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七旬老人化身“廚房衛士”,六平米出租屋為孫定製“無菌”三餐
東方今報
1/12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久陽 萌友 劉珊 正午12點半,鄭州某街道,在38度高溫的逼迫下,步行的路人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急於到達目的地。與此同時,在道路靠牆的一邊,一位老人手拿飯盒,拖著佝僂的身軀,一瘸一拐,步履緩慢,似乎每挪一步都在拼盡全身的力氣。老人臉上佈滿汗水,卻無暇顧及,只能任憑它們如斷了線的珠子般滴滴滑落。\n
2/12 老人名叫王銀繩,今年73歲,自從孫女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後,醫生建議孩子的飲食儘量自己做,經手的人越少越好,避免感染。自此,王銀繩便承擔起了照顧孫女飲食的重任,化身“廚房衛士”,與病菌做著無言的鬥爭。這條連接醫院和出租屋的道路,不論春夏秋冬,她已走了不知多少次。圖片拍攝於今年5月份。
3/12 老人孫女名叫郭藝涵。3年前小藝涵的到來,給這個平凡的小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家人都沉浸在兒女雙全、闔家歡樂的幸福之中。可是,這樣簡單的幸福只維持了三年多。2018年8月,小藝涵因淋巴結腫大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這一紙診斷書讓一家人陷入了無盡的恐慌之中。
4/12 醫生說這種病治癒比白血病還要難,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希望。看著孩子懂事的樣子,一家人都捨不得放棄她,哪怕只有百分之十的希望,也要與病魔決一死戰。於是,一家人各司其職,藝涵爺爺留守家裡照顧孫子,爸爸在鄭州工地打工掙錢,媽媽和奶奶在醫院照顧需要化療的藝涵。圖為藝涵媽媽。
5/12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藝涵歷經了多次化療與穿刺,每次上療後小藝涵都會出現強烈的化療反應,嘔吐、爛嘴,每次都需要輸血和血小板,沒過多久藝涵的頭髮、眉毛和眼睫毛便開始掉落。醫生建議藝涵吃的食物最好家人自己做,經手的人越少,感染的機率就越小。
6/12 為了保證藝涵的飲食,奶奶王銀繩主動承擔起了做飯的重任。經過多方打聽,王銀繩在醫院附近的一棟老樓房裡面租了一間6平米左右、每月30元房租的屋子,專門用來給藝涵做飯。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颳風下雨,王銀繩一天3頓飯從未耽誤過一次,每天按時按點,準時送達。
7/12 7月份的鄭州普遍高溫,在室外稍待片刻便會汗流浹背,可即便如此,也絲毫沒有讓王銀繩老人退縮一步。中午的廚房如蒸籠般讓人難以忍受,昏黃的燈光讓人覺得身處在黑夜。王銀繩很想快速擺脫這糟心的環境,可是已經73歲的她已經不復年輕時的麻利,只能動作緩慢的洗菜、炒菜、打包飯盒。
8/12 一年前王銀繩摔斷了腳,直到現在腳脖裡都還留有鋼釘,導致走路時間稍長便會疼痛。從醫院到出租屋,雖然只有1000米左右的路程,可一天來回需要3趟,這對於她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孩子需要她媽媽陪著,沒辦法,只能我來做飯了。到了這個時候,即便身體不能你也得強撐啊。”老人無奈道。
9/12 每次做完飯送到醫院後,王銀繩都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體力。每天中午午休時,她便找一個沒人經過的地方,支一張簡易的床躺下休息一個小時。由於不捨得多花錢租住的地方,王銀繩便每天晚上在病房裡打地鋪,並坦言:“只要孫女能好好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0/12 與神經母細胞瘤抗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一個普通家庭承擔不起的,藝涵在醫院治療不久便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直到現在全家已經負債20多萬。如今,自體幹細胞移植是藝涵最大的希望,可是已經走投無路的家根本無力承擔她活下去的高昂費用,只能依靠化療做著保守治療,一家人時刻承受著孩子病情惡化的煎熬。東方今報 今日頭條感光計劃 聯合出品
11/12 若您想幫助這個家庭,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輕鬆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輕鬆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400-006-9958
12/12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