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浙江從過去的“省直管縣”發展模式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

10 個回答
zyb38537240
2019-07-07

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進行了基層行政體制的一次改革,率先在遼寧省推行了地級市代管縣市的試點。然後這項制度在全國推開。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浙江的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地級市截留縣市的財政,引發了很多爭議,所以為了保障縣域經濟的發展,浙江省政府推動強縣擴權,省直管縣。從實際結果來看,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近年來,浙江省政府並沒有改變這種思路。只是開始進一步強化從上世紀末就提出的三大核心城市建設。也就是杭州寧波和溫州。但這種思路,在事實上最後淪為了強化省會杭州。

寧波作為計劃單列市,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與周邊地區進行經濟整合的時候,難度比較大。寧波和其他四大計劃單列市相比,發展不溫不火。但和省內杭州相比差距日益增加。和同屬長三角的兩大經濟強市,江蘇的蘇州和無錫相比也是如此。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浙江省政府提出的把寧波打造成浙東地區經濟中心的目標實際上是落空了。寧波是一個港口城市,但是在港口和航運建設當中,又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權,其實受到上海的掣肘。只能充當上海的副港口。這對於寧波長期的經濟發展自然是不利的。在產業升級的時候,寧波距離上海又比較遠,雖然現在開通了跨海大橋,但是通行成本較高,所以就使得產業升級的溢出效應也比較小。寧波的產業升級乏力,導致近年來經濟增長的速度相對緩慢。

溫州從本世紀初開始經濟發展一直處於較為滯後的狀態。並沒有起到帶動發展的作用。其經濟水準與相鄰地區的台州金華相比也不具備顯著優勢,浙南經濟中心的建設實際上是失敗的。溫州的私營經濟一直具有小散亂的特點。一方面,這體現了私營經濟的靈活性,另外一方面也體現了私營經濟相對的落後。溫州私營經濟長期以來升級動力不足,發展緩慢,導致大量資本,沒有在實體產業當中,而是前往投機領域。浙江省政府曾經試圖通過在某些領域給予溫州特權的方式,來觸動溫州的發展,比如在金融領域給予一些特殊的優惠,但由於這個層面的決策由中央政府授權,最後沒有成功。

只有省會杭州,憑藉著阿里巴巴帶來的溢出效應,加上浙江省政府的資源堆積,在二線城市的競爭當中取得優勢。可以說是二線城市當中,實力最為接近一線的之一。

在強化三大城市的發展戰略下,其實犧牲了其他地級市的發展。嘉興和湖州,有比較好的地理條件,但是在浙江省政府的發展戰略下,未能及早的與上海進行產業對接,經濟成長受到限制。紹興原本是浙江的經濟強市,但是在強化省會杭州的發展戰略下,紹興的發展受到抑制,近些年狀況不佳。當然這也有自身的原因,紹興的主導產業紡織業近年來一直髮展不佳,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不完全是地域性因素導致的。台州和金華尤其是其下轄的義烏,是浙南地區兩大經濟重鎮。但是由於行政資源主要投向溫州,這兩個地方得到的行政資源扶持不足。

所以,總的來看,浙江很多地級市的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不是由於縣域經濟過於強大導致的。也不是做大強縣的這樣一個經濟政策導致的。根本上看是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政策因素,比如強化三大中心城市,抑制了周邊地級市發展。而期望中的以核心帶動周邊的發展,並沒有出現。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產業升級乏力。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不是浙江一家的問題。杭州之所以表現突出,是因為它是中國目前僅有的兩座真正意義上實現產業升級的城市,另外一個是深圳。這個問題,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解決方案,連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都沒有能夠真正實現產業升級。杭州和深圳是憑藉著優質企業,實現了產業升級。杭州依託的是阿里巴巴,深圳依託的是騰訊和華為等一批優質企業。相對來說深圳的產業升級做得更好一些。培育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特殊企業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過程。有一定的偶然性。很現實的說,除了廣種博收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回過來說,浙江除杭州以外的大部分城市在最近二三十年的發展也是非常優秀的。只是杭州過於優秀,反而襯托的相對落後了。至於頂級城市之間的競爭,杭州的表現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指望寧波和溫州能夠達到杭州一樣的水準,太不現實。

沙漏遗爱
2019-08-23

為什麼浙江從過去的“省直管縣”發展模式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因為有所得必有所失,省直管縣對浙江並不意味著盡是好處!浙江的嘉興,紹興,湖州,這些城市如果縱向比較當然是發展了,但如果橫向比較的話,這些城市在民國時期可都是響噹噹的發達城市啊,如今呢?簡直就是被壓制成三線小城的節奏!

要不是浙江民間普遍吃苦普遍上進,保持了相對富裕,可能就是三線小城+外出打工了!不要拿寧波說事!寧波完全是因為計劃單列,經濟獨立,要不一樣被是現嘉湖紹的下場。反過來看看,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不說它們經濟結構如何,就從江蘇大力放手讓它們發展成大城市來看,顯然更棋高一著!

比如前幾年,浙江的縣域經濟發展很好,但早就有人呼籲,縣域經濟有侷限性。中國城市之多,世人認識一箇中國城市,佈局一個城市,根本不會仔細到縣級別!最小單位基本都從地級市著眼統籌!事實上也只有地級以上的規模才能襯托起各種商業,服務業,金融業,高新產業的大發展。

可吃慣了縣域甜頭的浙江,一直堅持省管縣,有一種非要到世人眼中浙江除了杭州寧波(因為計單逃過一劫)外,浙江其它都是小縣鄉下不罷休的節奏,曾經的紹興,嘉興,湖州的歷史地位只會比同樣是地級市的蘇錫常更高,可如今?

嘉湖紹等自古都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地,弄了幾十年的省管縣,風光了一時的浙江縣域經濟也已經到頭,去各地論壇看看,這些地方的各類人才從感情上非常想回到紹興嘉興湖州等自己家鄉大發展,回來後卻發現這些地級城市在省管縣下成了一個個加強版的縣城三線小城,在這裡生活各種資源根本沒法跟大一點的城市比,又被迫遠走他鄉尋求發展。

試問縣域再強(哪怕強如義烏),有能力和機會聚集大量各類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商業機構,文教機構等嗎?試問縣級再強,各類人才會屁顛屁顛的說,我很自豪地去某某縣工作了嗎?中國城市那麼多,資源配置集聚是不會有機會集聚到縣級別的,縣級再強大也沒有這個承載能力,一味強調縣域就是死路。

我們國家大,城市多,縣級更是多如牛毛!而經濟發展還是發展中國家,說難聽點,連支撐起幾個地級以上的明星城市都還很吃力,就開始妄圖各縣域成為各人才趨之如騖的城市?顯然不可能!而縣域既然沒有能力聚集各類人才的平臺,又何談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大力轉型發展高技術,高新企業?光憑縣域頂多是小打小鬧的低水平發展。而如今這低水平發展貌似在浙江已經到頭了。

好在浙江已及時醒悟,紹興一下撤兩縣設區,就是浙江開始大力放權地級市的開始,把企業放回到市場,保證生產力發展符合市場規律,健康活力,這是浙江原先的優良傳統。而把城市建設放回到地級市,保證城市發展規模,築建強大社會經濟發展平臺,這是浙江之前一直痴迷省管縣,而被拉下的大後腿,必須彌補上。從過去的“省直管縣”發展模式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浙江必須這麼做!

為什麼浙江從過去的“省直管縣”發展模式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因為有所得必有所失,省直管縣對浙江並不意味著盡是好處!浙江的嘉興,紹興,湖州,這些城市如果縱向比較當然是發展了,但如果橫向比較的話,這些城市在民國時期可都是響噹噹的發達城市啊,如今呢?簡直就是被壓制成三線小城的節奏!

要不是浙江民間普遍吃苦普遍上進,保持了相對富裕,可能就是三線小城+外出打工了!不要拿寧波說事!寧波完全是因為計劃單列,經濟獨立,要不一樣被是現嘉湖紹的下場。反過來看看,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不說它們經濟結構如何,就從江蘇大力放手讓它們發展成大城市來看,顯然更棋高一著!

比如前幾年,浙江的縣域經濟發展很好,但早就有人呼籲,縣域經濟有侷限性。中國城市之多,世人認識一箇中國城市,佈局一個城市,根本不會仔細到縣級別!最小單位基本都從地級市著眼統籌!事實上也只有地級以上的規模才能襯托起各種商業,服務業,金融業,高新產業的大發展。

可吃慣了縣域甜頭的浙江,一直堅持省管縣,有一種非要到世人眼中浙江除了杭州寧波(因為計單逃過一劫)外,浙江其它都是小縣鄉下不罷休的節奏,曾經的紹興,嘉興,湖州的歷史地位只會比同樣是地級市的蘇錫常更高,可如今?

嘉湖紹等自古都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地,弄了幾十年的省管縣,風光了一時的浙江縣域經濟也已經到頭,去各地論壇看看,這些地方的各類人才從感情上非常想回到紹興嘉興湖州等自己家鄉大發展,回來後卻發現這些地級城市在省管縣下成了一個個加強版的縣城三線小城,在這裡生活各種資源根本沒法跟大一點的城市比,又被迫遠走他鄉尋求發展。

試問縣域再強(哪怕強如義烏),有能力和機會聚集大量各類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商業機構,文教機構等嗎?試問縣級再強,各類人才會屁顛屁顛的說,我很自豪地去某某縣工作了嗎?中國城市那麼多,資源配置集聚是不會有機會集聚到縣級別的,縣級再強大也沒有這個承載能力,一味強調縣域就是死路。

我們國家大,城市多,縣級更是多如牛毛!而經濟發展還是發展中國家,說難聽點,連支撐起幾個地級以上的明星城市都還很吃力,就開始妄圖各縣域成為各人才趨之如騖的城市?顯然不可能!而縣域既然沒有能力聚集各類人才的平臺,又何談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大力轉型發展高技術,高新企業?光憑縣域頂多是小打小鬧的低水平發展。而如今這低水平發展貌似在浙江已經到頭了。

好在浙江已及時醒悟,紹興一下撤兩縣設區,就是浙江開始大力放權地級市的開始,把企業放回到市場,保證生產力發展符合市場規律,健康活力,這是浙江原先的優良傳統。而把城市建設放回到地級市,保證城市發展規模,築建強大社會經濟發展平臺,這是浙江之前一直痴迷省管縣,而被拉下的大後腿,必須彌補上。從過去的“省直管縣”發展模式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浙江必須這麼做!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西南散修
2019-07-08

均衡發展是一個陷阱。無論是城鄉均衡還是城市之間的均衡,都是陷阱。山東就掉進了這個陷阱。山東1億人口的大省,大多數城市居民居住在縣城,地級市城區規模普遍偏小對下面的居民沒有吸引力。而且沒有一座超大城市,所以gdp雖然高,但看起來就是落後。浙江也陷入同樣的陷阱,實行省直管縣,看似每個縣城都充滿活力!實際上每個縣的發展都遇到天花板,永遠都是縣級市!!資本要素無法集中,市場無法做大,產業很難升級,再也沒有做大做強的機會! 然後諸如紹興,嘉興,溫州,台州等地級市的城區,原與蘇州無錫等齊名,發展也不錯。但省裡出現戰略錯誤,這些城市沒有上級的支持,城市規模發展緩慢,成為默默無聞的城市,真是可惜!!

縣城容納不了大學的,更養不起大學。一般的地級市也養不起大學,一所大學一年的花費一億到十幾億,普通地級市真負擔不起!所以大學都是省屬或中央直屬的!整個山東省真正能用自己的財政負擔起大學運行費用的城市,也就青島煙臺和濟南!其他的,真的養不起大學。

在農村,最常見的學校只可能出現小學,頂多出現初中。現在出生率下降,很多村莊的小學都撤銷了。

幾乎所有鄉鎮,都有小學和初中,頂多有高中。再高級的學校不可能出現。

而縣城頂多可以有高級職業學校,再高一級學校也不可能安排在縣城。安排在縣城裡的大學,也不可能有什麼前途!

再看看人才分佈,或者勞動力分佈。

文盲,可以在農村種地或放羊生存,在鄉鎮也可以。但是在縣城就寸步難行,因為他無法同其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頂多只能從事一些清潔工作,或者當苦力,稍微複雜一些的東西,他們就做不了!甚至連做門衛都不合格。

小學水平小學初中水平的人,進縣城可以當工人,也可以做小買賣,還可以從事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當然,在複雜一些的工作,他們也是很困難的。

高中或職業學校畢業的人,算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經過培訓,可以做一些普通的工作。但是要想要自己有更高的發展,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否則這輩子也就這個樣了。

農村有什麼產業?當然只能是種植業,養殖業。個別的村莊有一些工業企業,從而衍生出來一些服務業。什麼服務業呢?頂多就有一些小商店,小超市,藥店,或者理髮美容什麼的。而且這些服務業也很不穩定,若這些企業倒閉了,這些服務業也會跟著關閉。農村就不可能出現銀行,只可能出現放高利貸的地痞。

鄉鎮現在有什麼產業呢?仍然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鄉鎮企業的還有一些,多是製造業或加工業。還有鄉政府,學校,衛生院等公辦機構,隨之而來的,服務業就有一些飯店超市,美容美髮,或者娛樂場所。定期還有有些集市什麼的,是農民信息交流中心和農業物資貿易中心。總得看來,鄉鎮駐地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基本可以滿足當地居民日常需求。應該說是簡易版的縣城。

縣城,是非常重要的場所,是一縣之內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財富中心。是農村人成為城市人的必經之路。是農村人實現夢想的地方,也是城市居民厭惡但又不得不呆下去的地方。

縣城有政府機構,學校,醫院和大量的企業和個體戶。有公務員,教師,醫生,技術工程人員,文員,工人,服務員,農民工等各種職業人員。有官員,老闆,中產,小資,工薪,無產等各階層群體。有白道,黑道,灰色領域等生存之道。

縣城是城鄉結合部。農村的,城市的各種存在都隨處可見。可以看到豪車豪宅,靚男美女,可以享受山珍海味。也可以看到農民能挑著擔子進城賣菜,可以看到牛啊羊啊,穿城而過。因為城郊進城不花錢或者花錢少花費時間少,周邊的農民可是隨時進城辦事,所以比邊遠農村的農民更有見識。

縣城居民多是農二代,無法與農村進行切割,縣城管理鬆散,更多的是依靠關係而不是規則辦事。縣城也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競爭時人多勢眾肯定是一種優勢!大多數農二代的奮鬥目標就是在縣城中有一官半職,然後可以光宗耀祖!

縣城公職人員的收入遠遠超過當地普通群眾,而且工作清閒,社會地位高,成為大家仰慕的群體!身份的差距,收入的差距,公職人員有很強的優越感。而且,這種優越感會傳染給其配偶,父母,兒女。

縣城有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態圈!也算是最小的社會生態圈。每一個進入縣城生活的人都必須遵守規則。在這個圈子中科局級幹部是高層,是人人仰慕的角色!也是普通人和農二代通過努力可以夠得到的位置!他們掌握全縣的各種資源分配權力!各種職位,各類資金都必須通過他們在全縣範圍內進行分配。他們的自由裁決權很大!很多東西都在圈子內瓜分完畢!沒有背景的人連口湯都喝不上!

農村人當然嚮往北上廣深,而且他們也向往紐約東京巴黎倫敦!大部分農村人都知道,要想征服北上廣深,首先要征服旁邊的縣城,先把旁邊的縣城拿下來再說。但大部分農村人,盡其一生也沒有能夠在縣城立足,只能夠返回農村養老,讓下一代從頭再來。很多事情,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不過是閒庭信步。對於大部分來說卻是步步驚心,戰戰兢兢,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對於成功人士而言,交往的都是成功人士。對於普通群眾而言,周圍都是碌碌之輩。

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是在縣城完成了生命的過程,而大部分進城的農村人也都是在縣城完成人生剩下的是一部分。

對於普通人而言,在哪裡生活都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工作,想方設法積累財富,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存平臺!那麼人生提升的機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一次,或者幾次,抓住了人生就上一個臺階,錯過了人生就原地踏步,甚至後退。

有些職業,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勝任,例如程序員,目前多是985211出身居多!這些群體不會選擇小城市就業。對於農村和小城市的孩子,如果足夠聰明,要想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選擇計算機專業,以後就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薪資。

有些產業,屬於技術密集型或資金密集型,或二者皆有之。城市太小,無法籌集足夠資金,即使能籌集,也沒有足夠的市場供其生存。因此城市人口少,產業無法升級,新產業也就無法立足!這也就是中國知名互聯網企業只產生於存在於一線城市或強二線城市的緣故。it行業屬於高端產業,對從業人員要求非常的高,對創業環境同樣要求很高,對市場要求的當然更是更高,而且其從業人員,對企業要求比較高,對企業的發展前景要求也更高,城市太小就無法匹配。總得看來,很多產業在小地方就是沒有發展空間。沒有產業,就無法吸引人才,城市無法做大。

所幸的是,山東和浙江都及時醒悟,這幾年都採取措施做大城市,章丘濟陽即墨改區,理直氣壯做大里濟南青島,富陽臨安改區,一門心思做大杭州。幾乎所有單區市都進行縣改區,擴大城市規模,力求在產業升級中,人才引進中增加籌碼。唯恐在今後的城市競爭中被淘汰。

我爱小璵
2019-08-06

準確的說,浙江不是從省管縣的發展模式變成了地級市發展模式,而是從原來的縣域經濟開始轉變成都市區經濟,也就是以地級市為主的區域經濟,說白了,就是讓縣級拱衛市級,做大地級。

就目前,國內的主要輿論主要有幾大類

第一是一些人主張在全國內撤銷地級,全部實行省管縣,取消地級政府,減少一級行政區劃,但是這個說法是最空洞的,也是最不現實的,中國從秦朝的郡縣制開始,有的就是地區政府,也就是地級政府,後來逐步增加的是省級,所以地區政府的文化根深蒂固,而且一個省有五十個以前的縣級單位,省政府根本管不過來,所以浙江省也不可能真正撤銷地級

第二,浙江與江蘇同為上海的兩側,經濟發展在進入21世紀以後,差距逐漸拉大,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浙江的省管縣體制遇到了瓶頸(當然主要原因是兩省的平原面積不一樣),因為省管縣,縣級財政上交省級,市級沒有權利扣留縣級的財政,沒有財政權,市級政府就基本上無權插手地方的規劃事物了,造成市縣競爭嚴重,甚至互相掣肘,市級政府變成了市轄區政府,而不是地區政府

第三,就是很明顯的民間說法,比如金華和義烏,民間一直流傳著金華市政府就是靠著義烏才勉強度日,而事實上,義烏從來沒有向金華交過財政收入,金華的市級機關都由兩區稅收供養,而且從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來看,義烏的GDP增速僅僅為1.8%,下滑嚴重,應該說,這很有可能是11+1模式的失敗,從義烏小商品城享譽世界的那一天起,義烏政府就沒有停止過對金華市政府的鬥爭,想從縣級升級為地級,不想受制於金華,而事實上,義烏鬥爭的這些年,恰恰是網商崛起的這些年,義烏領導沒有進行轉型,導致近年來增速下滑幅度較大,所以說,高低不清,地區政府無力統轄縣級政府,不單單是金華,隔壁,作為台州2000多年府治的臨海於台州也是如此,諸暨於紹興,沒有撤區之前的蕭山於杭州,應該說除了市本級本來就很強大的寧波以外,浙江的所有地級都有類似問題

近年來省政府提出打造四大都市區,其實就是針對問題提出的,但是權利下放還是不夠明顯,比如同為四大都市區,雖然金華不如另外三位很多,但是既然入選了,在杭州對臨安撤區,溫州洞頭撤區,寧波奉化撤區以後,金華的撤縣設區工作卻遲遲沒有進展,義烏作為國家改革的試點城市,有太多的國家級試點,那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能就近對蘭溪撤區,雖然蘭溪財政負荷較大,但是我相信作為文化相近的金蘭,在區域統籌之後,還是有希望進步的,不然死追著義烏不放,浪費了機會,只有撤縣設區,才是做大做強地級的唯一途徑,其他的都是空的

而放眼江蘇,蘇錫常光芒萬丈,南京南通也有相當強大的經濟實力,比起來,浙江的杭嘉湖就欠缺了很多,所以浙江省委省政府才及時調整了步伐

追风人一代
2019-09-15

一是縣域經濟的無序競爭,每個縣都建立開發區工業區,同質競爭嚴重,甚至競相壓低土地價格,出臺各種優惠稅收政策,造成土地、資金等資源配置的極大浪費。二是無法形成合力,浙江和江蘇相比,大城市的數量少於江蘇,尤其是在發展都市區經濟上,很明顯落後江蘇。未來的競爭是城市的競爭,沒有大城市的依託,經濟發展受限。三是無法有效形成統一市場

单问者
2019-08-05

這個問題有點表述不清。我想,提問者應該是想問,為什麼浙江省從過去“省直管縣”發展模式為主,逐步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也就是說,過去重視發展縣,現在重視發展市(地級市)。如果提問者想問得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

這個問題有點表述不清。我想,提問者應該是想問,為什麼浙江省從過去“省直管縣”發展模式為主,逐步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也就是說,過去重視發展縣,現在重視發展市(地級市)。如果提問者想問得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

首先,過去浙江為什麼重視發展縣。改革依始,浙江人湧入改革大潮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本省缺資源,可用土地少;上頭又沒多給政策(相比幾個特區),又不是重點規劃省份。想發展,怎麼辦?闖去唄,去哪闖,找市場。只要老百姓能活下去的,就支持做著先。於是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後所釋放出的農村勞動力,一股腦湧進了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以,浙江改革以來的創一代,大多是農民,農民歸誰管?歸縣管。

那又有人問,為什麼市民不創業?有創業,但少。大多市民在市裡有工作,在國企(當年很多國企也好過一陣子),80年代國企工人是挺幸福的。

再回到縣,一個農戶創業了,帶動了鄉親一個組,再帶動一個村,再帶動一個鎮。所以,相享譽全國的浙江縣域經濟實質上是鎮域經濟。為了推動這類經濟的發展,激發基層群眾創業活力,也為了避免市對下轄縣“市刮縣”,浙江省經過連續五輪的權力下放,給予全省各縣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也就是大家說的“省直管縣”。所以,今天,浙江百強縣多啊~

這個問題有點表述不清。我想,提問者應該是想問,為什麼浙江省從過去“省直管縣”發展模式為主,逐步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也就是說,過去重視發展縣,現在重視發展市(地級市)。如果提問者想問得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

首先,過去浙江為什麼重視發展縣。改革依始,浙江人湧入改革大潮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本省缺資源,可用土地少;上頭又沒多給政策(相比幾個特區),又不是重點規劃省份。想發展,怎麼辦?闖去唄,去哪闖,找市場。只要老百姓能活下去的,就支持做著先。於是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後所釋放出的農村勞動力,一股腦湧進了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以,浙江改革以來的創一代,大多是農民,農民歸誰管?歸縣管。

那又有人問,為什麼市民不創業?有創業,但少。大多市民在市裡有工作,在國企(當年很多國企也好過一陣子),80年代國企工人是挺幸福的。

再回到縣,一個農戶創業了,帶動了鄉親一個組,再帶動一個村,再帶動一個鎮。所以,相享譽全國的浙江縣域經濟實質上是鎮域經濟。為了推動這類經濟的發展,激發基層群眾創業活力,也為了避免市對下轄縣“市刮縣”,浙江省經過連續五輪的權力下放,給予全省各縣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也就是大家說的“省直管縣”。所以,今天,浙江百強縣多啊~

其次,浙江現在為什麼又重視發展地級市了。一則,百強縣多確實好,但是,“省管縣”又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市縣爭利。對於一個縣來說,人事權歸省管,財政上交省裡20%,剩下的都是我自己的。所以,縣不僅不樂意聽市裡的,為了發展相互爭利問題也越發突出,特別是在市弱縣強的條件下。二則,縣域經濟發端於改革之初,立足於中低端產業,靠的是薄利多銷,想轉型升級,人才不願意來,都想去市裡。三則,從省域競爭的角度來看,進入到新世紀後,浙江發現,自己跟江蘇等省的差距越來越大,因為人家城市厲害,2017年,江蘇萬億gdp的城市有3個,浙江僅1個;5000億以上的有8個,浙江才4個。城市之間的競爭成了區域競爭的主流,城市越厲害,人才來的越多,產業越發達。所以,浙江規劃了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協同市縣發展,形成發展合力。

這個問題有點表述不清。我想,提問者應該是想問,為什麼浙江省從過去“省直管縣”發展模式為主,逐步轉變為發展地級市(大城市)為主?也就是說,過去重視發展縣,現在重視發展市(地級市)。如果提問者想問得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下:

首先,過去浙江為什麼重視發展縣。改革依始,浙江人湧入改革大潮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本省缺資源,可用土地少;上頭又沒多給政策(相比幾個特區),又不是重點規劃省份。想發展,怎麼辦?闖去唄,去哪闖,找市場。只要老百姓能活下去的,就支持做著先。於是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後所釋放出的農村勞動力,一股腦湧進了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以,浙江改革以來的創一代,大多是農民,農民歸誰管?歸縣管。

那又有人問,為什麼市民不創業?有創業,但少。大多市民在市裡有工作,在國企(當年很多國企也好過一陣子),80年代國企工人是挺幸福的。

再回到縣,一個農戶創業了,帶動了鄉親一個組,再帶動一個村,再帶動一個鎮。所以,相享譽全國的浙江縣域經濟實質上是鎮域經濟。為了推動這類經濟的發展,激發基層群眾創業活力,也為了避免市對下轄縣“市刮縣”,浙江省經過連續五輪的權力下放,給予全省各縣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也就是大家說的“省直管縣”。所以,今天,浙江百強縣多啊~

其次,浙江現在為什麼又重視發展地級市了。一則,百強縣多確實好,但是,“省管縣”又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市縣爭利。對於一個縣來說,人事權歸省管,財政上交省裡20%,剩下的都是我自己的。所以,縣不僅不樂意聽市裡的,為了發展相互爭利問題也越發突出,特別是在市弱縣強的條件下。二則,縣域經濟發端於改革之初,立足於中低端產業,靠的是薄利多銷,想轉型升級,人才不願意來,都想去市裡。三則,從省域競爭的角度來看,進入到新世紀後,浙江發現,自己跟江蘇等省的差距越來越大,因為人家城市厲害,2017年,江蘇萬億gdp的城市有3個,浙江僅1個;5000億以上的有8個,浙江才4個。城市之間的競爭成了區域競爭的主流,城市越厲害,人才來的越多,產業越發達。所以,浙江規劃了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協同市縣發展,形成發展合力。

再次,浙江並沒有放棄“省直管縣”發展模式。儘管浙江提出要重點發展大城市,但“省直管縣”的政策並沒有放棄。即使是被“撤縣設區”的杭州市下轄的蕭山、餘杭、臨安、富陽等區,以及紹興下轄的柯橋、上虞等區,依舊保留了“省直管縣”政策。一方面,通過設區,統籌規劃市縣(區)發展,避免出現市縣爭利,破除行政壁壘。另一方面,縣變區後,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駐,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此外,以前在市縣接壤的三不管地帶,浙江人又別出心裁地提出了特色小鎮建設模式,用“工作室經濟”,銜接起縣域的廠房經濟和城市的樓宇經濟。

最後,總結一句,浙江如今重視發展城市,但同時也不放棄縣域發展的能動性。各種政策的制定出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當地創業活力。浙江人,精明著呢!

老牛可闻琴
2019-07-06

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是有階段的,城市的存在和發展不是孤立的,就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個載體。當經濟發展還處於初級中級階段時(工業化初期中期),統管方式宜小不宜大,發展縣域經濟能各顯神通,可以充分發揮地方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但當社會和經濟逐漸向高級階段(後工業化時期)發展時,縣域經濟模式就弊大於利。因為經濟越發達,需要的平臺就越大,需要整合的資源就越多,範圍就越廣。比如建高鐵高速高架地鐵時,你不可能一縣一區去考慮,佈局範圍越大越合理。產業佈局也一樣,縣域經濟往往會重複佈局,各自為政,造成資源的重複性浪費。所以城市和城市化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城市是孤立的,狹義的,邊界清晰的,而城市化是廣義的,邊界虛擬化的。表現的形式就是從縣級到地級到都市圈到大灣區到區域一體化。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

黄文伟
2019-03-21

產業升級的需要。大商業,服務業,金融業,高新產業需要從地級以上的規模城市來能支撐。

實行省直管縣,必然助長了省會獨大的局面。只有省會一個大城市不足以支撐一個省的大發展,一些本來較強吸引力的地級市又被削弱,不利於均衡化發展

中國的縣規模太小了,每個縣都建設大而全的城市,極易造成低水平的重複建設、資源浪費。

由於縣與縣、縣和市的巨大差異,增加了省政府對全省經濟發展規劃進行安排的難度。

省直管縣,縣級不得不單打獨鬥。而地級市內分工合作,抱團發展,有利於建成完整的產業鏈。

————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法律問題或者法律學習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著作《一句話理解法律:學法律就這麼簡單》已在京東、噹噹、淘寶、亞馬遜上市,歡迎選購。它不能告訴你每一個具體法律規則的形成背景,但它能給你一種叫格局的東西。所謂格局就是在你的大腦中搭建起一個法律知識體系的邏輯框架,能夠把每一個具體的知識安放在它恰當的位置。

老字号品牌
2019-09-04

消費創造經濟!

浙江經濟遇到瓶頸最大的因素,比起中國其他省土地面積少,人口少。

消費拉動經濟,拉動內需。只有擴大城市規模,增加城市人口,擴大城市內需,才能最好的拉動城市經濟。

村鎮人口減少,鄉村沒落,也迫使村落合併,人口更加集中在城市,到現在這個地步,城市擴大及強化非人力所為!

不過人口所限,城市面積過渡擴大,反而會破壞城市的生態,人口變得過於分散,城市人文生態破壞,在中國很多地方就出現鬼城。

只有城市與鄉村達到平衡,經濟才能持續發展。農村經濟應該多支持合作社,或者農村公司化發展,深化農村建設,避免農村沒落。農村兼併及城市強化同時,應該更注重法制建設及監督機制,避免在改革中利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古越人言
2019-03-17

提問的觀點是錯誤的,不是做大地級市,而是把地區發展較好的縣市規模化,通過發展交通銜接整合。

財政上省管縣還是沒有變,但是會有對地區市有一定的傾斜。

但是,縣強市弱的情況還是會繼續下去,以金華的交通客流為例,按去年金華公佈的交通數據,東陽和金華的還返客流3000人次左右,而東陽義烏之間的客流至少是這個數據的5倍。也就是說,金華對下屬縣市的老百姓沒有吸引力。

交通的發展,金華不會對下屬縣市產生吸血效應,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下屬縣市的人也沒必要去金華求職應聘,而外來人口對崗位的選擇只能侷限於民營單位這一現象,也只直接減弱了金華對人口的聚集。

所以,在浙江,要做大地級市很難,自身的觀念不改變,給再多的資源傾斜都沒用,相比於義烏東陽年輕人的創業慾望,金華的年輕人更熱衷於找個好單位,比如,義烏東陽的人全國,全世做生意,打工。但是,你們有在外面遇到金華出來打工做生意的人嗎?很少,幾乎沒有,更本就沒有創業精神。

躺在床上等錢掉下來是不可能的,哪怕你要撿錢也得走出去吧。滿腦子的拿來主義只會產生更多的閒人,懶人。

自古,金華就懶惰無能的代表,各位可以查查看,歷史上那些金華地區的名人都是哪裡人,幾乎都是金華下屬縣市的人,有經濟成就的也都是下屬縣市的人,知名品牌也是如此,上市公司也是這樣。

所以,自身觀念不改變,落後就不會改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