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漫步北京國子監,和先賢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張不二
1/6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它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修葺和擴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組皇家建築,形成現在的規制。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佔地面積二萬七千多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殿、彝倫堂、敬一亭。
2/6 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子監主體建築經歷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國子監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築風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聞名於世。
3/6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4/6 走過太學門,就是國子監二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他是北京唯一一座專門為教育而設立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徵。位於集賢門內,是三間四柱七樓廡殿頂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額書“圜橋教澤”,陰面為學海節觀,彩畫華美,是北京唯一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5/6 明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此外,國子監對教職員的職務、待遇及對監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
6/6 北京國子監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15號,與孔廟和雍和宮相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2A級景區,國子監街兩側槐蔭夾道,大街東西兩端和國子監大門兩側牌樓彩繪,是北京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2017-06-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