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2歲的孩子聽話?

5 個回答
余铭丽
2019-09-15

人家說可怕的2歲,我深有感觸。想要2歲孩子聽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這裡我要跟你分享三個建議:

001 不要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性

瑞士理論家讓·皮亞傑把兒童看作忙碌、主動的探索者。皮亞傑把0-2歲稱之為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用五官進行“思維”,但他們還不能在頭腦裡進行很多活動。在這個階段中又分為很多個感知運動亞階段,其中18個月到2歲的孩子是處於心裡表徵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行為是延遲模仿,假裝遊戲。

也就是說,孩子穿鞋子上床這個行為可能是在“做實驗”,假裝沒穿鞋子在床上。(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說真的)

其實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可怕”,因為孩子在探索,(床單髒了就洗唄)那麼小的孩子可能也需要被理解,我們嘗試這麼說:“我覺得很好玩,你也覺得好玩是吧?”然後重新買一雙新鞋子給孩子穿著在床上玩。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記得看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時,他遇到了孩子的三個特徵:叛逆心、好奇心、想象力。

如果我們直接教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麼孩子可能會叛逆得更嚴重。當然,保育的質量也是很重要的。

002 給孩子提供“早期智力啟蒙”

權威的研究出,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有高質量保育,與小學期和青少年期較好的認知、情緒及社交能力相關。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大紙箱(買冰箱的那張),然後給孩子彩色筆,讓他們躲進去畫畫。(我試過很多次,孩子很喜歡)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淘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的玩具,像跳跳袋、跳圈圈、打地鼠這些都是孩子玩不膩的,還能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呢。

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因素,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社交、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等。

003 玩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超級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玩,而且3歲4歲再大一點也可以玩,不同年齡不一樣的玩法。

這個階段的是基礎版的假裝遊戲,我們可以買兩個手偶,跟孩子說,媽媽要給你們講故事,(或者也可以叫孩子假裝是媽媽,媽媽假裝是孩子)然後把危險的情景重現一遍。

比如媽媽用兩隻手偶講故事,一個是獅子手偶寶寶,一個是獅子手偶媽媽,獅子寶寶把電池直接放在嘴巴里吃,獅子媽媽說,不行,危險,玩意爆炸了獅子寶寶就會死的……

(哈哈哈哈,假裝遊戲真的很好玩喔。)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跟孩子鬥智鬥勇的小方法。

最後推薦一本書給你,有些厚,但很權威。名字叫《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我一遇到育兒問題,就會翻開來查閱資料。

希望能幫到你。


人家說可怕的2歲,我深有感觸。想要2歲孩子聽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這裡我要跟你分享三個建議:

001 不要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性

瑞士理論家讓·皮亞傑把兒童看作忙碌、主動的探索者。皮亞傑把0-2歲稱之為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用五官進行“思維”,但他們還不能在頭腦裡進行很多活動。在這個階段中又分為很多個感知運動亞階段,其中18個月到2歲的孩子是處於心裡表徵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行為是延遲模仿,假裝遊戲。

也就是說,孩子穿鞋子上床這個行為可能是在“做實驗”,假裝沒穿鞋子在床上。(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說真的)

其實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可怕”,因為孩子在探索,(床單髒了就洗唄)那麼小的孩子可能也需要被理解,我們嘗試這麼說:“我覺得很好玩,你也覺得好玩是吧?”然後重新買一雙新鞋子給孩子穿著在床上玩。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記得看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時,他遇到了孩子的三個特徵:叛逆心、好奇心、想象力。

如果我們直接教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麼孩子可能會叛逆得更嚴重。當然,保育的質量也是很重要的。

002 給孩子提供“早期智力啟蒙”

權威的研究出,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有高質量保育,與小學期和青少年期較好的認知、情緒及社交能力相關。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大紙箱(買冰箱的那張),然後給孩子彩色筆,讓他們躲進去畫畫。(我試過很多次,孩子很喜歡)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淘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的玩具,像跳跳袋、跳圈圈、打地鼠這些都是孩子玩不膩的,還能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呢。

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因素,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社交、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等。

003 玩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超級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玩,而且3歲4歲再大一點也可以玩,不同年齡不一樣的玩法。

這個階段的是基礎版的假裝遊戲,我們可以買兩個手偶,跟孩子說,媽媽要給你們講故事,(或者也可以叫孩子假裝是媽媽,媽媽假裝是孩子)然後把危險的情景重現一遍。

比如媽媽用兩隻手偶講故事,一個是獅子手偶寶寶,一個是獅子手偶媽媽,獅子寶寶把電池直接放在嘴巴里吃,獅子媽媽說,不行,危險,玩意爆炸了獅子寶寶就會死的……

(哈哈哈哈,假裝遊戲真的很好玩喔。)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跟孩子鬥智鬥勇的小方法。

最後推薦一本書給你,有些厚,但很權威。名字叫《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我一遇到育兒問題,就會翻開來查閱資料。

希望能幫到你。



人家說可怕的2歲,我深有感觸。想要2歲孩子聽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這裡我要跟你分享三個建議:

001 不要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性

瑞士理論家讓·皮亞傑把兒童看作忙碌、主動的探索者。皮亞傑把0-2歲稱之為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用五官進行“思維”,但他們還不能在頭腦裡進行很多活動。在這個階段中又分為很多個感知運動亞階段,其中18個月到2歲的孩子是處於心裡表徵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行為是延遲模仿,假裝遊戲。

也就是說,孩子穿鞋子上床這個行為可能是在“做實驗”,假裝沒穿鞋子在床上。(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說真的)

其實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可怕”,因為孩子在探索,(床單髒了就洗唄)那麼小的孩子可能也需要被理解,我們嘗試這麼說:“我覺得很好玩,你也覺得好玩是吧?”然後重新買一雙新鞋子給孩子穿著在床上玩。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記得看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時,他遇到了孩子的三個特徵:叛逆心、好奇心、想象力。

如果我們直接教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麼孩子可能會叛逆得更嚴重。當然,保育的質量也是很重要的。

002 給孩子提供“早期智力啟蒙”

權威的研究出,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有高質量保育,與小學期和青少年期較好的認知、情緒及社交能力相關。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大紙箱(買冰箱的那張),然後給孩子彩色筆,讓他們躲進去畫畫。(我試過很多次,孩子很喜歡)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淘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的玩具,像跳跳袋、跳圈圈、打地鼠這些都是孩子玩不膩的,還能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呢。

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因素,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社交、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等。

003 玩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超級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玩,而且3歲4歲再大一點也可以玩,不同年齡不一樣的玩法。

這個階段的是基礎版的假裝遊戲,我們可以買兩個手偶,跟孩子說,媽媽要給你們講故事,(或者也可以叫孩子假裝是媽媽,媽媽假裝是孩子)然後把危險的情景重現一遍。

比如媽媽用兩隻手偶講故事,一個是獅子手偶寶寶,一個是獅子手偶媽媽,獅子寶寶把電池直接放在嘴巴里吃,獅子媽媽說,不行,危險,玩意爆炸了獅子寶寶就會死的……

(哈哈哈哈,假裝遊戲真的很好玩喔。)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跟孩子鬥智鬥勇的小方法。

最後推薦一本書給你,有些厚,但很權威。名字叫《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我一遇到育兒問題,就會翻開來查閱資料。

希望能幫到你。




人家說可怕的2歲,我深有感觸。想要2歲孩子聽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這裡我要跟你分享三個建議:

001 不要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性

瑞士理論家讓·皮亞傑把兒童看作忙碌、主動的探索者。皮亞傑把0-2歲稱之為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用五官進行“思維”,但他們還不能在頭腦裡進行很多活動。在這個階段中又分為很多個感知運動亞階段,其中18個月到2歲的孩子是處於心裡表徵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行為是延遲模仿,假裝遊戲。

也就是說,孩子穿鞋子上床這個行為可能是在“做實驗”,假裝沒穿鞋子在床上。(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說真的)

其實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可怕”,因為孩子在探索,(床單髒了就洗唄)那麼小的孩子可能也需要被理解,我們嘗試這麼說:“我覺得很好玩,你也覺得好玩是吧?”然後重新買一雙新鞋子給孩子穿著在床上玩。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記得看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時,他遇到了孩子的三個特徵:叛逆心、好奇心、想象力。

如果我們直接教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麼孩子可能會叛逆得更嚴重。當然,保育的質量也是很重要的。

002 給孩子提供“早期智力啟蒙”

權威的研究出,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有高質量保育,與小學期和青少年期較好的認知、情緒及社交能力相關。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大紙箱(買冰箱的那張),然後給孩子彩色筆,讓他們躲進去畫畫。(我試過很多次,孩子很喜歡)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淘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的玩具,像跳跳袋、跳圈圈、打地鼠這些都是孩子玩不膩的,還能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呢。

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因素,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社交、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等。

003 玩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超級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玩,而且3歲4歲再大一點也可以玩,不同年齡不一樣的玩法。

這個階段的是基礎版的假裝遊戲,我們可以買兩個手偶,跟孩子說,媽媽要給你們講故事,(或者也可以叫孩子假裝是媽媽,媽媽假裝是孩子)然後把危險的情景重現一遍。

比如媽媽用兩隻手偶講故事,一個是獅子手偶寶寶,一個是獅子手偶媽媽,獅子寶寶把電池直接放在嘴巴里吃,獅子媽媽說,不行,危險,玩意爆炸了獅子寶寶就會死的……

(哈哈哈哈,假裝遊戲真的很好玩喔。)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跟孩子鬥智鬥勇的小方法。

最後推薦一本書給你,有些厚,但很權威。名字叫《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我一遇到育兒問題,就會翻開來查閱資料。

希望能幫到你。





人家說可怕的2歲,我深有感觸。想要2歲孩子聽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這裡我要跟你分享三個建議:

001 不要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性

瑞士理論家讓·皮亞傑把兒童看作忙碌、主動的探索者。皮亞傑把0-2歲稱之為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用五官進行“思維”,但他們還不能在頭腦裡進行很多活動。在這個階段中又分為很多個感知運動亞階段,其中18個月到2歲的孩子是處於心裡表徵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典型行為是延遲模仿,假裝遊戲。

也就是說,孩子穿鞋子上床這個行為可能是在“做實驗”,假裝沒穿鞋子在床上。(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說真的)

其實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可怕”,因為孩子在探索,(床單髒了就洗唄)那麼小的孩子可能也需要被理解,我們嘗試這麼說:“我覺得很好玩,你也覺得好玩是吧?”然後重新買一雙新鞋子給孩子穿著在床上玩。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記得看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時,他遇到了孩子的三個特徵:叛逆心、好奇心、想象力。

如果我們直接教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麼孩子可能會叛逆得更嚴重。當然,保育的質量也是很重要的。

002 給孩子提供“早期智力啟蒙”

權威的研究出,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有高質量保育,與小學期和青少年期較好的認知、情緒及社交能力相關。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大紙箱(買冰箱的那張),然後給孩子彩色筆,讓他們躲進去畫畫。(我試過很多次,孩子很喜歡)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淘一些有趣的親子游戲的玩具,像跳跳袋、跳圈圈、打地鼠這些都是孩子玩不膩的,還能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呢。

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掌控的因素,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社交、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等。

003 玩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超級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玩,而且3歲4歲再大一點也可以玩,不同年齡不一樣的玩法。

這個階段的是基礎版的假裝遊戲,我們可以買兩個手偶,跟孩子說,媽媽要給你們講故事,(或者也可以叫孩子假裝是媽媽,媽媽假裝是孩子)然後把危險的情景重現一遍。

比如媽媽用兩隻手偶講故事,一個是獅子手偶寶寶,一個是獅子手偶媽媽,獅子寶寶把電池直接放在嘴巴里吃,獅子媽媽說,不行,危險,玩意爆炸了獅子寶寶就會死的……

(哈哈哈哈,假裝遊戲真的很好玩喔。)

以上是我這幾年來跟孩子鬥智鬥勇的小方法。

最後推薦一本書給你,有些厚,但很權威。名字叫《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我一遇到育兒問題,就會翻開來查閱資料。

希望能幫到你。





嘿亲爱的小孩
2019-09-16

我有一個兒子,叫做六六。他是個又調皮又聽話的孩子。調皮,是我不想讓他成為一個乖乖仔,想讓他按自己的想法去探索世界。

然而,他又特別聽話。你慢慢看完這一篇,你想想,你能接受孩子的這樣調皮嗎?如果接受不了,就不要想著去收穫一個聽話的孩子。

說起我兒子六六的調皮,街坊鄰居都著了名。

先看看六六的調皮。

上天入地,無孔不鑽。且讓我們來看看幾個畫面,讓大家深刻體會一下六六的調皮搗蛋。

畫面一:下雨天,五月天,溫度20度左右,還有點微涼。臭六六又見到他的泥坑了,立刻小豬佩奇上身,脫掉鞋子,直接打赤腳去踩水。

那是相當大的一個泥坑呢,是六六表舅舅的大型卡車反覆停在那裡壓出來了大泥坑,水都沒上六六的膝蓋了,臭小子在裡面左搖右晃的,過往的鄰里都要被他嚇一跳,忍不住地問我:

“你就不怕他感冒嗎?”

“等下摔到泥坑裡面去了怎麼辦?”

甚至有好心的過往奶奶想直接過去把他抱出來,我都制止了,嗯,沒事,我兒子就是調皮至極。

畫面二:給六六洗完澡,我就把他放在床上去給他接水泡牛奶,才一個轉身的時間,就被臭小子驚呆了,他把奶粉罐蓋打開了,正一個人吃得起勁,床上,身上,全是散落的奶粉。

見到我來了,他也熟視無睹,吃得太急,被奶粉嗆到了,媽呀,我一臉的奶粉。打個朋友圈,迅速引起圍觀:

“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早就要揍一頓了,你真是能忍~~”

甚至有姐妹直接視頻過來要看六六幹吃奶粉,要我趕緊收起來,我淡定一笑,嗯,沒事,我兒子就是調皮至極。

畫面三:有臭小子在,我永遠做不成一頓飯菜。我切菜,他也要切,我炒菜,他也要炒菜。每天廚房就是他最大的樂土。

而且他炒菜特別有派頭,油鹽醬醋你都給他準備好,要過家家的平底鍋他嫌棄至極,要玩就玩真傢伙,我家所有的廚具無一倖免,全都變成了六六大廚的揮灑才華的用具。

經常是蒸煮烹炸,樣樣精通,奶奶多少次於心不忍:

“哎喲,別把鹽全部放掉了……”

“這是今晚要吃的菜呢,你別都玩掉了,”

我總是要奶奶放寬心,讓他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近看的《劍橋男孩成長記》裡面的主人公就是看著一門廚藝打動了劍橋大學的面試官,成功進入了這所世界名校。嗯,沒事,誰叫我兒子調皮至極呢。

可是,調皮的六六雖然每天要耗盡我的洪荒之力,陪他玩,陪他鬧,卻在無數個時候帶給我最深的感動,就是他的“聽話”。

他的調皮著了名,但是他的聽話卻名氣更大。

一歲半去醫院看同事的寶寶,六六眼饞,看到桌子上的零食,伸手就去拿。我告訴六六,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六六即使很捨不得,但是立馬就放下了。

他看到他最喜歡的叉衣架,立馬就奔過去拿,我說,六六不能拿喲,等下要是打到小寶寶就不好了,他也鬆開了手(一般在家裡我都隨他玩)。

最後走的時候,同事老公拿了一把巧克力給他,我說不用這麼多,六六拿一個就好了,他真的只拿走一個,硬塞給他也不要。

同事驚呼,你兒子也太乖了。怎麼可以帶得這麼乖。

是的,我也經常為六六的乖巧感動不已。

前幾周,我帶六六去超市,他看上了漂亮的棒棒糖,我給他買了三顆小熊寶寶的棒棒糖。這也是六六第一次吃棒棒糖。

給他打開了一顆,他特別開心地放進嘴裡,爸爸問他要嘗一口都不肯。走了大概兩百米遠,我覺得嘗一下味道差不多了,我就抱著他走到兩個垃圾桶面前,叫他扔到垃圾桶裡。

結果他說,不扔,這是我意料之中的,不扔就不扔吧,這也是難為他了。才過了一下癮,就要扔掉,換誰都做不到。

可是六六下一句話讓我瞠目結舌,媽媽,不扔這個垃圾桶,扔到那個垃圾桶。我在驚奇中帶他來到另一個垃圾桶那裡,看著他把棒棒糖從嘴裡拿出來,扔了下去。

聽話至極的六六,居然能抵抗住棒棒糖的誘惑。

去鄰居家裡玩,他從角落裡找出了一把小凳子,坐下來看鄰居家的魚,我說鄰居妹妹在睡覺,噓!他便拿起手指放在嘴邊,真的安安靜靜不弄出聲音玩了十到二十分鐘,最後走的時候,他一起身,又把小凳子背起來,

我正準備說,六六,這是別人家的凳子,不能拿走,可是沒想到,六六是把凳子放回原來的角落裡。

我鄰居看呆了,驚歎,六六真是太乖,習慣太好了!

這樣一幕幕太多了。雖然現在的人好像對孩子“聽話”有很多的誤解,在很多人眼裡,“聽話”代表著,不敢表達自己,意味著逆來順受,可是調皮至極聽話無比的六六可不是這樣子。他從來都是小朋友裡面最有主見的一個。

每次回鄉下孃家,奶奶的曾孫一大籮小朋友玩,六六一個人最小,卻最有主見。

大家一起在院子裡騎腳踏車,六六卻拉起了我的手往外走,問他幹啥去,他說,捉青蛙去,或者捕蝴蝶去,或者抓蝌蚪去。然後小朋友聽到後都會放下手上的玩具,立馬跟上我們的腳步。

有媽媽提議去商店買吃的,其餘小朋友屁顛屁顛跟上了,只留下了六六一個人站在堆得高高的磚頭上面,手拿一根長棍“釣魚”,問他要不要和小朋友一起去買零食吃,他居然很肯定地回答我,不去,我要釣魚!誘惑了幾次都不肯走。

所以六六的“聽話”卻不意味著他是個沒有主見的孩子,相反他特別有自己的想法,願意遵循自己的內心的想法,不會人云亦云。

那麼,他如此調皮,和如此聽話,是否矛盾呢?

我想聰明的爸爸媽媽應該已經看出來了,一點也不矛盾,正是因為我的允許,他才會在調皮路上越走越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媽媽不僅不會制止他,更會給他全力的支持與配合。

因此他也一直很有自己的主張,不盲從別人,因為他知道,但凡他想做的事他都可以實現。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很清晰地知道,大部分的事,媽媽都會不會制止他,而有小部分的事,媽媽卻不會允許,所以他也很配合媽媽,所以超級給力。

研究人員在一次旨在區分兩種不同類型家長的研究中發現,善解人意、寬容溫厚、親和力強、控制慾望弱的家長要比自認為“有權對孩子為所欲為、強加意願給孩子、制定各種標準、不顧孩子需要和意願粗暴干涉孩子行為”的家長,更容易擁有一個心甘情願聽話的幼齡童。——摘自《無條件養育》

我大部分時候聽他的話,所以他小部分時候聽我的話。我大部分時候配合他,他小部分時候配合我,這“買賣”怎麼樣都划算。

所以六六才會養成這樣的性格,調皮至極,小腦袋瓜每天都是玩新鮮名堂;但又聽話無比,媽媽一般說什麼他都會執行。

我喜歡這樣的兒子六六,有一個這樣的兒子,體驗簡直好到沒話說!

所以你也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首先你要能聽懂他的話。

宝宝小视频
2019-09-16

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

  無論孩子的想法、說法、做法有多麼的不可思議,多麼的離譜與不合邏輯,你都要尊重他!譬如一個2歲的孩子拆壞了家裡的新凳子,你不能說他是在破壞東西,你要站在一個2歲孩子的角度上尊重他。所謂尊重,就是不要對他進行指責、謾罵,而首先要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其次,我們要理解孩子!

  理解2歲年齡的孩子就是要明白他“探索世界”的意圖,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想不到應該怎樣愛護東西,他們的言行是“衝動的、沒有理智的”,常常是盲目的、沒有目地性的。我們要想到,這是孩子積極探索世界的做法,要理解他。所謂的理解,就是不去責備孩子,更不可以打罵孩子,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他說:“我知道你想當修理工程師,對吧?”

  接下來,就是需要對他進行正確的引導!

我們要告訴他“修理物品沒有錯,不過應該首先去愛護東西……”如果家長都能夠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那麼接下來的教育和引導就會順理成章了,孩子也一定能很好地接受。

  有時候,家長還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來進行教育。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可以簡單地訓斥孩子,那樣孩子並不懂為什麼,等到家長不在的時候,就會去做家長不讓做的事,玩危險的東西,甚至不小心造成意外傷害事件。

  小編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是一位家長的親身經歷。

  一個2歲的男孩佳佳,在家的時候他總是鬧著要玩電線。他媽媽是位很有耐心的家長,也很注重孩子的早教,遇到這種情況,她沒有呵斥佳佳,或強硬地讓他遠離電線,而是和顏悅色地問他:“佳佳,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玩電線呢?”“是不是你覺得電線長長的,特別好玩呢?”

  接下來,她領著佳佳到電視機面前,並問他“你知道為什麼電視機會亮嗎?”然後,在孩子的好奇追問下,便告訴他一些簡單易懂的常識,“電視機會亮是因為有電啊!那麼是什麼讓電傳到電視機上呢?是電線啊!這就叫連接。”……

  然後,媽媽再耐心地告訴佳佳,“如果你玩電線,就會讓電視機斷電哦,還會被“電著!”那是很危險的。”

  這樣,佳佳就不再鬧著要玩電線了,並且在遇到其他小朋友想玩電線的時候,還會自告奮勇地去“教育”他們。

小女养成记
2019-09-16

謝謝邀請。

為什麼非要讓兩歲的孩子聽話呢?我們絕對不想培養一個只會聽話的孩子,那就得從孩子小時候,改變自己身為父母的觀念。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兩歲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開始有自我意識,什麼都喜歡說我,強調這是我的,我要做主,以彰顯自己的自主性。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更是優秀的表現。

作為父母,多站在孩子成長的階段,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關鍵的。不要把孩子當孩子,而是把自己變成和孩子一樣的心理,與他平等溝通,建立自我意識,認識規則,建立規則,傳達善惡,這就夠了。除了安全,不管孩子是皮點還是安靜型,去陪伴與成就他就好了。千萬不要想著培養成聽話的人、你想像中優秀的人,畢竟,我們的路子都沒把自己變成優秀。不喪失自我,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

疯子一半
2019-09-16

多交流,多指導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33ea1e88a414299a8c7095f2fdc6cbf6", "vname": "", "vid": "v02016120000blupll36936n62cljov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0.047,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637884}, "ultra": {"duration": 30.047,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2475524}, "normal": {"duration": 30.047,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1090197}}, "src_thumb_uri": "2d5560005b34151a1a770",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5560005b34151a1a770", "vu": "v02016120000blupll36936n62cljov0", "duration": 30.047, "thumb_url": "2d5560005b34151a1a770", "thumb_uri": "2d5560005b34151a1a770", "md5": "33ea1e88a414299a8c7095f2fdc6cbf6"}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