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日韓簽訂合併條約
往事推送
1/6 甲午戰爭後,朝鮮王國改為大韓帝國,與日本簽訂《乙巳條約》,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在朝鮮建立了統監府。日本各界多數人主張立即兼併韓國。只有曾任日本首相、韓國統監、時任貴族院議長的元老伊藤博文因為國際觀感因素,反對立刻併吞韓國,認為應該保留大韓帝國的國號、部分行政權與立法權,成為日本的保護國與緩衝國,並且在顧及被統治者意願的情況下,漸進完成併合的目標。圖為伊藤博文和駐朝鮮日軍司令長谷川好道在朝鮮巡視。
2/6 看重國際協調的伊藤博文,與山縣有朋、桂太郎、寺內正毅等意圖向大陸擴張的陸軍軍閥經常衝突。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站遭到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暗殺身亡。圖為被捕後的安重根。伊藤博文被暗殺後,日本隨即開始加緊吞併韓國。
3/6 伊藤博文被暗殺後,韓國國內主張立即與日本合併的一進會也積極行動,提出韓國要向日本派“謝罪團”,而其副會長洪肯燮更是親自前往日本出席伊藤的葬禮。1909年12月2日,一進會起草三份賣國文件,主要內容有“永久保證韓國皇室安全”、“廢止韓國政府,由日本政府直接行使政令”、“廢止統監府”、“只保留一進會,解散一切學會團體”等。圖為漢城市內一進會的宣傳標語。
4/6 1910年5月,日本陸軍大臣寺內正毅被任命為大韓帝國統監,負責完成合並朝鮮的任務。1910年8月22日,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寺內正毅簽訂《日韓併合條約》,寺內正毅成為事實上的第一任朝鮮總督。圖為日本總督府。合併條約並不如一進會所提倡的保留韓國皇帝,在條約第一條即規定“大韓帝國皇帝陛下之一切統治權永久讓予大日本帝國天皇陛下“,大韓帝國正式滅亡。
5/6 合併後,日本在朝鮮建立憲兵警察制度用以鎮壓朝鮮人反抗,並對言論結社自由進行限制。圖為1910年8月22日當天,日軍在漢城槍斃三名錶達反對意見的韓國人。日本殖民者將朝鮮半島納入其經濟計劃體系,在學校、鐵路以及基礎設施上大量投資,使朝鮮實現了高速工業化。然而由於工業化目的為服務日本本土,因此日本殖民者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量剝削朝鮮半島人民。
6/6 日本在朝鮮半島的統治維持到二戰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才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圖為美軍在漢城日本總統府前舉行降日本國旗升美國國旗儀式。
2019-08-2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