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4 個回答
说一说兰州美食
2017-10-30

說起臨夏的美食不得不提河州包子,是比較有特色的美食,看上去油黃面白,晶瑩剔透。它以牛羊肉和韭菜或胡蘿蔔混合剁碎攪勻為餡,吃起來清爽可口。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再說說面腸:就是羊腸子裡灌上事先放好調料的麵糊,然後上蒸籠蒸熟或放入鍋中煮熟,中途針刺洩氣,熟後取出切段裝盤,或將切段後的面腸,放入油鍋中煎至皮黃脆再裝盤,調上油辣子、蒜泥、醋等食用。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唐汪川杏重量差不多有150克,吃起來很甜但不會膩。唐汪川杏每年6月底上市,最好是摘下來就吃,味道是最好的。因為它不宜久存,因此多加工成杏幹、杏脯、杏醬、杏子汁、杏子酒、杏子罐頭等美味食品。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油炸餜餜它是一種油煎食品,令人涎水欲滴。臨夏餜餜以麵粉為主料,輔以糖、食用顏料,心靈手巧的婦女各施巧技,便有了拼花的龍、捏花的佛手、秋菊、鳳凰等等。餜餜品種多達百種,還有黃亮脆香,形如拉麵的饊子。

每日一点ps
2017-09-04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筏子面腸
筏子、面腸是積石山縣各民族人民喜愛的傳統小吃。回、保安、東鄉、撒拉族人民更善做筏子面腸。 筏子的做法是:先把肥腸用清水(加鹼、醋)反覆洗至無異味後翻置,再將羊的心、肺、肝、肉剁碎,調入清油、蔥、生薑粉、花椒粉、草果粉、精鹽、味精等佐料拌勻。然後,將滿肚油攤開,放入餡子,捲成筒狀,用線包紮、封口,因其狀如扎羊皮筏子,故名。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幹餜
幹餜為精美的油煎食品。積石山縣穆斯林在節日和喜慶日子,必做幹餜招待客人,並饋贈親戚、鄰里。 幹餜有嵌花、蜜餞和造型之分。嵌花幹餜的做法是:將精粉調成純白麵團,再添加有棗泥、紅糖、食色等輔料的褐色麵糰,幾經揉搓,切割鑲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嵌花餜餜,因添加之輔料不同、添加輔料麵糰的嵌入形制和組合方法不同,幹餜的圖案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盤饊
饊子為精美的油煎食品。積石山縣穆斯林在節日和喜慶日子,必做饊子招待客人,並饋贈親戚、鄰里。 饊子分“盤饊”和“酥饊”兩種。做盤饊時麵粉用溫水調和,再加清油、蛋清、花椒水拌勻,反覆揉和,切成圓條,抹油,盛入容器中封實悶窩,窩好後揉搓為筷子粗細,盤繞,用筷子套住整形,將一頭摺疊入油鍋中,稍炸,再將另一頭摺疊過來油炸,待定形後抽出筷子,再炸…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臨夏釀皮子
釀皮子是臨夏人民最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釀皮子是一種獨特的麵食,既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零食,清涼可口,開胃解暑。其作法很簡單:先將優質麵粉加水揉成硬團,在清水中反覆搓洗,使麵粉中的蛋白質與澱粉分離,分離出來的蛋白質俗稱“麵筋”,將它蒸熟,切成薄片待用。洗出的澱粉溶於水中,待其沉澱在盆底後,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加入稍許鹼,調成稀糊,舀入平底盆中,上籠蒸幾分鐘即熟。吃時,只需將作好的一張張釀皮子切成條狀,配上面筋,加入適量醬……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撒飯
撒飯所用麵粉跟攪團一樣,做法也相似,只是比攪團稀得多。宜加入土豆塊、肉丁之類的食物,舀入碗中,澆上辣油,調上成菜,很好吃。特別是在天陰下雨,或是在寒冬臘月,吃一碗燙燙的撒飯,周身頓覺烘熱,精神為之一振,不愧是一種極好的冬令食品。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康樂牛排
康樂牛排是取自牛脊上最嫩的肉,肥瘦兼備,外延帶筋,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牛排不油不膩,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味香噴鼻,另有一番風味

沙漠寻绿
2017-10-30

臨夏有什麼特色美食?

據史載,清真八坊老點心製作工藝出自宮廷,為香妃御廚所創,八坊人制作點心的歷史由來已久,解放前有幾家點心鋪頗有名氣,改革開放後臨夏市副食廠一直製作點心,後由於企業改制結束了製作點心的業務,自此八坊老點心製作工藝逐漸消逝,今八坊老點心重新在臨夏點燃星火,迴歸家鄉。

大旮巷八坊老點心合夥人之一馬揮國為蘭州隴鼎齋第四代傳人,老點心製作工藝迴歸臨夏,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相傳隴鼎齋第一代師宗自幼喪父,母親改嫁,兄弟二人寄養在姑姑家,話說窮人孩子早當家,宗師打小沿街叫賣熟豆子,一天豆子沒有賣出去,又累又餓斜倚在牆角,由於太餓了甚至出現了暈厥,迷糊中聞到一股香味飄來,宗師努力睜開眼睛,看見一個纏頭黑鬚的商人從馬上下來,手中拿著一個點心遞給他,並用河州話說“尕娃,這個點心吃上”,然後摸了一下他的頭轉身跨馬而去。宗師手捧點心,想努力起身感謝恩人,但商人已經遠去,宗師吃下這個點心逐漸恢復了氣力,那股香甜也久久留在腦海裡,一個偶然的機會,宗師去蘭州最大的法家點心作坊做工,傳承了法家手藝,後又柔和穆家做法自創“隴鼎齋”作坊工藝,把創制的第一個點心取名“下馬點心”,“隴鼎齋點心崇尚古法祕製,堅持自然發酵,不用任何添加劑。

“隴鼎齋”第四代傳人馬揮國為了感恩河州人對其先輩的救命之恩,讓傳統點心手藝迴歸河州,與友人在八坊十三巷開第一家合作經營店“隴鼎齋八坊老點心”,傳授手藝,現場製作感恩點心,以“承古法匠心、品時間風情”為品牌理念,感恩八坊古味。

盛世白公
2017-10-30

甘肅臨夏史稱枹罕,古為“河州”,這裡是中國的西北角,位於黃河上游,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帶,黃河和其支流大夏河從這裡流淌而過,與省城蘭州相距150公里。這裡是歷朝歷代設郡置縣之地,是“河湟重鎮”,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中原與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歷來商賈雲集,商貿流通繁榮,譽稱西部“商埠”,曾是隴上古絲綢之路南線上的“茶馬互市”,被稱為西部的“旱碼頭”,享有“花兒之鄉”、“彩陶之鄉”、“牡丹之鄉”的美譽,尤其是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獨具一格,製作方式獨特,特別注重清真食品的色、香、味,從食品生產原料和加工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伊斯蘭的規則要求操作,也是這一地區的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臨夏的美食尤其是穆斯林的飲食文化也豐富多彩,辣子雞、手抓羊肉、桶子肉等傳統烹調手藝深遠流長,自成風格、獨成體系。吃一口回味悠長,令人難忘。家常便飯有油炸乾果、散子、油香、鍋盔、河州句子、炒麵片、涼麵、兔耳朵、攪團、撒飯、扁食、雞腿麵、麵茶等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特別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有志烹調事業的穆斯林烹調的清真系列菜餚,與南北大菜系列相比毫不遜色。這裡還有久負盛名的牛雜割、羊雜碎和發子面腸、釀皮、涼粉、甜麥子等許多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由於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臨夏當地的牛羊肉格外鮮美,以此為原料的東鄉手抓肉、羊肉筏子、清真牛雜割、油麵茶等都是當地著名的美食。你不妨有機會來臨夏親口品嚐,親身感受臨夏飲食文化的原汁原味。 臨夏人的飲食堪稱一絕,每逢佳節,街巷裡飄溢著油煎食品的誘人香味,客人到家,熱情的東家倒上“三泡臺”碗子、五香茶,女主人很快端上來一盤剛出鍋的油香,又酥又軟,再抹上蜂蜜,又甜又香。遇逢佳節,即有油黃面白、品種繁多、香甜酥軟的油炸餜餜、酥脆味美的饊子。你正津津有味品嚐的同時,又端上來糖包、肉包各一盤,隨後端上來手抓羊肉、大塊辣子雞,最後端來尕面片,讓客人吃的可口舒心。這就是純樸厚道的中國“小麥加”濃郁的民族特點和色彩斑斕的民族風情,形成了鮮明的穆斯林飲食文化的特有風味。 一、手抓肉 手抓羊肉是臨夏頗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種流傳:“說起手抓,想起臨夏”,“客人來了,不吃頓手抓,枉來臨夏”。手抓羊肉幾乎成了臨夏飲食文化的代表作。據考證,臨夏古稱“杷罕”,河州羊又稱“袍地羊”,曾是朝廷貢品,“梘罕赤髓羯羊肉”,歷來出名。尤其是東鄉羊肉膘肥肉嫩,肉質纖維少且細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無素,久食能壇強人體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溫腎壯涵,強體提神,補脾健胃,美容養顏,延年益壽等作用。據說,臨夏姑娘肌膚嬌嫩,靚麗多姿,臉上水露露的,與從小食羊肉有關。手抓羊肉一般帶骨,多切成條形或塊狀,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於製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選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風味不同。最著名的有東鄉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在招待尊貴客人時,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單盤上席一般用羊肋條。手抓肉味美可口,色鮮肉嫩,肉纖維脂肪含量適中,無膳味、肥而不膩,鮮美無比,是無汙染的綠色食品。據說久病虛脫者食頓“東鄉手抓”就會頓時恢復元氣,有常吃習慣的人,幾天不吃,叫你想得發慌,就是生在東南沿海吃不慣羊肉的人,一經得食臨夏手抓,美食美味使人流連難忘。 二、平夥 吃“平夥”是臨夏民間親朋好友聚會用餐的一種習俗,在農閒或雨雪天,由脾氣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共同平均出錢買羊,推選一個東家在他家裡製做,一般東家不出羊錢,負責加工,但肉照樣也有一份。肉囫圇煮好後,由東家搬到所有參加會餐者的面前,按人頭將整羊等分,在切割時必須每個部位都要切到,打成份子,人均一份,每份都有前件、後件、肋巴、胸岔、背子、脖子、尾巴七個部分,然後各吃各的份子,吃不完可以拿走。吃完肉後,在肉湯裡揪面片,共同吃一頓會餐飯。從宰羊、製做、分肉、吃麵都濃罩在一種熱烈的氣氛中,又說又笑、談笑風聲、互相打趣、熱鬧異常。當然“刮碗子”、“嗑瓜子”、“吃發子”是免不了,最後頭蹄、下水落東家。吃平夥,是東鄉人平等互助、團結和睦集體精神的典型寫照。平夥平夥,平起平坐。首先是平夥肉分為“股子”,無論貧富貴賤,一律平等,一人一份,份量相同;其次是平夥錢分攤後,可交現錢,也可放

相關推薦

推薦中...