處,但巍然屹立,發揮著分水的作用。
10/15 公元868年,時任桂州刺史的魚孟威到任後,曾經組織過一次大修,從陡門、鏵嘴改造到渠道疏浚,並在船閘兩側築起了五六米高的石質擋水閘,使通航能力大為提高。\n這四位官員的豐功偉跡,人們從未忘記。
11/15 在漫長的二千多年的歲月中,靈渠的通行情況又是怎樣?靈渠最初是為了軍事目的而修建,後來靈渠不僅侷限於運送軍餉,還開通了客運,變成繁忙的商貿水道,兼具灌溉、排洪、灕江補水、居民用水等功能。隨著各朝各代不斷修繕靈渠,最大體積可達長22米,寬2.8,載重17.5噸的貨船暢通無阻。從唐朝至清朝,靈渠的物資流通及貨運發展都非常迅速,最繁忙時,每天有200多艘船隻通過靈渠往返於灕江和湘江之間。
12/15 隨著社會發展,1938年10月,連接湘江和灕江流域的湘桂鐵路衡陽至桂林段建成通車,靈渠在航運方面的作用逐漸被取代,水上貿易量逐漸萎縮。1975年,湘江靈渠建設了東安電站大壩,但至今未建設船閘,直接截斷了湘江上游的航運通道。上世紀70年代末期,靈渠作為商貿要道的歷史徹底結束。
13/15 但是,時至今日,靈渠至今仍然發揮著灌溉和補水作用,流淌了兩千多年的悠悠灕江水,依然用它甘冽的清流潤澤著廣袤的嶺南大地。靈渠至今仍是興安縣的重要灌溉樞紐工程,至今每年可為灕江補水1.1億立方米,仍灌溉著兩岸6.5萬畝多畝農田,灌區覆蓋興安縣的5個鄉鎮、186個自然村,受益人口近6萬人。
14/15 二千多年以來,興安人民一直用心守護著靈渠。了保持渠水的清潔度,靈渠沿岸的居民堅守祖先傳下的“村規氏約”,汲水做飯、渠邊洗衣均“約法三章”:早上8點以前是各家各戶取飲用水時間,過了八點是淘米洗菜,中午過後才可以洗衣服洗澡。2200多年來,靈渠一直保持了它的綠色生態。但如今,用自來水方便了,這個規矩才慢慢被淡忘。
15/15 2018年8月,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市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理會會議上,靈渠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桂林又一處世界遺產。\n\n文\/圖 納蘭小魚
2019-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